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雞毛健兒》讀書筆記

文學9.63K

執着的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追尋到新世紀的今天,三十多年了,藝術的天空始終沒有出現一抹絢爛的彩虹。但我並不氣餒,仍在追尋着……

《雞毛健兒》讀書筆記

從1983年我在本村國小代課,寫出第一篇小小説《俺家大嫂》,在《洛陽日報》發表後,至今已經三十六年,雖然年年陸續發表一些東西,也寫了十餘本書,可怎麼也不滿意。這不,又到江山來學習,來尋尋覓覓,來從中提升自己。

一道光焰照亮我的眼睛——《雞毛毽兒》,好樸實,好童趣,好温暖的標題,抓住了我的眼睛,牽住我的心往前走。情趣燃燒着我的心,在童話般的優美文字的林子裏遊走。走着走着,我好像看到了一顆童真的心空,既温暖,又焦慮。我的心好像與這顆心在同一片心空裏交融了,放射出光焰美麗的思想火花。

這是在江山註冊紅葉搖秋風女士的散文。講述的是作者的童年,爸爸工作忙,把她孤獨地丟在機關院裏沒有玩伴,後來回到老家,奶奶幫她製作了一個雞毛毽兒,教她踢雞毛毽兒。雞毛毽兒像彩蝴蝶一樣伴着她飛舞,童年因此温暖,童年伴着雞毛毽兒長大。當她從紛繁的工作中走出,下班回到機關院子,看到揹着沉重的書包的小女孩們那期盼的目光時,她要“把雞毛毽兒的樂趣傳遞給他們,讓她們的童年也擁有一種室外的舞動之美。”她更“希望自己永遠有一顆童心,永遠保持一份純真與快樂!”

因此,我在這篇散文裏撲捉到了:

  一、飛動童真的温暖文字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張國平在他的《讓文字跳躍起來》一文中説道:“文字沒有生命,只有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文字才能鮮活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才會走進讀者的心靈,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這當然需要技巧,沒有技巧的文字,只能是蹩腳的演奏者製造出的刺耳的怪音,那樣就不會有人去理會。寫出有張力、韻味和樂感的文字來,讓敍述像山澗流淌的小溪,如林中清脆的鳥鳴,讓文字如跳躍的音符一樣跳躍在我們面前,給人以閲讀的快感……”這篇散文就是如此,字裏行間充滿了動感、聽感和畫感,以視角文字和聽角文字,讓讀者充分體驗到了現場的真實和生動。

1、童謠裏的畫面感和動感。“六根雞毛,兩個銅錢,扎個雞毛毽兒,你來踢,我來踢,大家都來踢,裏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雞毛毽兒飛上天。”聽覺美。稚嫩的童音響在耳畔,純情温暖,又動感十足。好像有一羣小女孩,在一片空地上,一邊唱着兒歌,一邊歡快地踢毽子。

2、童玩裏的畫面感和動感。“一個農家小院門口的花叢前,一個小女孩仰頭把雞毛毽子向空中一拋,目光隨雞毛毽子移動,雞毛毽子在小女孩的腳上成了會飛的花朵,小女孩紅着臉追着花朵跳躍,頭上兩條紅絲帶像小鳥的翅膀在歡快地舞動着……”“一個大院高樓後白楊樹下,一個小女孩翻身伸腿一勾,接住從空中落下的雞毛毽子又踢出,再用膝蓋接住,雞毛毽子就像彩色的蝴蝶在小女孩的腳上膝蓋上來回跳躍,小女孩咯咯的笑聲,搖動着白楊樹葉就像黃色的花朵在空中飛舞……”“毽子被我踢出來好遠,眼看就要打在路過的恵阿姨的臉上,我大驚失色,捂着嘴,不敢出聲。突然一個長腿衝了上去,勾住了毽子,毽子就像一個聽話的孩子隨着這個長腿穩穩落地。”視覺美。既有長鏡頭,又有特寫鏡頭。文字細膩清晰的畫面,文字動感童趣温暖的畫面,文字純真歡快的畫面,像初綻的海棠花兒,潔白的芽兒中淺淡出透亮的粉紅,讓人既感到温馨又感到可愛。像音符在跳動,像小溪在流淌,像小鳥在歌唱。

