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有關讀書筆記作文集錦六篇

文學3.1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讀書筆記作文集錦六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重讀《荊棘鳥》是心血來潮之舉,也是覺得經典著作總有不可磨滅的光輝。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仔細地閲讀每一章,而印象深的還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故事。

我認為作者考琳·麥考洛將人生的全部經驗浸入到了這本書裏,她試圖通過克利裏家族的滄桑和女主人公的感情歷程,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情寄存在上帝那裏,人們需要以巨大的代價去換取;那些執着於愛情的人,就是一隻只荊棘鳥,最美的歌聲只有一次,曲終命竭。因為愛情,所以美好。

梅吉,從她出生的那天起,荊棘就已扎進了她的生命裏。因為她是菲奧娜的女兒,菲因愛情而早孕而被逐出家門、下嫁農工,一輩子隱忍、固執又高貴。梅吉十歲那年認識早已成年的教士——拉爾夫。她仰慕拉爾夫的容貌和品質,視他為父為兄,在她初潮出現後,是拉爾夫告訴她長大了,於是她明白了自己和拉爾夫的愛情,從此走上了坎坷之路。

他們之間障礙重重——年齡、信仰等等,而不能逾越的藩籬卻是致命的,即拉爾夫是個教士,早已獻身上帝。如何從上帝那裏將他奪過來,成為梅吉終身的事業。因此,當她意識到對拉爾夫的愛時,她無畏地與上帝抗爭,成為家族中第二代“為愛而生”的女人。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漫長之旅。短暫的勝利使梅吉得到了上帝在拉爾夫身上“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戴恩,她和拉爾夫的兒子。然而,當戴恩長大後因崇拜拉爾夫而立志獻身於教會,離開了梅吉,在朝聖的路上離俗世越來越遠,離母親越來越遠,最後意外死亡,回到了上帝身邊。

為愛情與命運抗爭了一生的梅吉,品嚐着生命帶給她的得與失、苦與樂。在與上帝爭奪拉爾夫的戰役中,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青春與親情。在與上帝與命運的較量中,她是失敗者也是得勝者。歷盡滄桑後,梅吉終於理解了母親,流露出了與菲奧娜一樣的神情,她説:“我已盡我所能,無怨無悔。”

拉爾夫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他的魅力來自外貌、氣質,還來自於人性與神性的統一,而讓無數讀者心動的也許是他的執着與矛盾。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衝突,如同一根荊棘橫亙在他的心裏。拉爾夫愛着梅吉,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懷,是他陪着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了少女乃至少婦。麥特勞克島的歡樂讓他領悟到:“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甚至他坦陳愛梅吉遠勝過愛上帝,但他無法抗拒上帝對他的律令,那巨大的規定性的誘惑,最終還是把他拉回到了上帝身邊,使他在羅馬度過了餘生。

男人天生是追名逐利的動物,即使“上帝之子”也不能免俗。他認為,“目的不是一個男人,永遠不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為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在愛情與教會兩個對立面之間,他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於是捨棄愛情,因此一生都在痛苦與折磨中度過。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信仰的人。人性與神性在較量中,最終人性獲勝;個體愛情與羣體信仰衝突時,愛情的力量更大。正如小説中所展示的事實,戴恩是梅吉與上帝鬥爭的勝利果實,也是拉爾夫背叛上帝的證據。作者在小説結尾處讚美荊棘鳥,就是在讚美那些世世代代為愛情而抗爭的人們,也在鼓勵我們堅守人類最為美好的情感。

説不出它哪裏好看。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我是一個青年人,但我酷愛中國古典文化。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一直強調自己的態度,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弘揚,這就是對中國古代文明最大的認可。

作為一個年青人,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裏承載着更多的是關於民族、關於社會、關於人生、關於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漸成熟中,我覺得熱愛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當今社會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社會上部分人漠視自己的信仰,踐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物慾橫流,金錢第一,這是社會羣體信仰的危機。我敢肯定這種危機既潛伏在意識形態,又反映在現實之中!總之,我能感覺到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文化,正在面臨一場劫難,卻又無可奈何,我不知道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我們現實的殘酷?

回過頭來看《陳情表》,這是一篇散發着傳統美德的古代散文,現在能真正讀懂的又有幾人,在這個金錢世界,誰還在乎忠,義、廉、孝,它的觀念,已經與我們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認,當今社會不僅中國古文化離我們很遠,似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字也離我們很遠,説得嚴重一點,中華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沒落!

大學畢業已十年了,我覺得自己在畢業時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大學生,想起這些話,現在我都覺得臉紅。我在經歷了十年社會生活後,我明白自己已發生了蜕變,沒有了純潔,熄滅了熱情,磨去了稜角,隨波逐浪在這個金錢社會,已經變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內疚,甚至痛罵自己。一個忽視繼承的民族,發揚光大畢竟是一句口號,我個人的力量怎能與潮流抗爭,我又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呢?

中國古代有無數個例子説到忠孝不能兩全,而這些例子只是説明了這個歷史命題的正確性,而沒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兩全,必然要有取捨。傳統的封建禮教認為,不能兩全時,必取其大者。以此作為前提,應該説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會選擇忠,由於忠是忠於國家,進而忠於黎民,忠於天下,此為順應天意,弗敢違矣!

