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何為學為何學散文

文學2.43W

三尺間方寸天地,五湖內無限識海。一個人的一精一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嫩學會所有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何為學,為何學。

何為學為何學散文

何為學?學習就是一個掌握知識的過程。而知識存在於天地之間,經過人們長期“實踐”才發掘出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學習的過程中講究的是厚積薄 發。西方羅馬的法律便是從約定俗成一步步走形成擁有一整個體系的“自然法”。經歷了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等多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修訂和完善才最終 形成的。

學習是一個掌握知識的過程,掌握知識是學習的根本。作為一名高中生而言,每天面臨着堆積如山的作業已是家常便飯。每天都在組長的督促聲中完成作業,彷彿我 已不是我而只是一個機器。直到有一天我不經意間仰望星空,我感受到的不是星空的偉大而是對生命的思考對過往的反思。我突然發現我好傻了,每天不停的忙碌卻 不知道為生命而忙碌,難道不是為了三年後的大學聯考?為了掌握知識?正如紀伯倫所説的“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了為什麼出發。於是我每天開始反思掌握了 多少知識,而不計算完成了多少作業。

為何學?子曰“學而優則仕”學以致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這個知識商業化的時代,其實在古代便有古人追求學以致用。三國時,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與 朋友一起讀書時,評價徐庶,崔州平時“一精一於熟務,可為太守刺史。”而孔明自己則是“去細碎,廣諮問。關其大略”這就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他立志成為名將, 賢相,實現自己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因此他並不需要一精一於熟務而是一精一於熟務。這恰如孫權對呂蒙説所説的“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有人説學而無用不如不學,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與華歆割席斷交的管寧終身未嘗出仕。這樣的官寧的確是“學而無用”但是這種“學而無用”卻是一種純粹學習。 為學而學,為取一悦自己而學。這樣的學習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因為這是人發自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求,有了這種渴求便對知識的獲取有種不達目的'是誓不罷休的 決心。諸葛亮説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管寧追求的是心靈上的安寧,尋求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大道”尋找自己存在的理由。

在幾百年前,有一名軍官由於某些原因鋃鐺入獄,但他沒有氣餒反而在監獄中出於學習法律,儘管這與他的職業毫無相關。但是誰能想到這個默默無名的軍官在幾年 後成為法國在陸地上用火炮擊退海上霸主英國的艦隊,併成為法國在埃及的總督,建立了埃及國家科學院的前身---------埃及自然科學院。他從一個小小 的炮兵軍官一步步走上了權力的巔峯,最終成為法蘭西第一人皇帝。他就是拿破崙,不過他最大的成就不是統治就半個歐洲,而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拿破崙法典》, 但是正如他也沒想到自己會一步步成為法蘭西第一人皇帝一樣,誰能想到他在制定這部法律時所用的是十幾年前他在監獄中所學的羅馬法。多讀書,切勿書到用時方 恨少。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習注重的是過程,而何為學,為何學只是幫助我們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的。行者無疆,行走的魅力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學習亦然。

標籤:何為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