3、奶奶温暖質樸的畫面感和動感。“‘我寒兒是想踢雞毛毽子了,奶奶給寒兒做一個。走,跟奶奶去拾六根雞毛!’奶奶端着一個小蒲籃走出了房門,順手放在窗台,拉着我的手走進了後院。奶奶俯身圍着麥草垛撿拾雞毛,拾了一根就遞到我手裏。”“奶奶坐在院子裏給我做雞毛毽子,我雙手捧着雞毛安靜地坐在奶奶面前的小凳子上。奶奶從蒲籃拿起一把剪刀,一塊綠色小布片,動作熟練地‘嚓嚓’剪出了兩個小圓片。奶奶低着頭,把兩個麻錢重疊,認真專注地用剪好的布片包住,雙手細細地穿針引線,微閉的嘴角掛着隱隱的笑意,又淺含着幾分莊嚴。毽垞縫好後,奶奶從我的手裏取了一根雞毛輕輕插進羽管裏,再取一根。這時,從樹梢灑下的陽光跳躍在奶奶的手上,六根雞毛在奶奶的神奇的手裏,變成了一道絢麗的彩虹,耀眼奪目……”“奶奶站在院子裏教我踢雞毛毽子,我歡快地跟着雞毛毽子圍着奶奶跑。奶奶脱去藍色的大襟衫,把寬鬆的褲角塞進襪腰中,站直了,用右手把雞毛毽子拋向空中,左腳從後面跳起接住又踢出,右腳又接住踢出,手舞足蹈,變化多端,一會兒雞毛毽子飛到房檐口,一會兒雞毛毽子飛到樹梢,像一個無線的風箏,任由奶奶自由操縱。那彩色的雞毛毽子在奶奶的腳上、膝蓋上來回旋轉着,忽高忽低,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就像彩蝶飛舞……”“奶奶做的那雙鞋和我平時的布鞋不同,平時的鞋底只有半指多厚,而奶奶那次給我做的鞋底有一指厚,鞋面用條絨布料做成高幫,還有兩個鬆緊眼,鞋底是米粒一樣的疙瘩針腳,中間還有一個北斗七星圖案。奶奶説:‘鞋底厚接毽穩,鞋底疙瘩不打滑,鞋面包腳毽子打不疼。’”“奶奶戴着眼鏡,盤腿坐在炕上,對着燈光神情專注地穿針,中指與大拇指捏緊繩頭搓搓,再搓搓,一下,兩下,麻繩穿過了針眼。昏黃的電燈下,一個頂針頂着一根長針,長長的麻繩從鞋底一進一出,‘哧哧’的納鞋聲塞滿了屋子。針抽不出來時,奶奶低頭就用牙咬着針頭抽,‘嘣’針斷了,奶奶從針線盒裏再取一根針又重新穿針走線了。”這些文字畫面感和動感十足,充滿了人間温情,血緣親情。文字樸實污濁,像被清澈的碧水洗過一樣,在温暖的春光裏熠熠生輝。文字簡潔精準,多一個不行,少一個不中,充滿了張力、韻味和樂感。

  二、厚重多層的思想文字

我國當代著名小説家謝志強在他的《關於<新啟蒙時代>對話》一文中説道:“作家的任務是用獨特的方式提出獨特的問題,如此而已。一部小説的價值,應當取決於其中藴含的問題,還有對問題的追尋,由此發出自己的.聲音。”其實,他説的就是文學作品的靈魂導向。發出疑問,尋找根源,解決問題。也就是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紅葉搖秋風的散文《雞毛毽兒》,其文字具有厚重多層的思想體現,主要表現為:

1、凸顯當今兒童成長的温暖關懷問題。以“我”“從兩歲就跟隨父親生活在機關大院”“機關大院裏幾乎沒有孩子,父親對我又特別嚴厲,不讓我跑到那棟高樓前面去,也不讓我跑出大門。父親上班後,我就一個人坐在屋前看樹慢慢長大,看牆上的藤蔓慢慢長高,看地上的螞蟻搬家。”“六歲那年我回到故鄉”“看着村裏的女孩們在一起踢着雞毛毽,我不知道還有這麼美的舞蹈,驚奇又羨慕,也特別想和她們一起跳動。”“奶奶教會我踢毽子後,毽子成了我在大院的玩伴,也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讓我的童年不再孤獨。”“雞毛毽子陪伴我度過了童年,填補了我童年的孤獨時光,讓我成長路上有了玩伴與快樂。”“我拿着雞毛毽子跑下了樓,站在花園一角盡情地踢着,一羣孩子歡笑着跑過來圍着我,一個個拍着小手欣賞着我踢毽子的技藝。”“‘阿姨,你明天還會來嗎?我也想學踢毽!’一個揹着書包的小女孩跑了過來,用手指扶了扶鼻樑上的近視鏡,有點羞澀地問道。‘會來的,我教你!’聽到我的答覆,小女孩轉身歡快地向一棟樓跑去。看着小女孩背上的那個沉重的書包,我突然感覺到她的童年雖沒有孤獨,但卻少了些東西。想想,現在的孩子早已沒有天地間的快樂與童趣了,整天埋頭在題海中。我想,我應該把雞毛毽兒的樂趣傳遞給她們,讓她們的童年也擁有一種室外的舞動之美。”當今的父母對童年兒女成長中的學習關心的多,而對童年兒女是否在快樂有童趣地成長思考的少,想辦法積極主動解決的少。作者試圖通過此文,喚醒家中有幼小兒女的父母注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別忘了給他們一個快樂有童趣成長的環境。

