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

文學1.3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信吧,藉助書信人們可以傳遞思想、交流信息。你所見過的書信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1

微信來了,讓我猝不及防地愛不釋手。

安裝微信只是商家讓掃碼關注,有贈品,沒想到被好多朋友添加。我躺在牀上把好友都添加了,然後打開看朋友發的圖片、文章、心情等等,都如此新鮮刺激。原來朋友喜歡如此婉約的文章、原來朋友出去旅遊了、原來朋友心情不好、這個笑話很好笑、這個人生哲學對我有些啟發、這個養生之道不錯……看到半夜,果斷轉發幾條,然後睡覺。第二天打開微信,看到有人轉發我發的文章,心情大好。開始迷戀微信,學會了點贊、學會了搖一搖、學會了微信語音、學會了發紅包,每日都轉發文章、發照片、發評論,忙得不亦樂乎。

忽然有一天一個詞組飄到我耳朵裏,是什麼“低頭一族”。以前也聽過這個詞,總覺得那是指低頭看手機網絡小説的,都是年輕人的事。現在聽到讓我大吃一驚,咋我一中年人也成低頭一族了?想想自己確實一直在低頭看手機,雖然都是一些情緒大事、身體大事、朋友大事、國家大事,但都在手機裏,看來看去都不過是“玩”而已。既然是玩,就要有度,怎可沉迷?

趕緊收起手機,回家。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2

六十多歲的媽媽時常一個人坐着發呆,可能是在想過去的事情,也可能是孩子們都大了,不再繞着她轉,一種安靜的失落,一種閒暇的孤單。

一家人都拿着手機,看新聞、聊天、玩遊戲、玩微信,用手機做着各種現代人“時髦”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時而皺眉,時而開懷,時而跟大家分享一些趣事。沒有人會注意到媽媽,她不懂,她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手機能對大家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可以足不出户閲盡天下事;她也不問,因為她沒文化,國小都沒畢業怎敢觸碰那麼“高級”的東西。她只是靜靜地躲在角落裏,看着我們這羣瘋子不言不語,電視開着,但沒人陪她觀看使她更加落寞。

媽媽年輕時,標準的美人,加之勤勞淳樸、心靈手巧,深得全家和鄰居們的喜歡,爸爸主外,媽媽就把家裏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孝敬老人,照顧孩子,那個時候雖不富裕,但她整天忙碌而充實,笑容時常掛在臉上,透着暖暖的幸福。如今衣食無憂、子女成人,沒有什麼需要她去操心安排,也沒有什麼活可幹,樂享天倫,她卻反而沒有太多的輕鬆和快樂。以前回家還湊到一塊聊聊家常,説説笑話,自從智能手機的誕生,在一起的人反而成了最遙遠最陌生的,親情被網絡屏蔽了。

前段時間媽媽到我們家來住了幾天,一個晚上吃完飯,女兒拿着手機玩遊戲,我也在瀏覽微信朋友圈,媽媽仍在孤獨的看電視,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教媽媽使用微信。於是我説:“媽,我教你上微信吧!”媽媽有點詫異,用種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我衝她揚揚手機表示她沒聽錯。“不行不行,我可學不會”,她連忙擺手道。我告訴她其實很簡單,女兒也在一旁幫着我勸她,並不由分説搶過姥姥的手機要強行給她下載微信。媽媽沒有説什麼,她突然變得很安靜,靜靜地等着女兒給她把微信裝到手機上,之後,又申請了賬號,讓她取個暱稱,媽媽還有點不好意思地説:“你們取吧,我不會”。我説“那先隨便取個名吧,先教會你怎麼用,想好了再改就行。”一切就緒,我先給她加了我和女兒兩個好友,然後告訴她在什麼狀態下怎麼怎麼登錄,怎麼發消息,來了消息會有什麼樣的提示等等,媽媽像一個國小生似的認真的聽着看着,對這種“新鮮事物”充滿了期待。為了讓她儘快熟悉,女兒特地跑到卧室跟她“演練”,她打字慢,我們就教她用語音。一晚上的時間,終於把基礎的操作方法都學會了。那天晚上,媽媽很興奮,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划着手機屏幕,她終於也加入到微信大軍之中,60多歲的老太太也“潮”了起來。

接下來幾天,我們又教了她一些別的功能,比如發朋友圈什麼的,媽媽似乎格外充實,也難掩心中喜悦,她弄懂了很多原來覺得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原來某個千里之外的朋友在哪玩、幹什麼,發了朋友圈我們看見了就會議論誰誰又在幹啥了,媽媽就實在想不通我們是咋知道的,現在都慢慢懂了,有了共同的話題,她也能融入到我們中間了。

