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餘憶童趣的優美散文

文學2.18W

大凡“50後”,童年幾乎都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迷,沒有負重纏身的補習。課餘“逗蟻”“養蠶”“釣拐”……那充滿童趣的日子,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樂園。

餘憶童趣的優美散文

一、逗蟻

捉一隻蜻蜓,放螞蟻路徑,不多時螞蟻走來,它停留蜻蜓邊,嗅了嗅屍體,咬住死命拖,感覺無能為力,急急返回報信。此時童伴蹲地上,目不轉睛盯着它,一會兒,只見三五隻螞蟻從蟻洞走出,繼而又出來十多隻,圍着蜻蜓忙碌了一番,還是拖不動,便匆匆掉頭,向蟻官報告。“蟻官出來了,螞蟻王來了!”嗨,不得了,數十隻黑黑的頭部足足佔了整個身子一半的,比普通螞蟻大幾倍的螞蟻官,終於率領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向蜻蜓開了過來。蟻王官指揮蟻羣,團團將蜻蜓圍住,推的推、拖的拖,朝着蟻穴緩緩前行。一刻鐘光景,蟻羣把蜻蜓拖了幾米遠,搬到蟻洞邊。在黃豆般大小的洞口前,螞蟻們左搬右搬,才把蜻蜓尾巴先拖入洞,再將其翅膀及到整個身軀慢慢地拖進蟻穴。“進去了、進去了!”小夥伴歡呼雀躍,高興唱起《逗蟻歌》:“螞蟻子,報官來,小官大官一起來,蜻蜓肉,甜又香,逗引螞蟻千千萬萬”。

螞蟻,還是預測雨天的尖兵。諺語:“螞蟻搬家,有雨不差;螞蟻成堆,風雨來催”。童年悦讀《十萬個為什麼》,知曉天氣要變時,空中水汽增多,土中水分隨之增多,同時氣壓低,泥土裏原來積壓的骯髒氣體,由空隙中透出,使螞蟻難以窩居,想找乾燥一點的高處跑,搬家換巢,牽線而走,人們往往以此知道天將下雨。

二、養蠶

上國小時,農村同學從家裏帶來“蠶籽”(蠶卵),一張紙上,密密匝匝類似芝麻的小顆粒,顏色黑的灰的。小夥伴把分得蠶籽,用一坨棉絮包好孵化,不出幾天小蠶破殼而出,探出黝黑的小頭,像一隻小螞蟻。這時候,就要將蠶寶寶放到嫩綠的'桑葉上,它們蠕動着身子,慢慢地,就把桑葉吃出了一個個洞洞。仔細一聽,還有“吱、吱、吱”的聲音呢,就好像唱歌一樣。每天要給它新鮮的桑葉,蠶寶寶會漸漸長大,顏色也變成白色了。蠶寶寶不需要喂水,因為桑葉含有水分。但不能吃帶水的葉子,會拉稀死去。下課了、放學後,同學三三兩兩交流,傳授養蠶經驗。蠶幼蟲要經過4次蜕皮後,才能結繭並變成蛹。10天左右,蛹就羽化成蠶蛾,長着觸鬚和翅膀的蠶,擺脱了小蟲子的形象,太美了!

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後雄蛾即亡。雌蛾在一個晚上,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慢慢死去。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共40多天的時間。“春蠶到死絲方盡”,贊喻鞠躬盡瘁,至死方休的奉獻精神。

三、釣拐

贛南人把青蛙叫“枴子”。從小喜愛採茶戲《釣拐》,陶醉田七郎“把拐釣”:哦嗬喂!涯昨日去放牛,來到南山坳,經過冷水塘,忽聽枴子叫,涯放了牛,把拐釣,一釣就釣到三斤多,大家看到哈哈笑。端一塊圓氈板,拿一把切菜刀,腰上捏一把,肚上拉二刀,先斬頭,後斬腰,斬得枴子就呱呱的叫。拿一個吹火筒,兩把子燥松毛,三角錢葱頭和蒜子,四角錢醬油和辣椒,涯倒下鍋裏去,拿起鍋鏟就來炒。涯左一子鍬,又一子鍬,鍬來鍬去就炒好了,炒好了這盤枴子肉,大家吃得有味道,哎呀!有味道!

一到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去“釣枴子”。砍一根細竹子做釣竿,用舊布縫製裝青蛙的袋子,呼朋引伴,三五成羣,奔向農田、水圳和池塘邊。首先,捕捉一隻“麻枴子”(個體小,灰白色帶黑點的青蛙),捆綁釣竿細線頭上當誘餌。然後,拋入禾苗和雜草叢,你得一上一下,前後左右不停地抖動誘餌,一會兒枴子上了釣,蹦蹦子跳得高,墜落囊中之物,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歲月不居,容顏易失。想點怡情雅趣的往事,還老返童活得更滋潤。世界在翻頁,須要足夠好奇好學,所有的年齡,迸發最美麗的光芒!

標籤:童趣 餘憶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