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

文學1.7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1

重視實踐教學,抓好實驗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是顯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頭等大事。然而,在許多職業中學裏,實驗實習活動似乎只是專業教師的事,不少語文教師,覺得事不關己,對學生的實驗實習活動不關心,不重視,不參與。這種態度無疑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明確語文教學為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時,也要不斷探索,努力尋找語文教學為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種種途徑。

一、認識:必要性與可能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語文教學為實驗實習活動服務,是完全必要的。

(一)從職業中學的辦學宗旨與培養目標來看。職業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為經濟建設服務,培養中級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必須是實用型人才。其實用性,主要表現在他們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的技能。而實驗實習活動,則是提高他們操作技能的關鍵。因此,職業中學任何一科的教學,都應該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服務,語文科當然也不能例外。

(二)從職業中學語文課的性質及語文教學的特點來看。語文是學生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説它是工具,是基礎,一是要為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等語文能力服務,二是要為學生今天的專業學習和明天的專業工作服務。既然學生在今天的專業學習中,離不開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在明天的專業工作中,仍然離不開科學實驗及技術改造活動,那麼,語文教學也就必然要為它們服務。因此,職業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必須擔負打基礎與服務專業課教學的雙重任務。

其次,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語文教學為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也是完全可能的。

(一)從語言與生產勞動的關係來看。語言是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也是在生產勞動與科學實驗中發展的。現在,職業中學裏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語言。進行前,離不開用語言知道、安排;進行中,離不開用語言記錄、分析;進行後,離不開用語言總結。這就是為語文教學去為生產實習、科學實驗活動服務,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提供了用武的場地。

(二)從語文與思維的關係來看。一切實踐活動,離不開思維,而一切思維活動,必須憑藉語言這個形式。因此,語文教學中對思維的訓練,實際上是為生產實習服務的。

(三)從知、行、情、意的關係來看。知、行、情、意,關係密切,相輔相成。語文教學,既可以傳“知”,更可以激“情”,又可以勵“意”,它勢必能對學生的“行”起推動、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學,完全有可能盡到責任,去提高學生參與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從現行的職高語文教材來看。編者們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既基本保持了教材的知識系統性,又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注重了教材的專業適應性。這給我們語文教師讓語文教學為生產實習服務,也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二、途徑:多樣性與實踐性

語文教學為生產實習及科技實驗活動服務,其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閲讀教學、作文教學、課外輔導等環節,都可以進行;關鍵在於每個語文教師,積極地去進行探索,自覺地去進行實踐。

(一)在閲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掘教材中關於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的重要性的教育因素,

讓學生深刻認識知與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

在湖南省編的職高語文課本中,這樣的課文是不少的。如論説文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基本訓練》、《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等,記敍文中的《袁隆平細説雜交稻》、《陳章良笑談“基因”》等,説明文中的《眼睛與仿生學》、《決戰納米時代》等。它們有的闡明瞭知與行的關係,強調了加強基本訓練的重要性;有的指出:“高分低能,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讀書須知出入法……見得親切,此為入書法”,而“用的透脱,此為出書法”;有的闡明瞭現代尖端科學技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高科技的宏偉藍圖,激勵學生去為之奮鬥。語文教師在教這些課文時,必須聯繫學生對待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各種態度與表現,加以類比或對比,加以稱讚或批評。這對學生重視生產實習與實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無疑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在寫作教學中,要加強對實習(實驗)報告的寫作指導,同時也要通過作文,大力對各種實踐能手進行歌頌、表揚。

寫作實習(實驗)報告,實際上是寫作程序説明文。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生開展各種實驗實習之前,結合説明文的教學與訓練,集中地進行一次寫作實習(實驗)報告的指導,要求學生明確:撰寫實習(實驗)報告,必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研究性;它的寫作過程,包括實習(實驗)前的準備、實習(實驗)中的觀測,實習(實驗)後的分析。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其格式,要求有實習(實驗)的名稱,遵循的原理,器材的裝置(有的還要繪裝置圖),實習(實驗)的過程(寫作這一部分時,必須嚴格按步驟在時間上的先後為序),實習(實驗)的結果,收穫與體會等。

