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橋》隨筆

文學1.98W
《橋》隨筆1

凝望着

《橋》隨筆

這座面容斑駁的橋墩

橫跨在兩岸

承載着人們來來往往

//

無論時光如何滄海桑田

他總是

默默

承載着生命的重量

聽着腳下幽幽流淌

卻不知

它將要流向何方?

是匯入大海?

或是灌溉田野……

這些他都不知道,

也不願意知道

//

她們説,他鼠目寸光

不願去走向更遠世界

其實,她們的不知道

能夠承載生命的重量

於他而言

就是最美的世界

《橋》隨筆2

蒸楚名區,行商坐賈富庶地;衡祁古驛,金聲玉振茅洞橋。紫氣晴嵐,近衡山而映碧色;青石通衢,播惠風而引賓朋。名蜚州府,緣起橋洞之聲;氣呈祥瑞,霽開畂民之蕃。壤接六鎮,南鄉中心之藪;地通兩府,清泉明珠所鑲。擁斗山碧湖之漪泓,扼衡永商埠之要衝;峻嶺延脈,布百里而青葱;溪水環繞,潤厚土以瓊漿。絃歌之雅,食貨之利,美俗之醇,營就一方鄉風之盛;稼穡以勤,士秀以文,民樂以禮,俾成百姓進取之心。

文魁塔重檐翹角,輝映千年足跡;字紙鼎光射鬥牛,薪傳奕代文明。皮影馬燈,演繹春秋水墨;小窗伊人,夢迴江南雲煙。八街七橋,萬户千門迎暉宇;五路通商,墟場接踵觀人潮。進士舉人眾多,名宦賢達崢嶸;祖孫父子登科,兄弟叔侄及第。博士教授蛟騰鳳起;專家學者虎躍龍驤。

君不聞?甘家同知著述豐,謝門熊氏詞賦妍。曾孫鴻尊湘軍參贊,全彰蒿晉山東提督。兩廣鹽運使,段華乃咸豐名臣;滇緬遠征軍,段沄稱抗日名將。史續名浩,彌彰顯貴;文章入化,翰墨流香。若問全封兩大姓,十之八九是吾鄉。茅市俚語,似祁語而勝藍青;美食佳釀,快朵頤而譽湖湘。卿可見?春風桃紅李白,夏雨魚肥瓜馨,秋月薯壯稻黃,冬陽桐美豆香。黃澄豆腐嫩泱,食之舌卷;白皮燒餅香脆,聞而津生。更喜六碗土菜,味美遐邇爭誇。古風依悠韻,情綿千載傳。

噫!登九子不連之峯,遊子尋娘足音遠;探三龍治水之典,先賢玄德道法近。輕捲簾幕,芳華記憶如錦;月色朦朧,慨而撫箏踏歌。茅市人立大潮,舞動世紀風雲;接力同心,續譜浩瀚華章;開來繼往,齊奔錦繡前程!

《橋》隨筆3

我們村莊東邊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橋,它叫廖家橋。與鄱陽湖無數湖灣河汊上的眾多小橋一樣,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橋。它全長僅二十米,中間有一個麻石砌成的菱形橋墩,橋面是兩條並排的一尺厚的青石條。

兩百年前,我們廖家的祖先從外地遷徙到此地。當時這裏還是雜草叢生的湖灘。我們的祖先在這裏累土建房,開荒種地,捕魚撈蝦。站穩腳跟不久,先祖們就感覺到了出行的不便,於是集資興建廖家橋.

