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感知江南水鄉的日月變遷散文

文學2.44W

黃墓渡地處江南水鄉——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它是史料裏記載的三國東吳大將軍黃蓋墓地的所在地。著名的漳河水滋養了這塊沃地。

感知江南水鄉的日月變遷散文

一方水地養育一方人。人們的辛勤勞作,又給這裏留下了燦爛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黃墓渡就是中國千千萬萬的古老文明發展史中典型一例。

漳河流到這裏河面寬闊,水流平穩,航運條件極好。那時,南陵和蕪湖之間沒有公路,兩地間的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全靠這條發源於涇縣,貫穿南陵,流到蕪湖魯港,注入長江的漳河。

據記載,古時的黃墓渡,往來的南商北賈多集於此。渡口邊,商船雲集;街道上,商號稱雄,店鋪林立。因着這特殊的地理位置,古鎮黃墓成為當地的商業貿易中心,也是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堪稱南陵北廂的重鎮。

然而,隨着工業化的發展,道路的修通,黃墓渡也失去了重要交通樞紐的身份,昔日盛極一時的繁華一去不返,替代的是冷清清的街道、街道兩旁肅立的樓房、冷冰冰的水泥大橋和遠走他鄉的背影。

在黃墓這方熱土上生長的人們,無論走到哪,從事何種職業,對黃墓的情感、對兒時街口車水馬龍的記憶始終鐫刻在他們的心中。在這樣的情感湧動下,一批黃墓文人名士把當年那個繁華的古鎮寫進了《一抹鄉愁黃墓渡》。

品讀《一抹鄉愁黃墓渡》一書,黃墓渡的文人們用筆墨為我們拂去掩面的塵埃,讓我們領略到黃墓渡這個江南水鄉特色古鎮昔日的綽約風姿。

“河面上,一年四季,南來北往的船隻絡繹不絕。有掛着雙帆的烏蓬船、有蕩着雙槳的小划船、有拖着一二十條躉子、靠人工背纖的大駁船。還有順流而下的竹排、木排。將魚米之鄉南陵的稻米、涇縣的竹木運往蕪湖,銷往全國各地;又從蕪湖將煤、鐵等工業原料和日用百貨,運到南陵縣城和沿河各集鎮。每年桃花汛起,輪船開通,黃墓渡是旅客南上南陵,北下蕪湖的重要碼頭。枯水季節,輪船停開,旅客往來就只靠夜行船了。每條夜行船可載七八個乘客,船老闆蕩着雙槳,‘吱吱呀呀’的槳聲,伴着他那不緊不慢的號子,將船徐徐推向前進。久居黃墓,白日裏,你可飽覽那白帆點點、百舸爭流的壯麗景觀;在深夜,你可聆聽那悠揚深邃、古老蒼涼的船工號子。”

啊!一幅多麼繁榮壯觀的畫卷!

品讀《一抹鄉愁黃墓渡》一書,黃墓渡的文人們帶我們走進他們筆下的家鄉,家鄉也在這字裏行間鮮活了起來。

家鄉是什麼?

家鄉是“紮下根,煙靄相生,賡續繁衍,把風雨日月細細打磨成了一個温暖的名字——黃墓渡”。

家鄉是“多少人,在渡口目送江流婉轉;多少人,在碼頭瞻望孤帆遠影;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因河而居,瓦肆集貿,南北流通,把日子過得普普通通,波瀾不驚”。

家鄉是“記憶裏,一條南北向的石板路,長不過二里,但小鎮人煙阜盛,輳輻十里,風帆千尋”。多麼温馨親切的故里!

品讀《一抹鄉愁黃墓渡》一書,黃墓渡的.文人們帶我們走進他們心中的鄉愁,鄉愁也在這白紙黑墨中暈染開來。

鄉愁是什麼?

鄉愁是流傳在黃墓一帶的民間故事和民謠;是春節期間想念的羅漢燈、龍燈、馬燈、滾龍燈、花燈;

是曾經駐足的南來北往的渡口;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渡口擺渡人;是輕舟飛渡上的漁夫;

是鋪面林立的筒子街、老街上早已破舊的影劇院和那冬天繁忙熱鬧的澡堂;

是諄諄教導的恩師、朝夕相處的小夥伴;

是彌散在心空的那縷青煙;

是那些逝去的歲月中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將引領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黃墓渡的田間地頭,走過黃墓渡的大街小巷,體味記憶中那份像漳河水一樣流淌不息的濃濃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