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訪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散文

文學2.42W

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我到四川旅遊,來到成都市的獅子山。早就從書上知道,這裏有已故著名作家李劼人的故居,所以,我一來到獅子山,就急急地尋找李劼人的故居——菱窠。

訪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散文

清晨,我離開鬧市,來到掩映於翠綠叢中的菱窠。走進“柴扉”,庭院幽靜,花木扶疏,小徑兩邊的南天竹,修剪得整整齊齊,跨過小橋,便是故居的主體建築。池畔垂柳依依,牆邊幾株芭蕉與左邊的幽篁,想必是主人當年所植。園內繁花似錦,暗香醉人。池塘的北面,矗立着李老生前好友,我國雕塑大師劉開渠先生精心創作的李劼人先生漢白玉胸像。

李劼人原在成都市城區內居住。1939年6月11日傍晚,因日本飛機大肆轟炸成都鹽市口一帶,市民為躲避日軍轟炸,紛紛逃散到郊外,李劼人也隨之逃出,在獅子山下菱角堰旁,修建了一棟茅頂泥牆,四周圍以竹籬果樹的鄉間避難住宅。1959年,李老得到一筆稿酬,將菱窠作了翻修,改造為瓦房。

在李劼人逝世多年後,1981年,巴金建議把菱窠開闢為李劼人故居紀念館,後經政府撥款再次維修,被列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該市歷史文化名人第一座保存完好的故居陳列館。

菱窠佈局別緻,環境幽靜。正房是一樓一低建築,3米寬的廓沿前,是一排葡萄架,正廳的兩旁,是主人1947年春節自撰的對聯:“歷劫易翻滄海水,濃春難謝碧桃花。”樓上寬敞的房間,原是李劼人先生的藏書處,現今陳列着他收藏的左宗棠、康有為、曾國藩等人的字畫。玻璃櫃裏的筆硯、印鑑及枱燈、懷錶等物品,都是先生的遺物。還有李老嘔心瀝血,為讀者創作、翻譯的大量手稿,以及“三部曲”的法、英、日譯本,也展現在觀眾的面前。那一大疊《大波》的修改稿,娟秀的蠅頭小楷,寫得一絲不苟,要知道,那是他年愈古稀時留下的手跡啊!看到這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走出陳列室,我瞻仰了掛在走廊牆壁上的李劼人先生照片,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李劼人的家世和他求學、工作、寫作的一生。其中有他和徐特立、向警予等革命家同船赴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影,有他解放初期不辭勞苦,赴朝慰問志願軍的戰地照,還有他當成都副市長時,為恢復成都經濟,搞城市規劃建設的情況介紹。1987年10月13日,83歲高齡的中國作協主席巴金,與四川籍著名作家張秀熟、沙汀、馬識途等老朋友,訪問菱窠的`彩色照片,也懸掛在底樓正門的右側。

李劼人先生受法國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作家福樓拜、左拉和莫伯桑等人的影響很深,回國後,他又吸取自己民族文化的營養和四川地方的特色,寫出了優秀的反映中國當時現實生活的小説著作,成為中國新文學歷史上,對女性描寫最出色的三個作家之一。李老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他一生譯著如林,創作豐富,尤其是《死水微瀾》、《大波》和《暴風雨前》被譽為中國的“小説近代史”,郭沫若稱之為“小説的華陽國志”。這些反映辛亥革命歷史的色彩斑斕的畫卷,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新文學寶庫不可多得的珍品。

標籤:李劼 故居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