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精選15篇

文學4.36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精選15篇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

書中的莉迪亞戀上的是一個窮小子,當傳出她與威科姆私奔的消息,在生活的那個小鎮上人人都覺得貝內特家是最倒黴的,但當簡要嫁給賓利的消息傳出後,人們又開始傳開説他們家是最幸運的,唯一的區別就是,賓利很有富有而威科姆則是一貧如洗。那愛情和財富究竟哪個更重要,書中沒有明確的回答,但是看到夏洛特和貝內特先生的婚姻,在潛意識裏,奧斯丁傾向於金錢。

書中還有許多對比的角色和情節,美惡的展現,威科姆的欺騙謊言,達西的原諒不計前嫌,貝內特太太的虛榮和愚蠢,簡的單純和美好,賓利小姐的表裏不一和勢力,伊麗莎白的聰慧與個性……

全書對於人物的描寫很細膩,多數通過語言展現,慢慢讀那些用詞,會感受到這個人物的氣息。全書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達西,從頭到尾,他都是最真實的最坦誠最勇敢的人,在他向伊麗莎白袒露自己的.喜歡的時候,他説出了他擔憂和糾結的原因,完全沒有隱瞞,活的坦蕩蕩明明白白。

當他得知自己被誤會之後,也沒有過激的行為,在信裏解釋了一切,就不再糾纏,但是卻默默的繼續關心着伊麗莎白,還暗地裏處理了她妹妹的醜事即使是在幫自己的仇人。忠於自己的心,只要認定了就不會後悔和退縮,他的一切在感染和打動着伊麗莎白。也許這就是我的愛情觀,再深的喜歡都不必過多的在嘴上表達,行動才能證明一切。活的勇敢坦然,忠於自己的內心。

這本書看的很慢,不知道花了多久的時間,所以讀的很細,不是最喜歡的書,卻也是無法再忘記的一本書。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2

物有貴賤之分,人有門户之別,這是人最不願意面臨卻又不得不面臨的情況。其實這些想法終究是人們由於自身環境差異而產生的偏見。

《傲慢與偏見》恰好就通過一對戀人的故事説明放下傲慢,摒除偏見,才能締結幸福之果,開創快樂的人生之旅。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高傲的富貴子弟達西迷戀上班特納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卻因為性格傲慢而招致伊麗莎白的誤會與偏見,最終兩人放下成見,坦誠相待,喜結連理。

偏見在中國自古就有,而“偏見”在中國根深蒂固並非一日之事。中國古代講究“門當户對”其實就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偏見。儘管新中國成立以來,時代的新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可是中國人對異己之人存在着偏見。據説,廣州人、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有比較嚴重的排外思想,在他們的眼中,其他地方來的人都是“鄉巴佬”;儘管現代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用人單位依然對女性持有偏見,使得女性在就業方面失去了優勢;就連純潔的婚姻也難逃偏見之厄運,“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的觀念依然沒有徹底改變。

偏見只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利於人與人和諧關係的建立。每個人都渴望被他人認可,但是偏見往往會妨礙你對一個人的正確認識。俗語云:“一朝不忠,百日不用。”這説明人不會輕易改變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就像《我的少女時代》裏新來的訓導主任不相信校園老大徐太宇會改變自身那樣,可是偏見終究是敵不過事實的,林真心的.話很勵志:“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模樣。”只要我們堅持做好自己,一切偏見只能是徒勞。因為,在事實面前,一切的白眼,一切的冷嘲熱諷都會土崩瓦解。

我們都應該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人們習慣了傲慢,瞧不起別人,這完全是環境所致的。當你得志時,幾乎所有人都在奉承你,都在巴結你,呢自然而然地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正如《傲慢與偏見》裏的達西,眉清目秀,舉止高貴,家財萬貫,自身條件無比優越,所以總是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別人都配不上他。如果人們對那些優於自己的人僅僅是欣賞,而不是巴結,奉承,就不會滋生那麼多高傲的傢伙。所以,摒除傲慢的前提,還是需要大家不自卑,不自負,平等相待。

平等是社會風氣所趨,但願我們能夠從文學作品中挖掘出更多人性的缺點,結合時代的發展形勢,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文:黃麗嫦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3

「傲慢與偏見」雖是一出閃爍著鬥智意味的感情輕喜劇,實則説明了人務必行動和自省才有期望,人的尊嚴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行動和自省中淬鍊獲得,透過理性的行動,把人類的王國建立得具有一個心靈價值的模式,以與物質俗世有別。大體上,人的生存沒有好處,但從小體上看,人本身的行動卻深具好處,即使只是兒女私情的往來。

這本著作距離我們已經有二百年左右的歷史,但在作者珍?奧斯汀的筆下,我們能夠感覺到,雖然它的.資料是那麼的平凡,但讓我們有種身在其境的感覺,同時有種非要一次把整本書看完的慾望。有人認為,文學作品嚴格來説是不能翻譯的,正因這些文字組成的完美,一旦經過他人的更改,所有原創性的精華必定只剩輪廓,其實各國文化天生差異的可愛之處亦正式在此,正因要人人精通各國文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翻譯」於是成了文化中的文化,它使得文學本身除了土壤性,更具備了共通性,甚至突破時空的隔閡,拉近歷史與地理的先天距離,而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更加親密,而「傲慢與偏見」正是透過翻譯才能讓我們得以閲讀這樣的一本的好書。以下是個人閲讀本書之後所思考到的幾個問題,在此提出分享:

1、當莉琪一開始遇見達希時,便對他那種驕傲、愛挑剔、自大的態度感到不滿,雖然之後是正因威肯的污陷,使得達希不得已將事實全盤扥出,莉琪才真正瞭解達希的真正為人。我們是否也常常正因對某人的第一印象,而將其定位為他就是那樣的人……等等,這是一般人的通病,人要學習瞭解整個事實再作決定的習慣才是。

2、達希向來就不屑周圍膚淺的人際關聯,直到他遇到了莉琪才真正改變了他的方式,當然他並不是個只重視金錢跟地位的人,只是他本身的個性使然,如果他沒遇到他真正喜愛的人,他的個性有可能就這樣繼續下去,這樣的他會不會很痛苦?