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記敍文與議論文的訓練時,也要結合生產實習,命一些題目。如《我班的實踐能手》,《他摘取了技能比武的桂冠》,對一些重視實習的學生進行歌頌;也可以命一些如《我會組裝電腦了》,《下鄉維修小記》之類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寫出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穫與喜悦,從而進一步增加實踐的興趣與信心;也可以讓學生寫作《下水才能學會游泳》、《高分與低能》等論説文,使其進一步明確實踐的重要性。

(三)課外輔導,也要為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一是要與專業老師配合,對學生寫作的實習(實驗)報告進行批閲,發現存在各種語言問題的,要進行講評,或進行個別輔導,指出他們的毛病,引導他們修改。二是要廣泛收集一些關於實踐的名言警句,不定時地推薦給學生,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知識的人不實踐,好比蜜蜂不釀蜜”等,從而不斷鞭策學生認真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三是語文教師也可抽時間,適當參加一些學生的實習與實驗活動,既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又可以現場瞭解情況,進行宣傳鼓動或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等。這對學校的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也可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語文教學本身,既應該也可以開展一些實習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如,在學了文字知識與語法知識之後,我校曾組織學生上街,清查招牌、廣告、橫幅、標語中存在的錯別字、不規範的簡化字、異體字、繁體字等,清查廣告、標語中存在的語法錯誤等,有的還直接向店家指出,請他們改正。這一活動,不但鞏固了學生的文字、語法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培養了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的責任感。

又如,在學了調查報告這後,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活動,對象有鄉鎮企業、專業場、專業村、鄉農校等;還調查了一些優秀的職高畢業生,然後要求他們寫出專題調查報告。這一實習活動效果很好,不但讓學生實實在在掌握了社會調查的方法及調查報告的寫法,還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與創業意識。學生寫的一些關於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還被學校收入了《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集》。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2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廣泛蒐集資料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是整個語文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在設計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廣泛蒐集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尋找豐富的教學素材,不斷充實教學方案,使語文教學設計充分體現科學性、高效性。在教學設計環節,多媒體手段可以為教師提供極大幫助。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和網絡瀏覽教學網站,汲取他人成功經驗,與自身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對教學方案進行全面優化與提高,實現博採眾長補己之短的目標。筆者在教學中經常上網蒐集成功的教學案例,將其精華吸收運用到自身教學設計之中,變簡單的拿來主義為消化吸收,有效提高了教學設計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筆者從多媒體與網絡手段運用中獲得大量的生動信息作為教學素材,成效也非常明顯。例如在《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中,筆者蒐集了有關克隆技術的諸多資料,從克隆技術研究的起源,克隆技術的要點,克隆技術現階段成果及未來運用前景等方面蒐集了大量資料,一部分融入到課堂演示之中,一部分作為資料提供給學生課前預習時參考,這樣的素材為緩解學生學習難度奠定了良好基礎。再比如《送你一束轉基因花》教學中,筆者也將網絡中搜集的大量有關轉基因資料融入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結合鮮活的案例進行學習研究,學習生動性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多媒體手段在國中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有效運用,可以讓教師如虎添翼、如魚得水,在更加廣闊的天地汲取豐富素材,獲得先進經驗、掌握技能技巧,為語文教學成效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形象演示資料豐富課堂

