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讓過勞死成為歷史吧散文

文學5.81K

寫下這個標題,不免有點鬱悶。為愛才、惜才,也為了社會大局,感慨頗多。

讓過勞死成為歷史吧散文

據報道:早在2011年,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院就曾對92個過勞死案例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過勞死”發病率直線上升,行業分別是:教育培訓、學生、傳媒、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文藝工作者等。過度勞累,壓力大是主因。這裏主要談談文藝工作者。

縱觀文學史,有多少文學大家,他們不僅熬夜用心寫作,還忍受着飢餓,他們為人類貢獻了智慧與精神食糧,是可敬的人!英國傑克倫敦為寫作,自行車出租十五次之多。像曹雪芹,在飢寒交迫中書寫《紅樓夢》,如此怎能長壽?像現代文學大師魯迅生活條件艱苦,又加班熬夜,得了肺病而早逝。像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為我們奉獻了《人生》《平凡的世界》,長期熬夜,以老鼠為伴,以致熬的舌苔發黑,醫生讓停筆半年,他不肯,終累死,年僅42歲……

誠然,以上文學大師們不知生命可貴嗎?知道,完全明白,可還要不由自主的去冒險,去執着!是為了心中的偉大事業!也為了對社會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哦!他們置生命於不顧,無疑是可愛可敬的人!威脅他們生命的,不僅僅是長期勞作熬夜,還有飢餓威脅。那麼,今人輕鬆了嗎?非也。今人雖擺脱了生活壓力,熬夜在知識分子階層仍繼續着。於是,危險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像大學教授、曾是《文藝報》副主編熊元義,寫了許多學術論文,應邀去各處講座,推辭不掉,他由於過度疲勞,去世時年僅49歲,孩子才5歲。

2016年12月22日,《法制週末》報載:2011年4月19日,33歲的海歸女博士、復旦大學教授于娟,因癌症逝世。她生前在生活反思日記中,寫到:“長時間熬夜等於慢性自殺,超負荷運轉就是透支生命。”十年來,她沒有在12點前睡過。2016年6月29日,長期加班熬夜的天涯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呼家樓地鐵站突然暈倒逝世,年僅34歲。

寫此,筆者深有感觸,回想一年前親身經歷的一幕,至今心有餘悸。因常加班寫作,連續熬夜至凌晨兩三點才休息。我有個毛病,熬夜了,也不喜歡晚起。早晨起來,不覺頭重腳輕,一陣眩暈,突然倒地……朦朧中聽到“咕咚”一聲,接着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等我醒過來,發現頭部生疼,一摸是血,又一看身旁一片血。傷感之餘,只能感謝上帝的恩典哦!否則,醒不來,就一命嗚呼了……

這一樁樁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讓人膽寒發顫!怎能舉盡?他們皆是各界、中青年精英。悲劇產生有多種原因,有社會、有自身。前人面臨的是條件艱苦、熬夜加班。今人面臨的是不僅熬夜加班,還有複雜的人際壓力。後者甚至比前者還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就感慨:人際關係最累。

是的,雖上有國家政策、明文規定,但因有人貪腐不按條例來,總是任人唯親,不任人唯賢。下有人的劣根性:嫉才忌能、患紅眼病。有的年逾花甲寫不出新東西,還看不得別人好,見別人有成績,不是虛心學習其閃光點,而是或冷嘲熱諷,或設法詆譭,或散佈謠言,搞得人心惶惶,像麻雀,不停聒噪,製造混亂,製造不平……這些皆構成文化學者、文藝工作者的一大心病與壓力。久之,出現了綜上所述。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怎麼辦呢?筆者認為:首先向北大高材生、部級高幹、北京市雜文學會會長段炳仁在《北京雜文》卷首語所言:“讓內心強大起來!”是的,讓脆弱靠邊站,儘量少熬夜,不把傳遞負能量者當回事,甚至不把其當人看!為了心中的理想、目標,勇往直前!自身是內因哦!正如一位老作家詩中所言:學海燕,“有眼不留戀翠綠樹林,有耳不聽從人間頌歌!大展着鋼鐵般的翅膀,去搏擊霧海雲天!”再就,國家政策,像國外將“防止過勞死對策作為政府任務”法案,在日本參議院全票通過;像其他發達國家,也陸續制定完善過勞死相關法規:美國公司為了員工減壓,制定彈性工作制度;歐盟及其成員制定的《健康與安全工作法》;2016年7月,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曾撰文對過勞死問題發表看法,健全公共制度、休假制度,優化用人制度等。最後,科學生活與工作,人不能像機器一直開着運轉,也可適當停頓片刻,身邊親人也須提醒。像台灣作家瓊瑤寫作常忘了吃飯,丈夫平鑫濤時常提醒甚至飯端至面前。

當然,作為領導要顧全大局,注重保護好人才,用好人才。儘量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做到公正無私,提高人才積極性。為避免人才流失,也為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我們大聲呼籲:讓過勞死成為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