3、琴恩是個十分善良,任何事情都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著想的人,這樣的人雖然是很受大家的歡迎,但凡事都只往好處想,會不會有些不切實際,與真實的人生不合?望而生畏造句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4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要看清楚人的內心,而海水也是不可以用鬥來測量的。自從讀了《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讓我更好地看清了整個世界。

這本書講了一箇中產階級家庭裏五個女兒的感情和婚姻。大女兒姬安,與富家公子賓利感情發展得很順利,可是中間卻出現了波折。二女兒伊麗莎白對達西村有嚴重的偏見,達西也很傲慢,兩人明明相愛,卻不斷用尖鋭的語言諷刺、挖苦着對方,最後,一切誤會和迷團都解開了,五個女兒都有了好結果。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想給書中的人物評價一番:大女兒姬安温柔美麗、楚楚動人,談吐、舉止落落大方,就是性格太柔弱,做事不果斷,一直猶豫不絕。二女兒伊麗莎白是一個有主見、有個性的女孩子,身材苗條,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對於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唯一不足的是愛憑第一印象去判斷人,導致把壞人看成了好人。公子賓利天性軟弱,在大事上舉棋不定,需要別人的指點。他與姬安一見鍾情,但是賓利姐妹看不起柏納特太太的愚笨和姬安幾個妹妹的無知,在賓利剛請方面予以阻撓。而家財萬貫的達西,外表十分高傲,他第一次看不上伊麗莎白的相貌,所以對她很不禮貌,而伊麗莎白對達西不刻意迎合,一直在話語中諷刺和貶低達西,而達西不但沒有產生反感,甚至還對她有了愛慕之情,在第一次求愛失敗後,達西完全放下了架子,拋棄了人們的家世顧慮,最終贏得了伊麗莎白的芳心。

書中還描寫了三女兒麗迪婭,她追求外表英俊瀟灑,但是好、好賒帳的.威肯中尉,不惜拋棄自己的名節與威肯私奔,早成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在這本書中,讓我懂得的最大的一個知識是:不要憑第一印象去看人,而是要深如她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判斷力來分辨出他是好是壞。比如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見他外表高傲就對他產生了厭惡之情。而她第一次見到威肯,就被他風度翩翩的氣質和善於表達的言辭打動了芳心,最後才知道他是一個行為惡劣的偽君子。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也像伊麗莎白一樣,光憑着外表就來判斷人的內心,這樣做是不能的,我門一定要看清他的真面目,才能下結論。

我相信,書給我帶來的知識不止這些,我要多讀書、讀好書,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5

當拿到厚厚的原着時,我心理就發怵,本身就對這種文學色彩很弄的書不感性趣,況且又是英文……

但當我沒日沒夜,不喝不吃地看完結95版傲慢與偏見連續劇後,我已經不能自拔地愛上它了!

那純正的英音尤如歡快的小夜去曲,沁人心脾;影片中的`英倫風光,令人陶醉;背景音樂是鋼琴曲,古樸又明快。女主角是典型的第二眼美女,越看越有韻致,越看越有魅力,那醉人的微笑,深邃的眼神,優雅的氣質,聰明獨立,難怪讓達西先生一見傾心。在談男主角達西,,從頭至尾話雖不多,但句句耐人尋味,很體貼,很負責,很幽雅的男人!他的深沉着迷,難怪lizzy會漸漸愛上他,這種愛情是含蓄的,是高雅的,是長久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這種愛情超越了物質上的滿足,是真正精神上大依靠。這便是它的偉大之處,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能穿越時空引請讀者的共鳴。

整部影片處理一如這愛情般含蓄,男女主角在影片結尾處的一吻十分感人,忠心祝福他們。

95版是很忠於原着的一個版本,尤其是對話,看了才知道那種快餐式的韓劇是多麼膚淺,看過一遍不會再去看第二遍。

都説書比電影更好看,有了電影作引子,我想下面該慢慢烹製原着了,我想我會有更深的理解。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6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以當時英國社會現實下的資產階級婚姻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説,講述了伊麗莎白·班納特與費茨威廉·達西,簡與賓格萊,夏洛特與柯林斯,以及麗迪亞和威克漢姆等幾對資產階級青年男女的婚姻愛情故事。與其説是“婚姻愛情”倒不如説更主要是婚姻,因為所有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有着很明確的目的和結局,那就是婚姻。正如開卷第一句話所説:“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而這裏所説的“婚姻”是與愛情無關的,它更多的是一種佔有慾氾濫成災後的社會現象。對於這種佔有慾,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無節制的、病態的人類本能,它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但在《傲慢與偏見》中,我們可以概括性的將其劃歸為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赤裸裸的財產佔有;另一種是肉體上的佔有。這兩種不同的婚姻動機也決定了不同的婚姻關係,前者如夏洛特與柯林斯,後者如麗迪亞與威克漢姆。夏洛特在與柯林斯的婚姻中得到了房子、花園、傢俱陳設以及穩定的收入,並且對打理這個小家樂此不疲。這樣的生活看似幸福美滿,然而其背後的真實卻被小説的主人公伊麗莎白一語道破:“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餘一切都很舒適融洽。”在婚姻所能帶給妻子的樂趣中,恰恰沒有丈夫的一席之地,這難道不是金錢對人類的絕妙諷刺麼?再説麗迪亞與威克漢姆,他們的結合大可以看做是一個笑話、一個與夏洛特相對的極端——一切都是性衝動的使然。

