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月》詩詞

文學1.77W

《月》詩詞1

五月,那隻流浪的工蜂

《月》詩詞

他一直在外面流浪着,

尋找着最美的花朵,最甜的蜜。

他衣衫襤褸,兩手空空,

擔心又錯過了這個花季。

他害怕回去的時候,老屋坍塌,

再也看不到他的王了。

五月,端午

聽説過那個固執的詩人,但不寫詩。

爺爺説,好死不如賴活着。

他有父母、妻子、一對可愛的兒女,

不會投河自殺,一直努力地活着。

端午,工友們去世界之窗玩了一整天。

晚上,他打電話:你們多買點好吃的,

我又加了一天班,多掙了一百塊。

五月,暴雨

這幾天,他一直密切關注着老家的消息。

老媽説,坡上的苞谷秧子全部吹倒了。

河堤垮了很多,稻田全淹了。對面的

公路大橋坍塌了,竟然不見一根鋼筋。

因此瀏覽了五家網站,都沒有更確切的消息傳來。

他對妻説,前年,

媒體報道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

去年,變成了千年一遇。

今年的洪水應當萬年一遇了。

五月,和老鄉吃土菜

他給我打電話:到福永了,想吃老家的土菜。

這個湖南商會的副會長,岳父家離我家沒多遠。

我們坐在一家土菜館,吃着臘肉,喝着土酒。

用家鄉的土話説着道聽途説的,老家趣聞軼事。

偶爾也説説詩歌,女人,日益緊張的南海局勢。

他的司機一直微笑着品茶,看時間,上洗手間。

後來,他要去機場接人。我們一起橫穿過馬路,

回頭,他不見了。

綠燈亮了的時候,我也不見了。

《月》詩詞2

[宋]衞宗武

一年最好八月月,此月迥與尋常別。

君於厥月乃誕彌,天一之精所凝結。

涵精毓秀宜不凡,神如秋水膚如雪。

蜚英騰茂載宦途,所至光明而煒曄。

一簾瑩徹照今古,妙凝夜氣冰霜潔。

芬芳滿腹貯天香,吐出篇章更奇絕。

所存者厚養者深,晚歲丰姿尤發越。

不知何物敢相干,屢月光華似消歇。

直疑蒼狗互掩蔽,恨無長軀可手抉。

又類妖蟇初啗餅,恨無利劍可殲厥。

一朝天為掃妖邪,銀輪爛爛仍高揭。

久嗟湮晦忽清明,儼若身居廣寒闕。

相將誕節紀祥弧,連夕金波倍澄澈。

誰雲弦望有盈虧,須知本體原無缺。

滿堂子女況稱觴,比似常年更懽悦。

月中自有藥長生,不勞復問長生訣。

從今夜夜長輝光,年年月月無磨折。

刀圭無惜惠仝人,使我頹齡起疲苶。

《月》詩詞3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潘緯】體裁:【五律】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

豈是月華別,只應秋氣清。

影當中土正,輪對八荒平。

尋客徒留望,璇璣自有程。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薛瑩】體裁:【七絕】

三十六旬盈復缺,百年堪喜又堪傷。

勸君莫惜登樓望,雲放嬋娟不久長。

○中秋月直禁苑

年代:【唐】作者:【鄭畋】體裁:【五律】

禁署方懷忝,綸闈已再加。暫來西掖路,還整上清槎。

恍惚歸丹地,深嚴宿絳霞。幽襟聊自適,閒弄紫薇花。

《月》詩詞4

霜月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鑑賞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豔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説宛言月夜冷豔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説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豔絕俗。頗可説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傑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説,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裏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麼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儘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於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着筆,而寫月中霜裏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裏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徵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裏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裏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説,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説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於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範元實雲:“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温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説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敍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裏,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託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於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裏,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徵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脱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裏,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雲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後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髮出來的。

《月》詩詞5

[宋]陸游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遣恨淚痕裏。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淒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楚天危樓獨倚。宣華,故蜀苑名。

