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煙火秋味

文學2.71W

這是一條通往漢陽山頂的水泥公路,平時鮮有人來,沿公路兩邊住着十來户人家,這條路自然是他們從山上進城的重要通道。

經典散文:煙火秋味

課後,我喜歡獨自一人,沿着這條路散漫地走着。沒有目標,不管距離,以玩味的心態,走走停停,聽鞋跟撞擊地面的聲音,一下一下地擊在心上。這時,我可以閒散地隨手摺一根節節草,撕去枯黃的葉片,把米白色的莖銜在嘴裏,輕輕地用門齒咬住,嘴裏還嘰裏咕嚕地哼着“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或“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道路兩邊的地裏,枯黃的玉米草還未收攏。偶爾,有幾隻蚱蜢上躥下跳,可以看見鼓脹的肚腹,青色的翅羽和靈活的觸角。一陣風過,葉子間相互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音,好像在書寫孕育後的驕傲和幸福。此時,不需要訴説,也不需要傾聽,心已經和自然貼近、融合。我能聽到和感受到的,是來自天空,來自輕風,來自雲朵,來自每一棵花草樹木的呼息和絮語,那顆在世俗裏浸染的心忽而就安靜,就澄明瞭。

道路彎曲延展。轉彎處,發現前邊的農家小院掩映在蒼松翠竹間,只露出翼角飛翹的屋檐。從密葉縫隙間,隱約看得見粉壁青瓦和硃紅大門。想要窺見小院的真實面目,似乎必須得繞過一片樹林,再跨過一條小溝或是走過一片菜園,然而事實告訴我,這樣的想法很幼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用他富含哲理的詩句告訴我們:路,就在下一個轉彎處,美景也一樣。前邊不遠的地方,一座氣派的三層小樓出現在眼前,白壁粉牆,樓門高聳。奪人眼目的`是檐下那對紅紅的燈籠,想必是春節時掛上的。也許主人有意未取,用祝福和喜悦點綴門楣,也為路人和自己保存一份温馨。那燈籠,在從春到秋的時光裏,漸漸有了歲月的痕跡。雖然,原本潔淨的紅色沾染了一些世俗塵埃,卻不能完全掩飾住往日的熱情和嚮往。可以想象,當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裹挾着滿身疲憊的路人或歸人,看見檐下的燈火,那種温暖的感覺是怎樣從心底滲透開來,然後迅速地包裹全身。

磚砌的圍牆內悄無聲息,硃紅的大門半開。從門縫裏瞧去,一坨坨玉米懸掛在柱子上,成倒垂的寶塔狀。二樓的陽台上晾曬着衣服,影子投在水泥地面上,像一幅清雅的水墨畫。一隻黑貓蜷縮在牆角曬太陽,半碗剩飯放在離它不遠的地方。許是聽見了響動,它抬起頭伸長脖子疑惑地看看我,然後,又毫無防備地將頭放回肚皮上,眯縫着眼,享受陽光給予的温情。幾隻雞撒着歡,不停地用爪子刨着水泥地面,發出“嚓嚓嚓”刺耳的聲音。它們時不時地跑到貓的身邊徘徊一陣,用爪子觸觸貓耳朵,或啄啄貓身上的蝨子,樣子很悠閒。其實,這些雞很可憐,想從水泥地板裏刨出蟲子的舉動看起來很可笑。雖然封閉、窒息的生活環境使它們已然失去了活力,但它們卻能保持淡定的生活態度,比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那隻貓,是一隻會享受,不會捉老鼠的懶貓,它的責任只在吃喝。在吃飽喝足之餘,於太陽下身着懶腰,打着呵欠,以一種慵懶之態取悦主人。

屋前空地上,曬着幾簸箕辣椒,鮮豔奪目的紅。或許這是秋天最後的一抹紅色吧,有種短暫絢爛的悽美。這些辣椒,有的會被剁碎,擱點鹽,再和蒜瓣、生薑、花椒一起醃製,在太陽下曬十多二十天,然後收起來裝在罈子裏,封好口放在陰涼處,想吃的時候再取出來。揭開壇蓋的一刻,一股子濃郁的香味就鑽進了鼻腔,毫無限制地蔓延。我最喜歡舀一碗這樣的辣椒,無需其他菜餚,爽爽地吃下一碗米飯,於是滿腹就有了秋味。醇厚回甜的辣味,柔和而不猛烈,是任何一種山珍海味都不能替代的味道,因為裏面有家的味道,有陽光的味道,有紅塵的味道,有煙火的味道。

陡然很想念那種味道。想念那些趴在牆頭,開着黃花,綠葉在陽光下晃動的絲瓜架;想念葉片伸展的桂花樹下,踮起腳尖聞着香味的身影。想念一雙長滿老繭的手,摘下黃瓜花,裹上面衣,在油鍋裏翻滾一下就撈出裝在盤子裏的情景。想念一張笑成西風裏菊花的臉孔,想念站在院子裏驅趕着小雞的背影,還有在院門口喚我回家的聲音。忽而,眼淚湧出眼眶,奶奶的身影在眼前逐漸清晰,耳畔似乎有短促的呼吸傳來。一塊黑色頭巾包裹着白髮,一襲藍布對襟衣服,一條肥大的束腰布褲,一雙纏過又放開的大腳;乾癟的腮,漏風的牙齒,粗糙的手掌……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鮮活生動。什麼時候回過老家,什麼時候去了奶奶的墳上添過一掊土,日子似乎很遠很遠,遠得似乎已經記不起了。而我,似乎越來越忙,越來越忙……

從沉思中回過神,才發現太陽已經西沉。夕陽燦爛,遠山清朗。“樹樹秋聲,山山秋色”,濃墨重彩裏,空氣中飄來誰家晚飯的香味。極目尋望,卻不見有裊裊炊煙,內心悵然頓生。很喜歡屋頂上飄散的炊煙,以及炊煙裏漸落的夕陽。我的記憶裏,每一縷炊煙都成了一首抒情詩。更喜歡日落時等在家門口的急切,看奶奶蹣跚着從村頭的老槐樹下匆匆而歸,夕陽的餘暉把一臉皺紋染成金色,老遠就招手喚一聲“乖孫女”;然後我屁顛屁顛地迎上前,拉着奶奶粗造的手,一同走進家門。歲月裏的期盼和温馨,從縷縷青煙裏彌散開來,在屋頂上繞着圈,然後消失在竹林深處,水塘上方,玉米地裏。那些炊煙裏,有媽媽盼兒女早回,妻子盼丈夫快歸的情意。那些炊煙裏,一屋子笑聲,從洞開的窗户飄出,漫過煎熬的黑夜,辛酸的等待,温柔的守候;漫過每一個艱難的日子和辛苦的勞作,然後在相依相守的簡單生活裏開出豔麗的花朵。於是,煙火的日子就有了顏色,有了香味,有了形狀,有了厚度。

辛棄疾在《昭君怨》裏寫到:“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太過悽傷,讀了去,一股子淒涼直漫心底。還是喜歡“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的清麗,蓬勃,給人想象,可以對酒當歌,可以浪漫詩意亦可以紅塵煙火。

山抹微雲,清淺的煙火味道在秋色裏逐漸濃郁。夢隨一點鴻影遠去,然,煙火裏秋是一年好景時。

標籤:秋味 煙火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