與前兩對婚姻相比,伊麗莎白與達西以及簡與賓格萊的婚姻則顯得高尚得多,然而作者並不是完全沒有諷刺的意味。譬如説簡,她在這場愛情與婚姻的追逐中是完全沒有主動權的,不管她是多麼的美麗,多麼有風度有教養,只要沒有可靠的收入,一切都是枉然,她的幸福在那個銅臭四溢的社會中也變得岌岌可危。更何況她所傾心的婚姻對象——賓格萊,是一個膽怯懦弱到完全失去自我的可憐紳士。簡的單純善良與賓格萊德温和小心,經過奧斯汀絕妙的誇張之後變成了典型而真實的性格缺陷,這些缺陷與當時社會的骯髒規則共同成為導致二人婚戀險象環生的元兇。所幸,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這一點是頗令人欣慰的。但悲觀一點講,誰能保證那些缺陷不會再之後的生活中將他們的婚姻推向滅亡?

奧斯汀對伊麗莎白與達西的諷刺大約表現在小説的主題——“傲慢”與“偏見”上。我相信作者對於這兩個主人公是完全沒有惡意的,我更願意將這種諷刺理解為跨過人物的,對於社會的揭露。正如達西所説:“雖然父母本身都是善良人(特別是父親,完全是一片慈善心腸,和藹可親)卻縱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甚至還鼓勵我如此,教我如此。他們教我,除了自己家裏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裏,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別人的見識,鄙薄別人的長處,把天下人看的.都不如我。從八歲到二十八歲,我都受的是這種教養??”達西的傲慢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傲慢,更是整個資產階級上層社會的傲慢,是整個資產階級社會虛偽陰冷的背影。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更多也是來自於禮貌、風度之類。這也恰恰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淡漠——很少有誰能走進誰的內心。

就表面來看,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格萊的婚姻都似乎衝破了財產與社會地位的禁錮,是對於社會制度與落後婚戀觀的反抗與破除。其實不然,因為從本質上講,這兩對婚姻依舊是基於相同的階級地位的,用伊麗莎白的話來説:“他(達西)是一位紳士,而我是紳士的女兒。”我想,這大概也是奧斯汀對於資產階級婚姻自由之本質的揭示:“從本階級選擇”。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應該為伊麗莎白與達西愛情的成功而欣慰,而伊麗莎白的美貌與智慧也是她成為了眾多女性讀者心目中的楷模。

除了達到對當時黑暗社會的現實的有力揭露外,我認為《傲慢與偏見》更大的成就在於其豐富的現實意義,小説中形態豐富的婚戀觀在當今社會仍然有着不容忽視的啟示意義。而這些也將是每個人在生命之旅中必將追索的問題。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7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以這樣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開頭,讓人不由想到這會是一部清喜劇,來講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可是如若只為了消遣而讀,那麼這部《傲慢與偏見》就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往往,偉大出自於平凡,奧斯丁就是將她的哲理通過愛情這一人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來表達的。乍一看,她講的是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愛情,但尋遍全書,確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難怪《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説奧斯丁不知激情為何物,的確,奧斯丁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最多的是理智二字。她以理智詮釋愛情,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離死別,沒有《巴黎聖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熱烈,但其所反應的社會現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期大英帝國正處於顛峯時期,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英國鄉間。當時英國鄉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愜意悠閒的,純樸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個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始終波及着鄉村,如勢利、炫耀、虛榮和對婚姻的看法。當時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男方有可觀的家產,女方有豐厚的嫁粧。於是他們的結合便是幸福,便會為世人所承認接收。誠然,這樣的婚姻類似於一種資產合併,以錢作為婚姻的基礎,這明智嗎?在當時的達官貴人看來這無可非議。於是一切的婚姻要門當户對,此處的門當户對確切地説應是資產相當。於是,一個已婚紳士有一兩個情婦,或是貴婦人們有幾個消遣的情人也被當時社會所默認。可婚姻仍被冠以“神聖”這一詞來修飾。注重實際的人們始終以金錢作為信條,金錢至上方為他們的聖經,為之不惜賭上一生的幸福。這樣的做法才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錢成了地位的標誌、有錢=有教養=有地位=有高尚品格=具備做丈夫的一切條件。當貴婦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標榜自己的地位、修養、才華、嫻靜、優雅等等的諸多美德時,她們決不會想到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資本是錢,她們談及金錢時,顯現出蔑視和鄙夷,卻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締結不是因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屬品,作為她們豐厚嫁粧的最讓人信服的掩飾物。人們以敷衍、奉承、阿諛來祝賀新人,祝他們有錢人終成眷屬。

