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要多悟的美文欣賞

文學4.71K

觀看四人接力跑,很多人只會看熱鬧,而掾筆者卻多了一個“心眼”,由接力跑悟出幾個哲理:各人在各自路段上盡力盡責,才有可能取得整體的勝利;四個人要精誠團結,交接好棒,才有可能取得整體的勝利;整個隊伍的各個個體,只有平時積極訓練,積聚能量,比賽時有良好發揮,才有可能取得勝利。這裏的多個“心眼”,就是從中悟出個道理;悟出了道理再訴諸文字,便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要多悟的美文欣賞

“悟”者,“理解,明白,覺醒”之意。“悟”要靠主體自覺,甚至突然“理解,明白,覺醒”(即頓悟)。這裏很強調“主體自覺”,別人無可替代。據説以前有個女子要練輕功,其師傅説無話可傳,“你就天天走沙籮吧!”她師傅用竹籮筐裝了滿滿的沙,叫她每天都沿着沙籮的邊沿走,而師傅每天都偷偷地勺一碗沙出來倒掉,久而久之,籮中的沙被“掏空”了,沒有剩的了,而女子仍然在空籮的邊沿上穩穩地走。師傅説,“輕功練成了”,女子悟其道理,悟出了在空籮邊沿穩穩行走的.祕訣。這就靠的是“悟”。

在寫作過程中,“悟”很重要,無“悟”便無寫作衝動;無“悟”而對廣闊無垠的生活就像老虎望着天——想咬又無從下手。有一位朋友下鄉,發現一位婦女單肩挑着一個鋁鍋到縣城補鍋底,便盤算一下:她要走一段山路,還要坐一程車,到縣城補鍋,還得吃一餐飯,實在划不來。於是她便寫了一篇小説《補鍋》,敍述這婦女在去補鍋的路上自覺地撲滅了一個小酒廠的一堆煤的着火,酒廠給了她工錢,而這工錢可買一個新鋁鍋還有剩。於是揭示了“奉母之命去補鍋”到“買了新鍋尚有餘錢”這過程,提出了“農民也應懂得算算成本和勞力價值”這個道理。這裏,是從一件小事而悟出情節和哲理的。筆者曾聽到這麼一件事:一位母親要外出學習一年,她小女兒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她指堂上的日曆説:“等這日曆撕完,媽媽就回來了。”誰知母親剛走一天,第二天晚上女兒便問爸爸:“爸爸,日曆已撕完了,媽媽怎麼還不回來啊?”爸爸一看撕得只剩最後一張的掛上日曆,哭笑不得。這是一個很有表現力的細節,但筆者老想着而尚未“悟”出文章。好吧,就留給讀者去“悟”去寫吧!

生活中可以悟,看書也可以悟。筆者閒來看書,偶得關於理髮的三句巧語:1.“雖然毫無技藝,卻是頂上功夫”;2.“新事業從頭做起,舊現象一手推平”;3.“進來烏頭宰相,出去白面書生”。把這三者想透,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便寫成《小小理髮店》。這裏,主要是有感於這三句話,又把在年關時的理髮忙和不能去理髮店或不方便去理髮店的人羣納在情節內,這樣,情節和人物便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這樣看來,“悟”有點似“靈感”,而“靈感”也是“長期積累,偶而得之”的。

要善於積悟。平時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要多個“心眼”,自覺積“悟”,“悟”就會越積越厚,越積越多。據説,唐朝“鬼才詩人”李賀每次出門必背個破舊錦囊,隨時把想到悟到的好句子記上紙條投入囊中。宋朝大學問家梅堯臣隨身帶“詩袋”,觸景生情變成詩句,把詩句寫好後投入袋中,回家再整理。俄國契訶夫有一本子專門記下平時想到的美好的形容詞語,以備不時之需。美國的傑克·倫敦房裏到處掛着一串串小紙片,上面都寫有平時積累的各種語言和生活資料,而且時時記誦。上面這些例子説明,所謂文壇巨匠、文化偉人,都是由“悟”不斷地積累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積“悟”,不單單是對寫作有用,“悟”多了人就更聰明更豐富更有內涵,這對生活和工作都是極有好處的。

標籤:多悟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