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一個三觀盡毀的時代散文

文學3.84K

導語

一個三觀盡毀的時代散文

三觀盡毀、節操碎盡是這個時代的精神隱喻。中國人的民族身份認同逐漸淡化,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精神氣質也逐漸消融和瓦解了。2014年9月5日,餘世存攜一眾老友做客騰訊思享會,一起暢談當下的時代精神是什麼,社會為何異化到如此程度和作為當代知識分子的擔當。以下為學者發言實錄:

時代精神被打壓得潰不成軍

餘世存(作家,《人間世》作者):我曾很自負地説過一句話,“我代表了這個時代的最高精神”。這句話説出來後,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對得起我説的這句話。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狀況是一種社會的公共空間,或者是一箇中產階級社會的中層空間,這應該算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時代的最高精神。但是大家都清楚,這個最高精神在最近的十年被打壓得很慘。最近兩年以來,這個最高精神基本上潰不成軍,大家都去過日子了。

在20世紀90年代初,很多知識分子想下海時都有一個目標,先掙錢成為中產階級,然後才能夠致力於拓展社會的公共空間。也就是説用一個社會學結構來劃分,我們想讓社會上層、中層、下層三層結構中,上下兩層儘可能小一點,中層擴大一點,這是一個橄欖式的社會結構。只有這樣的結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才能在社會上紮下根來。上層和下層太大,而中層特別脆弱、特別薄,是紡錘式的結構。在這樣的結構裏,自由和民主是沒有土壤的,任專制滋生,這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常識

所以我説,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是大家一起致力於拓展中層的空間。但很可惜,這兩年中層空間越來越小了,大家還是變成了要麼你擠上去,要麼掉下來。在這麼一個社會結構裏生存,不僅僅會感覺到生存的壓抑,而且還有一種精神的壓抑,這是我對時代的最高精神的理解。

回到今天的問題,今天跟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不一樣,跟21世紀初不一樣,用官方的話是基本解決温飽問題邁入小康。中國以前引起社會動亂、引起社會分層劇烈的原因是生存問題沒有解決,大部分老百姓吃不上飽飯,那時候講文化、講精神是沒有用的。以前的士大夫會殉道,代價非常大,特別是明末的知識分子。到今天現代科技、市場經濟、WTO、世界經濟一體化給中國帶來了福氣,中國老百姓可能為了拆遷上訪,但中國13億人温飽問題解決了,而且我們看到身邊所接觸的,無論幹哪行哪業的,比我們的老祖先要好很多,這時候應該看精神問題了,但我們還是在向下。這是我們面臨跟以往不一樣的命題。

所謂救亡壓倒啟蒙的主題沒有了,先解決吃飯的問題再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也沒有了。這時候我們沒有一些知識分子站出來寫出一些超越自己立場的書,這時候進入市場就有兩種。一種是《小時代》這樣的東西充斥着,它吸金,大家把它包裝。另外是我們看到的微博上各個階層上的大V,微博跟BBS不一樣,BBS是思考者的園地,微博是各個行當的,做買賣的、做房地產的或者官員都是表演,這些個大V發什麼微博就知道。大家已經吃飽飯了,是第二世界經濟體,每天給世界所提供的還是《小蘋果》、《最炫民族風》?大媽曲佔領世界確實可怕。

民生問題基本解決後,轉換到民權時,被人為地異化或者包裝的民族主義給打斷了。中國人需要找出自己的民族精神,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民氣,民氣是什麼樣的,這個族羣是什麼樣的人,這終究是要找回的。當我們成為第二經濟體,連進城的泥瓦工已經不是那麼可憐,已經在老家蓋三層別墅了,這時候讓90後看《小時代》,太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比如“身”代表個人,個人在中國的先天時空的四象裏放在春天,放在東方,所以個人永遠需要生髮、發展,這是一種狀態;然後是“家”的層面,個人無論是單線走,還是按照社會模式走,註定是要走向“家”這個層面的,“家”在四象裏代表南方、代表夏天,“家”給我們的理想感覺永遠是光明的、温暖的、親切的;然後是“國”,在秋天和西方,既是收穫的,也是收斂狀態,也是秋風肅殺的狀態,這是“國”給我們的感受;最後是“天下”,在北方和冬天,這是一種感受。

也就是説每個人所經歷的,其實是一個時空的完整,在這個意義上才是世界性的。“世”指時間,“界”指空間的,家人、家國、天下一個都不能缺。如果你的關懷、精神觸點缺一個維度,時空就坍塌了一個維度。人生百年中,如果這四個方向缺一塊,你的時空就坍塌了一塊。

中國人常説一個概念——士農工商。傳統中國是一個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的統治階級、專制者分化中國的百姓,分化成士農工商,讓百姓不能成為一個整體,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豐富的人,這是專制層面對百姓身份的設定。

比如,“士”放在北方冬天狀態,所以士大夫天然有天下觀念、天下情懷;“農”在東方、在春天,是農民階層、農民身份佔有了時間和空間的位置;“工”代表分工,工人也代表工業和等級、產業的分工,所以看中國近代以來輕工業發達地區都是在南方,工人階層的職業也在南方;“商”在西方,晉商也是在西方,“商”有產權有利益,也能夠義無反顧,這是西方精神的精髓或者靈魂。所以到今天為止,中國人對產權問題搞不清楚,是因為中國跟西方精神很大距離。這是士農工商層面。

我們要超越傳統中國人的時空思想模型,必須要走到中間層面,因為只有中間這個層面才能夠對士農工商、對個人家國天下,都有一種同情的關照。這個關照是什麼意思?我們每個人活在當下,是打工的,還是寫字的,亦或小老闆,這只是職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身份。最近幾年可以從事農業,這是職業,過幾年可以從事寫作,這也是一種職業。也就是説,只有回到中間層面,才能把士農工商全部的人生社會經驗體會到,這已經是全球化以來人類的常識。

城裏很多中產階級最大的夢想是在城裏有一個房子,郊外有一個小院子,週末去郊外種種花、種種菜、搞搞園藝。這説明一個城裏的中產階級,希望既可以在城裏從事工、從事商、從事寫作,也可以在郊區從事農業,這是士農工商在他身上得到的完整體現,這是現代人的權利。我們現在所爭取的,其實也是這樣的權利,這是我們當代人的一個理想精神狀態。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國這個時代,我們離這樣的理想還很遙遠,至少還有很大的距離。

中國文化和括西方文化都把精神放在非常高的層面,沒有精神的指引,人的生活會非常糟糕,説得負面一點就是俗不可奈或者俗氣,這是淺層面的。深層面的是靈活墮落或者世俗生活墮落不堪。中國道家非常講究人的精氣神。我曾經對想跟我學功夫的人説,你愛學功夫的話,首先要背兩個心經,一個是佛家的心經,一個是道家的心經。佛家的心經很多人都清楚,但道家的心經大家不一定很清楚,道家心經的第一句話很值得思考,上藥三品,神氣精。精氣神是最好的三個藥,如果沒有精神這兩個藥,剩下氣的話,就是俗氣了。所以任何事都需要有精神來指引我們、照亮我們,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夠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周圍的人,然後才對得起這個時代。

結語

面對時代精神的墮落與瓦解,如何拓展社會中層空間,重新探索啟蒙之路與塑造公民社會,是知識人應有的擔當。

標籤:三觀 盡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