媽媽回自己家之後,聽弟媳説還經常跟她討教,説媽媽也開朗了許多,變得愛説話了,而且她的微信也開始變化,先是改了名字,又加了頭像,然後還學着發照片、轉朋友圈什麼的,一天晚上,我聽到視頻呼叫,拿起手機一看,居然是媽媽,我忍不住笑了,接通之後看着電話那頭的她笨拙的舉着手機,左搖右晃想對準鏡頭,卻始終只露出半邊臉,但仍舊掩飾不住興奮,説她學會視頻通話了,我連忙説了一些鼓勵的話,又聊了些家常,她才很高興的掛斷了。之後的幾天,表妹給我打電話,説媽媽加上了表妹的微信,還鼓動着小姨上微信,以方便她們姐妹之間的聯繫;再後來我看着她還經常在朋友圈給別人發個評論、點個贊什麼的,呵呵,使用的頻率比我都高。除夕晚上,弟媳打電話説媽媽她居然和她們一塊在搖紅包,很開心、很激動,雖然搖到的數額不是很大,但對她來説足以在老姐妹中炫耀半天了。

我突然很後悔,爸爸去世已經多年,我們雖然都很孝敬媽媽,但卻很少真正關心她,工作的原因也很少陪在她身邊,而且我們往往把她當成老人,覺得她跟不上時代,感覺年輕人玩的東西都跟她無緣,誰也沒有真正打開她內心孤獨的世界,現在才發現,我們只有把她當朋友看待,跟關心孩子一樣去關心她,才能真正走近她,讓她感覺温暖,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孝順,小小的微信,帶來如此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後,我定要讓她更加融入我們的世界,我要帶她去旅遊、去看電影,要放棄跟朋友胡吃海喝的機會陪她去吃大餐,盡我孝心,做一個合格稱職的女兒。

“三八節”到了,我也要跟媽媽説一聲節日快樂,問一聲媽媽辛苦了!也祝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們節日快樂!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3

今之世,羣蜂起,四海之內聲鼎沸。士農工商,趨之若鶩。予亦入數羣,感觸頗多,故贊之曰:

君子羣而不盟,盟有營私之嫌,羣無藏污之詬。羣惠人惠友,樂人樂友。增知識,長見識,愉頭腦,悦身心。樂則同享,憂則共擔。雖未謀面可稱兄弟,雖隔千里猶如比鄰。羣是什麼?我有下解。

羣是感情的紐帶。親情、友情、愛情各有其羣,朋友、學友、戰友各有其夥。你一言,我一語,其情洽洽,其樂融融,雖未謀面而似歡聚一堂。其一舉一動,赫然在目,一顰一笑,音猶在耳。天賜網絡,乃有羣也。

羣是文藝的沙龍。早唱一首歌,晚吟一首詩,你一個幽默故事,他一個灰色段子。笑一笑,十年少。況有才子賦詩,才女詠絮。時有名言佳句,絕妙好詞。令人心曠神怡,精神得到慰藉,性情得到陶冶。身體康健,延年益壽。其功德不在羣乎?!

羣是憶舊的文章。上班時你我忙工作,為國效力,退休後人各一方,為家操勞。無閒暇聚會,無精力長談。而有羣始,兒時夥伴、同學舊友、初戀情人,在廳上、牀上、廁上拿起手機,見數十年未見之發小,見千里之外的同學,見寓居國外之朋友。談兒時的頑皮、同窗的友誼、朋友的交情……你的三言兩語,十行八行,一篇兩頁,都是憶舊的華章。

羣是友誼的橋樑。羣越談越熱,羣越滾越大。不但有舊友,還會有新朋。在新朋友中找到同好、找到知音找到同情同感,你覺得相見恨晚。你們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學問和技藝。老友情篤,新朋意濃。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羣是時代的產物。改革開放,西風東漸,人的身體越來越近,而心卻越來越遠。社會的浮躁使人們失去了交心談話的時機,而羣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個空白。羣裏無老少,羣裏無尊卑,羣裏無官階宦位,有的是平等的交流和暢所欲言的自由。

羣是同病相憐的抱團取暖,羣是志同道合的互相鼓舞,羣是信息傳播的媒體,羣是……羣起雲湧,羣芳爭豔,羣情激昂。羣——正方興未艾……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4

還沒有接觸微信的時候,見有人痴迷於微信,簡直是萬分不理解:那麼大的人,整天擺弄着手機,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旁若無人玩微信,耽誤了不少正事兒不説,看上去也有傷大雅,還無視別人的存在,有失禮貌,成何體統?

及至自己也有了微信,才真正感受到微信那不可抗拒的魅力。有了微信,就有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在這個圈子裏,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看到最直觀的圖片,聽到最鮮活的新聞,讀到最具智慧者的高論,領略更多人生真諦。微信就是一本被無數人剪輯過的、優中選優的百科全書。憂愁時,它可以讓你微微一笑;歡樂時,它又提醒你不能得意忘形;居家,它告訴你如何才能讓生活質量更高;出行時,它又能告訴你如何才能健康平安到達目的地。

微信就是這樣侵入了我的生活,佔領了我思想深處的那塊領地。當我回頭再看它時,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離不開它了。有了深深的微信情結,我再也想不起沒有微信時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了。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5