一直以來,制約國中語文教學成效提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課堂過於枯燥,教師走上講台完全是一支粉筆一張嘴,沒有生動的演示手段,沒有豐富的教學信息,完全依靠口頭講解,不僅學生聽得枯燥,就連教師也覺得教學氛圍比較單調。因此,通過生動形象的信息補充演示,可以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增加興趣,提高吸引力。筆者將多媒體手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有效提高了語文教學生動效果。一方面,筆者通過圖像演示、視頻演示等方式,將學生缺乏生活感知的內容形象演示在課堂之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縮短了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認知差距,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將學生帶進教材所描繪的場景、情境之中。另一方面,筆者還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到強大的視覺震撼,例如在《巍巍中山陵》教學中,筆者以視頻短片形式,向學生全方位演示了中山陵的宏偉氣勢,學生雖然大多數沒有去過,但是經過視頻演示之後,所產生的視覺震撼效果與實地遊覽並沒有多大區別,這就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情感的感悟,都產生了明顯效果。再比如《凡爾賽宮》教學中,通過短片演示可以幫助學生真切感悟這座建築的富麗堂皇、宏偉氣勢,對照演示內容開展問題的探究,學生會產生圖文並茂的感覺,學習理解效果也會得到增強。由此可見,在國中語文課堂進行生動的形象演示,可以彌補教材信息量的不足,而且讓語文學習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學得更感興趣,理解效果也更加明顯。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營造情感氛圍昇華教育

國中語文教學一項重要目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讓學生思想上受到引領,這對於青春期的國中生而言顯得格外重要。筆者在多媒體運用環節,充分注重了這一方面目標的兼顧,運用多媒體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使課堂與教材融為一體。例如在《我的母親》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切感悟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母愛情感,筆者要求學生配樂朗誦,讀到動情處時以《母親》這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學生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沉浸到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之中,整個課堂洋溢着濃厚的情感,這使語文教學情感性目標得到了有效實現。再比如《海燕》教學中,在描寫海燕和暴風雨搏擊的段落朗誦時,筆者也進行了配樂朗誦,以激昂的旋律配合學生的朗誦,讓他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海燕搏擊暴風雨,在海上勇敢的飛翔的場景,對教材中所刻畫的海燕形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正是有了多媒體手段的輔助,整個語文教學才能夠充滿情感。在運用多媒體手段烘托教學氛圍時,教師要把握兩條原則,首先要精準把握文章所要表現的思想情感,把握住重點進行設計,選準情感營造的最佳時機,這是提高教學滲透力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教學氛圍創設過程中要選取恰當的媒介,無論是配樂朗誦還是背景烘托,都要選取與教材所刻畫的形象、表達的情感相一致的內容,以此有效推動教學氛圍的創設。在營造了濃厚的情感之後,教師還要進行引導,以極具煽情的話語引領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使多媒體形象演示功能與教師啟發引導功能有效結合起來,使氛圍造的更濃,情感教育更深。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教學便捷效果

多媒體手段不僅帶來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改革,而且在提高教學便捷性程度方面效果也非常明顯。廣大教師要重視這一方面的研究,積極開展嘗試,使教學節奏更緊湊,教學容量更豐富。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多媒體手段補充拓展功能,服務於教學流程優化,效果比較明顯。首先,筆者對一些重點詞句、框架的演示不再採用板書的形式,更多地採用投影。板書內容言簡意賅,形成條理框架,更多的重點提示運用投影進行,節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使師生互動更加便捷。其次,筆者在複習教學中也充分發揮多媒體演示的便捷功能,一種題型講解分析之後,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便捷出示同類型題目進行鞏固訓練,整個教學節奏會明顯加快。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在複習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投影題目之後,交由學生回答,學生回答正確之後,投影專門設計了禮花四射的動態場景,給學生以鼓勵,增強他們學習中的成就感,這對活躍課堂氛圍也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可見,多媒體手段在語文課堂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原本節奏不夠緊湊的局面,而且賦予語文課堂更多的信息容量。綜上所述,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多媒體手段的作用,同時要深入研究、科學使用,更好地放大其促進效應。在多媒體手段運用過程中,廣大教師還要注意避免走入誤區,雖然多媒體手段具有豐富的功能,但是其定位不能模糊,定位在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助手,決不能以成套課件制約整個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開展。另外,在具體運用的時間、頻率、時機的`選擇上,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能機械呆板,更不能陷入形式主義怪圈,要讓多媒體手段在語文課堂得到高效科學的運用,使其成為教學成效提升的得力助手。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3

目前我在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有下列幾個方面:

1、研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數侷限於師生的一問一答的單向交流,缺少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體深入探究,課堂氣氛顯得沉悶。

