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活着的讀書筆記

文學1.2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的讀書筆記

活着的讀書筆記1

《活着》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餘華用平實的敍述手法,平靜地敍述了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現實生活。看完後,不覺悲涼,悲哀,悲傷起來。似乎時間所有的苦難都他經歷了。不禁自問:活着的意義何在?

司馬遷説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鵝毛輕;雷鋒説,活着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保爾柯察金説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對於徐福貴而言活着的理念在於:“人只要活着,窮也不怕。”他覺得人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更應該懂得生活,學會勞作,為一家人而活着。那樣即使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卻踏實了。妄想可以嘗試把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使自己窮苦的家變得重新發達起來。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見他活着的意義只是為了家人,對家庭的牽掛便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選擇留下,或死於戰場,或者高官厚祿。但像他這種無文化無社會主義理想的舊社會底層人民羣眾而言是終究不會選擇留下的。當解放了以後,他看到佔他家地的龍二被槍斃,家珍的話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而即便是這麼一個看似尋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夠擁有。先是兒子獻血,糊塗送命;女兒難產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壓成肉醬;外孫被豆子撐死!而他只能感歎:“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想想現實中的我們,還在爭麼?肯定是的啊!試問誰能真正放下呢?

書看完了,覺得異常壓抑!活着到底有什麼意義?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可以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過。而不會被20××這樣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擁抱未來!才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生活態度!

活着的讀書筆記2

看完了這本小説,被老年福貴的豁達所感動,他經歷了多少的事才能説出那一個下午的故事?

還有一種感覺,小説裏的第一人稱,那個“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的小夥,一整個下午傾聽福貴的故事。我怎麼覺得他身上有我的人格,局外人。我們都是別人故事的旁觀者,他可以一個下午聽完福貴大半輩子的故事,我可以一個小時20分看完這本小説,再花同樣的時間寫“書評”(我的寫作能力肯定是寫不出書評的,雖然是同樣的時間,可看小説是全神貫注地,寫感受時卻是翻翻書,整理書庫)。這本書給我的感受跟那本《斯通納》很像,可兩本小説的主角的從小到大的家境是相反的.。福貴從少爺變成窮人,被拉入伍,親人都先他而去,都由他埋葬。而斯通納從泥土的鄉村裏出來到大學裏當教授(助理教授),有一個情人,從貧窮到中產,他得癌症去世。

這兩本書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但兩本書的時間段都是從青年到暮年。當然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共同點,可我覺得兩個人都夠複雜,福貴是經歷複雜,而斯通納(斯通納這個人複雜嗎?)我竟拿不出一段話來形容他的複雜。

活着的讀書筆記3

對待社會,我們常説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説,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路 遙《人生》

餘華先生用極富民俗特色的語言,借福貴之口,向我們講述了從五十年代到今天,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中國貧苦農民的故事。《活着》是一部現實主義意義上的悲劇,讓人讀完悲從心來卻又無可奈何。浪子回頭固然金可換,但是時代巨大的不可抗力讓無數的福貴們揹負上了不得不去承擔的悲苦命運。

活着,活着,人生在世,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又談何容易?人生的跌宕起伏,從大富大貴的紈絝子弟,到一無所有的乞丐,從趾高氣昂的地主少爺,到歷經生死流浪在軍閥混戰中的士兵,從初次看見希望的熹光到再次被現實的黑暗吞噬,渺小如福貴的千萬中國貧苦農民,又怎能奈何?那個時代對千千萬萬的福貴們極盡摧殘,以摧枯拉朽之勢貪婪地吞噬着他們渺小的生命。

那一片埋葬着老母親、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的墳塋邊,福貴指着旁邊的空地囑咐人説,自己走後就葬在這裏。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雖然以小説的手法展現,將人世間生離死別的千萬種苦難,離合悲歡的千萬種情感都灌輸在一個福貴的身上,但是卻真實得可怕,因為這就是那個時代裏,中國人的縮影。所有的這些苦難,都是我們的先人曾經經受過的。

