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小班教育隨筆(精選24篇)

文學1.4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育隨筆(精選24篇)

小班教育隨筆 篇1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小事,如果能適時幫助孩子,正確指導孩子,那麼孩子將會在這無數的小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一次户外活動時,樂樂和洋洋(化名)同時拿着一個球,誰也不肯讓,我説:“是誰先拿的誰先玩。”可他們兩都説是自己先拿到的。我猜想,他們兩個一定都很想玩這個球,便啟發他們説:“你們看,姍姍和奇奇(化名)兩個人玩一個球多開心呀,你們兩個也可以一起玩球呀!”兩個孩子愉快的答應了。可在玩的過程中,卻始終看見他們倆一個人抱着球跑,另一個人追。這樣的遊戲算兩個人一起玩球嗎?他們兩個雖然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可實際行動卻告訴我,他們倆不想一起玩一個球。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兩則小故事:一位母親拿來兩個大小不一的蘋果請自己的兩個孩子吃,弟弟搶先説:“要最大,最紅的”母親瞪了一眼,責備説:“要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別隻想着自己。”哥哥靈機一動説:“我要最小的,把大的給弟弟。”母親表揚了哥哥,並將大的蘋果獎給了哥哥。從此,哥哥學會了説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最終走進了監獄。

同樣的情景,母親説:“誰都想得到大的蘋果,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快,每人負責一塊,誰幹得又快又好,誰就吃又大又紅的蘋果。”最後,孩子通過努力得到了最大最紅的蘋果,也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努力。兩則小故事的情景相同,由於母親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從分蘋果的小故事中,讓我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教育,不僅僅是在傳授一個道理,而是讓受教育者在你傳授的道理中學會辨別是非,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我想,他們一直不能共同玩一個球,是因為他們始終還是認為球是自己先拿到的,應該歸自己玩。要想讓他們共同玩一個球,必須解開這個心結。

我走到他們旁邊問到:“你們倆願意一起玩球嗎?”

“我想投球,可揚揚非要拍球。”樂樂説,

“那怎麼辦呢?”我問,

“我先拍,拍一會兒再把球給他投。”揚揚説,

“不,我先投。”樂樂也不甘示弱。

問題又回到了這裏:誰先玩球?

“你們倆都想先玩,我們用比賽的方式來決定,誰贏了,誰先玩,行嗎?”

“好!”

和他們商量後決定,把球放到一個指定的地點,誰先跑到指定地點拿到球誰就先玩,玩一會讓給另一個人玩。就這樣,兩個孩子也欣然接受了結果。再玩球時,揚揚拍球,樂樂在一旁幫他數數,當揚揚連着拍了很多次時,樂樂開心的在一旁鼓掌。揚揚投球時,樂樂站在一旁……

當然,玩球的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成長,正是由生活中這一件件小事的積累,形成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對生活的態度,可見正確的引導和適時地教育在孩子們的成長中起着相當大的作用,真可謂是生活無小事,教育無小事。

小班教育隨筆 篇2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處劃破了。一條口子雖長,但不深,星星點點地流着一點血。我毫不介意,拿紙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

誰知道眼睛特別“亮”的楊楊竟然發現了:“姜老師,你的手流血啦!”聲音雖然輕,但關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聲中,孩子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我的手指,並且紛紛嘟囔着:“姜老師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我笑着説沒事的,希望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可不想就此罷手。

細心的朱朱説:“老師,你怎麼不用創口貼啊?”

王芷欣緊跟着説:“姜老師,用了創口貼就不疼了。”

雯雯還指着自己手腕上的“傷疤”説:“我上次也弄開了,媽媽給我貼了創口貼。”

……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這時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們了:“老師沒有帶創可貼,就不貼了吧,沒有關係的。”

“那我明天給你帶個創口貼吧!”小朱朱真的很有愛心哦。

“我也給你帶!”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搶着説了。

我感到心裏一陣陣暖流湧起。“不用了,姜老師家裏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貼好了哦!”於是我又開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在活動室門口接待孩子們。“姜老師,給你一個創可貼哦!”小朱朱遞給我一個創口貼。説實話,我被感動了,原來他昨天不是隨便説説的,原來小朱朱確實把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姜老師,我也給你帶了創口貼!”調皮的小宇竟然也有這份細心,他爺爺還跟我説:“昨晚一回家就説要帶創口貼了!”原來小宇心裏是有我的,可惜平時還因為他的調皮我老是生他的氣,我不禁臉紅了,有些後悔。

“姜老師,我幫你貼上吧!”天真可愛的杭杭拉着我的手,非要親手貼上她帶的創口貼。我蹲下來,頭一次像一個孩子一樣,享受着被人照顧的感覺,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甚至讓人迷戀的感覺啊,而給我這種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不滿4歲的孩子!看着她認真的表情、細心卻顯笨拙的動作,我忍不住在她的頭上親了一下,多可愛的孩子啊!

