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幼兒園教育隨筆精選15篇

文學3.24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育隨筆精選15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1

浩浩是我們班的調皮鬼,經常會製造一些麻煩。一天,我剛邁進教室,孩子們就接二連三地説他的種種不是。這個説浩浩剛才打人,那個説他搶玩具。再瞧瞧,浩浩正滿不在乎的衝着大夥嚷嚷。我讓大家安靜下來後説:“老師和小朋友一樣討厭浩浩身上的缺點,我想浩浩也應該知道自己錯了,大家能不能想想他有沒有什麼優點呢?”一陣沉寂過後,大家爭先恐後地説浩浩的優點,什麼“他球拍得好,”“他愛勞動,經常搶着幹活。”…忽然,調皮的浩浩有了這麼多優點。最後,我當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對浩浩説:“老師很高興,我們希望浩浩能努力讓自己身上的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浩浩你説好嗎?”他低着頭輕聲地説:“我知道錯了!我要讓自己的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小朋友們都笑了。

老師和家長都應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面對“壞”孩子,更需要竭力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讚揚、鼓勵和引導。

幼兒園教育隨筆2

一天,我帶孩子去户外做體育遊戲“找家”。這個遊戲要求幼兒在聽到老師的指令後,按照自己胸前掛着的“小飛機”的顏色找到並跑向與之顏色相同的“家”。活動前,我在場地的四個角落放了紅、黃、藍、綠四個木馬作為紅、黃、藍、綠四種“小飛機”的家。活動開始後,孩子們開心的像“小飛機”一樣在場地中飛來飛去,在聽到老師的“小飛機降落了”時,大家紛紛跑向場地四周與自己的“小飛機”顏色相同的木馬,但我卻發現部分孩子並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跑到老師放在四個角落的上木馬,而是跑到場地周圍放着的木馬旁(因為還有剩餘的木馬放在場地周圍)。我剛想把小朋友召集起來,重申一下游戲的規則時,卻發現他們找的木馬的顏色其實並沒有錯,只是沒有跑到老師指定的地方,但是卻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想到這兒,我沒有去阻止孩子,也沒有讓他們重新來,而是讓孩子隨自己的興趣隨意的在整個場地中找到與自己手中的“飛機”顏色相同的木馬作為自己的“家”。

通過這次的活動遊戲可以看出,孩子對我預設的場地不感興趣,而此時如果我還守着預設的計劃不放,就會形成預設活動與幼兒興趣之間的矛盾。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準確判斷幼兒的突發活動,從而決定是否要改變原計劃,讓幼兒更有興趣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幼兒園教育隨筆3

每次到音樂和電教課是我最頭痛的一件事,因為功能室都在四樓,我們班在二樓,孩子們上下樓梯的安全時刻都要注意着。每次上樓時孩子們得左拐彎右拐彎四個樓梯才能到功能室。孩子們在上下樓梯時,有的手扶左樓梯把,有的扶右樓梯把。有的推推搡搡,搶着向前跑。還有的説説笑笑,蹦蹦跳跳。你即便喊破嗓子,他們也聽不見。真像出籠的鳥一樣任意自我。有時候即使在上下樓梯前我一直強調要扶好梯把,安靜慢慢的走,還是會有小朋友不遵守規矩。

之後,我在想:這樣孩子們上下樓梯太不安全了,得想個法子讓孩子們既不説笑又不亂跑。於是,我就自創了一首兒歌:“ 上下樓梯要注意,一隻小手放背後,一隻小手扶梯把, 不蹦跳,不擁擠。上下樓梯有秩序,安安全全是第一。”我教幼兒學會兒歌后,在上下樓梯時都會先背背兒歌,並按照兒歌做好,也請幼兒相互監督,一段時間後有了明顯的改善。

教育不是過多的約束,讓孩子們從學習中自己體會規則,簡單的兒歌時最好不過的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4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排隊的習慣養成

今天户外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温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董佳樂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童佳樂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着性子對她説:"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麼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説:"童佳樂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童佳樂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童佳樂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説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童佳樂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説:"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誰願意讓童佳樂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願意讓童佳樂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説願意。"童佳樂,小朋友們對你真好!"童佳樂有點不好意思地説:"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讓幼兒養成排隊的習慣

小班的幼兒入園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漸漸的對幼兒園的生活開始適應,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無論是課間還是户外活動回來以後,孩子們都要去排隊喝水,可是那條隊總也排不好,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傢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最前面的孩子被擠得搖來晃去,結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這樣的情況在別的活動中也屢屢發生。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讓我頭痛。

運動回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點水,忽然我的腦子裏靈光一閃,於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隊伍的尾巴上。孩子們看見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王盛問:“老師你幹什麼呀?”我説:“排隊喝水呀?”他皺着眉頭不解的説:“老師喝水也排隊呀?” 我回答:“對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隊,老師喝水也要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呀!咱們一起比賽看誰排隊排的好,好嗎?”王盛馬上説:“好”,其餘的小朋友也高興的異口同聲贊成,那幾個小調皮也馬上排到了我的後面。看到這我不覺的笑了。

回到活動室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孩子們都積極的想辦法,有的説,不推不擠;有的説,誰排的好就給五角星;還有的説,老師當小警察,監督小朋友。最後我採納了小朋友的意見,但不是老師當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輪流當小警察,不但監督小朋友的排隊情況,也監督老師的排隊。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當小警察,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想的辦法,所以大家也都很聽小警察的話,我們的排隊亂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維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樂。當然,在日常排隊,户外活動中,排隊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觀。以後,我還要明確的要求,反覆的強化,相信會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薰陶、甚至感召孩子,對幼兒成長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民主與集中要相結合,不能死守。教師更應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也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範的要求。

幼兒園教育隨筆5

---用心接納孩子-

在我們幼兒園裏每天都能看到家長接送時的身影,或急切,或匆匆,或悠閒┉┉但有一件事卻讓我一直不能忘記。那天早上,有位家長因孩子不願來幼兒園,在的園子裏對孩子又打又罵,甚至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最後竟揪着孩子的耳朵氣沖沖的把孩子送到班上,教師問孩子為什麼不願來時,孩子只不過是忘記帶他答應給小朋友的玩具了。到了下午離園時,這位上午還怒髮衝冠的家長卻抱着孩子又親又哄,只一天時間,對孩子的態度出現截然不同的兩面,讓人啼笑皆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乏這樣的例子,愛孩子又常常受自己情緒的影響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打孩子,受痛的不僅僅是挨那幾下的孩子,更多的是成人在情緒低落時,感到不安、壓力和自責。孩子的情緒與周圍的成人有相當關聯,要培養孩子健康、活潑的情緒,成人更應該從自身找原因,有時愛孩子以至不忍説“不”,由“愛”變“害”。有時因管教孩子使孩子不接納自己也很苦惱。

在我看來,無論是“愛”還是“管教”都具有其科學性與藝術性。“寬”與“嚴”之間的學問是我們做教師、做家長永遠需要學習的,但只有你真正的接納孩子,以成熟的心態去“認真傾聽”、“努力瞭解”、“共同玩耍”、“合理拒絕”,以建立良好的教師或家長形象,樹立自己的威信。

孩子是年幼無知的,成人是孩子學習的楷模,要引導孩子健

康成長,首先成人應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請不要和孩子生氣,用心去接納孩子。

幼兒園教育隨筆6

在一個班級當中,能説會道、活潑好動的孩子往往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中心,而那些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的孩子往往被忽視、冷落,受不到重視。但是後來我卻慢慢地發現她們身上其實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有着不可挖掘的潛力,菲菲——一個懂事、乖巧,但又沉默少言的女孩子,從來沒聽到過她大聲地叫喊,也沒看見她開心時燦爛的笑臉,有的只是低垂的雙眼,微微的一笑,加上那輕輕的、細細的話語。她總是慢慢地蹭到你的身邊,用低低的聲音告訴你她的事情或者她的發現。

一天中午,小朋友們正在午餐,我正站在還有幾位沒吃好的幼兒旁邊督促她們。忽然身後有一雙小手在輕輕地捶我的後腰,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菲菲。她用她那一貫的、低柔的話語問我:“李老師,你累嗎?我幫你捶捶背,好嗎?”看到這一切,我的心裏湧起一股暖流,這孩子多好,真會體貼關心別人。我高興地把她拉過來:“謝謝你,菲菲,來,老師坐着,你幫老師捶捶,好嗎?”她高興極了,伸出那雙小手輕輕地為我捶了起來。趁着這機會,我和她聊了起來,她的話也多了,聲音越説越響,越説越興奮,臉上掛着喜悦興奮的笑。

