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

文學1.24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1

女兒學校每兩週會有家長的讀書會,按照規定如果不能去的話要提交相應篇章的讀書筆記,這周正好培訓小小媽有預約患者所有就不能去了,書一定要讀的,筆記也是要交的,正好貼出來感興趣的家長也可以借鑑着看看。

第二篇的標題是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上個章節主要講的是孩子疾病和體制的問題,這個章節主要是論述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通篇來看很多問題都是家長們現在正在犯的錯誤而且都是還不以為然常常被忽略。

P73第一自然段:"孩子的許多病患與精神心理因素和家庭、社會環境有緊密的關係。尤其對幼兒,父母長輩的精神狀態、思想認識、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形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環境,這個小環境也是核心環境。"本章開篇第一段就把這個最重要的問題闡明瞭,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教師,所以需要我們每位家長自省,我們足夠好嗎?我們有缺點嘛?我們希望把這些不要的東西傳遞給孩子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改掉不該有的壞毛病,儘量讓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

P74第二自然段:“植物在小的時候是不能施肥過多的,因為它的根系還不發達,無法吸收太多的養分,澆了太多的太濃的肥料,反而會把小數的根燒壞,導致小樹的枯萎。我在門診中發現,現在的孩子常常因為吃得太多、太好,導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質和精神上的補給也太多太好。”隨着現在物質的巨大富足,滿足對於物質的需求變得非常簡單,但孩子的需要的真的像孩子想要的那麼多嗎?相對於物質,在精神上家長又給了孩子們多少營養呢?現在電子產品的泛濫讓多少孩子過早的背上了精神上的負擔,由於心智沒有發育成熟根本無法處理那麼多看到的場景以及人物關係,所以學習倡導的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我在家嚴格控制女兒!在P76中間部分:“孩子在玩現代電子玩具的時候,精神是隻出不如的,一直玩,只會讓精神越來越散,越來越弱,而和自然的東西交流就有滋養孩子的能量。”

P76最後自然段:“作為父母要有意識的讓自己的'震盪減少,讓自己的意識、精神、內心清晰穩定,不亂不暴躁,這對孩子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滋養。這些無形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們用金錢、用關係得到的資源。我們現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東西,但是這些無形的東西,作為父母可以做到的卻不做。這就是捨本逐末。”P80倒數第二段:“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或者家裏氣氛急躁、慌亂的,這些對小孩子的體制都會有影響,容易感冒、發燒、睡覺不安寧,已經生病的容易加重,治起來也不順利。”是不是這兩段啪啪啪啪的打臉?也不多少説什麼了,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好的壞的都會傳給孩子!強調一個字“靜”,這樣“神”才會寧。

P85第二自然段:“對於小孩子,要注意他們的精神狀態、精神環境,還有大人以什麼方式與孩子的內心進行交流,有些家庭會忽視較深層次的、精神層面的內心交流,只是進行物質層面的交流,這些對孩子的內心發展還不夠深入。”成人習慣性的把對孩子的疏於關心或者是照顧或者是對孩子的愧疚等等以物質的方式進行補償,這樣讓孩子會覺着很多事情處理都可以用物質的交換來完成,而忽略了情感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維繫下來的基礎,物質只能是很小一部分,一個小工具罷了。

接下來的篇幅就是作者和聽眾的互動很多都是具體的事例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是希望家長們有時間自己讀完為好。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2

最後一自然段:如果你開店,會很清楚你的進貨量和出貨量,還有資金量。也可以這樣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和精神層面,這樣你對自己和家人的瞭解在很多方面比一個陌生的醫生要明白很多。要靠自己去學習、去感受、去判斷。

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去醫院,我交了錢就一定要把我治好,治不好我就跟你鬧!其實這種鬧就是把這種原本是自己人的責任推向醫院,有些疾病或者外傷意外我們暫且不論就單純的慢性病而言其實就是平時不注意使得疾病慢慢的黏上了自己。説實話現代人包括家人能知道其身體處在什麼狀況的能有多少?有些人説醫生態度不好,不負責!大醫院的坐診大夫一天下來上廁所的時間都是很緊張的,加上患者眾多,每位患者平攤下來每人溝通的時間就是很少!想要全面瞭解病情實在是難啊!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3