如今,微信朋友圈已成為一個情感的彙集地和思想的矛盾體,在這裏,思念、心情、財富、飲食、蹤跡都不是祕密,反倒像是提醒各位朋友“速速查看”的公開通告,關於我們所極力表現的一切。

這時,思念不再是一種內心的獨白,而是一場展現曼妙文筆和細膩情感的秀;傷心不再是一種黯然的失落,而是一張擺出苦臉尋求安慰的自拍;美食不再是一場味覺盛宴,它更為重要的職責是作為攝影家們的“模特”出鏡;旅行不再是為了親近自然和見識世界,愛旅行只因它能使我們在朋友圈裏受到簇擁,優越感倍增。

可是,當我們的生活都被微信知道,思念會喧囂得讓人難以適應,傷心有幾分是真情流露?美食是味蕾的情人,還是虛榮心的好夥伴?旅行僅僅是為了記錄和展示,又究竟有無意義。面對以上質問,我們茫然無解。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生活剝至幾乎赤裸,生怕哪一件事微信不知道,不想別人錯過自己的任何精彩。我想,我們可能太孤獨,也太虛榮,以至於快要迷失自我了。

如果微信知道,不如自己知道,我想起一個故事。

曾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聾啞人,她無法聽到和看到這個世界的任何一點變化,但她仍在親人的陪伴下選擇了外出旅行。有人不解:“為什麼還要陪她出來?”“她希望經過這一路上的景色。”“可是她既看不到,也聽不到。”“她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她知道自己來過,這就足夠了。”很遺憾,這位殘疾姑娘堅定的自我意識,在微信朋友圈中是從未見到過的稀缺品質。 太多時候,我們活在朋友圈的`禁錮中,活在他人的目光中。誠然,如果微信知道,我們的展示慾望就得到了滿足,然而其實,如果微信不知道,生活便少了許多刻意和喧囂,也許我們才能更安靜地聆聽自我。回首人生,很多事情我們經歷過,很多地方我們來過,很多美食我們品嚐過,很多心情我們擁有過,這便是最好的證明,本就無須太多人從旁見證。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6

小時候的元宵節很是熱鬧,那時沒有花燈可賞,沒有湯圓可吃,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即便沒有山珍海味,但吃上一頓團圓飯,吃完飯後再坐在一起打打撲克,看看晚會,也是其樂無窮的。

而現在,為了照顧孩子,我與岳父岳母一起住,二姐與父母一起住,大姐和妹妹留守在鄉下。每逢佳節,總是聚不齊,成為人生一大遺憾。為此,我們家人也建立了一個微信羣,羣的名字叫“快樂一家人”,羣主由小外甥女擔任,平時大家在羣裏羣聊,熱熱鬧鬧地。

今年元宵節前夕,父母在羣裏感歎元宵節冷冷清清的,於是小外甥女提議我們在微信羣裏鬧元宵,大家非常贊同。

因為母親不識字,姐夫和妹夫讀書也不多,所以,我們以紅包接力為主。父母不會發紅包,只負責接收。因為只是玩,所以起底不多,每次只發一元,個數設置至少五個,然後誰搶得多,由誰接着發出。大姐為大,所以由她先發,然後依次為二姐、我、妹妹。

玩了一會兒,大家就刷屏長長的一串。最後,我提議,我們姐弟每人給父母發一個紅包。大姐發了九塊九毛九,二姐發了八塊八毛八,我發了六塊六毛六,妹妹發了五塊五毛五,外孫外孫女們也都各有表示。二姐發過來微信説:父母收到紅包,嘴都樂得合不上。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並不在乎我們發的紅包大小,他們在乎的是兒女守在身旁的那份幸福,是一家其樂融融的那份心情。儘管兒孫繞膝的那種情況不太容易實現,但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父母得到滿足。也許你的一小段微信語音,就慰藉了他們的思念之情。

因此,如果你有條件,請你將工作放一放,將聚會推一推,將應酬拒一拒,守在父母的身邊,陪着老人過一個團團圓圓的元宵節。如果你遠在千里之外,那麼,請守在手機旁,打開微信,刷刷屏,將你的聲音傳遞,陪老人嘮嘮嗑,説説話,那也是對父母思念兒女的最好安慰。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7

閒暇之餘在書籍整理中,不經意地翻閲出了大量十多年之間的書信往來。有筆友、朋友、親友、道友、雅友、文友、師友、畫友、學友、蓮友等眾多的友人。再次打開瀏覽的時候,還是那麼美好,甚是真誠!每字每句都觸動着神經,撥弄着每根心絃與靈魂深處的感恩

記得在20xx年之前,即使e-mail早已盛行覆蓋,我還一直有保持着寫書信的習慣。只要是朋友們寄來的,必然毫不猶豫地用心回覆,如此長久以來也就習慣了這樣的交流方式。

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雅友從學習交流到書畫的見識都較有深度。有一次採用信中的祝福語她創作了一首詩,之後我回了一幅《春意盎然》畫作贈送於她作為祝福的禮物。誰知,她在我的畫中題詞又加上了一首藏頭詩回饋於我。一直保留到了自今,每每看到,甚是懷戀昔日的雅聚。

除此之外我們在收信後的那種喜悦與反覆閲讀的心境還是有所不同。再到回信期間的思量,多為交流學習與美好祝福,共同成長與進步的途中有了更好的建議與肯定。

隨着時代的進步,生活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從書信到BB機、手機、網絡QQ、再到微信也不過一個十年。但人從貧到富,從衰到興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堅守。

可一顆心在喧囂、複雜、熱鬧、羣居的塵世裏卻很難始終都保持穩定與從容的狀態。

試想每天都是在休息前,打開朋友圈刷刷刷、點點點、贊贊贊,甚至有時一句不走心的評論裏又讓人產生了多少的誤會與遐想?

