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父母的山城之行的優美散文

文學2.86W

自從知道有了重孫子,老李家開枝散葉,父母便開始唸叨着來山城看望,這就是俗話所説的“隔輩親,親又親”吧。兒子在山城工作,父母也曾多次動了來山城的心思,因為前些年高鐵尚沒開通,就拖了一年又一年,始終沒有成行,而這次是鐵了心的。

父母的山城之行的優美散文

冬去春來,乍暖還寒。父親在電話裏與兒子幾次溝通之後,最後確定了來山城的具體時間。兒子讓爺爺發來身份證信息,很快在網上訂了兩張高鐵票。

3月21號,二姐開車把父母送到高鐵站,又幫着送到高鐵上,兩位老人愉快地開啟了山城之旅。

對於父母來山城,我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大半年沒見到父母了,甚是掛念,二老的到來,實現了祖孫四代同堂的願望。同時,心裏隱隱擔憂,父母都已年近八十歲的高齡,一千多公里的顛簸能受得了嗎?況且母親患風濕,腳有舊疾。父親也患有多年的肺氣腫,遇冷就咳嗽不止。雖然坐高鐵只有七個多小時的行程,可有些困難還是無法預料的。

北方人説,“春雨貴如油”。然而地處江南的山城,雨一場跟着一場,時雨不斷。氣温薄涼,一件冬衣裏在身上也不覺得暖和。

下午,兒子還在出差途中,由兒媳開車,我們一起提前去接站。

來到高鐵站,列車還要半小時抵達。我唯恐父母誤了站,就撥打父親的手機,接連幾次都打不通,撥打母親的手機亦是如此,這才想起湘西的山多,隧道也多,手機信號受到較大幹擾。無奈,只有在焦急地等待中度過分分秒秒。

六時整,很快有旅客陸陸續續出來,我不停地向人流處張望。這時兒媳用手一指,爺爺奶奶來了。當年邁的父母相互攙扶着走在人流中,瞬間,我的鼻子一酸,淚水不由得流了出來。兒媳連忙跑過去接過行李,攙住母親。父親的行李卻不肯讓我揹着,可能擔心我膝關節的.傷病吧,自己堅持走過地下車庫。

車窗外的雨水毫無停歇的意思,父親輕輕咳嗽了幾聲,説,來時沒買啥東西,找一個超市停一下。

我搪塞道,雨下得緊,不好停車,先回去吧。

半路上二姐打來電話,詢問父母的情況,知道我們已順利接到,二老平安,又囑咐了幾句,才放心地掛了電話。

到家了,母親洗了把臉,不顧旅途的疲勞,從妻子懷裏接過重孫子。來,讓老奶奶親親,説完在寶寶粉嘟嘟的小臉上親了一口。寶寶懂事似的,回老奶奶一個甜甜的笑。

寶寶眉清目秀,白白胖胖,太可愛了!母親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

父親掏出紅包放在牀頭櫃上,笑眯眯地説,給寶寶的見面禮。紅包厚厚的,不用數,就猜到紅包的份量。父親又把帶來的一撂青稞餅和幾斤滷牛肉放在茶几上。

喏,這裏還有一些照片。父親遞過來十幾張略略泛黃的照片,都是兒子小時候的,其中有不少是與爺爺奶奶的合影。兒子幼時常黏在奶奶家裏,出門走不了多少路就撒嬌説累,賴在爺爺奶奶的背上。

母親端詳着照片,用心對比。你們看看,小傢伙與他爸爸小時候長得多像啊!妻子跟着隨聲附和。父親則坐在凳子上一個勁地樂,望着重孫子,偶爾插上一兩句。

幾天來,兒子和兒媳感受到奶奶風濕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就商量給奶奶買台全自動洗衣機。兩人在京東上看了又看,最後看好一個款式,又徵求了爺爺奶奶的意見,就在網上支付定了下來。孫子的孝心,令父親和母親臉上掩飾不住喜悦之情,嘴上仍説,我們自己買,不要你們小孩子破費。

春雨纏綿,天不作美,兒子原本打算帶爺爺奶奶去附近的鳳凰古城轉轉,只好作罷。

兒媳是湖南人,使出渾身解數展示自己的廚藝,每天變換着不同花樣,儘量讓爺爺奶奶吃着合胃口,又不失本地特色。爺爺奶奶對孫媳婦燒的菜很是滿意。在每天的早餐中,二老還可以品嚐到糯米養生酒,這是兒媳用紅糖、山藥、桂圓、大棗與糯米酒一起精心熬成的,既補氣血,又養精神,父母特別喜歡。兒子還帶着爺爺奶奶去酒店,品味了地道的葱把芷江鴨和苗鄉酸湯魚。舌尖上的的湘西風味,令父母耳目一新,讚賞有加。

由於天氣的原因,大多數時間只能呆在家裏。妻子讓父母坐在被窩裏,我們坐在周圍陪着。一家人細數流年,往事如電影一幀幀回放,清晰如昨。

早年最喜歡喝媽媽磨的粥,至今想起來依然口脣生香。重温那段甜蜜的時光,妻子動情地説。

母親呵呵一笑,説,那盤小磨子是赭紅色的,產自於芒碭磨山,還是樓下熱心的姜嬸送給咱家的。

記得磨粥前,母親早早準備,把大米和黃豆分別泡上。開磨的時候,母親先把黃豆放進磨眼裏,握緊磨把,用力轉動小磨,室內發出宂長沉悶的“嗡嗡”聲響,豆漿就像乳汁一樣流進了盆裏。豆漿磨好後,母親再磨大米,用另外一個盆接住。等磨好過了籮,開始熬豆漿。母親一邊熬一邊用勺子攪,待豆漿滾透了,再加入米汁接着熬。粥開了,清香四溢。

石磨不僅是生活工具,也是歷史齒輪,更是文化符號。

那時候,幾乎天天都能喝到母親做的粥,只是辛苦了母親。母親做的每一頓飯都是那樣香甜,都有家的味道,養育了我們成長。説來慚愧,作為兒女的我們又為父母做過幾頓飯呢?

母親叫着孫子的乳名接着説,還記得不,有一次奶奶磨粥,你坐在一邊玩。奶奶要去廚房送東西,就安排你要聽話,千萬別動小磨子。誰知道奶奶剛進廚房,就聽“咚”的一聲響,奶奶嚇得心臟都快出來了,趕緊跑出去一看,萬幸萬幸,小磨子砸在了盛粥的瓷盆上,好在沒有傷到我的孫子……隔了這麼多年,母親仍心有餘悸。

光陰雖然在母親的額頭刻上紋理,可沉澱在歲月裏的記憶,在親情的發酵下愈久彌新。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來時父親就已經説明了,只能住到25號就得回去,家裏還有一些事情急需處理。我們知道父親倔強的性格,就沒有再加勉強。

返程的前一天,父親舉起平板電腦為大家合影,又逐個房間錄了像。平板電腦是兒子上班第一年給爺爺奶奶買的,為的是讓爺爺奶奶下下,拍拍照,老有所樂,生活充實。母親説,想你們的時候,我和你爸就打開看看。母親説話時,我分明看到母親和妻子眼裏噙着淚花。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父母回去以後,在外甥女的指導下很快學會了視頻,還隔三差五地與我們臨屏對話,千里之遙如在眼前。

想來,父母在,根就在,無論漂泊千里萬里,父母永遠是兒女温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