因為孩子生病,拿起來《兒童健康講記》這本書,然後就一直沒放下。作者李辛,是一箇中醫醫生,也是個心理諮詢師,很奇妙的雙重職業。這兩個職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關聯和互通性。

這本書是他在多個國家做的演講的合*,所有的演講主題只有一個:人。

拿起這本書,本來是很功利的希望找到對症下藥的藥方,看了發現自己所得遠超一次感冒發燒的經驗。下面的內容都不是原文,而是我對書上內容的理解,所以出現偏頗是必然的。小夥伴們有興趣可以自己找原文來看看。

人本質上來説是一個能量團,有我們能看到的肉體,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心理、以及與宇宙的能量交換。地球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團,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都是能量團,與宇宙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能量的交流。

這其實並不是怪力亂神,也不是唯心主義,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

比如家裏只有我和爸媽三個人的時候,是一個樣子,當我兒子回來了,他出現在客廳的那一刻,家裏的氛圍立馬就活躍起來。而同樣的場景,如果進來的是一個物業維修工,或者來訪的鄰居,家裏的氛圍也會和我們三個人在家的時候不一樣。

比如今天老闆開會,黑着一張臉,説着日常的工作。可能説的內容和上週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你就是感覺到了壓抑。是他周身正在散發着一股濃烈的不爽的氣場,影響到了你的氣場。

再比如去醫院的停屍間和去醫院的產房,就算裝修一模一樣,你的感覺也完全不同。這是環境的能量。

能量場,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我們就能感覺到,而且時刻感覺到。這種感覺到的東西其實就是對方的能量與我們能量的交換,以及我們的能量與環境能量的交換。

所以能量是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哪怕看不見摸不着。

人這個能量團時刻在與外界發生着交換,而人體本身就是能量凝聚起來的實體。人是有身體、精神(心理)和能量三個密切相連的部分,幾乎沒法獨立的去看某一個,能量是身體和精神的橋樑。

身體可以分成上焦、中焦、下焦三個層次,對應着人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也是人體的肺、腸胃和腎所處的位置。

上焦是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中焦是把人吃掉的食物消化吸收轉化為內在的物質能量流轉全身。下焦是人的根本,就像手機充電器,一般都是給他充電以及儲存電量,只有當手機沒電了,而且沒有外部電源的時候,才需要用到充電器。下焦平時都是用來儲存能量的,是先天之本,只接受往裏充電。如果身體已經開始消耗下焦的能量了,説明問題比較嚴重。

這個三焦既是位於身體上中下的位置,也是由外而內代表淺、中、深的關係。

無論是生病還是日常生活,都是從身體、精神、還有除這兩部分之外但是仍屬於這個人自己的能量三個方面去考慮。我覺得這是個非常整體的觀點。原本我對中醫的認知是中醫會從身體這個整體去治病,現在刷新了這個認知,中醫是從能量的層面來調整和改善身體的,遠比我之前以為的更為全面。

李辛説治病的思路就是三條:

有沒有,就是資源有沒有?

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

定不定,就是精神定不定?

這似乎是個可以在人生中通用的思路。

對治病而言,有沒有就是身體的能量是否充足。

比如感冒,如果是個比較健康的人,一年就感冒2次,當他處於感冒狀態的時候,除了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就沒有別的症狀了,睡的好精神好,那麼能量是充足的,不吃藥過一週自己就好了。如果是個常年卧在病牀上的人又感冒了,可能就很難治,因為他自己的能量已經很少了,沒有多餘的資源拿出來解決感冒的問題。