據村裏的老人講,祖先們為了建這座橋費了很多心血。單是把石料從幾十裏外的星子縣運回來,他們就花了一個月時間。在沒有汽車,又沒錢僱用大船的條件下,祖先們用鈀釘把兩條打魚用的小木船釘在一起,分批裝載沉重的石料。在裝卸做橋面用的重達千斤的青石條時,有一個人砸斷了腿。當時,那家的兒女都還小,族老們決定那家的重活兒以後大家輪流做,全村每家每年出一斗米供養那家的兒女,直到他們成家立業。

有了這座橋,小河兩岸的鄉親們走個親戚呀,換個谷種呀,牽着公豬到對岸給母豬配個種呀都方便多了。有時水牛跑過了河,小放牛娃可經過小石橋到對岸去尋找,不必再央求大人們划水過河,還免受一頓訓斥。

廖家橋不僅方便了兩岸的鄉親,還方便了周邊十里八鄉的百姓。鄱陽湖西岸有個叫姑塘的古鎮。它是連接鄱陽湖和長江的重要碼頭,也是遠近聞名的漁港,還是熱鬧非凡的集市。我們這一帶的鄉親買賣什麼東西,都得去姑塘鎮。如果沒有廖家橋,他們得彎老大一個圈,多走五六里路。經常挑米或柴禾去姑塘鎮趕集的人喜歡把廖家橋當做歇腳打尖的驛站,坐在石橋邊,敞開衣襟,讓開闊河灘上涼爽的風輕撫汗津津的胸膛,那才叫舒坦!再吃一點乾糧,掬一捧橋下清亮的河水喝下,渾身又來了勁兒。後來,為了給過路人遮風擋雨,村裏幾個老人自己動手,用四根粗細不一的樅樹在橋邊搭了一座涼棚。閒暇時,他們輪流帶一壺涼茶到涼棚裏閒聊。往來姑塘鎮的人路過,老人們會熱情地邀請他們歇歇腳,喝一杯免費的涼茶。其實,他們真實的目的是打聽姑塘鎮最近發生的事情,瞭解姑塘鎮上各種買賣的最新行情。慢慢地,這幾位老人也就成了村裏見多識廣的人,他們在村裏的威信也越來越高。因為了解行情及時,我們村裏的瓜果蔬菜家畜家禽總能買個好價錢。

早年,我們村有個孝順的媳婦因急着要見快要斷氣的老孃一面,晚上過河回孃家時,不幸掉到河裏淹死了。為此,我們整個村子哀傷了大半年。後來,村裏的族老們決定每天晚上掛一盞馬燈在橋邊的涼棚上。這盞燈一直點到一九四九年解放的時候,總共三十多年。無數曾夜晚經過廖家橋的人心懷感激。

因為廖家橋,我們村子小有名氣,村裏的人也有了自豪感。在熙熙攘攘的姑塘鎮街上,當別人問起是哪個村的,我們村裏的人會大聲地説:“廖家橋的!”

廖家橋讓我們村莊欣欣向榮,人丁興旺。當別的村莊快三十了還打着光棍的男人大有人在的時候,我們村莊過了二十四歲還沒結婚的小夥子很難找到。那些長年見不到“外人”的村莊裏的姑娘們都樂意嫁到我們村裏來。她們中意的不僅僅是我們村的富裕祥和,還覺得廖家橋可以讓她們“開眼界”。解放初期,我們村已是人口在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村子。

隨着社會的發展,鄉村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廖家橋的作用日漸淡化,過往的行人越來越少。前不久,我回到家鄉,恰巧遇見掠村而過的環鄱陽湖高速公路的通車儀式。站在歡鬧的人羣背後,我揪心地發現,匍匐在巨龍般高速公路腳下的廖家橋顯得那麼荒涼,那麼落寞,那麼悽苦。

曾讓我們村莊引以為榮的廖家橋快被荒草野藤淹沒了。

《橋》隨筆4

夏末,滾滾熱浪把我從市區趕回了縣城的老家。晚飯後,乘涼的人們來到濱河公園散步。走過紅橋,便從伊河西岸走到了東岸,過去只能隔河相望的新城區,現在是抬腳即到。

紅橋是老家縣城新修的一座步行橋,長約400米,因橋面呈紅色,人們便稱之為紅橋。

紅橋橫跨伊河,兩端處於東西濱河公園的中間,連接新老城區最熱鬧的地方,拉近了老城和新城的距離,像一條紅絲帶把新老城區連為一個整體。

紅橋上滿是乘涼的人,或立或坐,靜而熱鬧。玩手機的年輕人,沉浸在網絡之中;乘涼的老人坐在路沿上,背靠石欄,枴杖置於腿旁,似乎在回憶過往,臉上露出絲絲笑容;大姑娘、小媳婦嘰嘰喳喳走過,留下淡淡的幽香;蹣跚學步的幼童、腳踩滑板的少年……這一切構成一幅夏夜紅橋風景畫。

