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有關年關經典散文

文學1.97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年關經典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年關經典散文

年關經典散文 篇1

臘月二十三了,過了臘月二十三就進入過年模式了。工業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生活壓力卻超過了以往的農耕時代。工業化為主的地區勞動力缺失,農耕為主區域經濟收入低下,導致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前往發達地區工作。一家人被迫分離,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相見相聚。如果按照準備回家過年來算,從春運開始就進入了過年模式,臘月十五就是旅人踏上回家征途的啟動按鈕。

記得曾經看過本古人的筆記小説,説是陰曆年十月到了,店掌櫃開始給回家過年的店夥計打點結算。古人的交通工具落後,普通百姓是乘不起車馬的。就是有車有馬,個把月的旅途也是平常事。店夥計拿着掌櫃給的年薪,背上一袋子乾糧,踏上漫長的回家路。靠着兩條腿,一路風塵,飢餐渴飲,走上兩個多月才能回到家鄉。古人描述的最快的旅程就是李白的《朝發白帝城》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僅僅是詩人的浪漫想象而已,順流而下的激流、險灘、暗礁,每一個對於舟船都是致命的。

現代的交通工具發達了,路途已大為縮短,歸途減少了旅途的勞頓。但由於工業化需要的勞動力眾多,回家過年的就漸漸形成了一股人的潮流。有人將這種遷徙潮,形象地比喻為鮭魚回遷。這股潮流充分展示了城市與農村的經濟落差,春節迴流的區域一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無論旅程長遠,路途險阻,家鄉就是再窮都擋不住中國人過年回家團聚的鄉親、親情。有錢的人,開着私家車或是乘坐飛機回家;普通人大多是坐火車、動車或大客車回家,買不到坐票,就是張站票也不辭辛苦地直奔家去;而一些為了省錢的人或離家近的,則騎着摩托車載着親人一起回家;少部分窮困沒錢的人,甚至不畏艱辛徒步回家。家,具有着中國人最大的向心磁力;年,就是中國人濃郁親情的集結點。力與點的結合,就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節日年潮。對於普通百姓來説,這個年潮也是一個關口,就像是八月十五錢塘江的大潮。這股大潮要跨越一道道坎,既有一線潮,亦有會合潮、十字潮、丁字潮,還有回頭潮、沖天潮,這一道道的阻擋着潮湧的坎,就是年關。外鄉人乘着大潮,越過一道道阻擋大潮的坎,直奔家鄉而去。

對於年關的描述,在樣板戲《白毛女》中寫的就很真實。年關到了,家裏過年需要錢,債主這個時侯也找上門來了。儘管如此,楊白勞還是買了二尺紅頭繩,給家裏帶來一絲喜慶和年味。這個喜慶和年味,是貧苦人在愁苦中擠出的一襲喜慶,是大紅邊際的一摸殘紅。這個時侯的男人是最難的,是平窮人家最容易生氣、鬧矛盾的時候,喜慶的日子裏摻雜着一絲不和諧。看着別人家過年不僅帶回來了錢,還帶回來了年貨。再回頭看看自家,不僅錢沒帶回來,家裏置辦年貨的錢也沒個着落。這個時侯,男人們就來到了關口。眼看着到年底了,農民工老李領着幾個人還在工地忙活着。老李,年底了,今年的錢給了嗎?哪兒給了?不過這不是還不到時候嘛,我得領着他們幾個先把活給幹完了,我們籤的合同就是幹完活給錢。等幹完活,要是還不給錢,我就帶着人去廠子裏堵大門去。哎!一年到頭不停地幹活,為着就是年底能夠結算些錢,回家好好給老婆、孩兒們過個好年。但這一關、這一坎,老李已經知道很難邁過去。老李不失信,幹完活後,帶着一幫窮弟兄踏上了要錢的漫漫長路。