在本書中有兩個人物是此種婚姻的忠實奴隸。一個是夏綠蒂,一個是韋翰。

夏綠蒂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門第、講究地位。她的父親威廉。盧卡斯爵士自稱與詹姆士宮有莫大聯繫,這樣的吹噓在鄉間鄰居間引起的轟動與崇敬已使他的虛榮心十分滿足。在這樣的薰陶下她與班納特家的財產繼承人柯林斯結了婚。柯林斯不僅為人做作、舉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鬚拍馬之功。但他可以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師的俸祿。僅僅為了這些,當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後的三天中,夏綠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麗莎白為由,與柯林斯朝夕相對,終於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卻不惜失掉伊麗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實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沒有豐厚的嫁粧意味着沒有幸福的婚姻,年齡頗大的夏綠蒂只有把握住這次對她而言難得的機會。起碼,她將來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為班家大宅未來的女主人。於是,她與認識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結了婚。婚後,她不斷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厭的怪異行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條不紊,並在世人面前構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殘酷的,擁有金錢的代價是失去跟多更為寶貴的東西,比如青春、愛情、幸福、快樂……

韋翰是個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軼麗,一心想通過婚姻來發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錢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個一窮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會光顧。但最終他還是通過不與麗迪亞結婚為要挾,向達西敲詐到了一筆可觀的收益。於是又一個婚姻,又一個為了金錢的婚姻鑄就了,這次不單出賣了幸福,還有靈魂,韋翰的靈魂被他自己徹底出賣了!婚姻既已變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於對人冷眼旁觀並直看穿其心思。書中常有她發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發現伊麗莎白或許説作者本身都難以逃出金錢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讓達西擁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無論他與伊麗莎白的情節發展多麼跌宕起伏,有一點是事實,他是一位年薪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家有密切聯繫,有自己的莊園、家產、田地,總而言之,達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麗莎白當初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簡單——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後面。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後,彭伯裏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正如伊麗莎白所説,她是紳士的女兒,達西是紳士,他們是處在同一階層的。地位相差並非非常懸殊,更何況,她出自鄉紳之家,也算是半個富家小姐,小型的資產合併在所難免。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友所接受,只因為達西原可以找一個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罷了。

這樣的婚姻是一種悲劇,婚後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免不了的。夏綠蒂在盡力扮演好一位主婦的同時卻一直懷念着深愛的昔日情人,她後悔當初因為那人的貧窮而未與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説:“沒有愛情的婚姻,不管因為受到尊重或者擁有殷實的家產而顯得多麼榮耀,都比不幸強不了多少。”韋翰與麗迪亞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伊麗莎白與達西相處和睦,但不斷來自鄰居、親友和珈苔琳。德。包爾夫人的冷言冷語,讓她心煩意亂。

如此的婚姻悲劇在那一時代是很普遍的。究其根本原因,很簡單——婦女地位低下。婦女沒有工作、沒有得以維持生計的能力,只有依靠婚姻這條路來為將來的生活來源做打算。這是解決將來生計的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書中,女性的社會角色是很明顯的,即便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充當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婦而已。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嚴重。如班納特家中有6個小姐,可是沒有男嗣,因而,班納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粧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粧中分得,嫁粧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綠蒂那樣的路,通過婚姻來為自己將來的温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為金錢至上的買賣。如書中所描寫的,每一位太太在後半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嫁女兒,讓她們未來在丈夫的資產庇護下得以生存。因而難怪郡裏一旦來了一位有錢的紳士,母親們便認定他為自己的準女婿。所以當班納特太太得知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後十分氣憤,責怪女兒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錢方面的條件而言,可以保證伊麗莎白將來有安定、温飽的生活,在其母親看來,放棄這樣一棵“搖錢樹”是一種無理取鬧。在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通過婚姻來衣食無憂,現在她更有義務要求女兒們以此獲得“幸福”,沒有原因,這只是一種規律,是英國社會當時的婚姻法則。

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金錢社會中得以舒適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出生前就挑個名門旺族,但這僅憑機緣,更多不幸出生於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們從不發現這是社會的弊端,而一直認為是自己出身貧寒。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闊綽的人買走,僅憑運氣,與愛情無關。

這便是那一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錢至上的一個體現。社會的不平等性在成了那一時代的婚姻典型,享受愛情是一種奢侈,“現實、生存、理智……”這些詞彙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如電影般不斷地重複放映,每時每刻提醒你:錢、錢、錢……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珍貴!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8

小説裏最荒唐的一段婚姻無疑屬於無賴軍官維克漢和貝內特家放蕩的小女兒莉迪亞:維克漢在軍營中愛好,欠債已久。眼看吸引伊麗莎白的計劃失敗,他便帶着對自己有意的莉迪亞私奔到倫敦,最後在達西金錢加威脅的雙重因素作用之下才與莉迪亞結婚。

在我看來,維克漢純粹是因為逃債路漫漫長夜也寂寞順道騙走了自己送到嘴邊的莉迪亞;而莉迪亞放蕩不已,貪戀的也不過是維克漢作為軍官年輕帥氣的外表。兩個完全不懂得愛與責任的人通過一樁為了遮掩醜聞勉強促成的婚姻結果,之後的過的日子可想而知。維克漢常年遊手好閒,兩人花錢又大手大腳,莉迪亞不得不從自己的嫁粧裏變賣首飾補貼家用,甚至開口向姐姐要錢,總之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們倆的婚姻真的算得上是反面典型了(不論過去還是現在)。

