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夢景調

文學2.29W
  夢 景 調

金 礦

經典散文:夢景調

我是搞南閘民歌研究的,發表了一個南閘民歌進淮劇的觀點。有好多人贊成,也有不少人不贊成。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個人植根觀念的改變不太容易,這裏牽涉到一個人思維的第一印象。有好多淮劇愛好者和淮劇票友長期以來對淮劇情有獨鍾,經過創作的淮劇優美旋律已經深入人心,讓你再去聽那些久違鄉土民歌也就不太習慣。這樣就會出現民歌的俗氣和厭煩,生活風情本身就是對日常生活情趣的制約,也許有些人就認為後來的淮劇音樂動聽了。

我這個人有很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在鄉土音樂方面既偏向於主導的鄉土民歌,但也不排斥我們母地音樂所孕育的淮劇。所以也喜愛聽淮劇音樂。這兩種音樂概念我有時候也在很認真地鑑別着。

鄉土民歌多是民間日常生活情感的積澱。我們南閘傳統鄉土民歌本來就有好多程式的場景曲調後來被捲進了淮劇曲調。所以這就是我民歌進淮劇的理論依據。

“五更系列民歌”是我們南閘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更民歌歌詞的主要成分還是表現鄉土情感,也就是情歌的主調。我搜集到的五更系列有《五更鼓兒彎》、《五更鼓兒冬》、《五更想情郎》、《五更相思》,都是表現一個閨房女子在五更時間思念情郎的情感。主題是情感、場景是閨房,時間是五更時間的遞進和推移。

由於受一種舊傳統觀念的羈絆和制約,舊時代的男女戀情很不幸福的特別多,有好多會達到極點的悲劇,這些悲劇的積澱也是一種民間文化的沿襲,融入了民間文化的流淌走向。

而到淮劇藝術形成以後,最初的戲劇劇情資源比較豐富,在全國眾多劇種中要排在前列,在鼎盛時期的劇情範圍就有“九蓮十三英七十二記”近百種劇情話本。但音樂元素還是比較枯竭,淮劇老一代藝術家多是草台出生,文化較低,音樂也只是民間音樂的功底,只能宮調合轍在那兩三個常規曲調上來回翻。鄉土民歌進淮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主要就是那些草台班旦角生角多是鄉土民歌手出生,其實也就是因為他們力量的`充實,也發展了淮劇的音樂藝術。

要説思郎想郎的題材,在淮劇話本中的多處出現,特別是以“兩庭”戲(宮廷、家庭)題材中更是屢見不鮮,小姐在廂房相思遠方的情郎。要把閨房之怨表演得靈活很是不容易。這種戲的表演難度是小姐一個人在廂房獨白地演戲和做戲,連一個丫鬟都不好在場配合,背景也很是單調,顯得很冷清。演這種戲最初只是單相思的悲調或者串十字之類,但演唱時在好多地方都不符合劇情,悲悲切切影響了相思的質量。因為這種相思中還要參合好多浪漫的聯想和遐想,嚮往中的美好正是下面團圓戲的鋪墊。

為了提高這種獨角戲的表演效果。導演和演員沒有少費心思,首先就是要在曲調上創新,獨角戲的要求第一就是要求曲調也要引人,按照我們淮鄉特點,這種多是要纏綿委婉,低沉含情,跌宕有致,動聽悦耳。不需要那種激越而又飛揚的調式。第二就是要求表演人員要有非凡脱俗的表演功夫,表演感動人也就提高了表演了效果。表演者就要求在表演動作的細膩和表演唱腔的,這種表演多是情感戲表演專家經過琢磨的效果。像這樣的旦角我看到出彩的有上海市人民淮劇團何長秀,淮安淮劇團筱美秋,江蘇省淮的樑國英等。

她們在這種場景下,就需要調度《夢景調》,所謂《夢景調》應該是我們鄉土民歌中《五更想情郎》《五更相思》的結合,這種結合得具有浪漫的意境,正如我們洋河酒廠把最精釀的酒叫“夢之藍”一樣,夢比天還要大,因為天雖然浩瀚飄渺,但太虛無,人們想象的事物不可能實現的。而夢則不同,是凡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都可以在夢中實現,會讓你得到心靈的安慰。“耳聽譙樓鼓打一更,團圓的人家閒拉着家長,我郎征戰去了遠方,失意的人只想在夢中見到君郎……”。如果用現代表現手法,就可以調度蒙太奇手法,在背景中打起煙幕,思念中的人物就可以飄然而至與小姐相會了。

到“耳聽譙樓鼓打三更,團圓的夫妻恩愛地小衣同牀,纏綿中不覺夜歡太短,月兒漸漸高影兒推進窗……”,這應該是最幸福而又浪漫的時刻。在這個時刻天地間只有兩個情人的存在,女主演這時那種含情脈脈的表演會讓少男少女們春心蕩漾而又萌動。那種柔情還像一種催眠曲,讓你很自然地走進夢想。這一段也就是作者在二度創作時,明確命名《夢景調》的理由,説白了就是表現夢中的情景。

而歌詞進展到五更,又是一種遺憾的餘味繞樑,“耳聽譙樓鼓打五更,公雞打鳴天快麻花亮,醒來方感到身子冷嗖嗖,只有孤燈相伴恨更長……”。歡樂到這裏靜止,空氣到這時凝固,插曲到這裏中斷,夢景到這裏結束,戲劇又回到了無情的現實,仍然還在繼續閨房的清苦。《夢景調》在一個劇情中是一種可愛的插曲,把觀眾的情緒從激烈暫時調節到深沉和婉約,有這樣的穿插,觀眾也就更會感到劇情的成功感。這樣劇本創作者也顯得自由,演唱的演員也顯得自由,場景的佈置也顯得自由,而觀眾在觀賞時也就顯得更加自由。有了這種場景和情節的安排,整個舞台劇就顯得無限靈動。

要説《夢景調》已經成為一種戲文民歌的程式唱段,也就是要學習幕表戲的程式演出就要學會幾種很程式的唱段,《夢景調》就像小姐花園裏藍橋調的數花,《磨房調》哀婦的清苦傾訴、《八段景》是途中的借景抒情等等,這些唱段可以安排在一些相同內容和相近的劇情中,通過這樣的程式演唱就可以增加劇情的藝術色彩和雅趣色彩。

我在《淮劇常用曲調》小冊子並沒有看到《夢景調》的曲譜,也許是淮劇音樂家對鄉土音樂的一種疏忽,所以這裏我想把南閘民歌的研究與淮劇的一些唱腔藝術結合起來研究,這樣就會看到我們鄉土藝術發展改革的新走向。這裏如果再去探尋那些老藝術家在演唱時二度創作體會時,這些人已經老的老走的走,已經很難滿足我們的欣賞要求。但我們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要加緊研究,爭取領略到這些遺產的最後藝術風味,讓它能得到傳承和保護。

標籤:夢景調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