【註釋】

①點酥:喻美目。

②宣華:蜀王舊苑。

③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評解】

這首詞,作者借官梅的“凝愁憶舊”,抒寫自己對成都蜀王舊苑的憑弔。上片從

梅花而引起懷古之情。下片因梅而憶人。“折幽香、誰與寄千里”,表現了詩人“別有淒涼意”。全詞悽惻哀婉,幽雅含蓄。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詞為成都蜀王舊苑而作。中有古梅二百餘本。不言過客之憑弔興亡,而凝愁憶舊,託諸宮梅,詞境便覺靈秀。下闋因梅花而憶遠人,與本題懷古,全不相屬。故轉頭處用“別有淒涼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暢發己意矣。蜀王故苑,放翁入蜀時,老木頹垣,尚存殘狀。餘於光緒間入蜀,過成都城外昭覺寺,即詞中宣華苑故址,摩訶之池,迎仙之觀,及古梅百本,遺蹟全消,所餘者惟柱礎輪困,散卧於茂林芳草間。詞中所謂憑弔朱門斜日,又隔悠悠千載矣。蜀中燕王故宮,海棠極盛,為成都第一。放翁猶及見之,賦《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詞之佳。

《月》詩詞6

古詩原文

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遊人誤。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態度。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莫是東君嫌淡素。問花花又嬌無語。

譯文翻譯

拱橋兩岸紅梅花兒剛剛綻放,露出鮮紅的花瓣,散發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覺地將遊人誤導,產生出許多幻想。自以為走進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卻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紅梅之鄉。

梅花啊,你本應是冰清玉潔的素裝,為何卻在枝頭把胭脂塗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歡清淡,才為你化上這般濃豔的紅粧?紅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嬌羞可人的模樣。

註釋解釋

紅透肌香,暗把遊人誤:指梅花鮮紅芬芳,讓遊人留戀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武陵溪:即晉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載的桃花源。

態度:舉止風度。

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意為梅花原本素白,充滿傲霜之態,現在卻為何被脂粉污染?

莫是東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過素雅,所以為它染上脂粉?東君:日神,一説司春之神。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禮讚梅花的詞作。

詞的上片讚頌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筆捉題,直截了當地寫梅花“兩岸月橋花半吐。”溪水岸邊小橋兩端的梅花已經綻蕾半開。緊接着直接寫梅花半吐的風韻和遊人對梅花的迷戀。那半開的梅花通體紅透,香氣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氣襲人冰肌玉骨的嬌姿。正是梅花這絕代風彩,才使遊人不知不覺中為其所吸引。一個“暗”字、一個“誤”字把遊人情不自禁的迷戀梅花的神態寫足。以下二句“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襯江南梅花的迷人風姿。此二句是説人人盡説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麗,卻不知這梅花半吐的江南風景的迷人。對比之下,更突出這江南橋畔梅花的美麗,表現了主人公愛梅的情感。

如果説上片從色豔香濃的外部面貌來禮讚梅花的話,那麼,下片則是從凌霜傲雪的內在品質來頌揚梅花。 過片“先自冰霜真態度”一句,讚揚梅花凌寒獨放的堅強品格。“爭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嚴寒霜雪的精神,“態度”即姿態品格。緊接着詞人用一設問:“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莫是東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為何在冰霜嚴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紅豔去點染枝頭?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過於單調之故?”東君即司春之神。這一設問實質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風亮節,頌揚它給人們帶來春的消息。煞尾句“問花花又嬌無語”再度褒揚那嬌豔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裝點人間春色。

古之人詠梅詞極多,但大多從其冷豔着眼,抒發詞人寂寞的情感。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們的筆下,梅花是一個“寂寞開無主”、“此花幽獨”的孤芳自賞的形象。而真德秀卻能別出蹊徑,一掃大多詠梅詞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對梅花綽約迷人的風韻作了熱情的描摹,對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揚。詞的氛圍熱烈,格調高亢。詞人真德秀幼即聰慧異常,四歲誦書,過目成誦。十五喪父,依賴寡母力貧教養,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學中舉。宋理宗時官曆泉州、福州知府,入為翰林學士,拜參知政事。他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聲卓著。其學以朱熹為宗,提倡正學,與權奸韓侂胄偽學對抗,使正學得以復明。古代有詩品即人品的説法,由於作者艱苦修身進學、勤政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為人,他對梅花的高風亮節進行滿腔熱情的禮讚,作品也顯現出積極亢奮、開朗明快的格調。