與維克漢和莉迪亞恰恰相反,貝內特先生的.表侄柯林斯和伊麗莎白的閨蜜夏洛特的婚姻是當時英國最普遍最中規中矩的了。柯林斯是即將繼承鄉紳貝內特全部遺產的牧師,夏洛特是鄉紳盧卡斯的女兒,兩人的確是門當户對了。可是婚後夏洛特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她沒有伊麗莎白的聰慧和簡的美麗,為了在成為一個老姑娘之前獲得一份未來生活的保障,與柯林斯不過見面(不超過)兩次就答應了他的訂婚,還是在對方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之後(我小時候認為這段情節十分扯)。他們倆,夏洛特是因為經濟,而柯林斯是為了讓他的金主凱瑟琳夫人滿意——“你應當娶一個淑女”,總之都不是為了愛情,便草草成婚。理所當然的,他們婚後全無默契,柯林斯無聊至極,兩人的夫妻生活猶如一潭死水毫無激情可言。這段中規中矩的婚姻並不理想,顯然也是奧斯汀對當時英國社會的諷刺。

而對於貝內特先生和夫人的婚姻,我只能用哭笑不得來形容了。年輕的貝內特先生被夫人的美貌衝昏了頭腦,兩人又正好門當户對,於是貝內特先生迫不及待地與她結婚。沒想到外表貌美的貝內特夫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草包村婦,在婚後的相處中貝內特先生漸漸發現了她的愚蠢和粗俗,卻沒有辦法逆轉自己的決定。巨大的知識/智商差距註定了兩人不能成為真正的靈魂伴侶,只能為了生活和孩子勉強搭夥過日子,這樁婚姻當然也不夠理想。話雖如此,但貝內特夫婦的對話常常是我的快樂源泉,奧斯汀語言的諷刺藝術也在貝內特先生嘲弄自己的夫人時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至於是什麼樣的對話,還需要大家自己去書中親自探索。

總之,《傲慢與偏見》中的五段婚姻不僅讓小説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更用不同類型的結合把奧斯汀的婚姻觀實打實地展現了出來。五段婚姻有各自的可讀性和文學價值,共同結合起來又完整體現出了作者觀點,缺一不可。

在我心裏,奧斯汀是個完美主義者。她設計她作品中人物結局時的嚴謹程度和規劃她自己的婚姻有的一拼。在(一)中Siya通過作品大概歸納過奧斯汀的婚姻觀,"男女品性相投,互相尊重的愛情是美好婚姻的基石,但若缺少了對等的門第階級和經濟基礎,婚姻的結局也不會走向美好",讀書筆記·上述的三段婚姻必缺其一,更遺憾的是其他方面的完整程度也不足以彌補缺失的東西,所以這三段婚姻都算不上真正的美好。奧斯汀對待自己筆下的人物尚且如此現實苛刻,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她最終未婚了。奧斯汀寧缺毋濫的婚姻觀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她,始終沒有遇見那個符合所有條件的如意郎君,所以她寧願在當時那個閉塞的社會中忍受別人奇異的目光也一生不嫁,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活得明白灑脱的樣子呢?

結合對作品的理解去探尋奧斯汀的人生經歷後,Siya只能感歎奧斯汀不愧是我最喜歡的外國女作家。關於奧斯汀的故事這裏就不再多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她的人生經歷,如果你覺得文字資料不夠生動,也可以去看看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瞭解更多哦!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9

天啊,幸虧我生在了現代!

若生在伊麗莎白和簡的年代,命運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首先,你得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父母要有足夠的產業和眼光來支持你的教育——那個時代,19世紀初時的社會(那時我國還是大清呢),教育仍只能算貴族階級的奢侈品。比如書裏高高在上的凱瑟琳夫人聽到伊麗莎白家裏居然沒有家庭教師感到驚奇,在她心目之中,私人化教育是一個富有之家必要的開支,任何請得起而不請家庭教師的家庭都是偽豪門。

然而,伊麗莎白其實眼界比普通有錢人家的小姐都要開闊,比如她懂得不單純因為考林斯有錢便接受這個自私狹隘的男人的求婚。她追求平等,自由,尊重,頗有些現代女子的風範。即使沒有家庭教師,不會畫畫又如何呢?沒有什麼比用眼睛看,用心感受更重要的生存技能了。

想來,這與她家裏的寬鬆氛圍和父母的眼界有很大關係。確切地説,是她的父親。

伊麗莎白的母親其實是個自私狹隘,愛財如命的小市民女子。這從她因為考林斯繼承大筆財富便拼命想要伊麗莎白嫁給他便可見一斑。而伊麗莎白拒絕了考林斯之後,她又大吵大鬧,像個潑婦一樣,更不惜以斷絕母女關係威脅伊麗莎白服從......

反觀伊麗莎白的父親,真是個可愛的老頭兒。當女兒被妻子下達最後通牒之時,他卻説,伊麗莎白你面臨着艱難的選擇:若你不嫁考林斯,你的母親將與你斷絕關係;而若你嫁了,那麼我將與你斷絕關係。

伊麗莎白嘴角露出微笑,原本忐忑的心被安撫了。她知道父親愛她,也認可她的智慧和通達。有父親在,她無需擔心自己被命運捉弄,很大機率可以從心所欲選擇想要的生活。

然而,時代的侷限性依然存在。那個年代,女孩兒可是要結婚的哦。結了婚,可是要搞定三姑六婆的哦。即使像伊麗莎白和姐姐簡如此優秀的女孩,也難免不為婚事傷神。

簡,簡直是女神一般的存在:美麗,温柔,大方,受過良好教育,深受男士們歡迎。美好如她,也會遭遇嫉妒,離間,愛人離她而去一系列的糟心事。伊麗莎白比姐姐剛強很多,也明顯更加懂得把握命運。她直截了當拒絕了考林斯,可仍然難免在韋克翰和達西之間左右搖擺,偏見讓她看不到真誠善良,卻被偽裝迷惑。

