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撿地果蓮散文

文學7.18K

連陰雨。

撿地果蓮散文

星期天晌午,雨停了下來,我正不知道後晌幹啥,剛林找我來了。剛林説,咱去撿地果蓮吧。

那年,我11歲。

記得很清楚,我家房前有一條小河,院北邊有一座小橋,院南邊街道里,也有一座小橋,我家的院門朝南開。

見剛林手裏掂一個小鋁盆,我也從櫃頂上掂一個。我們穿過北邊小橋,沿小路上了材樹腦。

洋槐樹、柏樹還有茅草、圪針上,掛滿了比珍珠還要透亮的水珠,微風一吹,一陣噼裏啪啦地響,那些水珠就藏了起來。有些坑窪的地方,積了一汪雨水。地上雖然有些濕,但不算太泥濘。正是署季,腳上穿着露腳趾露腳跟的塑料涼鞋。

山坡上,除了生長植物的地表,蒙一層略黑的土,半埋半露的石頭上,爬滿了石花。

我在一片斜坡的小窪裏,發現了一塊地果蓮。它靜靜地爬在那裏,扁平擴展成表面波狀,橄欖顏色。地果蓮,也叫地皮菜、地衣、地耳、地木耳,樣子像泡軟的黑木耳。其實它和黑木耳差不多,也屬菌藻類。當然,那會兒根本不知道啥叫黑木耳,也不知道它的其它名字。

地果蓮分不出根、莖、葉,無花無果,是一種真菌和藻類結合的共生植物,多生在潮濕的土壤表面和靜水中。在太行山腹地,夏天雨後濕地上最常見。

我和剛林一人把一片,從南朝北走。我們不時地發現,不時彎腰將它拾起。在材樹腦山樑中間地段,我發現了一片稠密的地果蓮,在茅草與茅草之間的土窪裏,一簇簇、一朵朵,黑裏透綠,軟軟地鋪在地上,水靈靈,嫩生生,肥實、潤澤、滑溜,銅錢一般大。我興奮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剛林。剛林走過來,不住地説,就是,就是。説完,他也彎腰撿起來。

串完材樹腦,穿過槐樹頁,又上了黑腦山。在黑腦山一塊半埋半露的大紅石頭周圍,又發現了不少地果蓮,茶褐色。我倆都撿了半鋁盆,高高興興地打道回府。

娘見我撿回恁多,也格外高興。我下到機井,洗了幾遍,特別是粘連在上面的草和小石子,清洗起來比較費勁。回去後,我用豬油炒了炒。晚飯時,我、三哥、金梅、鐵梅和娘,喝着豆磨飯,用玉茭麪餅子就着炒地果蓮,美美地享受了一回。它像粉皮那麼軟,比粉皮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清新爽口。

實際上,地果蓮的吃法很多,炒、餾、燴、涼拌、作羹均可。可葷可素。它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佳甘香,當野疏第一。但在那些糧食缺乏的年代,是不會有恁多講究的,只要能餵飽肚子,就會拿來吃,從不管營養價值如何。

其實,地果蓮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藍藻素及鈣、磷、鐵等各種營養成分,尤其含鈣特多,比黑木耳不相上下,甚至更強一些。

村裏有人還用它治病。小樑被鐵鍋燙傷了胳膊,幾天後流水化膿,疼痛難忍,不知他家大人在哪裏得到一個偏方,便在雨後撿了些地果蓮,支砂鍋小火焙乾,拿小擀杖擀成面,調菜籽油抹在傷口,用棉布包紮。5天后傷口發癢,20天痊癒。

地果蓮是一種很好的.低脂肪營養保健菜,能降脂減肥,養血駐顏,令肌膚紅潤,容光煥發;對目赤、夜盲、牙痛等疑難雜症也有一定療效,用白糖浸泡涼食,能治脱肛;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除體外,清胃滌腸;它性寒而滑,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含有多種元素,具有滋養肝腎的作用,與糯米、雞湯熬粥,補血益氣。

在南朝齊樑時期,名醫陶弘景已經以“地耳”之名將它載入《名醫別錄》。宋代著名詩人、山谷道人黃庭堅,曾寫《綠菜贊》來加以讚美。南宋朱弁有“地菜方為九夏珍”的詩句。晚清薛寶辰的《素食説略》上,有“取細如小米粒者,以水發開,瀝去水,以高湯煨之,甚清腴。餘每以小豆腐丁加入,以柔配柔,以黑間白,既可口,亦美觀也”。地果蓮曾作為貢品,充作御膳。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中也有記述。

真正認識地果蓮,是後來的事。當時,只懂得它能吃。每年雨後,都和夥伴們到山上撿。如果撿的多,回去將雜物漂洗乾淨,現吃一些,留下的晾乾,存在瓦缸裏,隨吃隨泡。假如雨過天晴,太陽一曬,地皮上肥潤的褐色地果蓮,就會迅速幹縮,顏色變淡,就和地皮的泥土一樣。也許,它和萬物相同,遵循着一個規律,那就是來自泥土,最後又歸於泥土之中。

標籤:地果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