這以後,我發現菲菲小朋友有事沒事總是喜歡捱到我的身邊,湊到我的耳旁説:“李老師,我給你猜個謎語吧。李老師,你知道我家裏都有哪些書嗎?李老師,我和你一起跳繩吧。李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好嗎?”……每次,她來和我説話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傾聽她的講述,回答她的問題,和她一起遊戲、玩耍。有時,我會故意讓她把答案告訴我,她總是激動而又興奮地邊説邊手舞足蹈。在她的眼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那份喜悦與笑容,也讀到了那份自信。我知道,這孩子已經喜歡上了和我説話,並願意和老師交往了,那個沉默的雙雙正在慢慢地改變着。

漸漸地,她的話多了起來,笑容也多了,聲音也比以前響了。當她要求我和她一起遊戲時,我會對她説:“你先去找你的好朋友玩,老師等會兒和你玩,好嗎?”在她讓我猜謎語時,我讓她講給其她小朋友聽,讓小朋友來猜。慢慢地,她的注意力從老師的身上轉移到了同伴的身上,她呢,在同伴面前也儘量展示着自己的本領。

一天,我正在看幾個小朋友玩旋轉陀螺,大家正玩得高興,一個聲音傳來:“李老師,你知道自行車怎麼會轉嗎?”我一看,原來又是菲菲,我搖搖頭,問其她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朋友們也搖搖頭。我説:“菲菲,那你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怎麼會轉呢?”她得意地笑了:“好吧,那我來告訴你們。自行車前後有兩個輪子,中間有鏈條、齒輪連起來,只要一踩踏板,鏈條轉動帶動齒輪,齒輪再帶動輪子,這樣,就轉起來了。”我和小朋友都有點驚訝,小朋友問:“你怎麼知道的?”她説:“我看見修自行車的人就是這樣弄的。”想不到,她竟會觀察得這麼仔細!小朋友們都有點佩服她了。她呢,此時正興高采烈地熱烈地和同伴交談着,我第一次看到她這麼開心、燦爛的笑容。

幼兒園教育隨筆7

在學習了英語故事三隻蝴蝶後,幼兒被故事中的三隻蝴蝶三個好朋友的親密友情感動了,對三隻蝴蝶喜愛有加。於是,趁熱打鐵,我讓幼兒分角色飾演故事中的紅蝴蝶、白蝴蝶、黃蝴蝶,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同時鍛鍊孩子們能用英語流利的講述這個故事。孩子們興致很高,紛紛爭着參與表演。我先讓幾位能力強掌握快的的幼兒來表演,然後分組表演。由於時間有限,直到活動課結束,仍有一部分幼兒沒能參加表演。孩子們圍着我那種渴望的神情讓我不忍心拒絕,於是我許諾説:“等下午自由活動時間咱們再接着表演。”可是,之後忙碌中我很快就忘了這回事。

下午自由活動時有幾個小朋友一直跟在我身後,像是有話要説卻又不好意思説,我思來想去不明白,後來在我再三追問下,她們才悄悄地説:“老師,你不是説下午還要表演三隻蝴蝶的故事嗎,怎麼還不讓我們表演呢?”“奧”我頓時恍然大悟,我竟然忘記了自己的承諾了!“好,你們喜歡的話咱們再來表演。”孩子們樂了,我也釋懷了。

我想我再也不能對這些認真的小不點兒“信口開河”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8

在今天的户外活動中,我在一個小班裏與孩子們練習雙手交替。活動開始前,我們和孩子們進行了熱身活動;免費球拍。然後,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要練習手對手射擊。要求為;手對手射擊,邊拍邊數,按28拍射擊。活動開始時,浩亮的孩子們高喊:“我的孩子們;老師,我沒有“helliphellip”。孩子們拍打球時,我聽不清楚。我走到他跟前,問他:“什麼;你的球死了“他非常嚴肅地説:“不,我很無聊。”他的小紅臉似乎沒有病。我有一個想法,鼓勵他説:“力量來自實踐。你看,老師和其他孩子都有很大的力量。”這時,浩亮的孩子們也在一、二、三次之後拍下了“helliphellip”還有四個。我問道:“我不知道;“它強壯嗎”他張開五個手指説,“我很強壯,”哦,有這麼多能量。你練習得越來越多了嗎?”他高興地説,“是的。”他一刻也沒停下來,高興地拍手。

這次活動讓我感到,每一項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性都來自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只要調動兒童的興趣和主動性,就會有無窮的能量。

幼兒園教育隨筆9

引導孩子有事要用語言表達

我們班一個叫王浩強的小朋友,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時通過老師的教育他們會平靜地接受,可是這個寶貝一旦不守規則老師對他進行教育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活動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麼耐心説服都無濟於事,而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對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應該學會接受才行,可這孩子越演越烈。通過調查知道,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但是在幼兒園裏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老師對他的這種行為也要及時教育。

我首先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就能解決問題的。有事慢慢説老師和小朋友都及時幫助他,和他一塊兒做遊戲、一塊兒玩。通過這段時間的教育,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午睡成習慣

每次中午值班的時候我發現,咱們班總是有幾個孩子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的難以入睡,記得以前的時候,咱們採取了很多讓幼兒儘快入睡的方法:講故事、聽音樂等,但是對於那些難以入睡的孩子來説: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堅信這也是一個困擾咱們幼兒老師的難題。孩子難以午睡?我想:這也許與有的孩子正因在家有些不一樣的習慣有關,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覺時讓家長陪着睡覺,有的孩子從小就沒有午睡的習慣等,這些都與孩子在幼兒園難以入睡有關,那麼咱們不妨試一下,給幼兒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咱們能夠帶領幼兒做一些安靜的小遊戲,還能夠讓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的睡覺方式等來讓自我入睡,慢慢的讓習慣成自然,另外咱們還能夠將幼兒的寢室佈置的光線暗一點、温馨一點,咱們還要注意對於那些個性難以入睡的孩子儘量不好不耐煩的盡心大聲訓斥,要給他們講一些道理,讓他們明白如果自我不睡覺,在那裏做小動作、出聲音、會影響全體孩子的。

此刻老師要看哪個小兄弟姐妹睡得最香,沒想到這幾個孩子個性感興趣,這不,這天中午,這幾個孩子既然都睡着了,我想這種方法也許適合這樣的孩子吧,在以後的時刻裏,我還會繼續探索出更多的方法,以此來讓那些難以午睡的孩子,能儘快入睡。

抓住時機教育孩子

昨日,我帶領孩子們去操場練呼啦圈時,瑤瑤不留意碰着了佳佳,在瑤瑤還不明白的狀況下,佳佳就大聲斥呵瑤瑤説:“你幹什麼要碰我!”瑤瑤這時才明白碰着了佳佳並很有禮貌的對任玉佳説:“對不起,我不留意的。”可是,佳佳還是不依不饒的説:“對不起也不行。”把李旭瑤吼的很尷尬,不知所措。這時,我也不得不參與調解啦,我對佳佳説:“佳佳,李旭瑤是不留意碰到了你,並且她已經向你道歉了,你怎樣就不能原諒她呢小朋友之間要團結,互相諒解,那樣才是好孩子的。”這時的佳佳雖然不再吼瑤瑤了,那是迫於的我面子,但,我能看出她是不服氣的。這一場單方的戰爭暫時平息了。

接下來我們繼續練呼啦圈,準備休息,收圈時,佳佳想用使勁扔圈來發泄一下自我的不滿情緒時,結果,把圈狠狠的扔在了我的臉上,我疼得捂住了臉,佳佳的臉刷的一下變紅了,看得出心裏害怕啦,這時,旁邊的靖教師把佳佳叫過來説:“快向你王教師説對不起”佳佳乖乖的走到我面前怯怯的説:“王教師,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急忙對她説:“沒關係的,我不怪你的。”

我必須不能放過這個教育契機的,我對佳佳説:“佳佳,我這麼疼也原諒了你,你也要向教師那樣,學會原諒別人的,如果我這天不原諒你的話,你心裏必須很難受的是嗎”佳佳點了點頭。“所以,你也要原諒李旭瑤好嗎”佳佳使勁的點點頭。這時,我能從佳佳的臉上看到她心裏的簡單。

眼睛,心靈的窗户

一粒種子的破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氣,雨露的滋潤,陽光的照耀,否則,它將會慢慢枯萎,永遠埋藏於地下。幼兒就象種子,老師的愛和關注就是他們茁壯成長的動力。

課堂上,面對孩子的嬉鬧和吵嚷我有點束手無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嚨喊了一聲:“都坐好了!”那氣勢,絕對是一言九鼎,不可違抗。看到我凶神惡煞的樣子,孩子們害怕了,趕緊坐好。可是沒過幾分鐘,又亂作一團,我轉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們心中充當機械的權威者,我應利用我們之間相互融合的情感來解決問題呀。想到這裏,我故作神祕地告訴大家:“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我喜歡的孩子眼睛裏還有老師呢!”孩子們馬上好奇起來,紛紛問我:“老師,你喜歡我嗎?”“老師,我的眼睛裏有沒有你?”我象巡查似的,從每個孩子身邊走過,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看着我,生怕錯過我的眼睛。檢查完後,我説:“喜歡和我學習的小朋友,老師喜歡你,你的眼睛裏就會有老師!”接着我列舉了幾個小榜樣,這一招真奏效,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眼睛裏有老師,聽得特別認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整個教育活動生動有趣。

“老師,你的眼睛裏有沒有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頭禪,孩子們也總是非常認真地注視着我,希望從我的眼睛裏找到他自己的影子。眼睛很快成了我們相互傳遞信息的通道和表達愛的窗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滲透着我和孩子們之間無盡的愛。我真的希望我播種的這些種子,能夠勇敢的面對風雨,茁壯成長。

幼兒園教育隨筆10

下課鈴響了,隨着一聲聲“老師,再見”。孩子們下車了,只剩下幾個孩子了。正在這時,王禾禾的媽媽急匆匆趕來:“老師,禾禾呢?”“走了”。“誰接走的?”