《月》詩詞7

古詩原文

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別,年年十月梅花發。

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

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

故園風花虛洛汭,窮峽凝雲度歲華。

花情縱似河陽好,客心倍傷邊候早。

春候颯驚樓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還,樓花覆簾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髮,幾回夢裏憶紅顏。

紅顏白髮雲泥改,何異桑田移碧海。

卻想華年故國時,唯餘一片空心在。

空心弔影向誰陳,雲台仙閣舊遊人。

儻知巴樹連冬發,應憐南國氣長春。

詩文賞析

盧僎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主人十月詠梅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敍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裏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月》詩詞8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方法:朗讀、交流討論

課時計劃: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閲讀序幕

同學們可知道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圓最亮又最容易引發人們的思鄉情緒的?對,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詩句!讓我們一起來誦讀——

二、閲讀主場

(一)合作學習

1、學生分別誦讀三首詩,教師評議。

2、教師分別誦讀三首詩,學生評議。

3、通過簡述,分別引導學生理解這三首詩的基本內容,品味這三首詩的藝術魅力。

⑴《十五夜望月》(王建):

這是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較為著名的一首。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歎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夜深了,秋霜漸漸打濕了庭中桂花。這明月當空的夜晚,普天下的人都在賞月中神馳意遠,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呢?

⑵《水調歌頭》(蘇軾):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脱世塵,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這首詩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緒,但最後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的遁世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⑶《我的思念是圓的》(艾青):詩意的句子總是優美而藴藉着豐富的內涵,詩人睿智的光芒閃爍在看似不經意的比喻和聯想上。詩人的責任感集中表現於對祖國命運的關懷,對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抒發出的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在作者這首即興小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那份感情的份量卻不是一般的淺唱低吟所能表達出的。

4、師生一起誦讀。

(二)學生就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在班上自由交流。

(三)學習小組推薦同學交流課前從唐詩宋詞中收集的其他詠月的詩句。

三、閲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一”。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課堂背誦三首詩。

(四)佈置作業。

選一個十五月明之夜,與爸爸媽媽一同賞月,聽爸爸媽媽講嫦娥奔月的傳説。以“月”為話題隨意寫一段文字。

《月》詩詞9

韶美歸舟過夔,留半月語離,作惡詩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韻

王十朋①

弱羽②年來正倦飛,夔門邂逅故人歸。人生一笑難開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況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貴已危機。明朝悵望仙舟遠,百尺高樓上靜暉③。

【注】①王十朋:南宋詩人,力主抗金,為投降派所忌,多次辭官離開京城,曾於夔州當地方官。韶美為其摯友。②弱羽:飛行力弱的鳥。③靜暉:夔州靜暉樓。

8、“弱羽年來正倦飛”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聯繫全詩,説説“倦飛”二字寄寓了詩人哪些感慨?(5分)

9、請賞析尾聯的表現手法及藝術效果。(6分)

參考答案:

8借代。宦遊異鄉,思歸之心,故人遠離,依依惜別,人生多苦,世事無常,年歲已高,仕途不順,有志難酬。

9想象(虛寫)明朝獨自登樓悵望,故人的舟船早已遠去,深刻地表達了此刻依依惜別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思歸的情緒以及世事無常、有志難酬的深沉感傷、感慨。

賞析詩歌:是送別友人、唱和思歸之作,既有與友人殷殷惜別的深情,又寄寓自己思歸的惆悵,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王十朋與劉韶美政見相同,任京官時劉韶美多次寫詩送別王十朋。劉韶美辭官歸蜀,好友久別重逢,流連半月,多有唱和。王十朋身在偏遠的夔州,任地方官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他深知當時政局險惡,京城偏安一隅的皇帝和權臣“樂不思蜀”,不思北進。現在他鄉遇故知,不由得流露出倦於宦海仕途,“不如歸去”的想法。