站在橋上環看縣城,想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小城故事》。嵩縣原是一座小城,改革開放使嵩縣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日新月異的變化改變了老縣城灰頭土臉的形象,縣城變得靚麗、大氣、富有內涵。嵩縣發展的故事一個接着一個,這裏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縣城框架拉大了,一城變雙城。

連接雙城的是5座漂亮的橋。剛通車的跨湖特大橋,從高速嵩縣出口直達洛欒快速通道,橫跨陸渾水庫的上游,青絲絲的路面,雪白的標線,嶄新的路燈,宏偉壯觀,這在嵩縣絕對是超級工程;伊河大橋雙橋並立,車水馬龍,風景橋上添新景,風景更靚麗;嵩縣二橋固守縣城的上游,讓貨車繞道而行,使縣城更安靜;腳下的紅橋,如紅毯鋪道,高貴厚重,成為一處新風景。

站在橋上看風景,風景盡收眼底。

身邊是一對30多歲的夫婦,手機裏反覆播放着歌曲《歌在飛》,優美的旋律飄過來,撞擊我的耳鼓,我的思緒也飛得很遠。

30年前,懷揣夢想,走出大山,學習、工作,如放飛的雛燕,最後又落腳在這山區小城。那時的縣城落後閉塞破舊,就那麼一小綹,兩、三條街道,公路之外是莊稼地、亂河灘。河灘裏雜草叢生,礫石遍地。後來交流到外地工作,一晃又十幾年過去,原來的荒蕪之地如今已是高樓林立,公園如畫,人流如織。不由感歎時光真快,發展得真快。彷彿一夜之間縣城變靚了,變大了,更現代了……

記得偉人説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處於日新月異、改革創新的今天,慢一步就要被淘汰,我們怎能故步自封,以老自居,做一名旁觀者呢?

《橋》隨筆5

“這一生將要走過多少靜靜的橋,在橋頭能夠牽着註定牽着的手,然後一直走,一直走。”最近一直聽着後弦的《過橋》,歌詞不禁令我觸動非凡。

是啊,屬於我們的橋究竟有多少座呢?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現實的橋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可我們卻也是人生這座由無數橋段拼湊而成的橋上匆匆而逝的過客。

一縷清香,伴着裊裊升起的炊煙,朦朧中混合叫外婆等人憨厚朴實的面龐,夾雜着童稚時天真而又爛漫的笑容,便在不知不覺中搭起了一座名叫“童年”的橋。這座橋很短,走了幾步便就過去了,可橋上的風景、笑聲,卻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在往後的日子裏,不斷隨着歲月發酵,温馨卻又使人迷醉和嚮往。

走過這座橋,面前忽然出現了一座似無邊際的橋,去和普通的橋結構不同,他像路一樣有着分支,他就叫做“求知”。這座橋因人而異,全靠自己,若是想要求得很多,橋便越長越陡;反之,這越短越緩。這座橋上,不論長短陡緩,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埋藏着荊棘,還有這劇毒的曼陀羅花,散發着誘人的芬芳,誘使我們走向未知的彼端,偏離自己原本選好的方向。然而,走過這座橋,便能在彼端嗅到屬於每個人獨有的幽香,他們或甜蜜芬芳,或清苦悠長,或腐臭難忘。這些,都是個人所選擇的方向,彼端,究竟有着什麼芬芳,便只有個人才明曉了。