糟糕,只記得禾禾小朋友向老師再見後就走了,由於家長多,孩子們下車後依次走開,沒注意誰接走了,努力回想卻毫無結果,只是不好意思地説:“我沒注意誰接走了,不過她是同我再見後才走的,你回去看看,説不定到家了呢。禾禾的媽媽急匆匆走了,我卻陷入了沉思,這種事情發生過好幾次了,雖然不會出現意外,但顯然是工作中的疏忽,必須重視,不然,以後還會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好呢?

“老師,咱倆拍拍手把。”王悦小朋友甜甜地説。眼裏流露出期盼的神色。看着王悦拍手時的高興勁兒,我靈機一動,和小朋友拍拍手試一試吧。

第二天,我同小朋友約定,哪一個小朋友有人來接了,就同老師拍拍手,告訴老師是誰來接你了,然後再回家。並且我們把這個活動叫做“老師和你拍拍手”,孩子們都笑起來。每次離園,孩子們爭着同我拍手,我呢,則向每個同我拍手的孩子點點頭、笑一笑。孩子們在寬鬆、温馨的氣氛中愉快地回家了。就連平時羞於和老師再見的婷婷也主動地走上來同我輕輕地拍拍手。

一連幾天,出現了開頭的情況,老師都能迅速地説出孩子的去向,家長很滿意。

沒想到,一個簡單的拍手動作就把問題解決了。仔細分析起來,這樣做可一舉三得呢。一是增加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接觸機會,彌補了缺憾,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二是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與猜測及擔心,做到家長滿意,教師滿意;三是創設了一個寬鬆、温馨、 和睦的離園氣氛,讓幼兒能心情愉快地離開幼兒園,並培養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文明禮貌教育融於生活環節中去。

幼兒園教育隨筆11

1高蹺巧變梅花樁

每逢晨間活動,大家都想拿新的體育玩具。刻新的玩具畢竟少呀,舊的不玩怎麼行。

一日,我依舊從體育室拿來了高蹺,小朋友一看哎玩過了,都很不高興。我讓小朋友先站在一旁,把拿來的高蹺在場地上佈置一個梅花陣。小朋友一看好奇怪,我對他們説:"這是梅花陣看看誰能從上面穩穩當當的走過去。"這一來小朋友可來了勁,都爭着走剛開始大家都走不好,不是踩翻了就是站不穩,膽小的不敢走,許多小朋友還跌了跟頭。經過一番練習,小朋友們大有長進,踩得正,走得穩,速度也快了。更有的小朋友還隔一個跳一個,居然一個也不倒。結束時,孩子們還説老師明天我們還做吧。

2一些東西學會放手

以前我總以為孩子還小,有什麼他們不會的東西我都會幫助他們完成,可有一天我發現我錯了。

那天我們在室外走獨木橋,孩子們都勇敢地上去了,可還有個叫王嘉臻的小朋友在那獨自徘徊,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我問:“怎麼了,為什麼不上去呢?”

他看了看我説“老師,我不敢,你扶我吧。”説着就抓氣我的手,抓住我手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想不能這樣了,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一些東西了,要不然會越來越依賴你。然後我把我的手拿開,他抬起頭説:“老師,你快來扶着我啊”。我笑了笑説:“你很棒的,我在你的後面你大膽往前走就行。”可走了一會他又下來對我説:“老師我還是不敢走。”“你很棒,老師相信你。”然後又把他扶上去,他在前面膽膽怯怯的走着,咒語走完了,他像鬆了口氣一樣看看我,衝我笑了笑。接着我伸了一個拇指給他,他笑的更開心了。

到第二次來玩的時候,我扶他上去,他還是想讓我扶,我搖搖頭,他只好自己走下來了。走下來之後,他對我説:“老師這次是我自己走下來的。”我笑笑對他説:“你越來越棒了,以後我們要勇敢一些,知道嗎?”他高興的點點頭,

其實放手也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一些事情應該學會放手。

3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

下課後,一羣孩子圍在花園邊,我怕他們踩了花草,就讓他們走開。可是孩子們戀戀不捨的不肯離去,我問他們那裏有什麼,他們立刻説:有隻小青蛙。

我立即走過去,組織孩子們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徵,例如:它有幾條腿,是什麼顏色的,眼睛是什麼樣的等等,孩子們興趣很高。每當院子裏有青蛙,我就帶領他們去觀察,教育他們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保護莊稼的能手,要愛護它們,不要傷害它,也要愛護其它的小動物,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4如何教幼兒觀察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的基礎,學會正確的觀察,對幼兒學習理解一些常識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認識秋天,教師向幼兒講解秋天的特徵,田野裏的植物的變化,幼兒只是被動的接受。利用觀察對幼兒學習這些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帶領幼兒到田野裏親自觀察,教師告訴幼兒植物的名稱,看到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所有的農作物都成熟了,菊花、牽牛花都開放了,樹葉變黃了,從樹上飄落下來,幼兒對秋天的認識就很深刻並且理解了。

5教育幼兒不撒謊

三四歲的孩子正處於發展想象力的時期,常常把想象力與現實相混淆,幼兒園的教師和父母應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真假難辨的年齡階段,但當孩子確定在撒謊時,就須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那麼,怎樣對待撒謊的孩子呢?

首先,成人要識別真假謊言,如果孩子確實説謊,就要以淺顯的例子幫他認識錯誤,例如用故事《狼來了》來教育孩子。

其二、成人要多關心和愛護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場合指責孩子,更不要因為面對孩子的錯誤姑息、遷就,甚至弄巧成拙。

其三、成人要避免給孩子製造説謊的機會。

6如何增加幼兒的安全感

兒童的安全感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那麼採取一些措施可以增加其安全感,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為兒童提供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又包括心理環境,學前兒童生活與學習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兒園,另一方面,要為兒童的發展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

二.積極關注孩子

父母和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

三、鼓勵兒童的探索行為

嬰幼兒的認識內驅力特別強烈,表現為好奇好問,樂於探索,家長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的這種行為。

7多給孩子一點愛

孩子是活潑的、可愛的。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都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依偎在老師的身邊,説説自己心裏話,把自己喜歡的事告訴老師。在遊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願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郭海濱是我們小班個子最高,長得最帥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遊戲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郭海濱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他打小報告。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和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同分享的快樂。郭海濱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棒,在活動時,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郭海濱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孩子吧!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很陽光,很温暖。

8鼓勵的效應

仉慶升在我班年齡最小,無論在哪方面他都落在後面,他奶奶送他入園時經常要求老師對他嚴厲一些,我總是答應着,也許他的家長在家總是指責他,這段時間他照常拖拖拉拉,不急不慢,蠻不在乎的樣子。於是我便變換了教育方法。看到他一點兒進步,便向全班孩子表揚他、鼓勵他,這方法果然見效,他背詩認真了,能獨立背誦了,上課回答問題了,積極參加活動了。看來,孩子們就得多鼓勵。

9換一種眼光看孩子

在幼兒園中,有的老師總喜歡安穩一點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聽話好管教,讓老師省心,也總能討得不少老師們的喜愛。而對於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則往往因為其“調皮、惹事”,久而久之,則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覺得,對待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需要老師行使有別於一般幼兒的教育和教導方法,找準切入點,通過意識引導而使其行為上產生循序漸進的轉化,逐步改變其過於“活潑、愛動”的習慣,使其容入班級整體活動之中去。今年在我新接的一批孩子中就有這麼一位,他不僅活潑愛動,而且常常給老師製造些小的“惡作劇”。比如,在大家一起遊戲時,他往往趁老師不注意就會掉頭大竄,讓老師追來追去,累得老師氣喘吁吁;教育活動中有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與你玩“捉迷藏”;玩玩具時,他又常常將玩具仍滿地。可能由於他的過分愛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兒園裏已經小有名氣,大部分老師認識他。他的媽媽曾這樣給我説過:“我的兒子不老實,很調皮”,我也曾開玩笑地對家長説:“你的兒子簡直就是一個‘自由人’”。