小時候,男孩子過年最期盼的就是能夠多放些鞭炮,而女孩子不用多説就是希望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那個時侯的鞭炮都是拆開了放,一個個地燃放,可以持續好幾天。三十的夜晚,大人們將鞭炮分發給小男孩,幾個小男孩湊在一起,拿出得來的鞭炮,小心翼翼地一個一個拆開來,然後再分為幾小堆,那些是七年級放的,那些是八年級放的……,那些要到破五放,一一規劃好,藏在自己的小抽屜裏。女孩子們早早地就在街面上看好了花衣,剩下的時間就是天天在媽媽身邊磨嘰。眼看到了年關,父母們數着指頭,算着那個孩子去年添置了什麼,老大長高了,今年該給買件新褲子了,老大穿短了的褲子接上一節就能給老二穿。平時吃的都是兩面饅頭,過年把攢下的白麪拿出來蒸些白麪饅頭;糧店供應的每人二兩油肯定不夠,得把老家帶回來的油用上,七年級總得炸些油條、麻葉、麻花什麼的吧。碗兒都舊了、破了,來個人拿不出手,過年怎麼也得買幾個新碗吧。要這樣,老大的褲子就沒錢買了。父母為着年關合計來合計去,總是滿足不了小孩子的願望。年關是大人們的,小孩子不知道這些,只想着快些過年,不僅能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幹活,還能痛痛快快地玩個夠。

掙到錢的,享受着豐收的樂趣,春風得意馬蹄疾。忙了一年,到頭卻拿不到分文,空着兩隻手耷拉着腦袋,在這個落寞的'年關,黯然失措步蹣跚。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中國人最渴望的是親情傳遞。家,有親人在家企盼着就夠了,足以慰藉一顆風寒中歸來的冰涼之心。回到家,見到親人,在外遭受的磨難已經算不了什麼。跟家裏親人們圍攏在一起,背靠背、面對面,沏一壺茶、温一杯酒,嘮一嘮過去的時光,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不論這個年關,是喜是悲是樂是猶,都得抬起腳邁過去。春節是中國人的盛會,是舉國歡慶的日子,無論多麼艱難,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鞭炮聲已經響起,大紅的燈籠在街頭飄蕩。父母、兒女在遠方翹首,拂去身上的征塵,邁開步伐,朝着回家的路向前!向前!向前!

年關經典散文 篇2

年關緊逼,手頭的工作仍然很多,而我忙得只剩下無奈的笑。政府機關不再張燈結綵,過年已經沒有了往年的喜慶氣氛,但我還是弄了大大的一幅對聯掛上。各單位職工議論最多的是過年不吃團年飯、不發過年錢、大年三十不放假,似乎士氣很低落、聽到不少牢騷話。調侃曰:“有一種千年的温馨傳統是春節,有一種百般無奈的傷痛叫過年上班;有一種千里的奔波就為回家吃年飯,有一種白痴規定大年三十全部守辦公室。”還有人加一句“有一種日瘋倒癲的人過年還要查崗!”甚至請假條幽默帶酸味: “因父母要求我大年三十回家陪同過年,否則要將我告上法庭,現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四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及第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之規定,特申請2014年1月30日請假一天陪父母過年,請依法批准為謝!”

調侃歸調侃,牢騷多了傷自己,還是做自己的事情吧。我有走訪慰問困難羣眾的任務,於是上門給困難的黨員和羣眾送去三幾百元,帶去黨委政府的問候和温暖。一村一村的走,和羣眾拉着農家話題,傾聽老百姓訴説疾苦。握着那一雙雙粗糙顫動的老手、看着那閃着淚光的質樸眼神、聽着那樸素的感謝的話語,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着。

走在村公路上,本來殘寒的冬季早已升温,可以感受温暖陽光,讓金色的斑斕給予身體所需的養分。路邊萎黃的雜草,在空中輾轉着優雅的身姿;油菜低矮,在風中由衷的説着喜歡;零星的菜籽花,是整個冬季送來的最浪漫的禮物;幾隻白鶴,在農田裏舞動着輕盈的身姿。在鄉村笑看落花流水,淡看風起雲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和豁達。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看不明的事,放不下的情,到鄉村來走一走,瞭解民情、傾聽大自然,就有了該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