2、學生研究活動上,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探討研究活動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死記硬背多,鼓勵創新少。其學習方式的結構是單一的,即僅僅是以“接收式學習方式”為主的一個緯度,而這種線性的學習方式結構模式,將會阻礙個體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3、在寫作上,擬題和指導構思沒有給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寫作題目單一,構思內容雷同;沒有很好去鼓勵學生進行富有創意的表達,發表獨到的見解,忽視學生在修改環節的個性化表達和探究創造。

4、在閲讀上,學生讀書,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讀出來的是教師分析過的話,學生在筆記本上所記的也是教師講授的話,沒有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在閲讀文章時喪失了自己的話語權。

5、在研究時,教師未能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未把課文讀通讀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流於形式,學生還未真正產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學生的探究不夠深入。有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探究,但未能重視給充分的時間展示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生的情感體驗。

6、在研究問題設計上,問題過多瑣碎,沒有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問題進行探究,浪費了時間,課堂效率不高。對課文探究?練習中設計的很好的探究性練習題目置之不理,沒有在課上或課下落實。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本,以問題為中心,以討論為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説出理由為要求,以強化思維為訓練程序,以讓課堂上每一位學習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穫為目的。這樣的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這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現代教學規律發展趨勢的。“研究性學習”對於基礎薄弱的學校行之有效,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嘗試、勇於探索、善於合作的現代人素質。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作為教學法中的一種特殊方法的探究性教學,亦同樣如此。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外,關鍵還要取決於實施的老師和學生。要保證探究性教學的成功,我們還需做許多工作。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4

一、注意閲讀

(一)帶着問題讀書

我在聽評課中發現,雖然有的教師讓學生閲讀課文,但似乎只為了讓觀課的人看到課堂上有“閲讀”這一環節,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讓學生讀出些什麼。學生讀完之前往往沒有要求,讀之後教師也沒評價,我認為這樣的讀是低效果的。課堂上,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中自我陶醉,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徜徉,這樣的閲讀才有效。在閲讀前,我們應給學生一個閲讀的要求,如文章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麼,之後讓學生帶着目的去讀,這樣,學生讀的時候自然有目標,自然讀得認真。如在教《社戲》一課時,我讓學生閲讀從“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至“趙莊邊真的在眼前了”這幾段。我在學生閲讀之前提出問題:找出這段中描寫孩子們開船的一系列的動作的詞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寫途中所見景色的。又如,在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不必説碧綠的菜畦”這一段時,我也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園中的景物的,並提供給學生如視覺、味覺等表示角度的詞語。

(二)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

學生的閲讀應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應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教師的講或觀看講座都不能將其代替。學生通過閲讀可以培養整體感悟、把握意藴、品味語言、理清思路等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習慣有賴於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嚴謹,要提要求,可倡導“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個性創新”的方式,讓學生反覆閲讀,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並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評價。這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是古人所倡導的。

(三)制定長遠的閲讀計劃

除了課內的閲讀外,廣泛地開展課外閲讀也是非常必要的。課程標準指出7—9年級學生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260萬字,即學生每年要閲讀兩三部名著。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制定合理的閲讀計劃,堅持開展讀書活動,讓閲讀真正成為學生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人買一本“最愛的書”,然後集中保存在班級的圖書角,閲讀課上讓學生按計劃自主閲讀。

二、注意寫作

我通過聽評課發現,有太多的教師把會考滿分作文當作模本,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優點來分析模仿,認為這樣做會考作文便萬無一失。但我認為這有點“邯鄲學步”的嫌疑。寫作實際上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的過程,是一種把看清楚、想清楚的東西寫清楚的能力。學生在寫作中不能只是用“筆”來模仿,更重要的是要用“心”來寫,要在字裏行間展現自己的豐富情感。因此,我們的國中語文教學千萬不能流於模仿階段,那樣未免太幼稚。我們指導學生作文,最關鍵的是倡導用真情健康寫作,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寫對人的愛,就要動人熱烈;寫對人的厭,就要深刻尖鋭;寫事情,就要細膩生動。作文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練筆,不以方法指導為主