如何教育這樣一位剛剛三歲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點是——找優點,並使其發揚光大。根據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很聰明,反應能力強。比如班上的門有時被風吹得發出響聲,我們常把裏邊的插銷插上,有時老師在門外回教室時,外面的老師會輕輕敲門或向裏招招手,示意小朋友過來開門,三歲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師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謂的“自由人”幾次急匆匆地跑過來,給老師打開門,這時我便過去親他一口,並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勵,讓他感受到跑過去做了一件正確的事,老師就會喜歡我!我還發現他喜歡交朋友,人緣好。一天早上他遲遲站在教室門口不動,他説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來了一起坐下!還有一次,班上的家俊小朋友因生病幾天未來園,當家俊小朋友來園時,他主動走上前去迎接,並拉着他的手認真地説:“你怎麼了?”。當時我看出了他此時的心情,他確實是真的想念家俊小朋友了,這也是他關心小夥伴的一種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觀察,一次次的發現,讓我對這位幼兒有了新的瞭解,一次次地鼓勵給了他自信,使其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產生了更多的積極行為,併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成功體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進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讓老師追來追去;也知道玩玩具時用一個拿一個,掉到地上的還能主動撿起來。現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媽媽眼裏的那個“調皮人”了。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與獨特發展。

換一種目光看孩子,換一種方式給孩子溝通,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試試看!

10老師,我幫你捶捶背好嗎?

在一個班級當中,能説會道、活潑好動的孩子往往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中心,而那些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的孩子往往被忽視、冷落,受不到重視。但是後來我卻慢慢地發現她們身上其實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有着不可挖掘的潛力。

囡囡——一個懂事、乖巧,但又沉默少言的女孩子,從來沒聽到過她大聲地叫喊,也沒看見她開心時燦爛的笑臉,有的只是低垂的雙眼,微微的一笑,加上那輕輕的、細細的話語。她總是慢慢地蹭到你的身邊,用低低的聲音告訴你她的事情或者她的發現。

一天中午,小朋友們正在午餐,我正站在還有幾位沒吃好的幼兒旁邊督促她們。忽然身後有一雙小手在輕輕地捶我的後腰,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囡囡。她用她那一貫的、低柔的話語問我:“劉老師,你累嗎?我幫你捶捶背,好嗎?”看到這一切,我的心裏湧起一股暖流,這孩子多好,真會體貼關心別人。我高興地把她拉過來:“謝謝你,囡囡,來,老師坐着,你幫老師捶捶,好嗎?”她高興極了,伸出那雙小手輕輕地為我捶了起來。趁着這機會,我和她聊了起來,她的話也多了,聲音越説越響,越説越興奮,臉上掛着喜悦興奮的笑。

這以後,我發現囡囡小朋友有事沒事總是喜歡捱到我的身邊,湊到我的耳旁説:“劉老師,我給你猜個謎語吧。劉老師,你知道我家裏都有哪些書嗎?劉老師,我和你一起跳繩吧。劉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好嗎?”……每次,她來和我説話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傾聽她的講述,回答她的問題,和她一起遊戲、玩耍。有時,我會故意讓她把答案告訴我,她總是激動而又興奮地邊説邊手舞足蹈。在她的眼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那份喜悦與笑容,也讀到了那份自信。我知道,這孩子已經喜歡上了和我説話,並願意和老師交往了,那個沉默的雙雙正在慢慢地改變着。

漸漸地,她的話多了起來,笑容也多了,聲音也比以前響了。當她要求我和她一起遊戲時,我會對她説:“你先去找你的好朋友玩,老師等會兒和你玩,好嗎?”在她讓我猜謎語時,我讓她講給其她小朋友聽,讓小朋友來猜。慢慢地,她的注意力從老師的身上轉移到了同伴的身上,她呢,在同伴面前也儘量展示着自己的本領。

一天,我正在看幾個小朋友玩旋轉陀螺,大家正玩得高興,一個聲音傳來:“劉老師,你知道自行車怎麼會轉嗎?”我一看,原來又是囡囡,我搖搖頭,問其她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朋友們也搖搖頭。我説:“囡囡,那你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怎麼會轉呢?”她得意地笑了:“好吧,那我來告訴你們。自行車前後有兩個輪子,中間有鏈條、齒輪連起來,只要一踩踏板,鏈條轉動帶動齒輪,齒輪再帶動輪子,這樣,就轉起來了。”我和小朋友都有點驚訝,小朋友問:“你怎麼知道的?”她説:“我看見修自行車的人就是這樣弄的。”想不到,她竟會觀察得這麼仔細!小朋友們都有點佩服她了。她呢,此時正興高采烈地熱烈地和同伴交談着,我第一次看到她這麼開心、燦爛的笑容。

11老師要讀懂孩子的眼神

在幼兒園工作了二十幾年了,見到孩子們最多的要數他們的眼神,閒暇的時候想一下,真的我有很深的感悟。

當孩子們低着頭,不敢正視我時,我知道他在自我反省,這時,老師應熱心幫他們分清善惡習是非,讓孩子心悦誠服。

當孩子目光充滿愉快,眉飛色舞時,正是孩子稱心如意、享受樂趣的時候,這時老師應與孩子共享快樂。

當孩子眼神無光、昏昏欲睡時,正是孩子對事物沒興趣或十分疲勞時,教師要根據情況,引發興趣或及時休息。

當孩子目光緊盯着一個物體,這説明孩子對事物十分感興趣,老師要根據情況,或給予滿足,或解決疑惑。

當孩子看着老師臉色,這正是孩子乞求老師表態之時,此刻老師要針對孩子疑難,及時表達自己態度。

一名教師一天中要看到很多很多孩子,但是要用心去感受他們的眼神,及時給孩子以適當的教育,用心捕捉孩子的眼神。

12不當老師又何妨

新的學期一開學我們中二班就迎來好多美女和帥哥。可這些小精靈們也真夠難纏的,哭的哭鬧的鬧。就説我們班的小美女馬欣悦吧,因放假一段時間沒來幼兒園,開學第一天來還不讓媽媽走,竟抱着媽媽的大腿哭鬧。我和搭班的老師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他説服了,可接下來的一天也不知她含着淚問了多少遍“老師,我媽媽怎麼還不來?”哎!真是讓人又心疼又頭痛:都是中班的孩子了,怎麼還會這樣呢?第二天,欣悦入園時仍然是“哭聲依舊”;中午還不時地問起昨天的話題。下午放學時來接她的是他他姥姥,説也巧他姥姥是我家的鄰居,我還要喊她大姑呢!當然小欣悦就要喊我姨媽啦。我輕輕的拉着欣悦的手説:“欣悦喊姨媽好嗎?”欣悦一聽眼睛裏似乎閃着光,點點了頭又輕輕地叫了聲‘姨媽’。這時,她姥姥放心的笑了,我也輕鬆了許多。接下來的幾天:早晨我在門口接欣悦時發現,雖然她還有點捨不得她媽媽,但進步了好多好多,經過我的再三勸阻她願意讓我抱着她來到教室。

在教室裏我好像成了她唯一的親人,我走到哪她追到哪,嘴裏叫得不是老師而是姨媽。這下可好欣悦不哭啦,成了我的保鏢了。欣悦變化這麼快我知道是‘姨媽’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班細心的小朋友問我:‘‘老師,她怎麼叫你姨媽?’我笑着告訴他們:只要樂意誰都可以叫我姨媽。現在我們班的小朋友幾乎都喊我姨了。真的,只要孩子們快樂我‘不當’老師又何妨!

説到和孩子們之間的稱呼我班還很多,比如:和他們一起遊戲的時候,我經常喊謝運航個“航哥”。航哥可自豪了,表現得像一個大哥哥起了模範作用;當王心瑤不聽老師話的時候尚老師和我會説:“心瑤姐姐”又不聽話了,他會馬上變的很聽話。有時候孩子們為了討好我們喊我們“美女”,我和尚老師也美滋滋的。當然,不止是我們班,在小班裏孩子們沒有老師只有姐姐和媽媽。還是那句話只要孩子們樂意,孩子們高興,我們“不當老師又何妨?”。

13寶寶入園記:趙楠之變化

每天徜徉在孩子們中間,感受着他們身上彰顯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我開心着並幸福着……聽着他們歡樂地笑聲,看着他們開心的笑臉,細數他們走過的幼兒園生活,回憶在點點滴滴追溯……“調皮小公主”趙楠讓我記憶深刻!