我們無法想象那樣在戰火中摸索着求生活的黑暗日子,我們無法感受到子彈擦身而過、身邊血流成河的恐怖,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中瘋狂的洶湧的潮流,我們也無法體會諸多悲劇相互疊加而產生的'強大的心裏壓力……或許我們的靈魂早已經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迷失了,我們也許已經忘記,或不再願意提及那一段黑暗的日子裏,無數的“我”是怎樣卑微地生存過。

餘華作品的價值,就在於他能夠看似輕易地喚起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對生命的感悟。我們一邊高喊着對生命的熱忱,一邊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我們一邊譴責着對時間的浪費,一邊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糾纏再三。前幾天有位導師説道,真正的大學,就應該是“虛”的學問,談實用,不如改叫職業技術學院。我覺得他説到了結症所在。

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一代人,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追求虛榮的浮華,追求虛無的享受,追求名與利,追求金錢與物慾。當然你可以輕易的説,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社會就是大染缸,身處其中怎麼可能獨善其身。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看見許許多多的視名利如糞土,集畢生之所學為的發展獻身的人們。我們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我們的社會也需要這樣的正能量。在市場經濟中,我們學會了將一切事物都賦予標籤與價值,我們慣於用金錢去衡量這個世界,華服珍饈,香車美人,豪宅花園,甚至於婚姻,甚至於感情,都一一被明碼標價,倫理與道德的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浮生若夢,一切過眼雲煙。盛極一時卻落得百年孤獨。叫人不得不感歎人生的無常。

關鍵在於,我們最終能不能明確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什麼,能不能摒棄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能不能明確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能不能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為活着而活着”。我無權去評論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我可以自由地去選擇我想要的人生,去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去經歷我想要經歷的故事,去完成我想要完成的夢想。

青春,就是用來不斷地接受挑戰,不斷地去嘗試,不斷地瘋狂,不斷地失敗,不斷地站起來的,我不想為名利和循規蹈矩的教條束縛,我要自己的生命能夠自由地呼吸,我要自己的生活精彩絕倫。人生不怕有遺憾,但是,只要多年之後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能夠無悔這段光輝歲月,便足矣。

我相信,孤身一人在這個冰冷世界中流浪的福貴,他是幸福的,命運的悲劇並不意味着他靈魂的悲劇,他擁有着非凡的經歷,擁有着至親至愛的人最最親密的回憶,酸甜苦辣,共同調成了人生的一罈酒,在時間的調和中愈來愈濃郁甘醇。

“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體味與感受。怎樣選擇,怎樣抉擇,便會成就你怎樣的人生。活着,為自己而活。

活着的讀書筆記4

年少不懂珍惜,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父親換成銅錢讓兒子自己去還債,讓兒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家產散盡後家珍的不離不棄,生兒育女,千金小姐為支離破碎的家精打細算,捨不得福貴做重活,十指不沾陽春水到下地耕種,體力,耐力,心裏承受能力都展現出家珍作為女人的偉大。

兩個孩子都懂事,鳳霞因為一場大病變成聾啞人,想到福貴最難的時候都是鳳霞的笑語陪伴度過,後面聾啞了看到鳳霞兩個字都覺得難過。有慶因為父親説他鞋損壞的快,每天打着赤腳跑50裏地去上學,放學割草餵羊,一直在路上沒停過。那個時代的人為了吃奔波勞累,日子太過於心酸。本以為有慶的`離開是意外,鳳霞遇到一個疼他的人是一件暖心的事,無奈作者也不放過這一家,可憐的鳳霞,可憐的二喜,可憐的苦根。

福貴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到最後只有老牛作伴,耕地喊的名字無疑是對親人的思念,死去的人已經離去,活着的人還要繼續活着,只是活的太苦了,內心是多麼堅強才能忍受一次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活着,好好活着,我很幸福,我會珍惜擁有的一切。

活着的讀書筆記5

“人為什麼要活着”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思考過。不一樣的人可能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説要為父母、家人而活着;有的人説要尋找真理而活着,就象蘇格拉底以自我的無知之知;有的人説就是為活着而活着。甚至有一位老兄教導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兄弟!”