學生初到七年級,作文必定單純幼稚。此時有的教師就急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便大講特講寫作方法,生硬地把開頭的技巧、結尾的章法、巧用修辭等都塞給學生,結果學生一頭霧水,不理解更不會用,感覺作文好難。如此一來,教師不但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徒增學生的懼怕厭惡心理。這無異於揠苗助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循序漸進,先讓學生放開來寫,只要字通句順,能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真實的情感就可以了。在這個基礎上,到了八年級,教師再講一些典型的有創新的作文,來豐富寫作空間。

(二)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

很多時候,教師選出一個題目,然後讓學生去寫,可能教師感到這個題目很有深意,很值得去寫,可是從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如有一次作文的題目是“北京的早晨”,但是,班裏有許多學生沒有到過北京,更從來沒有機會去體味早晨的味道,我把題目改為“校園的早晨”,這樣一改,學生感到有話可説,有內容可寫了。教師要指導學生以熟悉的生活對象為主來記敍或議論,引導學生寫自己所想寫的內容,寫真事、發真情、求真理。教師要指導學生融入生活,觀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三)寫作練習要有計劃

寫作教學要加強計劃性、避免隨意性。對於國中三年的作文練習,教師應該有一個系統的規劃,不能讓學生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教師要按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有重點、有序列地設計訓練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內外相結合、片斷作文和大作文相結合的寫作訓練。本次新課程改革可以説是中國教育的一場革命,在這其中擔當重要角色的教師更應該順應潮流,從大處着眼,從細處入手,全面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中有益的方式方法,正如有位專家説的“如果每次改革都從零開始,那麼整個社會就不會有進步”,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5

《國中課程標準》與傳統語文教學比較,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視基礎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培養學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應該注重探索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努力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起來,不能把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的唯一,漠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現就國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談談我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所謂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繪的藴涵深意的藝術形象。催人淚下的《背影》、搏擊風浪的《海燕》、生機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戲》都給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因為教師是作品的欣賞者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只有對文學作品進行感悟體驗,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來領悟作家的情感脈搏,引起情感共鳴,才能把學生引入作家描繪的藝術境界,領略藝術風光,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藴,在審美的娛樂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片段:回憶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樣説的?做了些什麼?神態怎樣?可以看出什麼?當時自己感受到什麼?於是在學生説的過程中對文中情感領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發情趣

教師在挖掘語文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走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國中語文大多是文學篇章,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體會,這些體驗與體會跟作品中的某種生活相仿或相似時,教師巧妙點撥,引情入境,使他們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説不可的學習興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這裏僅舉幾例。

1、感性入境法。國中學生限於知識與閲歷的因素,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瞭解,使之覺得久遠而陌生,難以產生興趣和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與經驗,用感性的方法使學生對陌生的生活情境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比如《最後一課》,故事發生在法國,歷史又久遠,學生對人文地理和戰爭背景知道甚少,於是我在課前要求學生蒐集關於普法戰爭以及當代戰爭的文獻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普法戰爭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並以當代戰爭帶來的危機和慘況認識戰爭的殘酷性。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失去國土淪為亡國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

2、平移入境法。入選課文的文學作品,雖然大多是時代久遠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環境,總能從現實生活的身邊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環境,讓學生從身邊的人物和環境找到情感共鳴處。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寫的是新疆的一個仙境般湖泊在逐漸消失,學生體會不甚深切。於是我要求學生蒐集身邊的環境污染情況,體現人為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重大災難,學生不僅感悟深切,還產生了保護環境的情感共鳴。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而已。對於這些作品,教師就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認識人物,體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齡與故事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

①為什麼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動如何?