當然了,姐妹們遭受的傷害都是暫時的,她們最終都會迎來簡奧斯汀式的圓滿結局。那之前的百轉千回,無不透漏着那個年代的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課——非嫁人莫屬。而婚嫁之間,每個人都在地位,財富,好感,外貌之間權衡,所謂真愛,很少有機會發掘。

雖則伊麗莎白可以作為少數命運抗爭者為人謳歌,但多數的女孩兒,莫不像夏洛特一樣為了財富而屈就嫁與考林斯。

可悲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畢竟,她們也在婚姻中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想來,這本書發表之時,不過區區200年之前而已。200年以來,人世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政權更迭,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人們的思想天翻地覆。拿我國來説,100年前清朝覆滅,新社會成立,教育也逐漸完善。即使出身在貧苦之家,也有機會通過選撥獲得教育資源,得到一份足以立足的機會和技能。

家庭的影響仍是巨大的,然而卻不像那時一樣出身決定了一切。婚姻的影響也弱化了,現在有許多人開始信奉不婚主義便可見一斑。若在200年前,那些女孩哪兒有得選擇呢?即使她們內心抗拒婚姻,也免不了要為後半生的衣食住行開銷而妥協。

有了自立的根本,人才可以選擇命運。伊麗莎白若是生在現代,必是一位勇於追求內心的女性。而我也倍感慶幸,因為不僅作為非貴族的我通過努力得到了優質教育,而且也在婚姻選擇中享受到了足夠的自由。姑娘們不再像夏洛特一樣為了財富嫁給跳樑小醜考林斯,這一切,皆是拜時代所賜啊。

話説考林斯此人,自私,小心眼,大男人主義,不懂得尊重女性。在伊麗莎白家做客時選擇宣讀《女誡》這樣迂腐過時的書,讓一眾姐妹們心生反感,快人快語的莉迪亞則乾脆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

這也可見伊麗莎白一家的家風相當開放,才讓女孩們有膽量表達自己,也敢於打破禁錮追求幸福。真的要感謝父親貝內特先生,他可以從伊麗莎白一個眼神便知道她心中所想,也從不吝惜為女兒們創造良好的機會認識優秀的年輕人。他的妹妹,女兒們的姑媽,也教會了伊麗莎白如何識別一個真正優秀的青年,不要為外表欺騙,看到一個人的內心。多麼睿智的家長啊,也多虧了他們,女兒們才有了最後的幸福。

而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曾受惠於家長們的眼光,然而自身的努力和運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終人們認識到我是因為我是誰,而非我是某某的女兒。這就是年代的福利,有一個相對公平的機制可以發揮各自的才華,獲得相應的機會,並以此而自立。待到結婚之時那婚姻的籌碼便不止於父母的嫁粧,而有了許多自己的東西。

那麼婚姻還是一場交易嗎?

是。

只是不單單是財富方面的,還有心靈的,共同成長的部分。沒有這些,再多財富又有什麼用呢?

不是每個女孩都想嫁給馬雲的。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0

一提簡·奧斯汀,便會想到熱鬧的舞會、優美的鄉村、和一羣熱衷討論男女婚嫁的人們。在簡不多的作品中,《傲慢與偏見》最為讀者喜愛。

鄉下的人們生活單調,缺少舞會和購物商場的娛樂,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最大的不過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所以小説一開頭就説,饒有家資的單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這是舉世公認的真理。

我們先來看一下小説中反映的十八世紀末頁社會風俗:女子超過二十三歲就會被認為是老姑娘;家裏有多個女兒的,按禮節,大的沒有出嫁,小的不能出來參加社交活動;女兒沒有權利繼承地產、房產,只能擁有嫁粧或者憑藉父母遺囑分得一份遺囑;長子繼承製;教會擁有很大權力;商人社會地位低賤,擁有世襲爵位的人享有絕對的貴族地位。

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故事,眾位讀者早已知曉,機智聰慧率真漂亮的伊麗莎白嫁給了成熟深刻富有高雅的達西,像童話故事裏的王子公主一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作者簡·奧斯丁看來怎樣的戀愛是完美的?每一個結局美好愛情故事都承載了作者的愛情夢想。

電影《成為簡·奧斯丁》中,才情滿滿的文藝女青年簡,與年輕俊秀的律師相愛。在俗世的`眼光看來,簡需要嫁一個頗有家財的男子方能過上優裕生活,保持時常閲讀的閒情;而貧窮的律師也需要娶一位家底豐富的女子才能改善生活品質。因此,簡一生未嫁,而律師遵從家人建議娶妻,並給自己女兒起名為奧斯丁。

在兩人相愛的過程中,簡正在從事《第一印象》也就是後來的《傲慢與偏見》的創作,那麼這部作品無疑是簡·奧斯丁對自己愛情完滿結局的夢想。一個女子擁有才華、氣質、美貌卻貧窮,必得有一個閲歷豐富、品味高雅,物質充裕的男子相配。

對比簡和伊麗莎白,可以發現她們有不少共同點:富有才華但又固執,率真美貌又不肯輕易認輸,沒有請過家庭教師依然獲得了良好的修養,絕不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

在簡·奧斯丁自己的愛情中,是因為兩人物質不充裕而無法圓滿,因此她深知愛情不能無所依。因此她借魏肯和夏洛蒂讓伊麗莎白明白有一個令人氣惱的信念:容貌英俊的年輕人同相貌平凡的年輕人一樣,也得有所依靠才能生活。