而《陳情表》似乎是個例外。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陳情表》核心價值理念就在這一句話中,我特別欣賞這句話,由於它不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夠為國盡忠的賢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甚至以孝順廉潔來舉薦官員,這也成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卻是立國之本。

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設定自己的推辭邏輯,以孝為忠、為大義,更以孝作為仁君之仁,達到了自己巧辭而又不遷怒於君主的兩全目標。是孝在前而忠在後,一前一後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麼“忠孝不能兩全”應該指的是不能同時兩全,如果處理得當,先後有致,那似乎也是能兩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歸結於處理二者關係的得當,更在於李密內在的孝廉之心。

孝順自己的祖母,不,別説是祖母了,就説是孝順母親,能在挺進仕途,成就大忠之間作出選擇的,又能有幾人?我不想以此來評論道德淪落或者是退化,但這個深刻的命題在現實社會中,其二難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不能兩全的範疇。

在現實社會,我們遺憾地只能看到,標榜自己忠於黨者、忠於國者、忠於人民者,多乃營營苟苟之輩,他們魚肉百性,傷天害理,豈敢指望他們大忠乎?這些道貌岸然的所謂正人君子,枉負大孝之名!

試問,一個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幾人能行忠心之事?又哪來那麼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談忠黨、忠國、忠於人民之大事業了!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鴻門宴》所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為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後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只有一個歎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因為我們每週都必須寫一篇讀書筆記,所以每到週末,我都會忙着從我讀過的書中挑一本來寫筆記,有時候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書,就只好趕快囫圇吞棗的讀一本。爸爸覺得與其草草的翻過一本書,還不如仔細的咀嚼一篇文章來的有幫助,因此,他建議我讀一些古代的文章來當作寫閲紀的題材。

上星期,爸爸要我讀曾鞏的《墨池記》,因為我這學期轉到雙語班,雖然我已經非常努力的在加強我的英文了,但是我的程度始終還是差其他的同學一大截,所以爸爸希望我瞭解同學們的英文程度比我好,是因為同學們為英文已經付出的努力是遠超過我所付出的,而我只有比同學們加倍努力,這樣才有可能迎頭趕上。

這個禮拜,爸爸要我讀戰國策裏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因為他説我是家中唯一的小孩,因此受到所有長輩們的寵愛,而長輩們對我的過失總是十分寬容的看 待,這樣子長久下去,會讓我難以接受別人的批評,進而無法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爸爸希望我知道只有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評,才能夠了解自己的缺失,進而有機會改進。

爸爸説下週他要讓我讀馬援的《誡兄子嚴敦書》,裏面不但有為人處世的道理,而且還有“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樣的名句,同時爸爸還要告訴我這位馬革裹屍的名將一生的故事,所以我真的很期待下個週末的到來。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讀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人,不能像呂布那樣目光短淺,反覆無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樣妒賢嫉能,不顧大局。應該要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像趙雲那樣赤膽忠心,不畏艱險。我也從這本書中瞭解了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尋常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裏,英雄豪傑,各領風騷,諸侯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文韜武略,鬥智鬥勇,演繹出一段多姿多彩的歷史。我曾經嚮往能生在那個時代,但轉念一想,那時候的老百姓該多麼苦啊。曹操的詩裏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慘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還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較好。《三國演義》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我是一個青年人,但是我酷愛中國古典文化。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一直強調自己的態度,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弘揚,這就是對中國古代文明最大的認可。

作為一個年青人,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裏承載着更多的是關於民族、關於社會、關於人生、關於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漸成熟中,我覺得熱愛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當今社會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社會上部分人漠視自己的信仰,踐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物慾橫流,金錢第一,這是社會羣體信仰的危機。我敢肯定這種危機既潛伏在意識形態,又反映在現實之中!總之,我能感覺到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文化,正在面臨一場劫難,卻又無可奈何,我不知道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我們現實的殘酷?

回過頭來看《陳情表》,這是一篇散發着傳統美德的古代散文,現在能真正讀懂的又有幾人,在這個金錢世界,誰還在乎忠,義、廉、孝,它的觀念,已經與我們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認,當今社會不僅中國古文化離我們很遠,似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字也離我們很遠,説得嚴重一點,中華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沒落!

大學畢業已十年了,我覺得自己在畢業的時候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大學生,想起這些話,現在我都覺得臉紅。我在經歷了十年社會生活後,我明白自己已發生了蜕變,沒有了純潔,熄滅了熱情,磨去了稜角,隨波逐浪在這個金錢社會,已經變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內疚,甚至痛罵自己。一個忽視繼承的民族,發揚光大畢竟是一句口號,我個人的力量怎能與潮流抗爭,我又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呢?

中國古代有無數個例子説到忠孝不能兩全,而這些例子只是説明了這個歷史命題的正確性,而沒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兩全,必然要有取捨。傳統的封建禮教認為,不能兩全時,必取其大者。以此作為前提,應該説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會選擇忠,因為忠是忠於國家,進而忠於黎民,忠於天下,此為順應天意,弗敢違矣!

而《陳情表》似乎是個例外。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陳情表》核心價值理念就在這一句話中,我特別欣賞這句話,因為它不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夠為國盡忠的賢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甚至以孝順廉潔來舉薦官員,這也成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卻是立國之本。

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設定自己的推辭邏輯,以孝為忠、為大義,更以孝作為仁君之仁,達到了自己巧辭而又不遷怒於君主的兩全目標。是孝在前而忠在後,一前一後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麼“忠孝不能兩全”應該指的是不能同時兩全,如果處理得當,先後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兩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歸結於處理二者關係的得當,更在於李密內在的孝廉之心。

孝順自己的祖母,不,別説是祖母了,就説是孝順母親,能在挺進仕途,成就大忠之間作出選擇的,又能有幾人?我不想以此來評論道德淪落或者是退化,但是這個深刻的命題在現實社會中,其二難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不能兩全的範疇。

在現實社會,我們遺憾地只能看到,標榜自己忠於黨者、忠於國者、忠於人民者,多乃營營苟苟之輩,他們魚肉百性,傷天害理,豈敢指望他們大忠乎?這些道貌岸然的所謂正人君子,枉負大孝之名!

試問,一個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幾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來那麼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談忠黨、忠國、忠於人民之大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