《月》詩詞10

1、明月幾時有——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4、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宋·蘇軾《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宋·蘇軾《念奴嬌·中秋》

9、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宋·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籠雲暗重門鎖——宋·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11、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宋·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13、月色如銀——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14、暗香浮動月黃昏——宋·蘇軾《阮郎歸·梅詞》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16、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18、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宋·蘇軾《少年遊·潤州作》

19、月花羞——宋·蘇軾《江城子·墨雲拖雨過西樓》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1、新月與愁煙——宋·蘇軾《昭君怨·送別》

22、持杯搖勸天邊月——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3、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宋·蘇軾《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宋·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

25、願月圓無缺——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6、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宋·蘇軾《東坡》

27、醉倚闌干風月好——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寓意》

28、更闌人靜月侵廊——宋·蘇軾《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

29、明月多情來照户——宋·蘇軾《漁家傲·七夕》

30、時張仲謀與曹子方、劉景文、蘇伯固、張秉道為坐客,仲謀請作後六客詞月滿苕溪照夜堂——宋·蘇軾《少年遊·野作六客詞》

31、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32、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3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34、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35、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宋·蘇軾《鷓鴣天·佳人》

36、月明誰起笛中哀——宋·蘇軾《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37、木落淮南,雨睛雲夢,月明風裊——宋·蘇軾《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38、畫檐初掛彎彎月——宋·蘇軾《菩薩蠻(新月)》

39、渡斜煙淡月籠沙——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0、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1、更闌月墜星河轉——宋·蘇軾《菩薩蠻(七夕)》

42、風月平分破——宋·蘇軾《點絳脣·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蘇軾《菩薩蠻(述古席上)》

44、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宋·蘇軾《蝦蟆培》

45、只應閒過商顏老,獨自吹簫月下歸——宋·蘇軾《題毛女真》

46、長江大欲見庇,探支八月涼風——宋·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其一》

47、午夜朧朧淡月黃,夢迴猶有暗塵香——宋·蘇軾《四十年前元夕與故人夜遊得此句》

48、月明委靜照,心清得奇聞——宋·蘇軾《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

49、歎息煙雲去,追思歲月遐——宋·蘇軾《遊三遊洞遊洞之日有亭吏乞詩既為留三絕句於》

50、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51、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宋·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

52、月明穿破裘,霜氣澀孤劍——宋·蘇軾《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吳興連月雨,釜甑生魚蛙——宋·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54、裊裊春風送度關,娟娟霜月照生還——宋·蘇軾《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師來亦何事,孤月掛空碧——宋·蘇軾《送小本禪師赴法雲》

56、繫纜漁村,月暗孤燈火——宋·蘇軾《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57、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宋·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59、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60、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61、雲散月明誰點綴——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2、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

63、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裏,月嬋娟——宋·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宋·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蘇軾《江神子·恨別》

《月》詩詞11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虯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雲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作品賞析

完顏亮(1122-1161),即金海陵王。這首詞是描寫中秋待月情景之作,其詞語言直樸豪爽,情感真實自然,氣度非凡,為作者桀驁不馴性格的真實反映。

完顏亮,被金稱為海陵王。曾為金藩王,後弒金熙宗完顏亶而自立。得位之後,又蓄謀侵宋。相傳柳永《望海潮》詠錢塘之詞遠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鶴林玉露》)正隆六年(1161 年)八月中秋節之即,完顏亮中秋符月不至,乃賦此詞。