九月一號

調皮小公主趙楠之“大發雷霆”顯威風

期待中的九月一號如約而至,也是在這一天,我結識了趙楠小朋友。媽媽抱着她,一雙囧囧有神的大眼睛,兩個俏皮的小辮子,渾身散發着靈氣,同時還彰顯着小公主一樣的傲氣。我熱情的去跟他打招呼,想要伸手去擁抱他,他不屑一顧的轉過頭去抱住媽媽的脖子,我便和她媽媽交流着他的一些情況。她媽媽説這個小孩子很任性,很難哄,吃飯不僅挑食,而且還很慢,在家也為這生了不少氣……送到幼兒園裏來,麻煩你們老師都教育教育,聽着這麼多小妮子的“壞話”我是真不信她就這麼“皮”,便為這可愛的小妮子辯解説,小孩子不懂事犯錯是難免的,貴在良好教育的引導,慢慢的就會改變的,我們不緊不慢的聊着。這小妮子興許是被幼兒園新奇好玩的玩具吸引了,她慢慢的離開媽媽的身邊很小心的去拿積木玩,見狀我一陣歡喜,心想這一定是個適應能力很強的孩子……我在心裏期待他的輝煌表現,他的媽媽看到這兒也一陣歡喜,就很放心的偷偷地走了!我當眾給小朋友介紹了這個新朋友:這個漂亮的小朋友叫趙楠,小朋友歡迎她,我們要和他在一起做好朋友,好不好,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説好!可他不領情居然情緒激動了,哭了!這下壞了,被趙楠小朋友發現了,天那,放聲大喊媽媽,眼淚飛流直下,還不斷地撒潑!我一如既往的變着法哄她開心,她的情緒時好時壞,對我是愛理不理的,喝水時得親自送到才肯喝,午飯時連吃飯都擺着一副傲氣,真沒辦法!我示範給所有的小朋友正確用餐,她根本就不看我一眼,眼睛只盯着窗外,好像是期盼媽媽來接她,見狀我走到她的跟前哄她進餐,因為情緒不好,他對幼兒園的美餐也不感興趣……不過通過這麼短的接觸我感覺他對我不在那麼牴觸了,願意隻言片語的和我聊天了,我很開心想慢慢的來,他就會接受我,接受小朋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但是第一天的與媽媽的離開在這節骨眼上,縱使有千方百計的良策,或許對於這個在氣頭上的小妮子來説都無事於補吧!就這樣開學第一天,我就記住了這個很有特點的小朋友!

九月二號

調皮小公主趙楠之退去鋭氣變乖巧

這一天我在門口接她,我熱情的去抱她,但是他的很委屈的表情在示意不要讓我抱她,為了避免他的情緒加重,我選擇讓他媽媽去送他進活動室,我也在一邊陪着和趙楠在一塊,並與她媽媽聊了一些他在幼兒園的表現,他在慢慢的接受幼兒園的生活,以後會好的。在依依不捨中他與媽媽揮手再見。我便把他抱在懷裏,還輕輕的與她説話,當然他也在迴應我,我可以感覺到他已不再牴觸我,他也感覺到了老師對她是好的。為了讓她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我帶小朋友們出去玩滑滑梯和好玩的木馬等,小朋友們在這樣的寬鬆的環境和這麼多好玩的東西的誘惑下,玩的很開心。趙楠小朋友一直就在我的身邊,我給他説你看小朋友玩的這麼好,你也去玩吧,看樣他很願意,但是他拉着我去,要我陪着她,我在一邊陪着她,他玩的很安靜,也很開心。只有進入集體,才不會想媽媽。我引導其他的幾個小女孩邀請和趙楠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我發現,他不讓這幾個小朋友觸碰它的木馬,我在一邊調和着,“他們是你的好朋友,他們和你一塊玩,不是搶你的木馬,他慢慢地不在牴觸了……”願意並且和他們交朋友,我漸漸的離開她的身邊,去看其他的小朋友,她沒有再喊我,我心裏很高興,慢慢地她喜歡上了幼兒園和這裏的小朋友。我還時不時刻意去看他,還瞅到了他燦爛般的笑臉……我打心裏高興!所有的孩子們都沉浸在歡樂中……午餐時,我還是像往常一樣示範給小班寶寶吃飯,小趙楠今天反常態,跟着我做,我還是坐到她的身邊,她居然支支吾吾的説,我自己吃!我的天呢,在我高興之餘,我當眾表揚了她,他很高興,這次吃飯狀態也很好。適時的表揚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而且對小孩很有用。下午放學回家了,我看到小趙楠高興地伸手找媽媽,還笑着……我與小趙楠的媽媽進行交流,並説着小趙楠的這兩天的點滴變化,他的媽媽也很高興,我説只要我們用心去教育和呵護孩子,堅持不懈,我們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時間拉近了我和小趙楠的距離,也縮短了他對幼兒園的生疏感,他開始敞開心胸接納老師並喜歡上了幼兒園。

如今的小趙楠退去了“小公主”的傲氣,漸漸地喜歡上了幼兒園的生活和小朋友,尤其每天早上很有禮貌的和老師、小朋友打招呼。他的媽媽在我們進行家園溝通時還告訴了我的一件關於他的事情,讓我很吃驚,她説“有一天下雨,本來我們做家長的想今天下雨就別送孩子來幼兒園了,可是小趙楠就是不願意,非得説要來上幼兒園。:我很吃驚,心想小趙楠這可真是“就地伏法”了……趙楠的媽媽也給説了小趙楠在家的一些變化,比如很講衞生:會自己洗手,洗臉,也變得比以前有禮貌了。聽着她媽媽的一些話,我們老師心裏很幸福,心想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這是一段筆記,記錄成長變化的筆記,更是我們幼兒園老師記錄愛的筆記!

14心與心之間的溝通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21世紀,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奔波着,同樣身為20世紀90年代的我也在忙碌着。

當初選擇做幼師這個行業並不是我的初衷,但我還是奔上了這一行。第一次進幼兒園校門的時候,讓我感覺很糾結,在爸媽慣生慣養下的我能不能照顧好別人呢,這些孩子們能不能接受我這個大孩子,讓我好一陣沉思。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那麼的純潔無暇,想想第一天來到的時候,那個小朋友仰頭向我問好的時候,一切都那麼清晰的印在我的心間,想想剛上班的時候,酸、甜、苦、辣都融入在我和孩子們之間,現在回想當初那味道,只能撇嘴笑一笑,多麼令人值得回憶的畫面阿,現在我和孩子們猶如一家人一樣,小朋友們也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相互關心,甚至關心老師,看到這些讓我很是欣慰,每天陪伴着孩子們成長、學習,讓我慢慢了解每個孩子的愛好、性格,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孩子要採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句話説的好,“孩子是靠我們關注的,不是關住的。”現在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現在和以前大不相同,所以我們在校內的教育方式更是要隨之而改進,現在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孩子們已不能接受,心的教育才是至關重要。

我們的孩子是充滿活力的一代新人,我們將會時時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不斷地改善教育行為,讓孩子和老師之間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一起快樂成長。

15奕昂長大了

“老師早上好”,“早上好,寶貝”,只見奕昂從車子上下來,大步朝我走來,還沒忘記給我問好,我高興的撫摸了他的頭,他有點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就跑了,邊跑邊對他媽媽説再見,從奕昂媽媽的眼神裏透漏出了喜悦之情。

沒錯,對於多數孩子來説,這是張口就來的事情,因為都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看似簡單的問好對我班奕昂來説,這才是進步的剛剛開始;記得奕昂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到三歲,手裏隨時隨刻的抱着奶瓶,每次還沒來到大門口,遠遠地就能聽到他的哭鬧聲,吵着不上幼兒園,抱着媽媽不放,每次我們好幾個老師幫忙才能穩住他,因為奕昂比起同齡孩子個子要高出五、六公分,力氣還很大,早上入園都已成了全園的“焦點”,在一天的活動中還是老師的“保鏢”,老師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不時的還“唱起”歌“我找媽媽…”,場面十分給力,像這樣的現象持續了有小半年。

如今的奕昂經歷了“千難萬險”“崎嶇道路”終於“修成了正果”,這樣形容可一點都不誇張,何謂“正果”?