走過童年,邁過求知的我們,心揣着不同的芳香邁入了“暮年”這段橋。橋上安逸而舒適的環境讓我們不禁停下腳步,靠在橋上,享受着慵懶的陽光撫過我們的每一處毛孔,享受着温潤的甘霖滋養着我們褶皺的皮膚,享受着新鮮的空氣遣散我們身心的疲倦。當然,在這安逸的環境中仍然還有一些人默默彳亍着,渴望走到這座橋的彼端。

然而,天,總是要變的。不管是風雨,還是雷電,橋上的變化都只是針對個人的,可是遭受這些變化的人,無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會邁入那座令人恐懼的橋──奈何。當然,這座橋上的風景也無人述説,不然我也不知曉了。

我們心懷着甜蜜走過的童年,懷揣着各自的收穫邁過了求知,又帶着享受和輪迴進入了暮年。這一段段的橋樑,共同譜寫了屬於每個人特有的人生經歷。命運是公平的,他沒有因為我們出生的尊卑而無情地為每個人硬寫上一個人生,而是將選擇的權利交給我們,讓我們自己選擇,去承受自己選擇的彼端的風景。

也許人生的這座橋上,正是因為一些需要自己體驗的經歷和感受才會精彩的吧!

《橋》隨筆6

小時候,一直以為那座橋是世界上最高最寬的橋,長大後離開家鄉許多年,等再次回家鄉看到記憶裏無比熟悉的那座橋時,才猛然發現這橋原來只有我三大步這麼寬,從側面看,只是高出水面大概三五米的拱橋!

自從我出生以來這座橋就在了,論年齡的話,她應該比我祖輩那一代還要大。

如今,她已經被無情的定義為“危橋”,橋的兩端各自被兩個大橋墩堵在路中央,只允許步行和自行車形式通過,宛如一位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在家休息。橋面上更多的是坑坑窪窪的痕跡,那些都是無數個風風雨雨的歲月留給她的傷痕,還有兩邊的橋欄是用鐵做的,原來的橋欄都被塗上了碧綠的油漆,小時候一直覺得這橋的顏色特別好看顯明,如今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基本上油漆都已經脱落完了,大部分鐵欄杆已經是佈滿了鏽鐵,好似老人滿臉的皺紋一樣。

記得最多的關於這座橋的回憶是在夏天,夏天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羣男孩子喜歡游泳跳水的,站到橋上最高點的鐵欄杆那裏,然後喊一二三往水裏跳,我那時特怕水是個旱鴨子,但是卻喜歡看那羣人跳水,特別的欽佩他們,每跳下一個心裏就暗暗的喊厲害。有些水性好的跳下水後都找不到人了,游出好長一段距離才探出水面來,然後再游回岸邊,繞回到橋上再跳。我的視線也隨着他們不停的打轉,一邊想着要是哪天我也能這樣子跳水多好。

除了跳水,更多的快樂就是夏天的晚上在橋上乘涼。我們小時候那會兒都沒有空調,夏天的時候只有老式的棕葉扇子。吃完晚飯,各家各户會拿個小竹蓆去橋上佔位置乘涼,或是有些老人家搬把椅子去,像我們小夥伴經常會你家的席子上坐會兒,她家的席子上去玩會兒,有時候還跑來跑去玩遊戲。橋被默認式的分成了兩半,靠近我們村的那一半乘涼時是屬於我們村的,從橋的最高點到另一頭屬於我們江對岸的村莊。 那時四輪車子少,橋上來去多是自行車和摩托車,偶爾有輛拖拉機過橋的時候,路兩邊的席子就要往外卷一下。

那時候的夜空特別的美,總有數不完的星星,有月亮出來的時候,月光好似一塊皎潔的白玉,點點的繁星和白玉倒映在水中就好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害羞的照着鏡子。我總喜歡看水中月亮的倒影,特別的柔美,每每有小魚跳出水面,月亮就被晃的一圈一圈的,好一會兒水面又會恢復了平靜。