信息是私人的,消遣娛樂卻是大家的。在公共的朋友圖,能量真的很重要。玩笑歸玩笑,嘲諷歸嘲諷;説者是無心,但聽者卻有意。因為顏面、自重、正面積極態度等等諸多方面的原因。

如果你習慣了刁蠻,總是出於抨擊對方,在微信羣的對抗與嘲弄,興致再高恐怕也有些失落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有了明顯分界線的“保護盾”。

畢竟你不是處於她的角度想問題,那你又怎麼知道別人不會在乎呢?

網絡裏為什麼那麼多昔日好友因為朋友圈而疏遠、變淡,冷漠之後的決裂呢?因為情不在了,距離近了反沒有產生字字如金的妙言。頂多是閒暇無聊的排遣,壓根兒就沒當回事!

如今眾多的人在繁華喧囂的大都市卻有顆孤獨的內心。只因他無從傾訴,知音難覓。説出來就成了別人嘴邊的話題,眼中的笑柄,無所適從只好對酒當歌歡!

從書信漫長的等待到微信分秒的方便,從心與心的碰撞到情與情的淡遠,都説真情可貴!當情就在身邊時,卻從不覺得它的可貴。則有事相需之時情已惘然,便又失去中去尋找,已殤!

網絡的發達、商業的更新,要適應更要更好地利用它的優良之處。情感的聯絡、視頻的方便、學習資料的查閲、進步的空間完善、情與情的相惜、人與人的相信、商與商的相誠,而非讓機器成為你生活中的障礙,牽制住你成長道路上前行的絆腳石。

有時候看似擁有的卻在無形中漸漸失去!如人近在遲尺,心卻遠在天邊。不妨找出二者中高點的結合,用寫書信的心態待人,如微信般的速度待事。讓心和行走的路,在同一軌跡上巡迴。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8

幾年前辭職在家,我一心一意相夫教子,雖説歲月靜好,但不免有時憋悶難受,又不好總打電話給朋友,人家工作生活滿滿當當,誰知是不是恰好有閒情逸致陪我聊天呢?自從手機上安裝上微信,原來通訊錄上的名單一個個活躍起來,在互加好友後,那不斷閃爍的小紅點,就像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日子也變得神淸氣爽起來。

毛細是原來的同事,她總是熱血滿滿,就連毛細血管也是崩張的,一個地地道道的女漢子。即使她一襲長裙,腳蹬高跟鞋,款款朝你走來,你也會猜想她肩上的大包裏是不是裝着板磚,隨時準備拍下來。微信上,她帶着女兒一會烤餅乾,一會兒做蛋糕,還有模有樣的。不時又推出海鮮大餐,家常小炒,蒸的包子宣騰騰,包的餃子個個精神抖擻,只看那色就彷彿那香隔空而來。難怪好友評論:鬥得過流氓,下得了廚房。一天,人家秀出一組煙雨朦朧中翻牆黛瓦曲徑遊廊的照片,原來是自己找了圖紙,把農村老宅翻建的,真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有朋友評:這家要不配上管家護院奶媽啥的都對不起這氣派。我説:對,一定要有肥狗和胖丫頭。人回我:這倆角色我自己都能扮演嘍。昨天,毛細發微信:洪老師近日諸事不利,身體抱恙,附加又是默默垂淚又是嚎啕的表情。評論裏除了一干朋友關心外,也有這樣的:就這周沒跟我一塊學習去,就鬧病,是想我了還是想學習了?説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她師傅秦妍。我説:人到中年頂門槓,千萬別趴下。毛細妹妹回説:姐説得對。我忽覺不妥,人家比我小一輪呢,怎麼就到中年啦!我趕緊回覆:姐説錯話了,女人三十一枝花,改叫洪妍病就好了。在表情裏,點出一個大傻笑贈上。妹子也不含糊,回我:直接叫洪美麗吧,免得有個叫秦美麗的人和我急。

看到朋友在微信上介紹的美食方法,我就在廚房裏親自試驗。我做了山楂醬,柚子茶,洋葱泡紅酒,裝在玻璃瓶裏,赤紅金黃,一桌豔麗。趕緊把照片發上來,美其名曰:我是實踐派。頓時贏來一片讚美,心裏那叫滿足。平老師回覆:我是品嚐派。有趣,平老師早已退休,這個老太太真時髦,手機、電腦加ipad,統統玩得來。還有一次,我曬出了從婆婆那學的湖北美食:雞嗉子耙耙。其實就是五花肉和糯米做餡的餅。一朋友問我做法,待我詳詳細細地介紹給她,她回我一句:太費肉啦!