首先奕昂早上入園會主動給老師問好,給媽媽説再見,沒有以往的“轟動”場面了,活動課上奕昂可是我班上的小明星,愛動腦筋、喜歡回答問題,其次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能夠適應集體,吃飯也不挑食,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贏得了我們園多數老師的表揚,當然連奕昂的園長媽媽都刮目相看了,現在的奕昂非常神氣,是我們園“風度翩翩”的小帥哥啦。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適應能力當然也有所不同,像奕昂類型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需要更多的是我們像媽媽似地關心與愛護,以及更多的懷抱,足夠的耐心,才能讓孩子慢慢適應,喜歡上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隨筆12

1快樂丟手絹

秋雨滴滴落落的下個不停,把我和孩子們都困在了班級裏。孩子們看書看得沒有意思了,玩毛絨玩具也沒勁了。於是孩子都圍到玻璃門那裏看,雨有沒有停了。他們期待着雨停下來到外面去遊戲。

於是我把桌子都靠牆移了移,孩子們不解的望着我。我故作神祕的隊孩子們來説快把小手拉好,我們來圍一個圓。孩子們很快就過來把圓圍好了。我輕輕地對他們説,今天我們來玩一個丟手帕的遊戲吧!一聽玩遊戲可把這羣孩子給樂瘋了,瑩瑩更是跳了起來。我也不管他們只是唱起了丟手絹的歌,唱着唱着孩子們都安靜下來了。於是我把丟手絹的遊戲規則講解給孩子們聽。看着孩子們似懂非懂的眼神,我説現在我先來丟手絹,在孩子的歌聲中我出發啦!丟給了有成,有成先是愣了一下,然後開始追我。在追組過程中我故意讓有成抓住了。這些孩子們的笑聲更大了,他們也更願意參加這個遊戲了。直到早操的音樂響起,孩子們才戀戀不捨的站好開始做操。

孩子們天性好動,他們想和小朋友一起進行互動的遊戲,可是當天公不作美時,他們的選擇就變得少了,甚至他們只能坐在教室裏看看書。那麼我們何不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幫孩子創設一個室內遊戲的環境呢?不需要太大,只要足夠就好,不需要太精彩,只要讓孩子們都投入進去即可。也許你會發現意外的收穫。

2我不想參加集體活動

班上寶寶隋衞清,是個很可愛很漂亮的小男孩,每次我説要親親他時,他總會讓我把他的左臉、右臉都親一遍,逗得人不行。可最近發現孩子有一點讓我感覺很困惑,衞清每次在組織集體遊戲和集體教學時都不參與,他的回覆是“我不願意玩”。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及時跟家長聯繫,家長説孩子比較內向,可能熟悉一點了就好了,可是這兩個月下來,班裏最內向的小女孩也開始喜歡幼兒園,開始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可是希文依舊“我不願意玩”,我不僅問,希文你到底怎麼了?

在網上我看了很多相關的資料,發現有很多家長困惑與此,孩子不愛參與集體活動,可能以為孩子自閉症而苦惱,其實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個性的原因,開始不太喜歡太多的熱鬧,家長應當多帶孩子參加熱鬧的活動,讓孩子喜歡集體活動,還有可能孩子在家庭的“愛”裏,不願意挑戰有困難的活動,不喜歡嘗試,家長也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任務,讓孩子在家裏先喜歡挑戰和自己做事,然後過渡到幼兒園,作為老師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注,讓孩子自信起來,慢慢樂於參與集體活動。

3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説:“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4不要剝奪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一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老師,您要幹什麼?”我説:“你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説不知道,行行小朋友説:“是為我們準備的嗎?”我誇獎:“你真聰明,願意玩嗎?”孩子們在一旁拍着手説:“願意——!”當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着心愛的泥團,學着老師的樣子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個接着一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你給我補,我給你補……。之後,啟發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朋友説:“老師,什麼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説:“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後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通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5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橋樑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不但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童心。

每個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最近孩子們議論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議論起來,一個個可來勁了,有時因為一個細節把小臉都爭紅了,我也愛看動畫片,象《貓和老鼠》,《金剛葫蘆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動畫片我每天不誤。

一天範晨陽,劉文睿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議論“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進去和他們一起議論起來,開始他們一愣,一個個驚慌失措的看着我,隨後便興奮地同我一起討論起來。看着他們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我可高興了,因為此時我知道,我和孩子們已經沒有了距離。一次範晨陽的媽媽對我説:“我們範晨陽回家很高興地説‘我們老師也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歡我們老師’。”

是的,我明白我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是因為我有一顆童心,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最好橋樑。從那以後,我和孩子們的距離更近了,心貼的更緊了,讓我們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架起與孩子之間的那座童心橋吧!

6教學方法機動靈活,才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例,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處變不驚,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及時地引導幼兒聯想,巧妙地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如教師正在組織户外體育活動“練習聽信號走”,天上南飛的大雁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興奮地議論着,對老師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教師可暫時中止活動,加入到幼兒行列中,同幼兒一起觀察南飛的雁羣,並引導幼兒説出雁羣的隊形,同時告訴幼兒雁羣為什麼要排成隊飛,並告訴幼兒大雁紀律性很強。不能掉隊等,還可以教給幼兒“候鳥啊、”南遷“等詞彙,讓幼兒瞭解大雁為什麼要南遷等有趣的現象。待雁羣飛過,再靈活地組織幼兒活動,如向大雁學習,遵守紀律,聽老師的信號走成雁羣的隊形或其它隊形,這樣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動效果。

7創造家園共育的有利環境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為了讓各位家長能更多地瞭解幼兒園,能與幼兒園更好的互動,創造出家園共育的有利環境,常家幼兒園於召開了全體幼兒家長會。會上王園長與家長們在我園對幼兒的教育方式上和家長們進行了交流,發放了家長問卷調查表,真誠地希望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真正為孩子創造整體和諧的教育環境。

各班老師也做了精心準備,熱情接待每一位家長。會議結束前,各班班主任把班級的基本情況作了簡要的介紹。其次詳細的介紹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衞生保健、目前的班級狀況等重點工作。最後,就家園如何配合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做了詳細的探討。

會後,家長們又參觀了幼兒園各個活動室,班主任分析了每一位幼兒的特點和學習生活情況,還重點介紹了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教學目標及一日生活安排,使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同時也向家長提出了配合幼兒園工作的一些建議和要求。

本次家長會不僅拉近了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家園共育,還對幼兒園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8孩子喜歡玩沙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户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裏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今天户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説:“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着孩子們來到沙地裏,這時他們象一羣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裏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説:“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係,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通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為玩沙髒幼兒不喜歡。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裏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玩兒得非常盡興。

9對書的渴望

看到現在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看看現在的孩子,隨着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裏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只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説歸説,圖書的不斷改進,為現在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可以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而且還可以根據畫面內容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進步,書籍的變遷。

現在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同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來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現在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己,“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因此,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10儘管,那不是我當初的心願

説實話,做“孩子王”並不是我當初的心願。那時候,“幼兒教師”這個概念在我頭腦裏既不清晰也沒在意。直到有一天,實實在在做了幼兒教師,才體會到這個概念由抽象到具體竟有些難了。

第一次面對孩子們那一張張天真的笑臉,聽到他們一聲聲的喊“老師好”,真有些不知所措。上課時頗有感情的給這些小聽眾講故事,自覺講的娓娓動聽,可故事還沒講一半,就有人舉手報告:

“老師,我要上廁所!”

“老師,我也要去!”

“老師,……”

我還沒決定怎樣回答他們,舉手的卻越來越多。哎!怎麼辦?廁所總得上,儘管從他們的表情上已看出上廁所是假,不願上課是真。

“集體上廁所事件”發生之後,心裏總也不是滋味。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學習瞭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懂得了教師應和幼兒共同擔任活動中的角色,並且要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儘管,做“孩子王”不是我當初的心願,但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確是我現在唯一的心願。

11百用不衰的語言“表揚”

我在幼教行業幹了將近30年,在這近30年裏,我積累了一些有效的組織孩子的經驗,在這裏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新入幼教這一行的老師一些幫助。

我們有許多年輕的老師,工作熱情高,事業心強又有才華,可剛接觸幼兒園這麼小的孩子,使她們六神無主、不知所措、黯然傷神,有才用不到地方!有的老師來園不到一個周嘴裏就起了泡、嗓子也啞了……

幼兒園不同學校,幼兒園的老師寸步不能離開孩子,眼睛更是要隨時瀏覽着每一位孩子。幼兒園的老師要有三勤——嘴勤、腿勤、手勤。嘴要隨時的解説;腿要隨時走動預防孩子推、摔倒、抓、咬事件發生;手經常地抱一抱、摸一摸孩子,拉一拉孩子的小手、擦鼻涕、扣扣子、繫鞋帶……

幼兒園的老師不但要會組織孩子上課,更主要的是要會組織好孩子一日的每一個生活環節如:喝水、小便、洗手、吃飯、午睡、散步、做操等等都要組織好,如果有一個環節沒組織好就容易出漏洞。

在這些環節當中,最難組織的的是飯後和午睡的環節。飯後,吃飯快的孩子早就吃完了,還有一部分孩子沒吃完,讓先吃完飯的孩子安靜的看書,可一會就不安靜了,這時我會説:“我表揚##小朋友在安靜的看書,”其他小朋友會馬上安靜下來,等着我去表揚他。午睡時,每天都有一部分孩子安靜不下來,這時我就會説:我表揚##小朋友他睡的真快呀!這時小朋友會馬上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腿再勤着點地溜達着,一會孩子就進入甜甜的夢鄉。

表揚這一詞語,無論在哪一個環節都有效,如:早操,有的孩子自己懶得做操還影響別的孩子,我就會説:“我表揚##小朋友做操就像小解放軍一樣帥!”其他小朋友會馬上站立好認真做操。再如:玩滑梯時,有的小朋友爭搶、推擠,我就會説:“我表揚##小朋友不推、不擠,真是個懂禮儀的小朋友!”那些爭搶的小朋友會馬上排好隊。傍晚,我就會説:“今天誰得的表揚多,誰就可以得到老師的一個獎品。”這樣使得“表揚”這一詞彙,更有力度、更有效率。

上面所有用到的“表揚”的語言,都必須是嘴到、腿到、心到,這樣才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要想使“表揚”這一詞彙長期有效的使用。一必須學會觀察孩子,洞察孩子的心理,知道“表揚”這一詞彙在那個時間裏用最恰當有效。二必須是在愛孩子的前提下。如果你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你、喜歡你,就會聽你的話,如果你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會愛你,不會喜歡你,更不會聽你的話,那就是在好的語言在你用來也是蒼白無力的!