如今再回家鄉,橋上冷冷清清,離這座橋百米左右的距離已經有一座新橋代替了她。 但是我每次回家依然都會到這座老橋上走一走,就好似去看望一位小時候特別疼我的老人。 謝謝你曾經帶給我們這麼多的快樂回憶。

《橋》隨筆7

昨夜,與同學短暫相聚之後在匯景橋分別,人未別,卻相約下次的再聚。望着她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太多感慨。

總不會忘記畢業留言冊中一位同學的留言:這一別,或許永遠……當時感覺這話是不是太傷感了,相隔又不是太遠,怎會沒有見面的機會呢?畢業後的經年,與同學能相見的屈指可數,更多的倒真應了那位同學的話,一別成永遠。現在想來,那位同學倒是個先知,不是不能見,而是懶得見。步入社會,我們要扮演的角色太多,承受工作、家庭、社會帶來的多重壓力,身心疲倦,只想清靜,連我這樣一個曾經那麼喜歡熱鬧的人而今也只想做個圍城中人。

同學還是曾經的那位同學,只是話語中多了一份堅強。她或許是全班閲歷最豐富的一位,短短的十多年,卻遭遇了兩次婚姻的失敗。當初聽另一位同學的講述後,我真的替她擔心,怕她從此會消沉下去,會自我折磨,自我摧殘,這幾年來,不知憔悴成了啥樣?一直想去看看她,去安撫她受傷的心,但最終也因種種原因而被擱淺。昨晚的相見,發覺並不如我想的那樣,自信樂觀洋溢在她的臉上,絲毫看不出她有何悲觀情緒,還是一如學生時代的那股精神氣。開始交談我還怕觸動她的那根弦,不想倒是她自己將話題説起:“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婚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擁有一份好的工作,幹好我的事業對於現在的我來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挺快樂的,就看你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這一代的女人應該是最優秀的……”難得她有這份豁達的胸襟,那些安撫的話語還用得上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沒有將她擊垮,反倒讓她變得更加堅強自信,我從心底由衷地敬佩她。

生活在自己的腳下,命運在自己的手中,正如一篇文中所寫的“當生活的一扇窗關閉了,你可以開啟生活的另一扇窗。”同學不正是這樣嗎?她的婚姻之窗暫且關閉了,但她打開了自己的事業之窗。人生之旅,我們不僅僅要為別人活着,更要好好地為自己活着。每個人來到世間走一遭都是不易的,幾十年的人生我們已走過將近一半,後面的人生真的要為自己好好地生活着。

匯景橋之別,是我們下次相聚的開始,期待也從今夜開始。

《橋》隨筆8

晚安,我的小世界

剪不斷,

欲理還亂,

説與誰傾聽,

念橋邊,

紅藥叢生,

可知為了誰,

能不能,

駐進心裏,

不負遠歸人。

惜文貓咪感謝您的閲讀!

學生黨,愛貓族,嚮往大海,喜歡流浪。嫻靜少言,往往藉助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大多是有感而發,不求押韻,只圖心安。如能於茫茫人海中與你產生共鳴,那將是惜文貓咪的幸事。

念橋邊紅藥

chapterⅠ 杜郎睡醒時,正好到達目的地。奉總部的指派到這座城市組建分支機構,對於才工作2年的我來説,這是一個絕佳的工作機會。我所在的公司是家外企,世界五百強,是這個領域絕對的佼佼者。正所謂需求決定市場,高層一致認為這個城市未來潛力巨大。我和幾個同事被派到這兒,從無到有...

水秋公子

我心中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因為天氣寒冷所以早早坐在被窩裏,開始認真閲讀朱永新老師《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我心中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初看這一章的題目:勞動技術教育,我有點茫然。因為從我當學生再到成為一名教師沒有正真接觸過這一門課。只是在《教育學》一類的書籍中看到過這個專有名字。對它的概念,...

八七在路上

詭異的三星S7 Edge主動優化片段着色器代碼現象

在三星S7 Edge(CPU為獵户座)上調試Fragment Shader,為了快速驗證,強制給gl_FragColor賦值,代碼如下所示。 這在iOS上表現是完全符合預期的。然而,在S7 Edge上,總會出現glGetUniformLocation查找sExternalT...

