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趕集的散文隨筆

文學8.27K

“蜿蜒的小路旁,沿途一路曲折”。

趕集的散文隨筆

大山裏的路彎彎曲曲,儘管近年來通往鎮裏的路都染上了水泥,雜草間也是險峻疊生,若不是山裏的人,即使有嫻熟的技術也不敢亂作造次。站在高山之巔,縱觀大山之偉岸,山與山間溝壑不斷,綿延不絕。冬日裏裊裊炊煙,幾處煙來幾人家,半山腰的霧層下住着好些人家,以山田為界,大大小小的分出了許多小聚居,人們根據習俗、姓氏、地形命名,或在山溝或在丘陵,每座山裏養着一樣的人,一樣靠山為生。早年間路還沒有打上水泥的時候,村與村間通着各種捷徑,就是村民口中的山路,是用來趕集用的。

“趕集”或許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大多數的人都是在電視裏認識到這個詞,有些人甚至會跟某網上的“趕集”聯繫到一起,意思雖然是一樣的,聚集起來買賣東西,可是感覺完全不一樣,有趣多了。一個月裏會有七年級十五,十九二一之類的,村民們以這個為集期,五天一集。每到趕集的時候大家都會早早的起來,吃過早飯後就會到集市上去,挑選着喜愛的用品、衣服、肉菜。鎮上的小販會更早些,天不亮就要出發,到遠的村子半夜就要開始準備了,小龍馬車就會成為重要的工具,載滿大家的生活用品。也有附近的村民會將自己種的菜啊水果的拿出吆喝,太陽出來的時候集市上開始熱鬧了起來,作為集市的村子彷彿成了一個鬧市,時不時傳來女人的笑聲、小孩的哭聲、小販的吆喝聲、各種討價還價聲 聲聲入耳。這裏沒有規定的區域,哪裏有空地架上一塊木板就可以買賣了,沒有規定的管理人員,結束的時候小販們會自覺的整理好那塊地方,一時間又恢復了它原本的寧靜。

小的時候,聽到趕集會異常興奮,經常問外婆什麼時候趕集啊。只有到了趕集的時候才會見識到各種漂亮的衣服、鞋子,還有好吃的東西,一到放學就會快些到集市裏去,找到外婆叫她給我買好吃的東西,那時最稀罕的是吃根糖葫蘆了,小販扛在肩膀的糖葫蘆整齊的插在稻草上,不時地轉着肩膀的傢伙 一邊的吆喝着“糖葫蘆,糖葫蘆,糖葫蘆呦”經常身後是跟着一串的小朋友。還有就是麥芽糖,小販拿着兩塊鐵狀物,兩指間隔着一塊空隙,搖一下吆喝一聲,遠遠地就能聽的到着清脆的聲音“genggeng”現在想想這就是兒時集市的聲音,在肌肉中游走。那時候滿大街都是人,大人小孩,老的少的,賣東西的小販格外的多,特別喜歡在鋪子前摸摸衣服 嚐嚐瓜子花生,在衣服堆里人羣裏跑來跑去,有趣極了。現在人越長大越不喜歡種場合,沒有當初那種渴望,鋪子上的東西也不會喜歡了,聽説平常的時候趕集也不會很熱鬧了,一條街一眼就可以望盡,稀稀拉拉的,不再有很多的小販。

年前的最後一個集市讓我趕上了,趕集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就説“大家早點睡,明天早點起來去趕集”弟弟妹妹有些激動早早就睡下了。第二天爸爸騎着三輪車帶着我們一起朝隔壁村的集市去了,因為是年前的最後的一個集市,人有些多,小販也多了起來,馬路旁擺滿各種年貨和花的紅的大棉襖。來的人也有很多,從附近村子裏來的 從別的山裏來的,都是趕着車來採購年貨的,大家高高興興的挑選着,碰到熟人會停下腳步拉幾句家常,接着忙自己的'年貨。跟兒時相比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個集市竟然跟以前都無法比擬了,沒有了原來的味道了,就連從前的小販都換了一批。我在人羣中來回了幾趟,眼睛看乏了腳也有些累了,我不再繼續下去,坐在馬路旁邊看老爺爺寫對聯,字是好看的,可是人們卻喜歡印刷的對聯,不管貴上幾倍的價格,不顧對子是否對仗 工整,我看了許久,竟然沒有人發現對聯上除了紙好看些以外,內容簡直亂七八糟,更不要説仄起平收了。

長大後的趕集沒有了曾經的感覺,少了一份渴望,不再對事物感到新鮮,掛着的衣服也沒有喜歡的了,糖果就那麼幾樣,買的人不是很多,鋪子小了 小販少了,沒有了吆喝的聲音,沒有了扛糖葫蘆的大叔,替代他們的是機器的喇叭,兩個輪子的摩托。“趕集”在很久就有了,這裏的跟別處的又有些不一樣,它選在村子裏,不是必須到鎮裏去的那種。這樣的模式更方便了大家,希望它能夠繼續的延續下去,不要因為某寶的出現替代了。

蜿蜒的小路旁是叢生的樹木,沿途是一路曲折,大山裏邊會有另一個世界,沒有劣質的空氣,沒有嘈雜的環境,沒有刺鼻的味道,沒有喧譁的街道,皎潔的月亮下一片寧靜,用自己的習俗過着幸福的日子

標籤:散文隨筆 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