完顏亮“頗知書,好為詩詞,語出輒崛強,慦慦有不為人下之意 。”(桯史 ))其性情強橫勤於進取 ,全詞充滿霸氣 ,抒發其橫厲恣肆不可一世的氣概。

上片寫待月不至 ,為雲所遮之貌。“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銀蟾”借指月亮。我國古代神話中有月中有蟾蜍,而月又有銀輝;因而將“銀蟾”比喻月亮。停酒停歌專等“銀蟾出海”,寫出對銀蟾強烈的期待,盼望之切,等待之焦,躍然紙上。“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句式陡轉直下,熱切的期待化為泡影,月亮被雲遮蔽,失望之情溢於言表。期待與失望強烈的反差,而作者頓時豪情頓生,怒髮衝冠,因而引出下片。

下片即寫了作者為看月而欲截雲的想象,字裏行間也隱隱透出一股殺氣,生動傳神地刻畫作者驕橫不可一世的形象。“虯髯撚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前兩句寫出作者因片雲遮月而引起的憤怒與焦躁,也交待了待月心情的急切。後一句,則由此而產生更大的心理活動,恨劍恨之不快。為什麼要恨劍鋒不快呢?下句“ 一揮載斷紫雲腰 ,仔細看、嫦娥體態。”這句話交待了原因 。卻原來要斬斷遮月之雲,細細地欣賞月中嫦娥的景象。“紫雲”指被月光照射的雲層所形成的彩雲。“嫦娥”既是我國神話中月亮女神的代稱 ,又在古典文學作品被視為美人的典型。這句話語意雙關,表面要截雲看月,其實骨子裏卻充滿對南宋的凱覦,殺機頓露。據史載,此次中秋賞月後不久,九月初;完顏亮即起兵二十七萬大兵,號稱百萬,分四路攻宋,完顏亮親自率兵南下。當然這次出兵後,由於金內部皇位之爭,金都發生叛亂。為早日滅宋北歸,完顏亮強令將士三日內渡江南下,激發兵變。部將耶律元宜等率將士襲殺完顏亮,金兵不得不北撤。

這首詞有一顯著特色,即毫無修飾浮誇之語,不見文詞中常見的酸腐與脂粉氣 ,全詞之中但見樸實、自然之語,並充滿英豪拔劍問天下的英雄氣概。在我們的欣賞之中我們會慢慢體會的。

《月》詩詞12

來不及,折一枝嫩柳,

難駐足,撩一叢芽草。

細雨潤,風催葉成蔭,

樹葱蘢,三月光陰斜,

書生鍾情,戀三月,

百花解語,翠泣墨,

憐一瓣落紅醉人生,

舞一抹雲煙藏晚風。

聞鳥鳴,難聆迎春聲,

惹春雨,曉夢暗雷驚。

幾番醉?弦停陽春韻,

怎知情?流年倉促行。

昔日殘冬依舊,陽春暖夜空,

今夕春色已濃,三月敲晚鐘。

心知暖春悄歸,亂步尋芳瓊,

醉看庭前花謝,香魂入蒼穹。

陽春遙,赴天涯,

誰彈落萬朵梨花,

誰吹瘦滿院新景,

誰偷走風流東風?

三月天,悠浮生,

蟄伏一段初戀夢,

摺疊一朵花骨影,

點燃一盞時光燈。

俗事擾,三月丟,

世間路,難參透,

無緣攬月夜孤守,

任吾逍遙紅塵度。

柳覆堤,閣清涼,

琴晚訴,芳香飄門扉扣夢。

亭宴餞,峯疊嶂,

風若懂,山路轉四月痴等。

《月》詩詞13

紅粧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

簫聲斷,約綵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

還轉盼沙河多麗。

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動、散紅光成綺。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説、三千樂指。

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

又説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劉辰翁詞作鑑賞

這首詞作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在詞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回憶宋代元宵節繁華、熱鬧的景象,抒發了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

《寶鼎現》是三疊的長調。這首詞就分三段分別寫北宋、南宋及作詞當時的元宵節場景。因此形成強烈的對比。以現作者悼念恨悵之情。

《月》詩詞14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宋] 晁説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羣盜猶多南渡客,徵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親。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 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宋]張耒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宋]魏了翁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裏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撐腰糕》[清]蔡雲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月》詩詞15

這首詩以近散文化的筆法,古樸的語言,直陳其事,主客互相吟誦詩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訴,灑脱疏放,別具一格。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

