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遊西安隨筆

文學3.02W

嚇!西安的山

遊西安隨筆

華北平原乘高鐵一路飛奔過來,一馬平川,過了洛陽也仍然如此,田野,還是田野,綠油油的,短而密,分不清什麼植物,平坦地延伸到天邊,無邊無際。。。。。,慢慢開始倦怠,坐着發呆,不再看窗外。過一會兒,不經意地再扭頭看時,聳入雲霄的一行山脈忽然映入眼簾!高大,突兀,險峻,如切如削,菱角分明,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西南的那些大山?橫斷山?又覺得太遠,不大可能,趕緊查看手機地圖,才知道原來是著名的八百里秦川!果然震撼無比,手開始不停的咔咔手機嗯個不停,眼睛卻一動不動的盯着這奇異的景色,好像它會跑掉。

驚歎之餘,我想到了泰山,同樣是在高鐵上遠望,完全不是一樣的感覺;泰山柔和、平緩,和秦嶺的感覺反差很明顯,不覺又聯想到強悍的秦人,温和的孔孟文化,難道冥冥之中和兩地文化的差異有關聯?

我感歎於這座聞名的山脈,身在遠處,閒時,可將它作為美景觀賞,忙時,你忙你的`,近處還是一馬平川,人家不礙你任何事;如果你願意親近它,可以走到它的身邊,還會有珍貴的寶藏相饋贈,泉水,木材、黃金、玉石等等,都是世間珍品,此山實乃山中之君子也。不像有些地方的山,我稱他們為山之小人,既無寶藏和美景可言,還在身邊起起伏伏,妨礙交通。

嘖!西安的土地

關中大地,八百里秦川,在中國古代史上可謂叱吒風雲,上演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傳奇,但在來這裏之前,我對它的印象還僅僅停留在想象之中,山脈縱橫,道路起伏,土地貧瘠。。。但當我靠近它時才感覺到,原來是這樣的風水寶地,山、水、土地是這樣完美的融合,怪不得引無數英雄競相以命相搏,也讓我這個本來有優越感的華北平原人見識了天外有天。

歎!西安的文化

幾天的遊歷和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西安及關中地區乃華夏文化之根,以下證據足以證明

西安東側的華山:經近代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尚書》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羣仙之所",後人推測應該是黃帝在此與各部落酋長會盟。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歷時800年)的祖先們,就是從別處遷移至此地區,在這裏開始定居,繁衍生息,發展農業,並逐步形成了崇德重禮的中華傳統文明特質,至今已影響中華三千年。

從印度傳入的佛教經典,也是由唐玄奘取回保存於此(即今日仍巍然屹立的大雁塔內),並完成了浩繁的翻譯的工作,從此佛教才得以在中華廣為傳播,成為融入民族血液的精神文化。

對道教而言,關中大地也與其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因為道教的經典著作道德經,就是老子在西出函谷關時寫成的。

聽,盛世的迴音?

西安之行參觀了大明宮遺址公園,公園建設的很好,用模型、動畫、雕塑、文物等多種形式復原了昔日唐朝大明宮,昔日,盛唐君主採取開放包容之國策,各思想流派百家爭鳴,佛道儒坐而論道,加之絲綢之路正值繁榮,百國朝拜,以致大唐出現空前的繁榮景象,從大明宮的恢弘建築規模可窺知一二,今日之故宮僅為其四分之一

徘徊在大明宮遺址的甬道上,我願意相信學術界的一種聲音,即盛唐乃中華傳統文明的鼎盛期,無論從寬鬆的政策還是從實際效果都是如此,而其後的元明清對外閉關鎖國,對內充斥暴力統治,尤其是清朝更為典型,明顯是在走下坡路。

大明宮遺址復原圖大明宮平面圖

標籤:隨筆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