12教育的技巧

幼兒園的老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幼兒,對每個孩子是不是給予平等的愛,這是值得深思的。拿我來説,對不同的孩子言愛的程度就不一樣,有的孩子天生漂亮,衣服整潔,打心眼裏喜歡他們,有的孩子模樣不乖,就不太喜歡他們。

我班有個叫大明的小朋友,皮膚很黑,眼睛很小,還特別調皮,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所以,我總不喜歡他,也不拉他的手。

今天晨間時,我發現小毅的頭髮很亂,就給她梳頭。只見大明直衝滑梯衝去,我急忙喊他,可是他卻好像沒聽見一樣,頭也不回地上了滑梯。我連忙追出來,把他從滑梯上抱下來,對他説:“誰讓你上去的?你這樣玩是很危險的,你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他睜大了驚恐的眼睛看着我,彷彿我是個陌生人,過了一會兒,他大聲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説:“老師不喜歡我。”我聽了一愣,走到他跟前問:“你為什麼説老師不喜歡你?”“你剛才説話時很兇,我聽了很害怕,以為你不喜歡我,才對我這樣。”

我聽了他的話,知道這次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心裏覺得酸酸的。孩子是天真的,作為老師不應該對他那樣説話。我輕輕地摸了摸他的頭給他擦了擦眼淚,説:“好孩子,老師喜歡你。”他使勁地點了點頭,開心地笑了。

從這件事以後,我更加理解了“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孩子”這句話,他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關注,從而獲得老師的關愛。老師也要主動地介入孩子們的世界,孩子也會自然地進入你的世界。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會越走越近的。對於每一個孩子,我都給與同樣的愛,同樣的真誠。

13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早上入園後,我正忙着打掃活動室裏的衞生,陽陽小朋友興致勃勃地喊我:“老師,快來看,我用積木搭的橋好不好?”我正幹得滿頭大汗,就不耐煩地對她説:“老師知道了,你自己玩吧,搭座橋還用和老師説。”我繼續打掃衞生。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嘩啦”一聲,回頭一看,陽陽已經把搭好的積木橋一下子推倒了,還趴在桌子上哭,邊哭邊説:“老師不關心我,她不看我搭的橋。”我一下子醒悟過來了,原來陽陽是要我來關注她搭的橋,來關注她的勞動成果和她的存在,我不禁對我剛才的行為感到慚愧。

對於我們幼兒園的老師來説,由於孩子們的年齡小,什麼事情都是由老師來做,在不斷地忙碌和疲乏之中,給予孩子們的關注就少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大都有一種被重視的慾望,就是剛剛會爬行的嬰兒,自己在安靜地玩着玩具,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孩子會把玩具扔得很響或是大聲喊叫,以便引起媽媽的注意。所以,我們老師必須給予孩子們積極地、正面地關注。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孩子。”他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關注,從而獲得老師的關愛。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必須認真地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每天來到幼兒園,都會有孩子跑來告訴老師他們家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並且想通過和老師交談,以表達老師對自己的關注。當然,老師也不能僅僅以一個客觀的評價者來關注孩子。當孩子們做遊戲時,老師可以和他們一起佈置環境,或者扮演一個角色,孩子邀請你時,老師千萬不要拒絕,而是應當加入到孩子們中間,問你話時,千萬不要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要蹲下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語。老師要主動地介入孩子們的世界,孩子也會自然地進入你的世界。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會越走越近的。

14送玩具回家

玩具對孩子來説是最好的夥伴,它能給孩子帶來無盡的歡樂。可最近我發現,剛開始玩玩具時,孩子玩的很認真,但一會兒,大家的保護意識就沒有了,玩具掉在地上也無人理睬,收玩具時不分彼此,亂放一團,還有的置之不理跑到一邊去了……。雖然我們都及時的進行提示,但孩子的自覺性還是不強。於是,我們開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活動。孩子們先説出家的温暖,理解有家的感覺真好,然後啟發幼兒説出玩具的家,讓他們幫助玩具建造漂亮的房子,孩子們一聽興趣可高了,爭着給玩具定家(定玩具筐)。“玩具有家了,以後看誰最聰明能幫助玩具,將玩具送回家。”孩子們紛紛表態自己能。

這以後,孩子們對玩具取放有序了,而且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能被及時的撿起來了。

由此我想,對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恆,而且教育方式要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讓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那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15調皮大王的轉變

龍龍是我們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遊戲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龍龍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龍龍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龍龍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龍龍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16不要一味的嬌慣孩子

親戚家的孩子叫美婷,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長得漂亮、乖巧,嘴巴甜。就是有一個毛病,什麼事不依她,就使性子,大哭大鬧。

做家長的往往喜歡看到孩子笑,不願看到孩子哭。當孩子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家長往往以滿足孩子,能讓孩子高興為出發點。有時候孩子“無理”地要求,不少長輩也往往採取寬容態度儘量滿足。

孩子的確讓人喜歡,現在又多是獨生子女,長輩自然更呵護倍至。然而孩子年齡小,還不懂事,正是需要家長教導培養的關鍵時期,教育孩子當然以愛為前提,但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會使孩子混淆了對與錯的界線,落下了成長中很重要的一課。事實上,孩子的要求哪些是該滿足的,哪些是該拒絕的,家長是知道的,只是好像總怕委屈了孩子,“狠”不下心。如果這樣,只會縱容孩子形成不良習性。

我們愛孩子,不妨將依順變為耐心,多向孩子講講該做或者不該做的原因。必要時別“怕”孩子哭――哪個孩子不會哭呢?豈不知適時地“哭”一“哭”並非壞事,他會從中認識到做事情應該講道理,明白什麼叫拒絕,什麼叫正確。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這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幼兒園教育隨筆13

---快樂的一天

一次美術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畫一幅主題畫《快樂的一天》表現自己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畫之前作了一些提示:如和小夥伴拍球、玩耍等,資助景也要求能襯托心情。

不一會兒,小朋友陸陸續續呈現了作品,無一例外地人物臉上洋溢着笑容,背影也很豐富,有笑眯眯的太陽、白雲、小花、蝴蝶等。看着他們日益豐富、漂亮的畫面,我心裏真像吃了蜜一樣,對孩子們大大誇獎了一番。

這時,又一幅新的作品伸到我眼前,只見畫中的陰雨綿綿,一看就讓人心中不快,而畫面中的人物呢則在“哇哇”大哭,這怎麼是快樂的呢?皺着眉扭頭一看,畫的主人佳佳正揚起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的評價。我毫不客氣地説:“你在幼兒園天天哭嗎?重畫一幅。”佳佳聽了,眼神瞬間暗了一下,卻仍站在我身邊不走。

我指導了幾位幼兒後,轉送正想再説佳佳幾句,她卻不甘心般慢慢開口了:“有一天下雨了,心蕾滑了一跤,我跑過去把她扶起來了,我幫助了別人,心裏很高興!”聽完她的話,我愣住了,誰能説這不是快樂的一天呢?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遠比遊戲中得來的快樂有意義得多。

我平時總是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使作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可在評價作品時卻仍然免不了整齊劃一的俗。對孩子的畫過份要標準化就推動意義。

幼兒園教育隨筆14

當我第一次接觸這個班級時,方建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淘氣又活躍,但他反應很快。他喜歡利用漏洞。他有時聽取建議。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他,在每一個嘈雜的場景中都能找到他,所以我對他印象深刻。