……

一樣的早晨,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我竟然收到了十幾張創口貼,十幾張來自於孩子手裏的創口貼。看着這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有種流淚的衝動。這豈止是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看到的是在這小小創口貼背後的濃濃深情,是孩子們對我的一種關心、一份關懷、一片愛意!

我最親最愛的孩子們,衷心地祝願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乾淨的小手——小小的洗手環節

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覆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係,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遊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並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於是在之後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並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裏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乾。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着我學了起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通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並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並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小班教育隨筆 篇3

玩具是孩子的最愛,每一天區域活動時間總有10幾個孩子在建構區玩的不亦樂乎,可是玩完玩具後總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個區域玩去了,教師不得不跟在後面收拾。怎樣辦呢怎樣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呢

我想了想,於是在班裏開展了一個“玩具要回家”的遊戲,我事先錄製好了表揚的語言和哭的聲音,遊戲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揚,並獎勵一個貼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媽媽就哭,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不良的壞習慣。

經過遊戲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玩具玩完後必須要送回家,不然他見不到媽媽會很悲痛很難過的。

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異常喜歡幫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幫別人收地墊、整理圖書等。於是我把一些活動後的整理工作有意識地交給淼森去完成,他高興極了,每次工作得都異常認真,他的舉動也贏得了小朋友的讚揚。同時他在對自我的約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為淼森供給了一個機會,使他感到:我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夠幫忙小朋友,我在班裏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表現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能夠給自我和別人帶來進取的影響。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們會認識自我的潛能,不斷地發展!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從教師和小朋友的認可開始,你做到了嗎

小班教育隨筆 篇4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是發展孩子口語的語音是發展語言的基礎,要發展孩子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只有發準了音,孩子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

孩子的發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孩子語言發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今後升國小,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音練習和豐富詞彙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彙,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徵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説、不願説過渡到大膽地説。

注意聽、説能力的培養是對小班孩子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模仿、實踐、訓練、創造、運用是孩子學習語言的規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孩子聽、説能力的培養。在聽、説能力的培養中認為首先要教會孩子注意聽,聽是説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説得明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造適當的語言的環境。我在培養小班孩子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造聽讀的環境!

總之,在培養説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造”這一過程,使孩子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啟發孩子,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孩子語言能力,

雖然已有4年時間沒有教小班了,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課程滲透都不及別的老師,但既然接手了這個班,我想我有責任把這個班級管理好,服務好。每個學期初,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為了使孩子儘快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我在歷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深入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嘗試採用幼兒園教育/趨於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園適應

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當孩子哭鬧較厲害時,老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食品分發給他們,孩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着自己平時熟悉的食品時,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樣,一個個喊着:“老師給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規的培養

1、設立規則明確、要求統一。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孩子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裏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並做示範,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孩子學會輕放的方法後,我再逐步要求孩子快,並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隻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3、要注意常規設立目標的循序漸進。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如培養孩子穿脱摺疊衣服的常規培養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培養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學期的培養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脱-衣服,初步學會扣鈕釦,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小班孩子的生活常規的培養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提高為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4、採用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乾淨。”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5、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經常與孩子談“愛”,我們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如吃飯好、睡覺好、來園不哭、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經常會説:“寶貝,真乖,老師愛你”。我還注意捕捉孩子在園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揚他,親親他的小臉或摸摸他的頭以表示鼓勵或獎勵小貼貼。

小班教育隨筆 篇5

俊俊在班裏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園後他總是不願與教師交流,不願意與小朋友在一齊,寧願一個人縮在牆角,拒絕參加一些遊戲活動,總以審視的眼光來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時還採取牴觸情緒,不願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並且自尊心很強!他每次小便總是害羞不願與教師講。我們對他採取了很多的辦法,可是效果不是很大,他還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而教師又是孩子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幫忙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本事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我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我的心田上播種自信。

小班教育隨筆 篇6

甜甜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女孩, 不願與小朋友交往,也不願與老師交流;更不願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

下午,孩子在區域角內活動,甜甜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於是我走過去:“甜甜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她搖搖頭。你看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你也去吧!我繼續努力勸説她。可她還是不願。來,跟老師一起過去玩,我拉着甜甜想讓她進入活動,可還沒走幾步,她就哭起來,嘴裏説:“我不要玩,我不要玩。”

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家訪,得知甜甜從小由奶奶帶,爸爸媽媽雖然也在身邊,但工作較忙,平時不大管教孩子,而甜甜也特別依戀奶奶。我利用户外活動時,有意識地多與她交流。 到她的身邊,問問她自己的一些興趣及有關她的事情。在交談中運用親切的語氣和她説話,並利用一些輔助性的舉動來加強幼兒的親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頭等,讓甜甜感到老師也是喜歡她的,讓她感到老師的關愛,慢慢地學會願意與老師交談。 發現她與一小朋友説話了,就馬上表揚,讓她意識到與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她,讓她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信心。主動創造讓孩子合羣的條件,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四次我想總有成功的一天。

