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

文學1.45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這個時候,寫篇關於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了讓大家在寫感悟的時候更加簡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

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1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所謂的讀書無用,不過是你在漫長而又枯燥的求學中,沒有獲得多少實踐的機會,便以為來不及施展的,是真的無用。就像你在做生意的起步階段,總是入不敷出,所以你便以為那些付出全是白費。事實上,營業額在不斷增長,只是還未突破盈利的點。一切學過的東西都是所得,只是你忽略了自己在不經意間到達的境界。

一加一等於二是所得,你姓甚名誰如何寫是所得,人遇到強者,生物的本能會讓自己產生懼怕,但擁有了知識與思想,你便會思考如何避其鋒芒,甚至逆勢而起,這些都是所得,只是這些成就已在冥冥中獲得,你尚未發覺。

人在少年的時候,總以為讀書辛苦,這經歷就像你抱怨自己年值芳華時,忽然生出了醜陋的青春痘。你以為它無端佔用了你的生命,於是在思想裏,痛苦的煎熬與美好的想象激烈衝突。其實它們都是你人生必不可少的階段。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痘你保養的.再好,終會留下疤痕,但書哪怕你只讀一本,都會把美融入自己的靈魂。

多年後,在他鄉的某個夜晚,你會不由自主吟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遇到愛人的某個時刻,你會突然想起“此情可待成追憶”;在人老珠黃的某個午後,你會黯然神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蔡康永説過:“讀書,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那些看似無用的經歷,正是我們區別於別人的意義。

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2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去講太高深的知識孩子云裏霧裏,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啟蒙階段教師傳遞知識的準確性,每一個讀音、用詞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學生,我覺得這更考驗教師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日常説話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的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的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為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閲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兒子同讀一本書,並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閲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

對於讀書我覺的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學生讀書感悟的隨筆3

但我的一個堂弟,恰好與我相反,他以前不喜歡讀書,還總在學校裏與人爭強鬥狠,高中讀一半就因為打架輟學在家,待在父母身邊渾渾噩噩地過了幾年。後來聽到身邊的人説起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也心生羨慕,便跟着朋友去了南方打工。

起初他在車間做工,後來嫌工作枯燥又跑去天橋擺攤,還差點被騙進了傳銷組織。摸爬滾打了一年多,他終於認識到了世事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才靜下心來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報名去技校,想學廚以一技傍身。

還記得他走得那年,與我聊了很多,他説自己好後悔當初以為讀書沒用,沒有用心學習,還天真地以為別人讀那麼多書也不過是為了賺錢,不如自己早點進入社會賺錢。最後他説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都是賺錢,但站着賺錢和跪着賺錢真是天差地別。的確,就算從功利的角度來看讀書,它也是最實惠的,因為人所需要的付出的只有時間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