練習剛回到教室,孩子們就在做他們想獨立做的事情。他們只聽到“砰”的一聲。方形鑰匙文本放在地上,椅子向下傾斜。可以看出,他坐得不好,被小椅子戲弄,摔倒在地。看到我注意到了他,他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即從地上爬了起來。這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轉向了他,他似乎接觸到了我嚴肅的目光,但當我看到他立即站起來,坐好時,我沒有擴大他的行為,也沒有批評他。

結束了。直到他自由了,我才獨自教育和指導他。

如果當時我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他,肯定會影響孩子一天的情緒,效果可能不太好,所以我選擇先用眼睛提醒他,然後在自由活動時給予個別幫助。

培養兒童的行為習慣是一項持續而持久的工作。只有從細節出發,運用必要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不在全班面前批評方建文的行為是考慮到孩子的自尊,而是在自由活動中進行個別教育,這表明老師對他很重視,給了他改正錯誤的機會。在小組教育中選擇必要的材料,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兒童溝通是理解和幫助他們的有效策略。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表揚永遠是未來的事情。

幼兒園教育隨筆15

吃飯進餐,無疑是幼兒生活中的大事。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以及入園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吃”。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因此,常常會聽到離園時家長問孩子:“今天吃什麼?你吃飽了嗎?”在幼兒園每學期所做的調查問卷中,關於“吃”的問題,也是家長們討論的重點。

同時,吃飯進餐也藴含着豐富而獨特的教育與發展價值。如何讓幼兒愛吃飯,吃好飯,是幼兒園保育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紅黃藍幼教集團管理與研究的重點。

反思日常餐桌現象,孩子們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不愛吃飯、吃飯慢、挑食、掉飯粒、餐具使用不當、衞生習慣不佳,等等。雖然老師們在努力營造寬鬆愉快的進餐環境,比如,進餐時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但幼兒進餐始終處於被動管理中,教師會催促幼兒“快吃”、“吃完”,也會不斷提醒幼兒注意“規則”,導致幼兒體驗不到品嚐美食以及進餐本身的快樂,也無法發自內心地遵守各種文明進餐的禮儀和規範。

為了充分發揮進餐環節獨特的教育和發展價值,我們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關注每個孩子出發,瞭解並尊重每個孩子的問題和需要,採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進餐、文明進餐。

不愛咀嚼的丁丁

“老師,我家丁丁吃飯是我最頭疼的事情,麻煩您了!”從我剛接手這個新班的第一天,丁丁媽媽的這句話就一直記在我的心裏。每次喂丁丁吃飯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飯菜剛到他的嘴裏,他就用舌頭使勁地把飯菜頂出來,嘴裏還説着:“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時間久了,丁丁甚至因為吃飯問題不愛上幼兒園了。經過了解才知道,媽媽對丁丁照顧得格外細緻,家裏只做很軟的饅頭和麪條,水果也只吃香蕉泥和蘋果泥。看來丁丁不是不愛吃飯,是因為他長期吃軟爛的食物,咀嚼能力下降,嚼東西對他來説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知道了原因,我們決定從“牙齒的故事”人手,先解決他不愛咀嚼的問題。我們邀請幼兒園的保健醫帶來了牙齒的模型,給孩子們聲情並茂地講了用牙齒嚼東西的重要性。孩子們一個個睜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得特別認真。丁丁還主動問:“老師,要是牙齒不能嚼東西會怎麼樣啊?”保健老師説:“牙齒會生病呀!它會不高興,不願意和小朋友做朋友了。你看看,大老虎最厲害吧,它的牙齒就經常用,丁丁也要像大老虎一樣吃飯啊。”聽了這些,丁丁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接下來我們採取小步遞進的方法,逐漸調整食物的種類。丁丁能喝湯,我們就先從湯人手,給他盛的湯稠一些,過段日子再往湯里加米飯,然後慢慢過渡到吃正常的主食。同時,請家長相應地改變烹飪方法,增加飯菜的硬度,水果不再做成泥狀,可以先切成小小的丁,然後再大點。家園一致,孩子自然就適應得更快,來園時和進餐時的情緒也漸漸變得更加自然。

當然,每個孩子的適應都需要一個過程,每當丁丁看到食物的種類發生變化時,都會表現出不願意接受的情緒。這時,老師就會對他説:“丁丁最棒了,我們的牙齒就像大老虎,啊嗚一口就吃掉。”經過兩個月的共同努力,丁丁進餐的情緒和對食物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僅能夠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高高興興地吃飯,有時還會説:“老師,我還要吃!”丁丁媽媽也告訴我們,孩子回家後也是自己吃飯,還要肉吃呢,以前這都是不敢想的事情。聽到孩子在家裏的進步,看到孩子紅撲撲的小臉蛋兒和他吃飯時快樂的樣子,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

把青菜留給小兔子的天天

平時特別愛吃青菜的天天今天卻不吃了,還説:“青菜是小兔子最愛吃的,我不要吃。”邊説邊用勺子把青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還説要把切好的青菜送給小兔子吃。老師走過去,輕聲對他説:“小兔子有青菜吃,這些菜是廚房老師給你做的,你吃吧。”聽了老師的話,天天不但沒有高興起來,反倒急得哭了,邊哭邊説:“不行、不行,小兔子不夠吃了,就要留給小兔子,誰也不能吃,嗚嗚……”看了天天的反應,老師也糊塗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雖然不明白原因,但老師沒勉強他繼續吃完,而是決定先和家長溝通一下。

原來,週末時媽媽帶他去了農家院,天天喂小兔子吃青菜,可是喂到一半,青菜沒有了。當時,為了趕時間,家長和農家院的主人就告訴天天,青菜吃完了,沒有了。沒想到,天天可認真了,他惦記着小兔子,回家後無論如何也不吃青菜了,就連家裏其他人也不許吃青菜,説要留給小兔子。媽媽為此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聽了媽媽的話我們釋然了,也不禁為天天的愛心而感動。但是,怎樣做才能既保護孩子的愛心,又能讓他高高興興地吃青菜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請小兔子來幫忙了。結合3歲幼兒常把假象當真實的年齡特點,我和老師們精心排練了“小兔子送青菜”的手偶劇。主要情節就是:小兔子吃了天天送來的青菜,長得又肥又壯,身體可棒了。為了感謝天天,它也為天天和小朋友們送來了一大筐青菜,希望大家都能像它一樣長得又快又好。故事結束後,我們帶着小朋友一起把青菜送到了廚房,天天激動地對廚房的叔叔説:“叔叔,您要把青菜炒得香香的,我今天要吃好多。”通過這個故事,天天又開始愛吃青菜了,而且每次看到青菜都非常高興,邊吃邊説:“小兔子愛吃,我也愛吃!”看到他紅撲撲的小臉兒,媽媽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愛掉飯粒的豆豆

豆豆每次吃飯老師都很頭疼,飯粒掉在桌上、地上一大片。這可怎麼辦?經過仔細觀察發現,豆豆掉飯粒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邊吃邊説,一口還沒吃完,就和旁邊的小朋友悄悄聊天,結果飯粒就掉出來了;另外就是邊吃邊東張西望,哪個小朋友有事情他都要趕快轉過去看看,結果可想而知。吃飯不專心,當然吃不好。老師們經常提醒豆豆,可是每次都是提醒了就做到了,不提醒,就忘記了。

為此,老師們分析了豆豆的性格特點:他聰明且活潑好動,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提醒的方式只能解決一時,無法內化為豆豆的自主行為,長此以往不利於豆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決定利用值日生的制度,讓豆豆體會掉飯粒的後果。於是,我們想辦法巧妙地將掃地的任務分配給了豆豆。

午餐後,值日生開始進行收尾工作。豆豆拿起了小笤帚和簸箕一桌一桌認真地掃了起來。當掃到中間一桌的時候,他發現地上散落着很多飯粒和渣滓,由於飯粒很黏,掃了半天也掃不起來。掃了一會兒,豆豆就失去了耐心,邊掃邊説:“這是誰掉的飯粒呀?掃都掃不動!”我走過去,悄悄對他説:“是呀!真不像話,咱們看看這是誰的座位呀!”豆豆馬上站起來看了看,臉一下就紅了。我小聲説:“豆豆,你看,飯粒掉在地上真不好掃,對吧?而且還特別浪費!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豆豆想了想説:“我以後不掉飯粒了。”我又問:“你知道你為什麼總掉飯粒嗎?”豆豆搖搖頭。我説:“你吃飯時要專心,不説話、不東張西望,飯粒就不會掉了。”

從那次做值日開始,豆豆真的開始注意了,吃飯時説話的次數少了,也不東張西望了。即使掉了飯粒也會馬上撿起來。有時忘了,我們也不再用語言提醒,一個眼神和動作他就馬上明白了應該怎麼做。

幼兒的進餐問題,既有共性,更有個性,要從進餐環節,培養每個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進餐禮儀,既要關注一般幼兒的共性問題,更要了解、尊重、關注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差異,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