小班教育隨筆 篇7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本事,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本事,進一步瞭解自我的事情自我,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們的職責感、自信心及處理問題的本事。在主題“小鬼顯身手”的背景下,今日午時,我們中六班舉行了“穿衣服”比賽。體現比賽的公正性,我們要求孩子們統一穿着運動服,邀請各位家長的前來觀摩,採取抓鬮進行分組比賽。

比賽開始了,孩子們隨着“裁判”教師一聲令下誰也不甘示弱,都在努力用自我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賽任務。可是由於個別幼兒脱衣服的時候比較慢,所以穿衣服的時候就太慢了。你看,有的小朋友身手敏捷,動作靈活迅速;有的則急於求勝,反而忙中出錯,衣服的拉鍊拉不上,急得團團轉;有的動作雖稚拙但很認真,不管教師和爸爸媽媽多着急地喊着“加油、加油”,他還是慢悠悠的細心翼翼地穿起來,還有的更是不緊不慢地一邊看着同伴一邊穿着衣服,急得旁觀的爸爸和媽媽恨不得趕緊上去幫忙……呵呵,瞧着孩子那摸樣真是可愛呀!

小班教育隨筆 篇8

下雪,尤其是下一場可以堆積起來打雪仗的雪,對於北方孩子來説不是一件稀罕的事,可隨着暖冬氣候的到來,雪成了我們蘇地區難得一見的自然現象。可巧,前一晚居然下起了一場令大人孩子都異常興奮的雪。第二天孩子們來園後,紛紛要求去户外的場打雪仗,看着那些激動和迫切的小臉,我不忍拒絕,在徵得所有孩子一致同意之後,將原定的遊戲活動更改為“打雪仗”,此項決定頓時引來了孩子們的一片狂呼。

商討了打雪仗該注意的細節後,孩子們便按捺不住興奮,衝也似的奔到了有積雪的那一片場開打起來。打着打着,我競成了孩子們攻擊的目標。一個個雪球接踵而來,我只能顧頭不顧尾躲閃着,間或反擊一下,後來實在無法抵擋了,只好乖乖地摘下圍巾,舉起雙手投降服輸。被“饒”了之後,我站在場邊撣着身上的雪看着孩子們繼續玩,只見他們,有的小手凍得通紅,卻還在不停地製造“”;有的在雪地上一步一滑,跟頭摔了不知多少,卻依然在雪地上奔跑着、大笑着:有的幾人合作堆起雪人,有鼻子有眼的,還打量着像誰……此時此刻,所有的孩子們小臉上寫着兩個字——開心。孩子們的快樂再一次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投入到他們的戰鬥之中,哪怕成為靶子,我也願意!

雪地戰鬥之後,回到教室,我和保育老師一起仔細檢查了孩子們的衣着、鞋帽的情況,擔心孩子們穿着濕的衣服會着涼感冒,趁着他們午睡的時候,幫他們把衣服烘乾晾曬。

雪,是大自然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它給了孩子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這樣難得的教育機遇,作為老師怎能放過呢?小臉紅了、小手疼了稍後即可緩解,衣服濕了可以曬曬或者烘乾,善後的處理會增加老師和保育員的工作量,可是想想孩子們在打雪仗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以及得到其他遊戲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快樂,真是值了。

小班教育隨筆 篇9

有趣的户外活動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自由分散活動,我剛走出活動室,就聽到一羣孩子圍在一起大聲地説:“哇塞!好漂亮呀!”“對呀,真好看!”.何事讓他們如此興奮,我有些納悶。走到跟前一看,原來他們正圍着地上的小樹葉説着這個是什麼形狀的……等。

我還沒來得及問孩子,幾個孩子就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撿到一把小扇子等孩子們都爭着和我説。原來在孩子的心中,小小的樹葉不單單是片葉子,孩子們的童心為它們賦予了更多的色彩,讓它們有了生命,有了情感,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大千世界。

看着孩子的樣子,讓我頓時想到了很多,這是我覺得教育的時機到了,我説:我説:“孩子們我們來玩樹葉寶寶找媽媽的遊戲吧”!請小朋友們自由撿起地上的樹葉去找這些樹葉的媽媽,並且要説出自己撿的樹葉是什麼樣子,什麼形狀的。

説着遊戲開始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撿起葉子,還不興奮的跑到我面前:"老師,你看我撿到的是銀杏樹上的葉子,上次姥爺告訴我的。他還説銀杏葉還可以做藥材呢。