熊皮皮

《橋》隨筆9

雙線橋法:先標出化合價,然後,找出相同元素有改變的。畫橋墩,一條橫線,搭起一座橋。

所有的事都是這個樣子。學習,事業,愛情,生命。有一個起點,有一個終點。然後成了兩個橋墩,至於中間的橋,則是起點到終點的路途。

署期的兩個多月,幾乎沒有怎麼出門過,有過一兩次小聚會,通常我都是坐在一邊安靜看大家鬧,安靜看大家笑,等到有人轉頭過來看我的時候,我也對他們笑,之後又是與他們成對比的安靜。而在家裏,每天都是日復一日的度過,將近中午才清醒,起牀後的第一件事也沒有變過,永遠是先打開電腦再刷牙洗臉。網絡,這張網是鋪天蓋地的透明電波,密集地穿越進了我們這些雙面人的身體裏。

雙面人。

開學以後在學校裏的日子,看日出日落、草長鶯飛。

去學校的第一天就遲到了,連教室也不知道在哪裏,碰到國小的同學,然後他把我帶到我的教室,轉身拐進隔壁班。他在轉身之前對我説,你怎麼搞的,不認識我了,我一直等你和我説話的。他走以後我低頭看鞋尖上的泥土,剛刷的白球鞋,又髒了,也不想再刷乾淨了。

宿舍一共住十二個人。從第一天起就吵吵嚷嚷,生機勃勃。而我依舊還是坐在自己的鋪位上看書,只是偶爾抬頭起來看看她們。沒有辦法和她們一起聊天,講笑話。只能裝成認真看書。很認真很認真,認真到讓別人不忍心去打擾。我同樣也不忍心去打擾大家的談話。同宿舍的一個女生昨天過生日,在我們同住一個屋檐下的整整第二個星期,我面對她,面對很多人,張開嘴半天也叫不出她們的名字。隨後清楚看到她們臉上失望的表情。我總是讓很多很多人失望。

雙面人。一面快樂又明媚。那是誰。活在一張透明的,鋪天蓋地魚目混珠的網裏的人。跳出了網絡卻無法把溶進身體的千絲萬縷抽出來。無法與人在現實中面對面交流。沒有勇氣直視別人的眼睛。笑容也成奢侈的琳琅珠寶。我知道,我知道是我害怕真情被流沙般卷襲。

有時在下課的那十分鐘裏,我就伏在教室外面的欄杆上,看樓下一棵棵葱榮的樹和坐在樹下你推我攘的穿着校服的男生,上課以後則是滿臉嚴肅。當初和他們沒有什麼區別的我,也同樣每天頂着學校標準的短髮老老實實地在校園裏邊走邊笑。我也開始相信,人的快樂像刀子一樣,是會刺進憂傷的心裏去的。

可不可以不憂傷。最近好多人都這麼對我説。

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憂傷,但是,有好多好多的事,總是與我所想的相悖而馳。當我看到一個又一個人,熟悉或是陌生的人接連不斷地對我説,你太憂傷了。為什麼你總是這樣傷感。為什麼不能快樂一些。當我看到,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就再也開心不起來,再也無法快樂起來。還是真的如此。是我憂傷的太多,自己感覺不到。

不久前在學校裏,碰到一個大我兩屆的學姐,好久沒有見過面,重新站在她面前時什麼也説不出來,尷尬到我想要逃跑,然而她卻叫住我,問,為什麼你總是一個人,來到這裏以後,我每天都會看到你一個人進出教學樓,一個人去食堂,一個人坐在燈光照不到的涼亭打電話。