老公去廈門出差,發我一張照片:廈大情人湖。我回:湖景美麗,缺主人公。他説:缺陳少。是,我家公子明年大學聯考,廈大也是他心儀的學校。唉,這個理工男即使和我一起二十年了,依然不解風情。我繼續調侃:我説的情人湖,你整一個唄!這次真懂了,回:我都大叔公了。我依然猛攻:那就找一個大叔控!人老先生不回了,不知是不是被我嚇到了。

還有中學一畢業就沒見面的老同學,時不常露個頭臉,大家熟絡地打個招呼,雖然生活沒有了交集,但依然延續着友誼。還有住院時交的病友,帶孩子時遇到的孩兒媽,樓上樓下的鄰居,多年前的同事朋友,在微信裏,曬着普通人平實的小日子,交流着細碎的生活感悟,豐富着我的宅生活。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9

早上去送行,走的那些工人要求加我微信,折騰半天居然不知道在哪加好友。

確實不怎麼會用,現有的好友一般都是通過綁定的電話,加上去的。

就這樣的情況下,大大小小也有二十幾個微信羣了,有同學,有同村,有同事,也有同盟。

每天都有很多未讀信息,只能一個羣一個羣點開,然後不看任何內容。每天都要花費幾分鐘時間去處理這些事情,要説退出來吧,又感覺不好意思。

無意中看到,一個同學可能是比較閒,把同一條信息複製粘貼到很多個羣裏。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有四個共同的羣,然後那條信息我收到四次。

還有人在羣裏發“有人沒有”,感覺好彆扭啊,難道這個羣還是跨行業跨物種的。

更有甚者發“有活着的沒有”,其實大家比較熟悉都無所謂了,關鍵有些根本不知道是哪個旮旯裏的人。

更多的是什麼“紅包羣”,裏面有個聲音不停的喊,拉多少人就可以搶紅包了,萬元紅包等你搶,或者什紅包雨之類的。

也有賣東西的,面膜一盒只要48吧,或者什麼歐詩漫化粧品,多優惠。

更有意思的是,介紹優秀男士的,想看看羣裏有沒有一見鍾情的。

千奇百怪的東西真是隻有想不到的,沒有不出現的。

其實大家建個羣把關係好的人放進去聊聊天,挺好的。或者一個集體發個會議通知,發個公司動態,無可厚非。

一大推不認識的人,大家在一起聊什麼啊?一個説股票一個説殺豬,一個説紅酒一個説挖煤。如果這都能聊的火熱的話,我建議你拜師郭德綱吧,你會火的。

至於賣東西的,也不想想,真正那麼好的東西,那麼便宜老闆估計早跑了,賠錢賠的吃不上飯吧。

劣質產品,你在熟人圈子裏賣,你能下得去手?

很多人都有一顆兼職的心,也就造就了很多人都是上當的命。

網上都曝光了,這些類似於網絡銷售的,其實就是一個坑,也可以説是傳銷的一種。

傳銷坑的是買東西的人,比如一塊20塊的表買給你算3800元。從此,你就是他們的一份子了,你再拉人買表就可以分到錢了。

網絡銷售坑的是賣東西的,面膜十塊錢買來,二十塊錢賣出去,仔細想想多少東西是壓在自己手裏了,並且買你東西的都是你的熟人。

每次看到微信羣裏諸多的信息,都是一羣熱心的人、有夢想的人、喜歡交朋友的人在努力的做着自己。不忍心打擊誰,更不想傷害誰。

只是看到有些可笑的行為,只能搖搖頭,也不敢幹涉,口才不好,也怕惹禍上身。

這個社會永遠都不缺乏的是極度敏感的人,好奇心超重的人,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人。你説掉下來一片樹葉,就會有人問你砸死幾個人,真讓人哭笑不得。

諸葛亮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普濟天下,沒有實力,只能清楚一些事情就好。然後花幾分鐘時間,點一下那些信息吧。

微信逐漸由享受變成了忍受,下一步該怎麼辦。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10

仲夏時節,酷熱難當。前幾天下班後已是黃昏,在路邊看見一賣西瓜的小攤,翠綠色的西瓜勾起了我的饞蟲。停下自行車想買一個西瓜解解饞。這時,看見一位老人在西瓜攤邊站了起來。這位老人,看上去六七十歲,穿一件灰色的襯衣,只扣了最底下兩顆鈕釦。一陣涼風吹過,他的胸膛顯現在我的眼前。這肌膚和黃土一樣,對於一位農民工來説,很有親切感。他的褲子是用一根塑料繩,結起來的。扎個蝴蝶結一勒,褲頭顯得一高一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貧苦人的不修邊幅。黃黑色的臉露出幾顆香煙燻黑的牙,弓着腰衝我憨厚地笑着。我問這位老人:“大叔,你這西瓜咋賣啊?”