""你們看它多象西遊記裏的芭蕉扇呀!""真漂亮!"孩子們發出陣陣驚歎。這一次的活動非常成功,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思考、分析。而這種經驗對於孩子們來説是相當寶貴的。孩子們對樹葉都有了新的認識,並且,都掌握了關於樹葉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園一直很重視孩子的户外活動,鼓勵教師組織形式多樣的户外活動,在確保玩的時間的基礎上,提高玩的質量。

小班教育隨筆 篇10

高二時,我們班轉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但卻是個失聰的人。當時我們沒有給予她一點點關愛,她聽不到聲音,我們反而肆無忌憚地嘲笑她。她也許從我們的眼神中看懂了一切,幾天後我們再也沒有看到她。後來聽説她輟學了,因為她轉學七次,七次受到打擊,而我們班,是她最後一個停靠的地方,可是在這裏,她依然沒有尋找到她要的温暖。

記得有一次,我坐在學校後花園的石凳上吹笛子,她路過,竟然在離我不遠的另一張石凳上坐下來,託着腮,靜靜地“聽”。落葉輕輕地順着笛聲飄落下來,有一枚落到了她的髮梢,她沒有覺察,彷彿整顆心都沉浸在我的笛聲裏。看到我停下來,她真誠地向我點了一下頭,示意我接着吹下去。我感到很可笑,她怎麼能聽得見呢?我並沒有在意,我行我素地接着把曲子吹完。

我指着我的笛子,做了一個“你聽得懂?”的手勢,她用笑臉迴應我,並把手指向自己的心。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覺到,沒有聲音的世界,其實也很美。正因為沒有聲音,才能想像出各種聲音,時而軟語纏綿,時而激盪雄渾,她一個人可以去享受她自己內心的天籟。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她輟學後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她的來信,她説她再也不能回到這裏了,她青春的夢就此斷得一乾二淨。她説她恨這個地方,也愛這個地方,她説她不能忘記我吹笛子的樣子,她説感謝我,為她吹完了一首曲子,而不是半道離開。她説她聽到了笛聲,是用心來聽的,笛聲很美!

她的信沒有落款,沒有地址,就像秋日裏的一聲歎息一樣,隨着葉子,落進泥土裏,終不可尋。後來,我多次試圖找她,都無果而終。她走得毅然決絕,不給我們一點彌補的機會,讓我們的靈魂漏下一個不大不小的洞。

我們那一個個嘲弄的眼神,着實是傷人的,就像一把刀,剜着她的自尊。而她用她的離開為自己保留了一些尊嚴,無聲的尊嚴。

很多年過去了,去年的同學聚會,終於有人説見到她了,説她輟學之後嫁給了一個跛腳的男人,日子過得清苦極了,在大街上如果見到了同學都會躲着走,她怕再次受到嘲弄,她的生命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我們沉默不語,深深的內疚撕咬着我們的心。

國小時的某一年,學校有史以來第一次給學生們配發校服。家長們當然會抱怨幾句,但牢騷也都只是掛在嘴邊,校服費最終也都塞給孩子們。當然,一切好像理所當然,和那條奇怪的“沒有穿校服就不能參加兒童節慶祝活動”的學校規定無關。

兒童節那天,我穿了新校服步行去學校。快到校門口的時候,看見某個老師一把一把地推搡一個女生,那女生被驅逐到離校門幾步遠的地界,老師不再理會她,轉身走回。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裏,隔着不遠的距離,看着那女生。我知道她,她的母親給她生了一個弟弟,也因為這個原因,她的父母雙雙被開除公職。在一大羣孩子中,這姐弟倆太容易被認出,姐姐常常牽着弟弟的手,急匆匆地走着。我曾經見過他們倆趕到鬧市中母親擺的茶水攤幫忙。

那女生被驅逐的原因很明顯,她沒有買新校服。她穿着舊衣,微低着頭,表情沮喪、懼怕,甚至有了愁苦的味道。而透過不遠的校門,大羣穿着新校服的孩子嬉笑着,等待慶祝活動的開始。

她看見我沒有?大概沒有。或者,她無暇顧及我。那時,我也不過是個沉默的小孩兒,偶爾會被大人們突然爆發的粗暴和不耐煩驚得瞠目結舌。很多年後,我才真正明白,這個女生所忍受的巨大委屈,即使當時從天而降一套新校服,也彌補不了她所承受的一分一毫。

