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草莓冬韻,綻放母愛情深情感散文

文學1.91W

記憶中的草莓果,是鮮豔的、嬌嫩的;但是一棵草莓苗的發展,過程卻是充滿着無盡的母愛關懷。草莓深知過度擁擠之害,因此它不從其身旁發展子株,而系選擇利用一條細莖(臍帶),在每隔三十公分左右之距離,發展成一株草莓苗。發展子株,草莓臍帶立功;愛心關懷,無盡生機綿延。終究,大地無私,自然無盡,草莓之愛,似乎絕非僅限於草莓這種植物而已…… ──題記

草莓冬韻,綻放母愛情深情感散文

歲末年初之際,樓上所栽種的草莓苗,終於在滿目綠意的潑灑中,接連開出了幾朵白色的花朵。一年一度的草莓年度大戲,終於在這寒冬的氣候氛圍之中,陸續展開……

從歲末的十月份左右開始,草莓就開始拋棄枯黃的外衣,展露出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地向外開疆闢土、繁衍新株。因此,原本枯葉凋零的空曠視野,在一段時日繁衍之後,突然如同魔術變幻一般,又再度被一片翠秀的綠意所覆蓋。

幾條管狀細莖意外地跨越盆栽制限,隨風搖曳於盆外空間之中,每條細藤前端,都長着一棵尚待發展的草莓苗。這些場域外的細莖草莓苗,由於缺乏泥土的附着,一段時日之後將會停止生長,猶如超過棚架的絲瓜藤一般,會逐漸降低往前成長的動力。

只是草莓苗不像絲瓜芽那樣,會逐步自行枯黃而趨於死亡,它仍然會艱困地憑藉着臍帶的協助,等待未來任何可能着陸成長的契機。草莓那股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毅力,的確可為那些正處於失意困境的人們,興起了幾許東山再起的啟示作用。

為了延續這些境外草莓苗的發展命脈,我找來了一些培育用的小型塑料花盆,並將其一棵棵地栽種於其中。這些重新找到泥土的草莓苗,很快地就生根發芽,獨立發展成株,而一段嶄新的草莓發展史,又將從此開始綿延。

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命發展史,從台南到高雄,又從高雄到屏東,它們傳承了故鄉的往日情懷,也豐富着教育的無限使命。

以往,每年一月的“大寒”和四月的“清明”兩個中國節氣,返回台南家鄉掃墓,乃成了一項必行的要務。從早期的機車代步,到現在的轎車奔馳,返鄉的工具雖然不同,但那份探訪和整理父母墳墓的心情,其實並無二致。

有一年的大寒時節,返鄉整修父母墳墓之後,便順道前往童年的故居探訪。看見堂兄家門前的院子裏,有着一片綠色植物正在開着白色的花朵,經過探詢的結果,才知道原來那就是草莓,而且正在開花和結果。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乃隨手挖了幾棵,準備帶回高雄的家中栽種繁殖。

這是我第一次與草莓苗相見,以往僅是見過碩大的紅色草莓果實而已。記憶中的草莓產地,是在台灣的'中部地區,地屬南部的家鄉台南,在我孩提時代的印象中,並沒有看到有人在田間裏栽種過。那時,在人們為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而辛勤耕作的情況下,着實沒有閒暇工夫,去想那些無法做為糧食的植物,更何況是果實嬌嫩的草莓。

回顧往昔,時光荏苒,在歲月匆匆之中,二十載光陰業已從眼前飛逝,而當初從家鄉所移植的草莓苗,至今每年依舊在樓上的園圃區繁衍,只是其場景大小有別而已。生生不息,見證草莓旺盛的生命潛力;一生無量,體悟自然無盡的成長法則。

這幾棵從家鄉所帶來的草莓苗,經過不斷的繁衍之後,總是長得茂密一片。由於是密集式成長,不若一般的草莓園,有着適當的空間以及黑色塑料布撲地,因此每年的十二月至四月,草莓盛產期間,幾乎都會上演着與小田螺爭食草莓的戲碼。

然而,不幸的是,我總是一個落敗者。因為很多外表鮮紅的大草莓,卻往往僅剩下一張亮麗的表皮而已,而其內部的果肉,早已被這羣小田螺從底部吞噬一空了。

草莓原產於美洲,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是為深紅色的圓形或心臟形的漿果體,肉純白。現代的草莓經過雜交改良,除了霜害之外,已能適應各種的温度氣候環境。草莓不同於大多數水果,系由子房發育而成,它可食用的部分為假果,是花托所發育而成的。易言之,我們吃的並不是真正草莓的果實,而是由花托在傳播花粉後變大的部分,而真正的草莓果實,反倒是佈滿草莓表面的眾多小點。