“七毛錢一斤,這是我自家種的,西瓜可甜了。”

我隨便挑了一個西瓜説:“大叔,稱這個,記得打眼,西瓜不熟我可不買。”

老人看見我挑中了西瓜,並讓他稱重。看得出,在他臉上有一種喜悦。

西瓜裝好了,賬算清了,我該付錢了。我拿出手機,對這位老人説:“大叔,你是微信還是支付寶?”

老人看見我沉默了,他當時那種表情,我不知道怎樣形容。他半天擠出一句話來:“這兩樣我都不會!”

我站在他的眼前,手裏提着西瓜,因為自己沒帶現金,好為難,好尷尬!不知如何是好?他再一次問我:“你就沒帶十塊錢?”

他問這話時,我覺得可笑。出門不帶錢很正常啊?我都好長時間沒帶過現金了。這都啥年代了還帶現金?我把西瓜放到地上,對這位老人説:“對不起,我沒帶現金,微信和支付寶不能付款,我也沒有辦法。”

我騎着自行車走了,再回頭看那位老人,他還在看着我。他的眼神告訴了我,他心中的想法,此時的他很失望,也有點掃興。

騎着自行車走在路上,想起買西瓜時的情景,總覺得老人晚上擺點攤不容易,心裏總是過意不去。但是,我也沒有辦法。這時,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在我的老家雖然有人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但是很少。我父母在家做點小本買賣,去年我回家時,我媽説,有人給她付款時要用微信,她沒有而流逝了好多生意。我當時説,我有時間教教你。

其實,我爸媽是希望有人教他們一下的,但是我這麼一説,也就把這事給忘了。再加上每次回家,在家裏就待那麼幾天。現在想想,應該抽時間給父母親教一下,人老了但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今天下班後看見路邊又有老人在賣蔬菜,還有我喜歡吃的苦瓜。這些蔬菜看上去土裏土氣,沒有超市裏的蔬菜那樣光彩奪目。但是這些蔬菜肯定是原汁原味的,因為這是當地農民自己家種的,自己吃不了,才拿出來換點錢。遇到這麼好的菜,怎能不買點?

“大媽,這苦瓜咋賣啊?”

“這三個苦瓜你給一塊錢就行了。”

“那這江豆呢?”

“這一把也一塊錢。”

“你有微信或者支付寶嗎?”

從她的表情,我看出來了。我也是無語了,我頭也不回地騎上了自行車。這時腦海裏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也不會用微信和支付寶,沒有人教他們的話,智能手機他們也玩不來。我爸做了一輩子小本買賣,到現在了還用的是老年機。他們不是笨,而是沒人教,我這次不能讓這位老人失望。我騎着自行車又回去了,我找了一家小賣部,換了十塊錢。

今天晚上的飯菜特別好吃,尤其是苦瓜,還是當年家鄉的味道。

時代變了,在大城市裏,帶現金的人已經很少了。可以説一部手機,走遍天下。但是出門前還是帶點現金為好,萬一我們買東西碰見老人或者不會用微信、支付寶的人呢?這樣我們會顯得很尷尬,讓他們也很失望。在此,也懇請現在的年輕人,親愛的朋友們,如果家裏面,自己的親人或者長輩還不會用微信或者支付寶,請花一點時間,耐心給他們教一下吧!讓他們跟上這個多變的時代。不要讓做小本買賣的老人,看見了希望,而又失望地看着自己的顧客離開,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不要讓老人在無助中歎息:“哎!自己老了,已經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了。”

關於微信的散文隨筆11

今年九月份回家鄉,因我提前在同學羣説了,幾個兒時要好的同學,便要藉機聚會。於是,羣主小琴在羣裏公佈,誰能參加聚會就報名。

很快,深圳的李梅、瀋陽的楊洪武,長春的於霞、哈爾濱的田坤以及大連的我,和家鄉的羣主小琴等名字,依次排列在聚會羣的名單上。

九月中旬,天南海北的同學如約回到了家鄉。羣主按照深圳李梅的意願,在牡丹江某酒店訂餐聚會,人數21人,餐費AA制。

酒店裏相見的那一刻,同學們都很激動。有的離開校門,一別三十多年再沒有相見。至從開辦教堂的小琴會使用微信,便主動聯繫同學,費勁周折把同學電話號碼搞到,一個個拉進羣。

每個人第一次進羣,都説些感激不盡的話,沒有小琴,怎能聯繫上他們。

家鄉就近的同學,已經聚會幾次了,每次都有愉快極致和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又像姊妹一樣,事過了都互相原諒,和好如初。

這次聚會,大多數同學奔兩個同學而來,一個學生時代的校花,如今在深圳開出租車,屢獲錦旗和表彰的女巾幗英雄李梅。一個學生時代大班長,如今瀋陽城管部門工作的楊洪武。他們二人,離開校門和同學失聯三十多年。

