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出師表》讀書筆記

文學1.4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出師表》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師表》讀書筆記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1

諸葛亮終究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史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理解為,應順天意遂民心也。國家的統一是民心,無利於人民的政府遲早要分裂。諸葛亮的悲劇不是“愚忠”,而是不能順任天意。違背“休養生息可以強兵,窮兵黷武可以亡國”的道理,無休止的征戰,又輔助一個愚蠢無能、聽信讒言的昏君與畸形政權,焉有不敗之結局。

寫到這裏猛然想起杜甫的兩首詩,其一:廣德二年春,他歸成都時所寫《登樓》一首:“花盡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樑父詠》”

雖然這是老杜由北極朝廷想到蜀後主,由西山的寇盜想到諸葛亮的'能靖邊患,借劉禪比李豫,借諸葛亮以自喻,歎空懷壯志,恨不逢時。卻更為那錦官門外的先主廟宇,西配殿是武候祠,東配殿是後主祠而感到憤憤不平,這太辱沒了諸葛亮的光輝形象!

其二《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知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徘徊在祠堂的庭廡間,遐想諸葛亮的一生事業,不由發出深沉的長長的一聲歎息後老淚縱橫了。

諸葛亮畢竟是千古棟樑之材,人間智慧之星。他的《出師表》如帶淚的星光將永在天空閃爍。杜甫的婉惜之聲穿越時空,流淌到今天,還能引出多少淚飛傾盆雨嗎?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2

閒餘,重拾國中課本讀了幾冊,曾學過的課文似懂非懂的,現在讀來如故友相逢,心裏湧起兒時在地裏野炊煙那種過於熟悉過於懷舊的味兒,每一篇都勾起特別的感觸。

其中再讀諸葛亮的《出師表》,又是一番滋味:既深深折服於諸葛亮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軍事上運籌帷幄的謀略,從《三國演義》中的`歷次戰爭中的每次事件都能一窺其曠世奇才,更令人感動的是諸葛亮對蜀漢基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忠貞精神。

劉備在時,一生惦念漢朝基業,恢復漢家一統成畢生所望,然而自知才智不濟,但胸懷天下,也堪難能可貴,招攬天下英才以濟自己不足,所幸茅廬三顧得到諸葛亮這位曠世奇才,既為劉備欣慰,也為歷史所歎一一天緣其巧劉備而三國嗎?隆中一對如預言一樣竟描繪了後數十年的三國鼎立局面,成了以後劉備事業的藍圖。諸葛亮縱懷有卧龍之技,也仍能居於一草堂沉靜下去躬耕讀書撫琴,不主動求仕,這與出世後的揮斥方遒相比,可見諸葛亮的內心世界是何等沉靜,三顧茅廬正彰顯了諸葛亮不求聞達於諸侯的真名士風範。歷史不容假想,若能、劉備不顧或一顧茅廬,還會有劉備及以後的三國鼎立嗎?還有替代諸葛亮的奇才出現嗎?有隆中對如此審時度勢的精準分析嗎?

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似乎就如隆中對為劉備謀了藍圖一樣,也在那裏定格了自己的命運一一忠於劉備,一生為劉備興復漢室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再也沒有個人的私情,自己限制了自己,從無貳心。劉備在世時諸葛亮如果還有知遇之恩,而到劉備即將崩殂之時,劉備深知劉禪昏弱,不堪託漢重任,要託漢於諸葛亮令取而代之之時,諸葛亮絕無非分之念。想必諸葛亮早以洞悉歷史,清醒自己的身後功名一一做一代忠良正人,不只是為稟史冊,更是自己內心的訴求,也是對世人的身體力範,如對他兒子的教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3

網上曾讀到胡覺照先生寫給教育部教材司的建議信,認為《出師表》作為範文被選入國中課本,對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國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於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應將《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在下不敢苟同。近日反覆讀了幾遍有所悟感記下。

其一,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華歆的《止戰疏》也就是戰爭時期的一種軍事上的戰與和攻與守的建議或者説是國策的意見而已。把諸葛亮的《出師表》與“愚忠”相聯繫,實在是超脱歷史背景的無稽之談。封建王朝,哪一朝哪一代能少了“愚忠”的文臣武將?而所謂的愚忠思想,往往則是一種民族氣節與精神的`體現。

其二,中學課本選入《出師表》是作為“範文”,也就是一篇精美的古文屬“古文觀止”類,學生學的是語文,而不是政治與軍事。影響學生思想的是學校的德智體全面教育,而絕不是某一篇古文的滲透。中學不是軍事院校,何談要“形成科學的軍事觀”?

