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銅橋的故事美文

文學2.89W

銅橋位於會仙圩西南面,跨會仙河。橋長23.8米,寬5.2米,水面高3.5米。是寺山、七裏及六塘鎮船嶺等村到會仙圩的主要交通要道。為臨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橋有很多美麗的故事,現説一個,以饗讀者。

銅橋的故事美文

清代初會仙濕地湖澤遍佈,水草豐茂,河道縱橫,港叉交錯,空中飛鳥阜翔,水中游魚穿梭,是廣西的魚米之鄉。但是濕地的河流港叉也給行人帶來不便,於是人們想到要架橋以便交通。

一年,大活頭等村的人修跨會仙河的石拱橋。因為工程大,時間緊,要趕在洪水來臨前修好,修橋首事從湖南請了一班有名的石匠做石工,石工是個枝術活,一點假來不得的。

有一天,下着毛毛雨,俗話説細雨下久也濕身,但修橋的人清基的清基,戽水的戽水,抬石的抬石,扎模的扎模。大家都忙得很。這時有個穿着破爛衣服的老人過河不小心踩翻了石頭,濕了衣服。就在河邊燒火烤衣服。

中午飯時大家都在工地吃,大家看到那老人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別人吃,口水流出尺把長,好像幾天不吃飯了一樣。修橋的首事看見他可憐,過去問,老人家,你沒有吃飯吧,説着遞過一小包飯給他,那老人也不客氣,接過來就狼吞虎嚥,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修橋的人勸首事留那老人下來幫修橋,我們正缺人手,他也可以有碗飯度日,首事同意。問那老人,你老人家懂點石匠活沒有?老人説,懂一點點。

這樣那老人白天在橋邊鏨石頭,晚上就住在修橋工地上。也不多話,也不遠走,人們還沒有來工地他就開始搬石頭、鏨石頭了,很是賣力,很是用工,每天都比別人幹得時間久。也許人老了,手腳不靈活,動作很慢,效率很低,幾天做不出一塊石料。又過了幾天,大家去看那老人鏨的石料,沒有一塊成型的,都是鏨得圓不圓,方不方,扁不扁的,擺在那裏礙手礙腳。湖南的石匠師傅遠遠的嘲笑説,馬牯卵一樣,當絆腳石囉。

老人不怕人家笑,不怕人家説,他做他的,他鏨他的。又過了幾天,那老人還是沒有進步,湖南石匠實在看不下去了,找到首事説,莫要那傢伙搞了,一是浪費石料,二是敗壞我們石匠行的名聲。首事拉不下臉趕老人走,就説,大家耐點煩,忍一忍。這樣老人才又留了下來。看看合攏的時間就到了,架橋的料也備齊了,大家也沒什麼事可做,首事説休息半天,留幾個人清理場地,準備明天寅時合攏。清理場地時,人們把那老人鏨的'不圓不方不扁的石頭丟到溝裏。

老人告訴首事説他姓童,真感謝大活頭村的人給他飯吃,救他活了命。他命賤,見不得紅喜事,所以在大橋合攏時不要喊他,以免壞了修橋的大事。人們很快把他忘了。

定於明晨寅時安裝石拱橋的煞尖石(又叫鎖橋石)。寅時前一班建橋的首事、貴人、工匠等都到了,等時晨一到裝好煞尖石就萬事大吉了。可是石匠們把煞尖石試來試去就是不合適,要麼太大裝不下,要麼太小鎖不住橋。看看時間到了,大家急得滿頭大汗。這時首事想起橇下溝底的那塊不圓不方不正的石料有點像這個鎖孔。於是抬來試一試,一試奇了,安裝上去,天衣無縫。

這時人們才想起那個老人。眾人才知道他是個仙人。

拱橋建成後,有人建議叫仙人橋,後來不知何時演變為銅橋。

標籤:銅橋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