③為什麼在父親的指導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討論時學生髮言活躍,只要稍加點撥,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難,實現成功的道理,切實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學習語文,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對課文的人物環境、情況等具有深入地認識和體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從中感悟人生,從作品中學會認識如何對待社會,對待自然,對待自己所以我幾乎在每一篇課文的講授中都要求學生談談學習課文後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啟迪作用。如學習《居里夫人》後,你認為居里夫人哪一點品質對你最有啟發?學生意見很多,但都針對自己的人生實際,入情入境,既啟迪了自己也啟發了別人。

教育隨筆國中語文公開課6

文理分科之後,我中途接手高二(6)班,剛拿到這個班的花名冊,幾位熱心的老師便紛紛向我介紹其中幾位劣跡斑斑的“高手”,提醒我小心,對他們一定要嚴,要狠,我覺得壓力非常大。和這些所謂的“高手”接招之後,我才真正感到麻煩。這幾個同學紀律性很差,不僅自己不學,更影響別人,對學習根本無明確目標和要求。

這其中,有一位同學尤其讓我頭疼。李心安,擇校,走讀生。父母離異,跟着母親生活。該生表現一直都很懶散,我行我素,不交作業、上課不聽講、遲到等違紀事情經常發生,老師找他談心,最多管一天,第三天又恢復原樣。在又一次無故遲到後,我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當時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我心裏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他這樣?在他交來的思想認識中,我看到了他思想的另一面。他説表現不好一是因為已經習以為常,自己管不住自己,沒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所以只好“隨心所欲”地上學,二是自己對學習實在提不起精神,在學習上對語文存在興趣又能怎樣,單靠語文也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找到這個突破口後,面對他的實際,思考再三,我決定從他感興趣的語文入手。於是,我找他談心,分析他現在的情況,並結合他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利用哲理小故事建議他現在該如何做,才能讓夢想實現。

第一個故事:狐狸欣賞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説“今天我要用一隻駱駝做午餐呢!”整個上午,它奔波着,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於是説“一隻老鼠就夠了!”通過這個故事,我告訴他,要正確認識自己,要量力而行,自己有多大本事就幹多大事情。第二個故事: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着十里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第一組: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不知道具體路程,只告訴他們跟着嚮導走。剛走兩三裏,有人叫苦,一半時有人憤怒,有的人開始抱怨,有的停下來不願意走了,越往後情緒越低。第二組:知道村莊的名字、路程,但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估計。走一半時,有經驗的人説:“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簇擁向前,當走到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説”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第三組: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達到了目的地。通過這個故事,我告訴他,路就在自己腳下,自己要有目標,而且要將目標細化,才能成功。

他在聽了我講的故事後,表現出了覺悟的表情。後來的一次週記中,他這樣寫道:“老師,對不起,我讓您操心了!今後我一定用實際行動來表現我的風采!”看到這些,我感到非常欣慰,看來故事的作用體現出來了。

在這之後,他表現還比較好,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作業也能基本及時完成。但是,面對這樣的學生,稍一鬆懈,它可能就會又“故病重犯”,所以只要他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就儘量在同學面前鼓勵表揚他,特別是在他感興趣的語文課上,儘量多點他回答問題,給他更多關注和監督,讓他成為全班的焦點,也使他不好意思再犯錯。這樣又過了兩個星期,在一次語文課上,他竟主動舉手要求朗讀課文了,聽着他那聲情並茂的朗誦,我知道,鼓勵奏效了!前段時間,他主動告訴我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作家,並制定出了奮鬥目標以及努力方法,看來他對自己有了信心,在積極追求上進。現在,他一點點地改變着,班級活動中也有了他的身影。雖然偶爾還會犯錯誤,但至少學習態度積極了,學習興趣也更濃了。

作為班主任,剛接手班級,我開始很有點力不從心!但我也不甘心,並不斷地告訴自己,無論學生多麼不盡人意,要始終相信:只要他們有夢想,併為之努力,他們就一定會有收穫!

通過與這類學生接觸,我深深地認識到:教師要把握時機與學生及時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夢想及時開始。特別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識較強,普高中的學生對學習有很多困惑,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學生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麼就可能會影響到師生之間的關係,勢必也會使學生更“劣跡斑斑”。教師應在教育中多點賞識教育,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從思想上重視學生,讓他們在賞識中學會放飛夢想,讓他們的夢想從他們的興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