通不通就是三焦、經絡、臟腑是否通暢。當有資源的時候,這些物資是否能順利的調動到對抗疾病的地方去。

精神在書上分為定、散、清、濁四種狀態。精神定不定是指的定和清兩種狀態。這基本上是個只可以意會的東西。神情、神志的穩定、堅定、安定、淡定、清明、清晰,大概是這樣。

當一個人定和清的時候,生病了也比較容易好。面對困局也比較容易走出去。與之對立的應該是恐懼、恐慌、焦慮、焦躁、混亂、無頭緒等等的狀態。

比如孩子生病的時候,家人比較穩定,不緊張,孩子相對來説好的比較快。

關於定不定,我想到朋友之前分享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她的一位老師跟她描述過高僧走路的樣子。

在火車站出站的地方,人潮特別擁擠,就看到一位僧人從人潮裏面走出來,他走的不快不慢,神情也是淡淡的,沒有被人擠到的痛苦或者憤怒的表情,目光很堅定朝着馬路另一邊。他走到哪,人潮似乎就為他打開一小片空地,當他走過去,人潮又在他身後合攏。似乎他身體周圍有個無形的罩子,讓他並沒有受到人潮的影響。他就這樣不緊不慢的走到了馬路那邊,然後消失在視線裏。

這或許是一個經不起理智推敲的場景,比如如果這位僧人去擠早高峯的西二旗地鐵,是會被人推搡着上去,像我們一樣被擠的肩膀都變形了,還是能自帶金鐘罩為自己開闢一塊小天地?

但是我每次想起來這幅圖景,心中總會升起一股力量。或許這就是定的力量。

這本書還給了一張處方,然而,知道和做到之間隔着一座跨海大橋。

《兒童健康講記》讀書筆記4

第三自然段:有時候小孩子發高燒,家長急壞了,小孩的“神”挺定的,挺開心的,不覺得痛苦,能吃能喝還在玩,只是在發燒,那他其實是在第一階段,而且很有餘地,神氣還沒有影響到。你所要做的,就是那些有經驗的西醫建議的:沒事兒,給他喝水,六七天自己會好的。但是如果你既沒有經驗,又太害怕了,給他一通打壓,最後“老虎”打死了,“武松”也受傷了

女兒小時候生病慢慢我們也知道了看孩子狀態,那時也沒什麼理論基礎,就是經驗,並不知道是“神”的緣故,只是知道如果孩子狀態還好就不用太過擔心。自從女兒第一次生病被醫生折騰夠嗆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因為感冒發燒而去過醫院了。近期女兒學校國小部和幼兒部發燒頻發,家長們有多少會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處置的呢?往往看到孩子生病家長的心已經不定了,即使認為上面一段説的有道理但是放到自己孩子身上這樣來用是需要勇氣和魄力還有毅力的。所謂生病的四個階段,第一第二階段體內正氣足,就是能量還是有的,還是可以跟病魔作鬥爭的。第三第四階段正氣不足,雖然感覺上病痛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多大損害,但是孩子無精打采,就是説能量不足,已經無力和病魔鬥爭,所以孩子生病觀察孩子狀態,平時注意孩子體質,我想基本孩子出不了什麼大毛病。

P126第三自然段:我們現在是漏得多,回得少。現在從國小甚至從託兒所就開始用電腦寫作業,要跟上時代潮流,儘快進入互聯網時代,但互聯網的誘惑很大,小孩子很容易迷失在裏面,精氣神早早就消耗光了。不是時代有問題,不是電腦、互聯網有問題,是我們無法把這些當成一個單純的,知識幫助我們生活、工作的幫手,而把它當成滿足無限慾望的工具,把自己的精、氣、神都投入進去無法自拔。

本章節講的是避免透支能量,後邊講的也很好就不摘抄了。中醫裏有句話要不是看這本書我都快忘記了:靜則神聚,躁則神亡。有多少孩子除了正常的課業負擔外家長又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讓孩子一直處在運轉的狀態,得不到休息。如果對於這些課外班是感興趣的喜歡的還好些,他會感到快樂開心。如果孩子是被家長強迫去參加的,或者説去不去都行的狀態我想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躁”了?孩子過早的損耗掉精氣神,又得不到補充,孩子很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心理障礙、適應障礙,不能專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