至從二人加入微信羣,從頭像直觀的看,女生李梅年輕漂亮,五十出頭依舊風韻猶存,依舊不減當年校花時嬉笑可愛的模樣。二十來年的出租車生涯,每逢黨的生日,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學生大學聯考,她都帶領深圳女子車隊,免費接送擁擠的人們。被深圳市評為巾幗女英雄。這使我想起兒時,李梅和我們一起為村裏五保户做好人好事擦玻璃的情景。兒時的好品質,在她身上一直流傳。同學們為她自豪的同時,特別想見到她。

大班長楊洪武,微信頭像裏帶着城管大蓋帽,站在瀋陽火車站前威武氣派。這使我想起兒時,做好人好事,大個子的他帶頭挑水劈柴任勞任怨的情景。

同學中最不想見的是田坤。記得中學鄰近畢業,我們幾個尖子生在為大學聯考忙碌、日夜背題廢寢忘食之際。田坤竟然幹了一件一生抬不起頭的事,不是警車嗡嗡地把他抓走,誰相信,不滿十八歲的他竟然三天前在南台子把個十歲的女孩姦污了。這奇恥大辱,給我們這屆畢業生丟盡了臉。

同學聚會不喜歡田坤來,這一想法巾幗英雄李梅比我強烈。酒店裏,當李梅、楊洪武與我們擁抱,興奮的時候,田坤和另外幾個男生出現了。田坤一隻眼睛憋塌在眼眶裏,甚是嚇人,他伸手欲和我們握手,李梅和我藉機與女生親熱,躲到女生桌去了。我們沒有耳乎田坤此時的尷尬,還是與男生怎樣寒暄。

中午大餐一過,因他的出現下午唱歌活動取消了。一部分男生進麻將室去了,女生帶着沒有相聚夠的心情,被小琴拉到她牡丹江的樓房裏。

晚上,田坤陪留下來聚餐的同學進餐一半時,偷偷去買了單。回頭和我們打過招呼準備回哈爾濱。李梅這時站起來,一邊伸出白嫩的手,與他友好的握了又握,一邊很感謝他買單,並邀請他以後去深圳玩。李梅説完又看了看我,我沒有因他出幾個幣子,而違心做事。

田坤趕往火車站回哈爾濱去了。他的離去,似乎給同學們留下一絲疼痛。知情同學説,田坤出獄後已經三十多了,好不容易成家、生子,兒子八歲那年,去松花江邊玩耍,掉進江裏。後來妻子又生個女兒,他現在為了她們,一直很努力。

而大班長楊洪武,下午就在火車站候車,回瀋陽了。學生時代曾暗戀過他的女生説,楊洪武工作家庭都很好,媳婦是個體户,和孩子都很優秀。

這次同學聚會還算圓滿,同學們唯一感到不滿足的是沒能去歌廳唱歌。不過,分手前,很多同學私下加了微信。

回到大連,我比以前喜歡注意傾聽同學羣了。十月十五號那天,李梅和楊洪武,一個巾幗英雄,一個吃官飯的。這兩個同學心目中的佼佼者,竟然在羣裏打起來。雙方罵得都很難聽,什麼流氓潑婦的。我扒拉微信一條條仔細聽,才知道,楊洪武與李梅想私聊,他多次向她發微信,她沒有回覆。半月後,楊終於沉不住氣,在同學羣裏提出指責。李梅這時站出來接言了,一氣罵倒了大班長。同時引來大班長的出口不遜。同學誰勸也勸不住,我用他們是大城市人,都很優秀,奚落下二人。

事後不久,李梅退羣了。楊洪武打這次被李梅罵,很沒面子,天天在羣裏鬱叨這件事。這時的形象,與謀面時及微信頭像裏的大蓋帽判若兩人。同學表面上都站到他這一面,因李梅已經退羣。他有些沾沾自喜了,開始炫耀自己的工資如何高,待遇如何優,一輩子由共產黨養護。一年有四個月病休日、旅遊日,什麼公積金、取暖費等等農村同學不曾懂得的事。羣裏有同學發個鏈接,或聊天,他便喋喋不休地評論,一定把對方壓倒。

十月末,家鄉有個女生扒苞米,手和半隻胳膊被機器攪了,傷勢嚴重。羣主小琴把不幸的消息發到羣裏,楊洪武第一個報名向這名女生捐助五百。接着,我和李梅,長春的於霞都捐助這個數。田坤和其他同學都捐助二百。楊洪武這回找回了面子,心中一定很美。

他的愛心義舉,使他不能不在同學羣裏繼續炫耀,一切一切都比同學們好。同學們只能不做任何聲色地忍着。

哈爾濱居住的田坤,冬天基建活幹不了了,11月份到南方考察,12月份帶隊去海口基建工地上工去了。這期間,每到一座城市,就發來一些異地景色。北方這時已白雪皚皚,而他所到的南方綠意匆匆。異鄉美景,使家鄉的女生們忽地一下,搶着和他聊天。同學羣裏,田坤不知不覺積攢了好人緣。這反倒令把自己凌駕於同學之上、孤僻清高吃官飯的楊洪武生出嫉妒心,他在他們聊得正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及時插言,針對田坤小時候那件醜事一頓奚落,田坤即刻鴉雀無聲。