其三,《出師表》通觀八個字:敍事抒情,寓意警言。一代名相,忠肝赤膽躍然紙上。宣戰與止戰之爭,則退其後。學生學的是語言文采,戰爭是歷史的軌跡。統言之,教師授課分三步,釋文、解意、論其品。況《出師表》歷受後人高度讚揚,劉勰將其與《薦禰衡表》並論,陸游詩“出師》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早已深入民心而感人至深。難道芸芸學子,學的不是千古史上曠世英才的壯懷激烈精神嗎?更何況琅琅上口的《出師表》,它的文采要比它的思想內容精美而使教師做範文讓學生去薰陶去領略,怎不是學習中國文化精粹之必經之途麼?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4

讀過《出師表》的人,無不被諸葛亮的忠誠所感動,那句句肺腑之言是一個臣子對君主的忠言,更似一個長輩對晚輩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

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對國危急存亡的擔憂,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親賢臣,遠小人”的規勸,從追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到“遂許先帝以驅馳”、“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的感恩,足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德、有能、重情重義之人。可惜,這麼一個集智、聰、能於一身的人,竟不得不聽命於一個蠢、笨、愚的君主劉禪。

儘管諸葛亮一生南征北戰,戎馬倥傯,但最終自己為之而傾盡畢生心血的王朝,還是片片降幡。憑諸葛亮的聰明,難道他不知道所追隨的君主是個昏君?難道不知道所效忠的`是一個日暮途窮的王朝?否!是他的愚忠思想害了他,他知道所從事的事業成功率幾近於零,可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葛亮在人格上,是值得敬重的,可是在現實中則是可悲的!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5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千載之下,重讀《出師表》,仍不禁為諸葛孔明的忠義所震撼,為他的遭遇而扼腕歎息。近來易中天講“三國”,把“三國熱”又推向一個新的高點,我也來談談淺見吧。

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在《三國演義》中已經快被描寫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蓋主啊,劉備倒是深知諸葛亮沒有什麼“打貓心腸”,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對劉禪這個毫無君主資質的主公,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最終也沒能為蜀地帶來什麼長治久安,如果諸葛亮真的篡權奪位,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有姜維,有費禕,應該比在劉禪手裏好得多吧,雖然為天下文人所不齒,可是象曹操那樣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嗎?諸葛亮當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興奮啊!可惜,諸葛亮永遠也不是司馬氏,永遠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應該有愚忠的成分在裏面吧。其實,他應該忠於人民,而不是忠於君主,更可怕的是忠於一個死人。計劃沒有變化快,死守着對一個死人的承諾,對現實的生活來説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危險!!!

歷史上,人們對於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談我對諸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

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

越想越遠,就此擱筆了。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6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語文書上的註釋是這樣寫的。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也就是這“卧龍”。

《三國演義》裏是這樣寫的。

我曾經像許多人一樣,欣賞他的謀略,欽佩他的博學,也感歎於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誠然,他的功績是那麼顯赫,但是寫《出師表》的他,在我眼中,與往常有所不同。

“陛下”,他是這樣叫那“扶不起的阿斗”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間,受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孔明,為何那樣謙虛?或許你是淡泊名利,可卻從未“苟全性命於亂世”;或許你是一個布衣,可絕不“卑鄙”;或許你是那樣自覺卑微,但你這樣一個才子,讓任何一個君王“三顧茅廬”都值得!可是,在“皇上”面前,你卻是以那樣一個平凡、忠誠、卑微的臣子的角色出現。或許對於劉禪,你有些無奈。可更多的卻是自責,自責自己沒有完成好先帝的.使命,那樣的你,豈能不讓人欽佩。

劉備死前對劉禪説:“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可想而知,劉備對他是怎樣的看重,怎樣的信任。他完全可以在朝中獨攬大權,可是他沒有,也許這就是他,只要選擇了忠誠,那麼期限就是永遠。那樣忠心的臣子,怎能不令人折服。

青衫玉立,走出《三國演義》裏被神話了的他,《出師表》中那個捧着一顆忠誠的心,向君王進諫的他,那個一輩子都盡忠盡職的博學才子——孔明,我對你的欽佩已不止在你的才學之上了。

《出師表》讀書筆記 篇7

今天讀的是九上的語文課文《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的名篇,我想:這既然是“神人”諸葛孔明先生寫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讀一番。便認真的讀了起來。

果然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話裏就有我不認識的字,汗……幸好哥哥的書上標有拼音,要不今天可真是要出醜了。

研究了一會兒後,屋裏便傳出了我朗朗的讀書聲,讀着讀着,我就陶醉在了這精煉、美妙的文字裏。

雖然這只是一次請戰書(請求後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營包了餃子),但是卻寫得氣勢磅礴,諸葛亮為人的大氣,豪邁之情不知不覺的便流露在字裏行間,使我王某人(嘿嘿,獻醜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這篇表裏還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和道理,許多也是我們當代人很需要學習的。比如這一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意思就是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將於君子相交,與君子在一起時間長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們應當遠離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變的小人。這就和“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諸葛亮的謙虛,如“庶竭駑鈍”一句中,駑鈍就是諸葛亮的謙辭。這裏也充分看出了諸葛亮的大家風範。

總之,讀《出師表》一文,感受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