我不敢想像,那個女生,從此以後,還能否平靜地生活,或者就此,滑向無邊無際的暗夜?就像我那個失聰的同學一樣。

而她們,本不該是一朵朵奔向黑暗的花兒。

小班教育隨筆 篇11

夏月星是個活潑可愛、小嘴甜甜的孩子,平時總愛在我面前蹦蹦跳跳的,是全班孩子的“開心果”,這不三天沒來幼兒園上學我還真有點想她了。心裏正這樣想着,孩子就“飄”到我身邊來了,臉上滿是期待的表情,不巧此時我正在忙着報表,沒及時和她打招呼,等我忙完事情猛抬起頭來時,映入眼簾的是孩子那一張委屈的小臉,我立刻意識到自我的失誤,趕緊向孩子補充遲到的問候:“月星,剛才教師太忙了,對不起,你沒來幼兒園教師可想你了,來抱一抱”孩子的臉上最終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

孩子是敏感的,異常期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就連一聲問候,也會使她們感到教師是喜歡他的。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更加細心一些,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要珍惜愛護她們天真的心靈。

接下來我又利用各種活動在小朋友之間開展“抱抱新朋友”活動,讓孩子之間儘快的熟悉,充分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都説孩子是上帝牽着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裏體驗他們的歡樂是幸福的,我想沒有任何一樣的東西能代替孩子們天真無暇的笑容的,我的歡樂將與孩子同在。

小班教育隨筆 篇12

關於規矩,讀者最常問的幾個問題是:對孩子比較寬鬆,長大以後他會不會無法無天?少一些規矩、多一些自由對男孩來説,會不會使他越來越沒有規矩,從而養成一些壞習慣?快兩歲的孩子是否需要立規矩?如何界定規矩和寬鬆之間的尺度?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小時候如果給他自由,他長大就會無法無天。持這種觀點是對人性不信任,認為人是帶着原罪出生的,如果不加以管束和懲罰就會變得很差。其實人性非常善良,尤其是孩子,天性非常純美,這是每一個兒童與生俱來的本性。有些孩子成年之後有破壞力,不是因為他小時候被慣得太多,而是他受到的暴力太多或者説管束太多所致。所以不

要害怕把孩子慣壞,只要不是慣他做壞事,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允許孩子幹一些他願意幹的事情。

關於自由和規矩,其實是大家感到最迷惑的一個問題。之所以迷惑,是不理解教育中的自由是什麼。很多人認為自由是放任自由,什麼也不管,幹壞事也不管,但這是對自由的誤解。真正的自由是解開孩子繩索,讓孩子自由發展,在安全、道德的底線上允許孩子做一些事情,甚至使一些小壞都沒問題。

不要擔心孩子變壞,恰恰是那些從小獲得真正自由的孩子、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孩子,長大了才會講規矩、有規則。因為他們在自由中獲得自信,也獲得自由的力量。那些從小被管束過多的孩子也會很講規矩,但他們蓬勃的生命力在規矩中框住了。這樣的孩子很老實、沒有創造力,甚至萎靡消沉。如果要付出這樣的代價,講規則有什麼用?一定要相信人的向心力,就像向日葵向着太陽一樣,一個孩子在自由中成長,自然會成長得自由、美好,不要擔心。

我一向主張無為而治,相信得到充分愛的孩子會做出正確選擇,不需要父母太多幹涉,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兩歲是孩子從極其柔弱開始成長為一個幼兒的階段。兩歲的孩子開始萌發一種意識,開始以自己的眼光看問題、做判斷,開始嘗試獨立做一些事情,這樣會被很多家長認為是不聽話了,這其實反映了家長自身的脆弱。

恰恰是那些做事極其嚴謹、雷厲風行,或者極其能幹的家長,孩子在他們眼裏特別容易變得不聽話,因為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意志過多地強加到孩子身上,總覺得“我希望你這麼做,你沒有這麼做”,“你怎麼變成這樣子”,就將孩子定義為不聽話。實際上,這是我們沒有很好地接納兒童,沒有寬容弱小。我們應該真正把孩子當做孩子去愛,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的確很難界定規矩和寬鬆的尺度,就像無法輕易界定好與壞一樣,只能放在具體案例、事件中去分析。總的原則是,不出危險,也不妨礙他人,就交給孩子自己處理。

對父母而言,做榜樣、做表率、給建議、正面肯定,比生硬地立規矩要好得多。有時候我們給孩子立很多沒有意義、無聊的規矩,還誤以為是好東西,生硬地讓孩子服從,這並不是—件好事。比如説,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這是公德,但在不重要的場合,孩子喧譁幾聲,大聲叫喚幾聲,真不是問題。由於成年人太注重所謂的安靜,不允許孩子説話,實際上是用成年人的規則擾亂了童年的自由自在。

小班教育隨筆 篇13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樣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隻眼睛看不見,並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本事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教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異常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必須要細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夢想,自我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教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教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教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

所以,偉偉最終鼓起勇氣,對教師説:“教師,我也要去玩”。教師應當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當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團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教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小班教育隨筆 篇14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老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而且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但如果老師能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程的情況下,用表情、體態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積極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擇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裏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於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非常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隻手蓋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衝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裏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後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於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後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於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同,對於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於好奇心萌發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同現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情緒。對於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將其運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可以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生爭執或者亂扔玩具,可以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現孩子們大吵大鬧時,可以帶領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説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並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小班教育隨筆 篇15