我笑笑回答她,我説我不認識別人,別人也不認識我。所以我一個人。

要認識一個人其實是很容易的。要找一個朋友其實也是很容易的。

每當我看到身邊的人,忙着搭建第一個橋墩,忙着搭建最後一個橋墩,忙着過橋。我就想到,七堇年説過的話,忙着生,忙着死。

如此我更像是一個局外人,為別人的生感到喜悦,為別人的死感到悲傷,別人於我的想法也亦是如此。連停下來觀看風景的心也沒有。他們只相信那句話,在最高的地方可以看到最美的風景。沿途的風景也是那麼美好的刻畫。我想我能停下來。

看到時刻緊繃神經的人,我再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不是不好意思了,是不敢。沒有勇氣花費他們的青春來為我解答一道練習題。沒有勇氣浪費他們的生命來聽我講一個故事。沒有勇氣祈求他們能夠關懷我。

是這樣,我想繼續安靜看着他們走完這座巨大的雙線橋。

我想繼續安靜看他們從生走到死。

我想繼續安靜如他們所願的看到他們最後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萬丈燈火。

而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是否也有人在看着我走完這座雙線橋呢。

《橋》隨筆10

1986年中期,我曾經很急切地在全市書店報亭尋找一本名字叫《黃金時代》的雜誌。因為我看到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免費服務項目叫“友誼之橋"不知為什麼,就是為全國有特殊需要的信友愛好者提供免費牽線搭橋服務,這消息對當時缺友少愛又不愛狐朋的我來講就是嚴重利好。但當時我沒好意思把雜誌借回家,因為其交友須知和規則很複雜,因此我決定滿城搜捕,我要抓住這個機會試一試。照今天看來就是一個宅男在網上山南海北地瞎貓去碰死耗子,羣裏胡勾搭,百度貼吧裏亂跟帖,直播間裏對大姐暗送秋波,微博裏散佈交友廣告,搖搖微信想同城約炮,··· 如此一比較,年輕的我也算是跟風過,誰年輕時候不想豔遇啊。

我的交友信很快寄到《黃金時代》友誼之橋服務組,地址是:廣州市東山寺貝通津1號大院。內容大體是先做自我介紹再提要求,我要求的徵友對象不特別,第一是英語愛好者第二是文史哲人員,最後沒好意思寫上“女”。很快就有回信好像排隊待徵的人很多,徵友表分類很有時代氣息是如此:工農商學兵,中高大學生。專業户個體户,音樂氣功和美術。供銷員團幹部,教師沒有老教授。失業員服務員,集郵收藏宣傳員。書法文學外語愛好者,體育武術旅遊愛好者。最後還特別註明説:徵友對象不是擇偶對象,徵友標準不是擇偶標準。請各位信友慎重對待,如有差錯,後果自負。

就這樣我陸續有了全國各地的新朋友,有先給我來信的也有我先禮到的,最後互通過幾封信的有這麼兩位:一位是廣東澄邁縣名叫王錄春,他是一位複員軍人,他開口就稱我為小弟。我現在還保存他的兩封信,後來不知怎麼忙碌就耽誤了。還有一位是現役軍人,在山西平遙服役,部隊番號是部隊4中隊42分隊叫張利新。我與他通信時我對他惡作劇了一把,原因是不久他就跟我要一張近照,我突然想起這次我填表時性別欄是女,我就弄了張一寸美女明星照給他寄了過去,到現在我還有點後悔那女人的確很漂亮是我的獨家收藏,許是被這張美女照惡搞的有點暈,他開始對我狂轟濫炸地來信,又要來看我又要請我去。但我始終把握火候不温不火他也沒辦法,我們堅持通信到他轉業復員還有一段時間,還給我寄賀卡。我現在還有他的八封信,其中賀卡四張。後來可能忙於工作結婚,他看我也沒有別意思和進一步的要求,就陸續減低迴來信的頻率直至最後音信全無也沒有把想説的話説出來。時到如今,如果當初有什麼得罪,在此跟他説聲對不起對不起,也不知他何時能夠知道我的道歉。

這段經歷發生在87年前後很短暫沒有豔遇,想不到我這種實在人年輕時也會惡搞而且還很早還把他差點顛倒,嘿嘿。

標籤: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