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深度傾聽,決定你的人生

文學1.75W

01

經典散文:深度傾聽,決定你的人生

大多數國人應該都對武俠小説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頗為熟知。

並將它的道理自然而然地代換到生活中:

只要我夠犀利,夠迅捷,花樣百出妙手回春,讓人們在我魔術般的表演跟前心醉神迷,然後我就收穫源源不斷的功名利祿了。

可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否真的就是這樣呢?我們不妨看一個很鮮活的例子:

我的一個朋友,是地方上有名的主持,有一次單位讓他去跟某企業洽談項目合作事宜,結果還碰上了一個競爭對手——另一個公司的客户經理。

和我這玉樹臨風,妙語連珠的朋友相比,這個素不相識的客户經理就顯得異常樸實,甚至有些木訥,完全不像縱橫職場的生意達人。

可甲方和他們兩人分別進行了溝通後,最終放棄了我朋友的提議,選擇了那個看上去波瀾不驚的對手。

事後朋友很鬱悶:我當着一票老總和職業經理人的面,心不驚肉不跳,口若懸河娓娓道來,把己方的優勢敍述得淋漓盡致,既無語言漏洞,也沒失常表現,可怎麼最後就不是我呢?

當時我聽完就多長了個心眼,覺得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之後通過一個偶然契機,瞭解到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朋友頗有風度,很能言善辯,給甲方留下的印象也非常好,但他過多偏重於自己優勢的挖掘,並沒有將甲方的需求挖掘透徹——更為致命的是,董事長表達了一種訴求,可他全然沒理解到位。

反倒是那位不起眼的競爭對手,不多言不多語,卻很巧妙地把握住了甲方的心理需求。

這兩位,一個説的比聽的多,一個聽的比説的多。

誠然,口才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否則蘇秦張儀之輩也不會被推崇至今。

古希臘時期,辯論課程就已經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能言善辯的人總會給人帶來獨特的享受。

但它畢竟是“器物”層面的技能,口才之後的很多稟賦與特質才是真正的核心。就好比一套簡簡單單的太祖長拳,在喬峯手中就能打得威風凜凜、氣貫長虹,而其他武林羣雄卻怎麼也演繹不出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霸氣。

潛藏在口才之後,正是深度傾聽的能力。坦白地講,這是一種尚未普及的能力,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能力。

它依賴於一顆深厚温潤的心靈,一雙靈巧機敏的耳朵,一種心領神會的悟性。

我們身邊能説會道的太多了,但真正將其轉化成累累碩果的又有多少呢?下面就從三個層面講講深度傾聽。

02

第一層,聽話。

這個看似簡單,實踐起來真不容易。因為我們身處一個信息極度爆炸,社會快速轉型的時代,無論網絡上還是生活中,我們根本沒有耐心去聽對方説什麼。

聽誰説一句西方制度合理,普世價值乃世界潮流,立馬給其貼上“美分”“帶路黨”標籤;亦或是,誰在公眾熱議一個事件時,為政府説一句客觀的話,立馬就成了“五毛”。

其實,所謂“美分”,如果既推崇西方先進的制度,又熱愛中國燦爛的文化,你又如何定義這個人呢?如果一個人既公正看待黨和政府,又迷戀盧梭、雪萊和莎士比亞,那麼他是不是純粹的五毛?

所以,“聽話”在現實社會已經不是一個生理問題,而是一個心理問題。

人人都急於表達,讓全世界聆聽自己的聲音,可卻沒想過:我們該怎樣聆聽別人的聲音?我們能否稍微調慢下萬馬奔騰的思緒,屏氣凝神,汲取下其他生命體的精神能量呢?