説起細心,當然也少不了我班的EVAN,ERIC別看年齡小,兄弟倆在班上也特別的熱心,睡覺時弟弟沒有把鞋子整理好,哥哥趕緊跑過去幫弟弟整理好放在牀下,看到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趕緊對他説:“哎呀,你沒事吧!”。看到老師的手受傷了,寶寶會對我説,老師你疼不疼啊?我家有藥,我明天帶給你擦擦。寶寶們在哪一瞬間給了我些許的小感動。

班級的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實每個孩子在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世界,在我們用心去關注孩子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在無時無刻的被孩子關注。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關注細節,不放過任何細節,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看到他們的內心。

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説過這麼一句話:“具體具體再具體,細節細節再細節”,在幼教行業中,我相信只有關注細節才能將教育做得更好。在一次離園環節前,寶寶們都非常認真地翻閲着課本,覺得那天他們看書出奇的安靜,沒有吵鬧聲,於是,我拿出小彩虹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每個孩子手上都畫上了一道小彩虹。就是這一個小舉動,竟讓這個THOMAS這個小傢伙十分開心,離園後當爸爸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用一隻小手託着另一隻小手給媽媽看。媽媽問:“為什麼這樣?”他説因為怕彩虹會消失。我從他笑顏如花的小臉上,讀出了他的滿足與幸福。

小班教育隨筆 篇16

一次,組織幼兒做提問遊戲。為了使孩子們對活動感興趣,我做了三朵小紅花,準備獎給提問最多的小朋友。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後地提問題:"為什麼太陽是圓形的""為什麼會下雪""為什麼花朵有各種顏色""為什麼……"各種各樣的"為什麼",從孩子們的小腦瓜裏冒出來。活動結束時,我請小朋友們評出三名提問題最多的小朋友,他們分別是利利,文文,傑傑,其實這三個孩子並不是提問最多的,但平時在小朋友們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們就選了他們。而那些踴躍提問,但平時比較淘氣的孩子卻沒被提名。作為教師,我也明白獎牌給這三位小朋友,有點不公平,但為了不壓抑孩子們的熱情,不傷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獎牌掛在了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誰知,第二天早上,青青小同學拿來了幾塊獎牌,對我説:"老師,昨日您的獎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沒有,我和媽媽做了幾塊獎牌,您把它獎給小朋友吧!"我接過獎牌,連忙感謝青青小朋友。能夠想象的到,青青提了那麼多問題而沒有得到獎牌,該有多沮喪啊!同時,我更感謝這位細心的媽媽,她及時地補償了孩子在那裏沒能得到的表揚和鼓勵。

關於青青小朋友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沒有人喜歡天天被人批評和訓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種用心的、善意的期盼和鼓勵的氛圍中,對於他的`錯誤和缺點給予原諒和激勵式的糾正,而不是被批評和指責,那麼他就會在肯定中不斷使自己的言行向期盼的方向發展,不斷取得進步。同理,如果老師對孩子處處看着不順眼,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無意中就會把他的小缺點看作大缺點,小題大做,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敏鋭地感覺到這一點,會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道,厭惡自己,因而與老師發生情緒上的對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它常提醒我及時給每一個孩子以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得到讚許。

小班教育隨筆 篇17

今天A在美工區玩剪小花,她用剪刀沿花枝剪,動作很慢。沒一會他叫:“老師,花枝被我剪斷了,怎麼辦?”她很緊張的看着我,我説,“沒關係,你可以從另一頭繼續沿着直線剪。”我幫她把紙換了個方向,她低下頭繼續開始剪。一會兒,她又在叫,“老師,你看我剪好了。”我看後説,“嗯,比剛才有進步,現在你可以剪小花了。”她聽後有點高興,拿起紅色的紙片開始剪小花。她有點怕剪壞,剪刀離輪廓線有點遠,剪下來兩個圓圓的小方塊。她把剪下來的東西貼在背景紙上就興奮的拿着給我看,“老師,我做好了。”我看後對他説,“做的挺好的,如果下次能把小花再剪細緻一點可以更好看哦。”她開心的點點頭。

A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在面對新的活動項目或者有點難度的活動時總表現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經常會坐着不動,怕出錯不敢去嘗試。她的媽媽在家不准他碰這些東西,導致了她自己對剪刀有了危險意識,在使用時慎之又慎,不敢嘗試。通過多次的練習,現在他已開始從心理上接受使用剪刀,並且在慢慢的熟練。