草莓繁殖的方式,堪稱頗為特殊。每株皆可從其底部,長出二至三條細長的莖,莖上每隔三十公分左右,都會產生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會自行生根發芽,只要能夠遇到土壤,它就能夠再行發展成為一棵草莓子株。

因此,每一棵草莓株,如果沒有外在因素限制的話,其實是可以無限制地發展子株的。再加上子株成熟後,也能再度自行繁殖,因此一段時日之後,便可蔚成一片密密的草莓林。如果此時不加以妥善整理或移植的話,那麼草莓生長的狀況,將會因為過於擁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接掌附設實驗國民國小期間,每年的一月中旬,我都會刻意地替兩個班級的幼兒園小朋友,每人準備一個塑料花盆,裏頭有一株由校長親自植植的草莓苗。這些草莓盆栽,由小朋友帶回家中照顧,利用寒假期間,親自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以及開花結果的過程。當然,這些草莓苗,也是從家鄉的那幾棵所繁殖而來的。

第一年所移植的草莓苗,由於系先由高雄不帶土挖取之後,再行帶至屏東移盆,結果發現存活率並不是很高。因此,從第二年起,我則先行在校長室的陽台上,圍地繁殖草莓苗,將每一個節點埋入土中,以利發展苗株。待每年一月要移植時,再逐棵連土帶根一起挖起,移植入於塑料盆之中。

移植妥適,澆水之後,經過一天一夜的陽光曝曬以及雨露滋潤之後,如果盆中的草莓苗,依然生機蓬勃的話,那就表示以後的發展已經沒有問題了。但是假如發現有葉子趴下的現象,則代表移植時根部有所斲傷,因此必得另棵再行移植,藉以保證草莓苗後續的順利發展。

草莓開白色花朵,白色花辮脱落之後,其中間黃色的花托部分,會慢慢地自行澎大,並且逐漸由黃色變成乳白色,而後再轉化為淡紅色,一粒紅色鮮豔的大草莓,就此逐漸形成。此外,由於從母株所長出的草莓果莖,在中間部分會有多支分生,因此所長成的草莓果,往往形成扇形分佈。此時,如果能夠同時有數支果莖羅列其中,倒也蠻壯觀和吸引人的。

從草莓的發展過程而觀,其實植物也深知過度擁擠之害。因此,它不從其身旁發展子株,藉以就近照顧,而系選擇利用一條細莖(臍帶),在每隔三十公分左右之距離,發展成一棵草莓苗。因此,吾人在栽培草莓之時,似乎也應依循此一植物本性,採取同樣的距離,以使其能產生最適當之發展規模。

草莓臍帶的功能,乃在於供應子株必要的養分和水分,此殆無疑義。但是,在栽培過程中發現,此一臍帶,往往必待子株生根發芽,且能自立成長之後,才會慢慢褪化枯黃。母愛的關懷,其實絕非僅止於靈性的動物而已。

如果這棵子株長出盆外,一時無法找到有利的發展環境時,則此一臍帶功能將會因之而繼續存在,藉以提供子株必要的水分和養分。當然,由於這棵子株找不到落腳生根的土壤,其成長的現象,顯然將會遭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時最佳的方式,乃是將其移入盆內,以泥土覆蓋,並且加以澆水。不久之後,它將會自行擺脱原本萎縮細小的困厄情境,而一棵清新卓立綠意盎然的草莓苗,終會突破發展制限出現在眼前。

由此可以發現,其實植物本身皆有其自我生存的本能,旁人只要適時地給予必要的協助即可。這與超出棚架的絲瓜藤一樣,只須及時幫助纏繞蔓須,指引前進生長的方向,着實並不需要替代它成長。這種生物自我發展的潛能,似乎也能給吾人在教育下一代時,一個值得借鑑的省思空間,尤其是在社會普遍存在揠苗助長現象的當下時刻。

發展子株,草莓臍帶綿綿立功;愛心關懷,無盡生機蜜蜜延展。終究,大地無私,自然無盡,草莓之愛,似乎絕非僅限於草莓這種植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