伊麗莎白堅信只有遇到意氣相投的人,婚後才能得到幸福,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由此幸運。好朋友夏洛蒂嫁給了趣味無聊、阿諛奉承的柯林斯,她在心裏是有點看低她的。但夏洛蒂告訴她,對於受過良好教育但財產不多的女子來説,嫁人是唯一的一條體面出路,儘管對能否得到幸福毫無把握,嫁人也一定是免於貧困的避難所。對於夏洛蒂這般從不曾美麗,也不擁有聰明智慧的女子來説婚姻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

即使貧窮,擁有美貌與智慧也是佔很大優勢的,對比夏洛蒂、伊麗莎白及其姐妹就可以説明問題。這樣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所有王子與灰姑娘式的故事中,只有美貌聰慧的女子可以成為主角。

想想看伊麗莎白是什麼時候愛上達西的?是在見了達西的彭貝利莊園之後。並不是要給她貼上拜金的標籤,而是莊園的佈置風格可以反映主人的品味高低,如此優美的莊園主人必然人格高尚而富有情趣。在這樣良好印象的前提之下,伊麗莎白才有了對達西的進一步瞭解,發現達西冷峻傲慢外表下的善良温和。

愛情中綜合能力比較佔上風的比較有優勢,伊麗莎白類的貧窮女子想要獲得達西這樣完美男子的青睞,很大一部分在與達西們自己。他們得有比較獨特的欣賞力,不滿足於平時所見女子的高貴優雅。正如後來伊麗莎白與達西互訴衷腸時一陣見血的見解:事實上是你膩煩了客套、恭順和阿諛奉迎。你厭惡那些女人談吐、顧盼、思謀總是單隻為了你好,我打動你,引起你的親睞,是因為我和她們大異其趣。

分析達西可以發現,他是一個貴族獨子,父母過世,年近三十。這意味着他可以擁有父輩全部的資產,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自然可以獨立做主,而不用過於考慮長輩的想法。年齡的大小可以反映閲歷的深淺,年紀稍長的達西,閲歷頗豐,在擇偶時必然可以避免年輕時的輕率,處理問題時的態度與方式也會比較適當。

簡·奧斯丁評價一對戀人時習慣從婚姻的結局出發,考評雙方性格是否相怡。在評價這對璧人時如此表達:他們共結絲蘿一定是珠聯璧合,她活潑大方,可以薰陶他,使他心性温和;而他公正精明,見多識廣,也一定能開導她開闊眼界,大有進益。

在一定物質基礎的前提下,雙方情趣相投,冷靜理智,並能相得益彰。如此,一份愛情方能完滿結局,這就是奧斯丁的戀愛主張。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1

《傲慢與偏見》我個人覺得讀完整本書,其實這兩個詞語代指的是兩個人,傲慢則是達西,偏見則是伊麗莎白,兩個人因為陰差陽錯原本應該很容易在一起卻經歷了眾多困難。作者圍繞這兩個人展開的一系列故事與情節,傳達出自己對婚姻觀的看法。

這本書,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現在的社會,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勇敢、獨立、不向權勢低頭,男主人公達西雖然家世顯赫,但是為人善良、正直,這都是作者所弘揚的品格。小説開頭引出社會背景,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相對而言還比較保守的社會狀態,小鄉鎮下的愛情觀念。班納特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那個時代的地主婦人,對自己五個女人即將嫁入的人家百般挑選,希望她們都能夠入豪門,表現出了她對金錢、權利的追求與渴望。她的五個女兒當中重點描寫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喜歡上了達西的一個好友彬格萊,也是一個富家子弟,最終因其痴情等待終修得正果。夏綠蒂和柯林斯則是典型的`那個時代很多人追求的婚姻,因為門第、金錢、權利等外在的物質條件而選擇在一起共度一生。雖然他們婚後過着物質豐裕,不愁吃穿的生活,但是他們並不想愛,彼此之間也沒有任何感情,這樣的婚姻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小的女兒麗底亞不識人的真面目,跟隨私吞達西家產的魏克翰私奔,而最終還是被達西拯救了,替他們還清了賭債,讓他們過上平凡的生活。

《傲慢與偏見》核心還是描述達西與伊莉莎白兩個人的轉變過程,達西第一次見伊麗莎白,就被她的可愛、倔強、不奉承所吸引,於是向她表達愛慕之情,但是由於階級地位的差別,生來帶有的傲慢態度讓生活在小鄉鎮的伊麗莎白所厭惡,於是拒絕了他,這是兩人的第一次摩擦。第二次在克斯林夫婦邀請的宴會上相遇,達西進行了第二次表白,但是由於之前被魏克翰編造的謊言欺騙,介於達西態度還是依舊傲慢,於是又被伊麗莎白拒絕了。這次被拒絕的達西開始自我反省自己的態度,也讓自己逐漸發生了轉變。由於傲慢與偏見使得兩人第二次發生碰撞,這是小説的第二次設懸,讓人不理解究竟什麼時候兩人的誤解才能化開。時隔一年之久,伊麗莎白來到達西的莊園,這次相見,是兩人都發生了轉變。伊麗莎白見證了達西的為人處世以及受當地人的尊敬與愛戴,人也變得和藹多了,於是轉變了對待達西的看法,而達西也在伊麗莎白家裏遭受中變變故的時候,沒有嫌棄她,反而幫助她解決了困境,兩人最終修成正果,順利完婚。

作者簡·奧斯汀借伊麗莎白的人物塑造,傳達自己對待婚姻的觀點: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這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對於那些單純追求金錢與榮耀的人來説,婚姻終究是不會幸福的。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2

