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故土又現新景優美散文

文學5.62K

“十一”長假,出遠門是許多人的選擇。正好老家親友財叔七十大壽,新居落成搬遷,就和家人親友選擇回老家看看。

故土又現新景優美散文

出生在農村的我,雖然離老家幾十年了,表面上是城市人,但腿子腳上還有泥土的味道,離不開那個土字,多多少少還保留一些鄉愁。在當年的老房故居遊走一番,我住過的老瓦屋依舊,只是兒時的朋友隨着時光流失,那曾經陽光的臉上了留下了歲月打磨的年輪。轉到房前屋後經常過去經常散步玩耍的地方,卻見了不少新氣象。孩提時奔跑打鬧、塵土飛揚的羊腸小道,已鋪了水泥地面;那塊光禿的草坪,修成了村裏小廣場,還加了一些健身設施,有老年舞蹈隊於此初展身段;屋後的老井,小時候不知有多少回在那兒抓蛤蟆、撈魚蟲取樂,在當時只是一個小泥潭,靠天降雨而為之,經疏浚之後成了清澈的小人工湖,周邊種植了許多花草,水果樹已有一人來高,帶有南國風情的曲折棧橋掩映其中。

財叔的新屋就在我老屋旁大約二十米遠,不是高樓,而是仿古的一層四合院,特別適合老人居住。財叔告訴我,房子的地面都架空了,可以防潮。房子裏面的家居陳設既有現代文明的氣息,也有土家人的風味。他兒子媳婦都在縣城裏工作,離這兒僅有半小時車程。我問他兒子,還在城裏還買新房嗎?兒子笑着説,今後就以這兒為主,這青山綠水感覺還是比城裏好,沒事還可陪陪父母。記得前幾年,像財叔農村户口的人總是想法弄到城裏,如今是城裏人回到鄉下買一間小房居住竟成了一種時尚,一種嚮往。

又一日,約了朋友在城區西邊約十公里的教育園區的相見,那兒是我小時候讀書的地方,當年在我眼中是遠若邊塞少人煙、荒僻,到讓人覺得遇見野雞也不稀奇的大片荒地,如今是孩子們的樂園,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服務,那場面與大學城差不多,也讓當地的村民享受着城市的繁華。在教育園區的東邊曾是一條污染嚴重的臭水小河,經過治理現在比縣城還繁華,成了年輕一代聚居的新城,馬路平整寬闊,綠樹芳草環繞着一座座造型現代的大樓,時尚的紅男綠女川流不息。記得當年人們看報紙上政府這龐大的規劃,還覺得是痴人説夢,不想此去經年,夢想就這樣走進了現實。

沿縣城逆江而上,折轉十餘公里,有一座高155米的隔河巖水電站,大壩橫斷清江,讓穿行在兩岸青山中的江流高峽出平湖,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在面前徐徐展開。水隨山勢,繞行在羣山之間,夾持江水的.兩岸山體,大多被綠樹覆蓋,似綠毯從山頂直鋪到水中,假大壩之功,江水攀山而上,與山上綠樹相擁相攜,温情而浪漫。

清江的山好像不是普通的山,被樹木覆了山石,遊人看到的並非一石之像,而是整座山體形成的巨幅雕像。如巫靈大佛,高達278米,底寬144米,是世界上第一大生態大佛。頂部裸石,正好形成佛的面部,五官清晰,神態安詳,植被披拂的雙臂自然垂放。無人不為大自然的造化驚歎!

早上的江面,朦朧的薄霧像神祕的絲帶在江面上籠罩飄繞,江水煙波浩渺;清江對岸的諸峯也被迷濛的白色霧氣所遮蓋環繞,時而,隨着霧氣濃雲的散去,隱隱露出挺拔怪異的山峯,有的像人形,有的像獅虎,有的像龜兔,有的像香爐,有一座山峯特像美女,顯得格外俊俏,一縷秀髮披散,像剛出浴的美女,令不少遊客拍照觀賞。

蔚藍色的天空中時有幾隻雛鷹恣意翱翔,時而平展翅翼竄入雲隙,時而轉側身軀向下俯衝。山上裊裊娜娜仙氣,與天雲相接,如縷縷輕煙,又似瓊樓玉宇飄墜而下的雲紗霞衣,婉約而柔情。

連綿起伏的青山在錯落有致中競相挺拔,柔中帶剛,剛中含秀。清江的江水,既不像大海的深邃湛藍,也沒有小河的草綠嬌柔,而是青綠相間,倒影疊翠。

如果你是坐在遊船上,船在江中走,人像是在畫中游。驀然回眸,船尾在江水中拖曳出一道道晶瑩雪白的浪花,在空中揮舞着曲線,美麗中帶着激昂。扶舷迎風,江流洶湧而來,幾多雄風豪氣。當你面對這裏的白雲藍天、碧水青山,沐浴在天然的氧吧中,沁入心脾,如飲甘霖,一切濁息雜念便會離身而去。

兩岸山上有傳統的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面江而築,錯落有致,還有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停泊着。幾名土家少女悠然坐在船頭撥弄琴絃,温柔嫻靜,似天幕垂簾,彷彿走進了青山秀水與巴風楚韻融合的世界。空中淡淡的雲,在青山秀竹的掩映下,平添了幾分朦朧的詩意和神祕的氣息。

夜幕慢慢降臨的廣場,各種照明設施燈光亮了起來。土家的兄弟姐妹們歡聚廣場,隨着音樂的響起,幾百人一起舞動,那陣勢真是震撼人心。旋律優美,節奏鮮明,舞蹈動作姿態奇異,如《巴山舞》中有種舞姿叫做《風擺柳》,舞者的手臂擺動就像楊柳一樣在風中柔和擺動,煞是動人。

那些家鄉記憶中的老地方,沒有想到竟然成了一處又一處我未曾踏足的新景點。一場返鄉之旅,演繹成了滿眼新奇的外地遊。而令我稍稍驚訝的是,即便是久居故鄉的父老鄉親,對這些彷彿近在眼前的變化,也感到陌生而興奮,我把照片發到網上,很多人不相信我的家鄉還這麼美麗。

這讓我想到,人們或許常對遠方飽含幻想,卻少能注意身邊新生的風景。古人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今,在老地方看新風景,也是增長的見識。只不過,這次的“萬里路”不用我親自去走,而在時光的流逝之中,在前進的社會與國家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