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説:“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能夠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全部依靠於他們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經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齊。”我對此的理解能夠歸結為一個字:愛。

讀了公司推薦的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我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關於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你心存善念,心靈充盈,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關於經營哲學,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所謂“愛人”,就是“利他”,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研究讓自我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説,商人做生意自我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並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尤其是企業員工都要高興,這種所謂各方皆好的和諧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祕密所在。

我想,儘管我不是稻盛和夫,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點石成金本領,但我依然能夠找準自我的人生座標,明確自我所擔當的主角,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僅使自我活得幸福和歡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歡樂!這也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以及愛因斯坦的愛的一點啟示吧。

活着的讀書筆記6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馮唐的一本隨筆集。看了這題目真有意思,是的,隨着歲月的流失,漸漸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衰老。馮堂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他不需要以字謀生,所以字裏行間就多了幾分囂張。翻看他的文章,不難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氣側漏,挺有意思。

這本書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為四個部分:那些書,那些人,那些事兒,那些地兒。開篇就説這本小説整體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讀下去。講到好小説的標準,他説結構好的文章遠比辭藻華麗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書能讓你感動,那麼文字、結構、才情神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細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説裏面我最喜歡的作家應該是張愛玲,國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樹,其餘的只能談得上某本書,談不是某個人了。不過,我個人好像閲讀中文小説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體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閲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有不同的妙處,不過我也確實需要補充一些外國優秀小説,因為我最近也發現,國外經典小説的結構都還是很不錯的。

書裏有一段是説馮唐他想趁年輕看完《二十四史》,這是我這大半年來聽到的關於傳統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話——這才是文化積澱!黨員看講座,看來看去都是《弟子規》,敢情古人幾千年就孕育出這麼個東西,書店上架還得放成功學的櫃子上。學問不是這麼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謹信”就能做到的話還要警察做什麼。急功近利必然適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説要煲出個“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學以致用”。

我之前看《戰國策》,感覺就像在看兩塊五一本的.《故事會》,到後來有時遇到個什麼事,會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書裏有寫過這麼一段,該怎麼做、有什麼後果都寫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麼多,古人都總結好碼成字了,這是單説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詩詞,什麼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沒跑了。周國平在《經典的理由》裏面説:“我反正不能一輩子生活在與人生無關的某個專業小角落裏,懷着囊括人類全部知識的可笑的貪慾,我選擇了哲學這門凌駕於一切面對一本隨筆集是很難寫出框架式讀後感的,況且也沒有這個必要,畢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寫在這裏好像僅僅只是為了紀念:看了這題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讀完了此書。

最後要説的是,這本書值得再細讀一邊,為了體會那些有趣的句子、體會到精彩的人生。

活着的讀書筆記7

整本書的情節並不恢宏,講述的僅僅是一個富家子弟從紈絝浪蕩到迷途知返卻又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的過程。

這世界最動聽的一個成語大概就是“虛驚一場”。可是當你以為這是一個虛驚一場的故事時卻發現,更大的厄運還等着你去對抗。

當福貴敍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語氣是冰冷的。冰冷的異常平白和簡單,冰冷的好像他早已忘記了那些離他而去讓他痛及一生的親人。

可是就是這種冰冷的聲音,讓每一場悲劇都更加真實的敲擊着讀者的內心,讀起來異常沉重。

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從敗壞的地主少爺到九死一生的士兵到後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百姓的角色轉變,他的經歷使他變得逐漸有當擔,也更加珍惜“活着”這件事。

當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來發展的時候,命運卻又給出了新的當頭一擊。

兒子、女兒、妻子、女婿接連的死去,到最後外孫因自己而死,他所有的.親人們,都在這個叫《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在整個故事中,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互相仇恨,但是卻始終沒有相互拋棄。

如果有一天,你的活着也僅僅是為了活着,那麼生活所帶給你蒼涼和苦澀與你而言也不過是毫髮無傷。

無論現在的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

那個結果對現實的我們毫髮無傷。

活着的讀書筆記8

餘華的這本《活着》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於偏見還是什麼,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迴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着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敍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敍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為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為伴,書中有一句話説的很好,活着不是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敍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為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説説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眾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後讀書得沉下去。

標籤:讀書筆記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