韓愈

纖雲四卷天無河,

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

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

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

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牀畏蛇食畏藥,

海氣濕蟄薰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繼聖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

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

滌瑕盪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説,

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

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

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韓愈詩鑑賞

詩裏寫了張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題為贈張功曹,卻沒有以我歌作為描寫的重點,而是反客為主,把君歌作為主要內容,借張署之口,澆詩人胸中之塊壘。

詩的前四句描寫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對飲的環境,如文的小序:碧空無雲,清風明月,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境界中,兩個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舉杯痛飲,慷慨悲歌呢?韓愈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曾表示過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他不僅有憂時報國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幹。貞元十九年(803 )天旱民飢,當時任監察御史的韓愈和張署,直言勸諫唐德宗減免關中徭賦,觸怒權貴,兩人同時被貶往南方,韓愈任陽山(今屬廣東)令,張署任臨武(今屬湖南)令。直至唐憲宗大赦天下時,他們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職。韓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得到改官的消息,韓愈心情很複雜,於是借中秋之夜,對飲賦詩抒懷,並贈給同病相憐的張署。

詩的開頭在描寫月夜環境之後,用一杯相屬君當歌一轉,引出了張署的悲歌,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先寫自己對張署歌的感受:説它聲音酸楚,言辭悲苦,因而不能聽終淚如雨,和盤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動極深。

張署的歌,首先敍述了被貶南遷時經受的苦難,山高水闊,路途漫長,蛟龍出沒,野獸悲號,地域荒僻,風波險惡。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達貶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寫南方偏遠之地多毒蛇, 下牀都可畏,出門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種蠱藥之毒,隨時可以制人死命,飲食要非常小心,還有那濕蟄腥臊的海氣,也令人受不了。這一大段對自然環境的誇張描寫,也是詩人當時政治境遇的真實寫照。

上面對貶謫生活的描述,情調是感傷而低沉的,下面一轉,而以歡欣鼓舞的激情,歌頌大赦令的頒行,文勢波瀾起伏。唐憲宗即位,大赦天下。詩中寫那宣佈赦書時的隆隆鼓聲,那傳送赦書時日行萬里的情景,場面的熱烈。節奏的歡快,都體現出詩人心情的歡愉。特別是大赦令宣佈:罪從大辟皆除死,遷者追回流者還,這當然使韓、張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寫到這裏,詩情又一轉折,儘管大赦令寫得明明白白,但由於使家的阻撓,他們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職。坎軻只得移荊蠻,只得二字,把那種既心有不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地是荊蠻之地,職又是判司一類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長官捶楚的地步。面對這種境況,他們發出了深深的慨歎: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天路幽險,政治形勢還是相當險惡啊!

以上詩人通過張署之歌,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鬱職,寫得形象具體,筆墨酣暢。詩人既已借別人的酒杯澆了自己的塊壘,不用再浪費筆墨直接出面抒發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一接一轉,寫出了自己的議論。僅寫了三句:一是寫今夜月色最好,照應題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寫命運在天;三是寫面對如此良夜應當開懷痛飲。表面看來這三句詩很平淡,實際上卻是詩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筆。韓愈從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禍福無常,自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歸之於命,實際有許多難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鏡,懸在碧空藍天,不開懷痛飲,豈不辜負這美好的月色!再説,借酒澆愁,還可以暫時忘卻心頭的煩惱。於是情緒由悲傷轉向曠達。然而這不過是故作曠達而已。寥寥數語,似淡實濃,言近旨遠,在欲説還休的背後,別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從感情上説,由貶謫的悲傷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墜入遷移荊蠻的怨憤,最後在無可奈何中故做曠達。抑揚開闔,轉折變化,章法波瀾曲折,有一唱三歎之妙。

全詩換韻很多,韻腳靈活,音節起伏變化,很好地表現了感情的發展變化,使詩歌既雄渾恣肆又宛轉流暢。從結構上説,首與尾用灑和明月先後照應,輕靈簡煉,使結構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蒼涼。

標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