讀後對歐洲的貴族等級制度稍有感覺了。不過還是有點相遇恨晚。如果戀愛季節讀這本書可能對思想的進步會進行積極的影響。現在隨着年齡的增長,可以理智旁觀一切事情了。這本書看完後又看了電影,現在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在我的腦海裏。從父親為了看臉娶了沒文化的孩子們媽,以至於半輩子不得不躲進書房成一統,到只有二女兒思想睿智頭腦靈活可和幽默風趣的老爸交談,到舞會上二女兒對貴族傲慢的偏見,所引發的愛戀和後續的家庭瑣事,根源都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太重要了。達西的傲氣不是故意的,而是骨子裏從小的教育,讓他不習慣自來熟和隨便對人熱情。伊麗莎白呢,是父親一直培養和交流以及這個家庭環境讓她大膽敢説。愛,就這樣你來我往從偏見到解除中培養出深厚感情了。等級重要但不是全部。人,才是生活的重要基石,思想交流才是源源不斷的感情營養。最終成就了美好的姻緣,成就了一家子的幸福生活。

另外,親戚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也非常大。小説中人物刻畫都惟妙惟肖,性格活靈活現。媽媽,姐姐,妹妹,姑媽,姨媽,表哥,朋友,舅舅舅媽,等等等等,每個人,都像拉開幕布走了過來……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3

第三起婚姻是伊麗莎白的姐姐簡與闊少爺賓利先生的。賓利原先居住在英格蘭北部,後再貝內特家附近租了一座莊園並舉辦了一場舞會,在舞會上他便對簡有所欣賞並邀請簡跳了兩次,賓利給予簡的印象也挺不錯,隨後在兩人可以見面的場合都會洽談好久,臨別時也略顯不捨之情,顯然兩人的感情正在逐漸升温。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賓利先生的好友身上,賓利先生的`好友是一名身家非常富有的達西先生,由於達西的身世和經歷導致了他有些傲慢的性格,認為理應門當户對人們才會幸福,並且簡是一位不太會表達自己情感比較靦腆的一個女孩,因此達西一直認為簡對賓利是沒有感情的,從而致使簡與賓利有了一段比較長的分離與誤會,後來達西在伊麗莎白那兒瞭解了情況並且進行了一些措施之後,簡與賓利兩人又重新在一起,並且最後有了圓滿的婚姻。這場婚姻不僅有了經濟基礎,最重要的是結婚的雙方之間是有感情的,他們會幸福的。

第四起婚姻是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他們兩,一個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聰明機智,從而導致看待事物時存有偏見;另一個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鋭利,從而導致對待以及處理問題時存有傲慢心理。他們的相遇是在賓利先生舉辦的舞會上,也是在那次舞會上,伊麗莎白對達西種下了深深地偏見,而達西卻由剛開始的看不上眼到喜歡上伊麗莎白。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4

讀經典,總有所悟,我給這本書4星,推薦閲讀或者聽聽。

本書講了3姐妹不同的3個人生,大姐沒能擁有自己的婚姻,在婚姻的道路上走失了,與一個較為富有的男性擦身而過;二姐經過困難重重,終於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和一個較為有錢的帥哥在一起了,也是本文的亮點;妹妹對於愛情的要求很簡單,最終和一個過氣軍官在一起。

她們的人生際遇雖然不同,但都講明白了一個道理,“門當户對”。

為什麼同一個家庭出身的姐妹,富裕程度基本相等,但是人生的際遇竟然如此不一樣?二姐嫁給了夫人,大姐婚姻泡湯,妹妹,嫁給了過氣軍官。

讀來文章,細細品味會發現,大姐和二姐都是有靈魂(非金錢)追求的人,她們不在乎財富多寡,財富也不是她們的擇偶標準,性格高於財富,也就是為什麼二姐開始拒絕富人的求婚;大姐張談笑風生中,也暴露了自己不在乎田園生活,也就是現在我們説的農村生活。而妹妹則是喜歡炫耀自己和在富人軍官中賣弄風情的人。

説到這裏,大家已經想到了,為什麼三姐妹的人生際遇如此不一樣。

1、大姐追求不得志,反映了是一種社會現實,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會得到回報,因為,你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會有來自周圍的人的阻攔,阻隔你走向成功的道路。

2、二姐成功嫁作貴人婦,過程中阻礙幸福的因素很多,你讀完文章,可能會問,“如果一開始就接受求婚,那後面就沒有那麼多的坎坷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誰能擔保開始接受了求婚,後面的故事不是變為離婚呢?也反映到社會現實中來,就是運氣可能會讓你獲得短暫的驕傲,但是不經過磨練的洗禮,你獲得的成果終將消殆,而且那時候,你就一無所有了。所以,不要把運氣看得這麼重,畢竟,沒有那麼多富人貴人在你成長的道路上會幫你的忙。

3、妹妹的人生就更簡單了,沒有追求,或者期待不付出的追求,最終,只能過上一般的生活或者比一般更一般的生活。

整本書,講的是性格影響了很多人的決定,也把道理隱喻在書中,讀者自悟,多讀幾遍,潘然大悟。

人的內在性格也是人的價值體現,前面我一直強調的門當户對不是擁有財富多寡,而是人反映出來的內在價值,強調人的內在價值的“門當户對”,也就是本書想講的一個最大的道理了吧!

傲慢與偏見讀書筆記15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説的資料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説不僅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奧斯丁在這部小説中透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一樣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感情問題的不一樣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思考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厭惡他的傲慢。正因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個性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一樣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好處。

從小説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感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儘管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感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杯具。

奧斯丁的小説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