所以我們要給予信任,幫其戰勝膽怯心理,用“你可以的”“可以試一試”等語言來鼓勵他邁出心理上的第一步。同時,家園配合,告知家長使用剪刀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手部小肌肉靈活的發展,更能訓練良好的手眼協調性,同時也能養成做事專注的品質。家長在這個時候只要注意引導,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就可以發揮使用剪子的優勢避免問題發生,幫助每一位寶寶培養成為心靈手巧者。

小班教育隨筆 篇18

今天早上,我們班的洋洋媽媽來送洋洋去幼兒園。我和她熱情地談論了陽陽最近的表演。洋洋的媽媽和我談了很多,但最讓她頭疼的是孩子的“挑食”。她告訴我:“陽陽”很少在家裏吃,不吃,不吃,不喜歡吃,不喜歡喝牛奶,生氣我和父親吵架了就一頓飯,在這個時候,我們忍不住責罵他,他聽了李,李,他不吃,做什麼”!聽了洋洋媽媽的話後,我向她提出了幾點建議:我們大人對食物有大人的看法,當然孩子也不例外,為父母挑選食物的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

這時,父母不應該“強人為難”,而可以採用誘導法:選擇可愛的食物,然後坐下來邊吃邊和孩子交談。

小班教育隨筆 篇19

天天是一個更有個性的女孩。她不願意與孩子或老師交流。她不願意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在下午,孩子在角落的地區。添添也不看孩子們玩。她只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於是我走過去對她説:“天天和孩子們一起去玩。”她搖了搖頭。你看孩子們多開心。你也可以去!我繼續試圖説服她。但她不想。來和老師一起玩。我拉着甜甜讓她參加活動,但她還沒走幾步,就哭了起來,説:“我不想玩,我不想玩。”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進行了一次家訪,瞭解到甜甜小時候是奶奶帶回來的。雖然她的父母都在,她卻忙於工作。平時她不負責教育孩子,天天也跟着奶奶。當我使用户外活動的時候,我有意識的多和她交流。來問她自己的興趣和她的事情。談話,用親切的語氣和她説説話,並使用一些輔助行動加強孩子們的熱誠,比如拍她的小手,撫摸她的頭,等等,所以天天覺得老師也喜歡她,讓她感受到老師的愛,慢慢學會願意跟老教師。當她發現她和一個孩子説話時,她馬上表揚她,讓她意識到和孩子在一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認清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讓孩子在孩子面前樹立自信。主動為孩子創造合羣的環境。一次,兩次,兩次,三次,四次。我想會有成功的一天。

小班教育隨筆 篇20

本週閲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的第三章節“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機智”中的“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開心而哭鬧,有些孩子因為遇到開心的事情而開懷大笑,有些孩子則是面無表情,少言寡語,這都是孩子宣泄自己情緒的種種表現。那麼,作為教師而言,對於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緒該如何應對呢?

閲讀了此篇文章之後,讓我感受頗深。幼兒的心理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反之,消極不愉快的情緒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失調,對機體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文中的一則案例就是教師通過給幼兒創設“消氣商店”來引導幼兒快樂的生活。

聯繫到自己的工作中,這學期我帶的是小班,小班幼兒身處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特殊時期,更加需要老師精心地呵護。班裏孩子入園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哭鬧不止,他們通過哭鬧來宣泄自己對入園的焦慮的心情。作為小班老師,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幼兒將負面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使他們愛上幼兒園,愛上老師和同伴。所以,當面對孩子們哭鬧的情緒時候,我們耐心地陪伴孩子,和他們聊天,和他們遊戲,有的則是太過依賴家人而離不開成人,我們也一直牽着他的手,給予他家人般温暖的愛。當孩子們入園時候表現出種種消極的情緒的時候,作為教師而言不應該去責怪他們,而是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控制情緒,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談話的方式等讓孩子緩解消極的情緒。記得開學那幾天,我帶着幾個哭鬧特別厲害的孩子來到户外玩滑滑梯,滑滑梯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了,來到了户外,孩子們的情緒似乎得到了解放,一個個都跑去玩滑滑梯了,一時忘記了離開家人的痛苦的情緒,通過幼兒園裏好玩的玩具讓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慢慢的適應到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去。

關注幼兒的情緒,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學前兒童在生活中充滿情緒色彩,喜怒哀樂易於表露。對於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幼兒這個情緒表現的最佳時期,一邊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小班教育隨筆 篇21

一次體智能活動中,天氣不好,我們在二樓多功能教室,葉子哥哥與我們班的小朋友玩了大灰狼的遊戲,活動中葉子哥哥當大灰狼,小朋友們會藏在長長的佈下面,葉子哥哥拿着空氣棒假裝是大灰狼來找小朋友們。可是,浩源信以為真,自此就特別害怕上二樓去上體智能活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每次上體智能活動都會問去不去二樓,我們都會告訴他,不去。事實上真的沒有再去過,不過他每次都會問,每次上體智能活動都不太開心,我們實行了多種方法都不行,這一次只能順其自然了。

結果,在活動中我們變成小動物一個個從河上面(繩子)走過,靜靜老師提醒我,看李浩源。我定睛一看,真是大吃一驚啊,小夥子正學習小螃蟹從“河裏”遊呢!