而且,心靈的沉靜,對他人足夠的尊重和包容,絕不是看一兩本書,接觸一兩位高人就能形成的。這需要我們常年累月的學習,思索和總結,養外修內,最終達到一個和諧自如的境地。

什麼是有文化?崔永元説得好:寬容、尊重,便是有文化。同理,寬容別人,尊重別人,就是“聽話”的最優先決條件。

03

第二層,聽音。

先輩們常説:聽話要聽音,不僅要聽對方表面的言辭,還要聽出潛藏的深意。

現在看着一些95後的青澀舉動,稚嫩言辭,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當初的自己:為什麼那時候領導和客户説個什麼,我半天理解不了。

旁邊同事們,要麼尷尬得啞口無言,要麼急得吹鬍子瞪眼,最終換來的依然是我們的一臉懵懂。

那時候的我們,社會經驗、人生閲歷、以及處事情商等特質都處於一個淺表水準,很多別人能明察秋毫的事情我們就是看不明看不穿。

所以“聽音”的能力,取決於個人的知識結構,以及內在沉澱的修為。

往小了説,這會影響我們個人職場的升遷,情場的得失;往大了説,這很可能改變一個重要事件,從而影響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珍珠港事變前,美國情報機構全天候監控夏威夷日本間諜吉川猛夫的通話。可即便如此,珍珠港還是被日本海軍給偷襲了。

而且,吉川猛夫並未使用任何暗語,在眾目睽睽之下就把情報傳到了日本國內。這是怎樣做到的呢?

”嗨朋友,週日的夏威夷很閒適,天氣很不錯,萬里晴空,我打算出去享受下海灘的陽光。。。。。。”美國情報人員聽到的,就是一段再尋常不過的朋友間的閒聊。可文章,恰恰就做在這裏面了。

二戰時期的空軍,由於技術裝備限制,在陰雨天是很難進行戰鬥作業的。“萬里晴空”這個信息,無疑就向日本軍方釋放了一個偷襲作戰的絕佳信號。

再加上“週日的夏威夷很閒適”這個信息,日方也知道美國海軍會一如既往地進行週末休假。

遺憾的是,美國軍方卻忽略了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層解讀。於是乎,1942年12月7日清晨,珍珠港事變悄然降臨,美國太平洋艦隊險些全軍覆沒。

04

第三層,聽心。

這點是最難的,因為它要求的不是卓越的智力,而是一種“僕從精神”,一種我為您着想的深層意願和內驅力。

很多美國企業,為什麼很喜歡印度人全權打理他們對外的會議活動,商業事件呢?因為印度人具有高度的僕從精神,什麼踏實、細膩、執行力強等特點,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關鍵就在於,印度人發自內心的僕從意識。他們完全瞭解美國人想要什麼,甚至很多美國人自己考慮不周的,予以忽略的細節,他們都會在活動流程中予以重點照顧。

這些都做到了,客户一定會享有酣暢淋漓的極致享受——怎一個爽字了得!從今往後的商業活動,肯定都讓你給包辦了。

05

我們中國人不如印度人聰明伶俐嗎?

肯定不是,甚至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但為什麼我們不願做,甚至於不屑於去做?

原因就在於“僕從意識”的缺失。其實僕從本身,絕對不是一個貶義詞,本質上藴含的也是一種高度的服務精神。

但在我國當代諸多語境中,它早已淪為低人一等的代名詞。

這純粹是徹頭徹尾的誤讀。服務,絕對不是低頭哈腰,唯命是從,而是一種盡力為對方排憂解難,實現自身價值,為社會貢獻正能量的方式。

廣義上講,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擔當了一些僕從角色。官員為國民服務,是全體民眾的僕從;企業為消費者服務,是全體客户的僕從;老師為學生們服務,是全體受教育者的僕從。

所以説僕從角色,早已貫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僕從意識和思想,更不是所謂西方世界的舶來品。

劉XX接見掏糞工時傳祥時就説:我,是人民的勤務員;你,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更何況,老一輩領導人們早就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其實就是對僕從意識的深刻解讀。

現代中國第三產業想要蓬勃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樹立高度的僕從意識,才能把國家真正建設成服務大國。

這個時代,智力茁壯成長,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伶牙俐齒、口若懸河,讓我們大感“後生可畏”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無需擔心技藝、器物層面的問題,而更多需要關注文化、心靈的問題。

想要”無招勝有招“,以看似清風雅靜的舉止,動搖縱橫捭闔的格局,那麼請潛心練就深度傾聽的能力。

它會註定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活得遊刃有餘,瀟灑大氣!

標籤:傾聽 散文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