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校園中秋廣播稿

文學2.47W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中秋節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國小校園中秋廣播稿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國小校園中秋廣播稿 [篇2]

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綻放最美的笑容,讓經典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

乙:我是....。

甲:...,我來考考你,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乙: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甲:對,今年的9月27日就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乙:...,這個節日為什麼叫中秋節呢?

甲:是這樣的。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作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在今天的廣播裏,我們來欣賞一首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 乙:...,我知道你説的是哪一篇!要説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那一定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寫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對吧?

甲:你真聰明,的確是這一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真美,請同學們一起和我讀一讀吧!

甲:這詞作於蘇軾41歲那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與他的弟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心中很是想念。這首詞正是表現這種兄弟之間的手足相念之情。

這首詞的意思是: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着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想乘着風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裏象在人間!

轉過硃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牀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這明媚的月色。“嬋娟”在這裏指的就是“月亮”

這首詞流傳很廣也很久,千古名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寫得真美呀,請同學們再和我朗讀一下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學們,你們喜歡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嗎?別忘了在中秋節的晚上朗誦這首詞給你的親人聽呀!今天的廣播到這裏就結束了,讓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五(3) 2017年9月21

國小校園中秋廣播稿 [篇3]

一、開播曲播放《校園的早晨》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伴隨着熟悉的樂曲聲,書香之聲廣播現在開始播音。本期為大家安排的是中秋節趣話專題欄目。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7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裏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閤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國小校園中秋廣播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