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適應

,孩子會出乎我們的想象。適應的居然這麼快!

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我們想象的強,相信你的寶貝,他會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們期待着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小班教育隨筆 篇22

我班的玲玲是個內向沉默的孩子,不善言辭的她總是一個人做遊戲,一個人看書,每每看到她一個人我就想到,是不是要和她説説話,但當我找他聊天時,她總是流露出害怕恐懼的神情,彷彿做錯了什麼事情,害怕老師去職責她。

這天,我看到玲玲主動向我走過來,一副很着急的樣子,於是我問她:“怎麼啦,玲玲?”她説:“老師我剛剛不小心撞到了佩佩。”果然,我看到佩佩在一旁大哭了起來,我問玲玲:“怎麼會撞到的?”

佩佩支支吾吾,我瞭解了情況,原來,是佩佩搶了玲玲的玩具,在爭搶之中,佩佩摔倒了。我沒有批評佩佩,也沒有責怪玲玲。我對玲玲説:“老師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你去和佩佩説聲“對不起”,再給她一個擁抱,她一定會原諒你的。”玲玲照做了,我欣慰的點點頭,説道:“那你們現在可以做好朋友了嗎?”佩佩説:“好啊,那我們一起玩小推車吧。”玲玲也笑着點點頭。

經過這次事件,我也主動找玲玲的家長溝通交流,告訴他們:“要經常鼓勵孩子主動與別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遊戲,一起分享玩耍的快樂。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緩解他的緊張感,讓他身心放鬆,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時要經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動、友好地與別人相處,別人就會喜歡和你做朋友,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我發現玲玲的性格在慢慢得開朗起來,和朋友的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看到她的改變我也漸漸欣慰起來了。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為和基本的習慣開始。

小班教育隨筆 篇23

今日,在小五班的活動課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僅有媽媽好》,沒想到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鳴,許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來。啊,有那麼多小朋友也會唱這首歌,並且,許多小朋友還一齊表演起來,他們唱啊跳啊,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聲中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並且越來越高,一聲嚎啕大哭打斷了大家的歌聲。我和小朋友們都禁不住地向哭聲望去……一個小姑娘正趴在課桌上,大聲哭着呢!“是誰?怎樣了?”我急忙問方玲玲你怎樣了?她説她沒有媽媽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媽媽不要她了!,許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説着。“噓!”我急忙制止了孩子們的聲音。

原先,玲玲的媽媽離婚後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媽媽!玲玲繼續哭着説,看着可憐的孩子,我一邊哄着她不哭,自我心裏也是酸酸的,我説“讓教師臨時做你的媽媽,好不好?”

活動課結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僅有玲玲還坐在那兒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該出去玩了!”我走過去,彎下腰,輕聲的説。“教師!”她站起來怯怯地,小臉紅紅的説:“你能夠抱抱我嗎?”“想媽媽了!對吧?好孩子,來抱抱!”方玲玲緊緊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媽媽的懷裏。“多謝教師媽媽!”就在我彎腰把她放下的時候,孩子響響得親了我一下説着,臉上帶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後,我在想,作為教師愛孩子是應當的,同時,能獲得孩子的愛也是幸福的。可是,我想問,媽媽的愛是別人能代替的麼?孩子心理上缺少的愛誰來給她呢?

小班教育隨筆 篇24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改善這些孩子的狀況,讓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幼兒園是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它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於膽小的孩子,應該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來處理羣眾的關切。直接與廣大羣眾打交道會給孩子們造成很大的壓力,這可能會促使孩子們從最初的膽怯轉變為恐懼。它需要一個過程來徹底改變它們。

當我教育膽小的孩子時,我會在他們最初參與羣眾活動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緩衝。我不會直接強迫和要求他們,我會先讓他們有一個適應活動的過程,這樣他們就不會有一顆膽怯的心。例如,在玩“找朋友”的時候,我會多去幾次,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們,親吻他們。切斷語言,與他們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們,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少一些對他的恐懼;孩子和孩子是最真誠的接觸,可以改變一切,我會充分利用這種關係來幫助他們。在玩“娃娃屋”的時候,我會叫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形成一個強與弱的隊形,讓能説會道的孩子帶動其他的門,多和他們交流,玩遊戲,讓他們發揮主導作用,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雖然只是一些小策略,但這一次,他們的性格確實改變了很多,他們的聲音也很大。父母都是感激。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們應該更有耐心並鼓勵他們。當然,我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