2、凸顯當今兒童教育中的愛心培養問題。“奶奶做雞毛毽子,從不在雞身上拔毛,也不允許我們拔毛,她做毽子的雞毛,都是在草堆和雞窩跟前撿拾的,村鄰過年過事殺了雞,奶奶就會撿些雞毛回來,做好多毽子送給村裏的孩子們。記憶中,有一次堂哥逮住家裏一隻雞給我拔雞毛,奶奶看見後拉住堂哥,故意揪着堂哥一縷頭髮問:‘痛不痛?’堂哥裂着嘴喊‘痛!痛!’奶奶説:‘雞也是一條命,不能在它身上拔毛!’”這是培養對動物的愛。另外,還有一種親情的愛,即:奶奶對爺爺的愛。“‘哥哥你做鍵,妹妹我來踢,雞毛毽兒飛上樹梢;哥哥你做凳,妹妹我來爬樹……’奶奶每次做雞毛毽子,就會小聲哼着一首歌謠。奶奶每次哼這首歌時,臉上就像春風吹着,哼完後眼圈會發紅。”原來奶奶“和爺爺的雞毛毽子奇緣。爺爺曾承諾給奶奶做一輩子雞毛毽子,而這個承諾被那個特殊的年代化為煙塵。小小的雞毛毽子,承載着奶奶對爺爺的無盡思念,這首歌謠也訴説着奶奶心中的傷痛……”“奶奶做雞毛毽子,從不在雞身上拔毛,也不允許我們拔毛,”原來“爺爺是屬雞的。”這種愛心的培養,是需要言傳身教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深思當今父母是否在這方面對兒童的教育也應該注意呢?

3、凸顯人要有一顆童真純真與快樂的心的問題思考。這主要表現在“‘寒寒,看叔叔踢!’‘寒寒,教阿姨踢!’機關下班後,從高樓前陸續走進後院的大人們也會偶爾停下腳步逗我玩,或陪我玩。記得一次踢毽子用力過猛,毽子被我踢出了好遠,眼看就要打在路過的惠阿姨的臉上,我大驚失色,捂着嘴,不敢出聲。突然一個長腿衝了上去,勾住了毽子,毽子就像一個聽話的孩子隨着這個長腿穩穩落地。這是大個子叔叔,他拾起了毽子踢,踢了一下,就落地了,惹得我和惠阿姨笑得前僕後仰。大個子叔叔是我收的‘第一徒弟’,只是一直沒學會他踢毽子。有時雞毛毽子踢到樹枝上,我就會跑到前排房門口大聲喊:‘大個子叔叔!大個子叔叔!’他的肩膀就成了我取雞毛毽子的‘梯子’了。”“惠阿姨因此成了我的忘年之友,每天晚飯後她就會來和我一起踢雞毛毽子。惠阿姨喜歡跳舞,舞跳得特別好,每個週末她都會教我跳舞。學會跳舞的我,毽子踢得花樣就更多了。我在跳舞中踢毽子,在踢毽子中跳舞。”作者在這方面只是把童年時期和她的成長時期,人與人之間那種童真純真與快樂,用細膩歡快的文字表現出來,用“我更希望自己永遠有一顆童心,永遠保持一份純真與快樂!”來啟示人們,指向牽引人們去思考當今人與人之間那種不正常的存在關係,從“我”做起,要改善這種不正常的存在關係。美麗中國建設,和諧中國建設,“以德治國”的理念,不能只是落在言語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在行動上。

當然,這篇散文的藝術構造也非常值得賞析學習,它的標題,既獨特又新穎,既樸實又情趣温暖。僅僅標題就讓人眼前一亮,瞬間就在腦海裏閃現出童年的情趣和温暖。它的開頭和結尾別出心裁,以踢毽的兒歌開始,現場感很強,有真實的圖畫再現,也有稚嫩純美的童音在耳畔迴響,也就引人入勝,吸引讀者往下看。結尾那種深思性的語言在指向和牽引着我們,不得不深思更加深層的現代兒童暖情關愛問題。中間的段落、情節和細節,像俄羅斯套娃,像層層剝筍,它的指向都是結尾處的思想的提升和深化,像雨過後天空出現的美麗彩虹,令人神往。日本2005年獲得川端康成文學獎的實力派作家十原登説過,“讀者在閲讀小説時,並非追求適用或者人生經驗,他們是想從小説這些文字不同的體驗中,遇到眼前一亮、為之心動的東西,從中體驗潛入人性深度時的感受。小説的創作者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賦予小説以情趣,使小説越發有意思”。十原登的小説不受固有的小説觀念的束縛,具有鮮明的創新意識。他堅信題材豐富的小説可以恢復讀者對文學的信任。他嘗試創作各種體裁的小説,在現實與虛幻、人生與藝術、現代與歷史的表現中,潛入人性的深度,以此來征服讀者。我想,不僅是小説,所有文學體裁的創作,在創作技巧的把握上,都應該去這樣做。從這篇散文的創作技巧上來看,紅葉搖秋風女士已經在這樣嘗試。在本文中就不再細説。

總之,這篇散文生動有趣,温暖深沉,意藴深刻;文字沉穩嫻熟,優美樸拙,凝練精準,很見功底,是篇佳作力作散文。來到江山真是榮幸。我要多多學習這樣的文章,從中汲取營養,從而自己也要去創作這樣的文章。願這樣的温暖文字,思想光焰燦爛的文章,多多益善,多多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