打這次,只要楊洪武出現,同學誰都不出來聊天,他在羣裏成了孤家寡人。每天開個人演唱會,自言自語自問自答,玩的也算美哉。同學們可受不了了,背地裏私聊,對他像政治老師訓示國小生似的行為,發表偏激的輿論,都很反感。説他要麼太狂傲,要麼精神病。

最近田坤從海口,發到羣裏幾張農民工扛着行李渡船的鏡頭,我的心突然隱痛,不再牴觸田坤。我即興寫了首小詩,發到羣裏以示為拼搏的同學點贊,並想了解去那邊打工的實況,想寫寫他。楊洪武這時又不高興了,又是一頓旁敲側擊。

近些天,李梅在深圳上電視了,小視頻發到女同學羣,女同學轉到大羣,被楊洪武看到了,他又翻騰起李梅事件,辱罵李梅。女生私聊中偷偷議論,他咋小肚雞腸,學生時代不這樣啊!

他的幾次行為促使我由心底一番深思,難道只因自己走向社會,一路平坦地成為國家城管工作人員,就歧視年少時犯過錯誤;就永遠不可饒恕這名罪犯同學嗎?我的小説題目即刻敲擊在電腦上“城管員與罪犯”,想寫兩個男生走向社會品行的變化。心正興奮時。楊洪武在羣裏又發表感慨了,一條接一條連續不斷:

“同學們,昨天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我氣蒙了,又是他媽做什麼銷的。”

“我離婚的媳婦就是搞傳銷的,50多萬的房子都搞沒了。”

“我兒子有病時,那麼想媽媽,人家這開會那學習,我兒子發高燒,我一個人不知怎樣來照顧孩子,孩子高燒痴呆了。”

“我恨搞傳銷的,我恨她。如不是有這樣的媽,孩子會這樣嗎?”

“我一個人帶孩子十幾年啊,又當爹又當媽。孩子現在29歲了,不能自理

多可憐,你們知道嗎,想到兒子,我精神都要崩潰了。”

“我恨她,我恨女人。我小姨子,丈母孃都是我把她們户口辦進城的,她們得好就忘恩負義,我真想殺了她們。”

“我有的是錢,過幾天我也帶孩子去海口,去三亞遊玩。”

“人活着為誰,不就為孩子嗎?我會讓我兒子好起來的,會讓他成家立業。”

“李梅算個屁,越漂亮的女人,心裏越骯髒,表面追求鮮花名譽,背地裏都幹了什麼誰知道?想不尊重我?我比誰都強,我很幸福你們知道嗎?我心裏強大,我不會瘋的。”

看到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話,對楊洪武其人其事更加費解。

這時手機微信嘀嘀直響,我按掉同學羣去看其他微信。羣主小琴,長春的於霞,都在向我發來私聊語音,我急忙打開傾聽。

小琴的語音:原來楊洪武離婚了,受過這麼大刺激啊!看來她媳婦及孃家人做過對不起他的事。這些年了,他一個人把不能自理的孩子拉扯到今天,真不容易啊!有了同學羣,他想在同學面前,證明他的強大,沒想到被李梅罵個狗血噴頭。我們是同學,以後無論他説什麼,我們都不能再不接言了。像他這種抑鬱症,越沒人理睬越孤僻,病情越會加重。一旦真的成精神病,同學一場多後悔。

於霞的語音:外!你聽見了嗎,楊洪武看來真的是精神病啊!你看他説那些話,你還要把我介紹給他,他什麼工作人員啊?不配吃官飯,不抵個大老粗!

我冷靜片刻,回答於霞:不要這樣説,小琴剛才説的對,我們是同學。我們大多數父母都不在世了,沒有父母的關懷,像楊洪武,婚姻失敗,孩子成了廢人,這樣的打擊誰能承受得了。在單位他需要怎樣剋制自己,發揮男人的氣概,去做好工作。回到家又以怎樣的心情,照顧孩子?一肚子鬱悶向誰述?他需要有個傾述的人啊!

於霞的語音:那你把我往火坑裏推啊?我看,解鈴還須繫鈴人,咱們幫他找到他離異的老婆,勸他們恢復,也許他的精神會好起來。

小琴的語音:你説我想跟李梅談談,要她給楊洪武道個歉。聚會那咱,楊洪武挺理智的,也沒這樣啊!一定是李梅的辱罵,心裏憋屈,越想越沒面子,抑鬱症復發了。

這時,同學羣裏,田坤把@楊洪武拖到對話框中。老同學,咋啦?你看我的一生比你坎坷多了,都過來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啊?我就是一把金鑰匙,會打開你心中鬱悶這把鎖。

接着,同學們都出來了,一會功夫,勸慰的話語佔滿了手機屏幕。農村的説農村話,城市的説城市話,同學們以大半個人生總結出的不同真諦,開導他。

楊洪武沒有回答,不知他怎樣理解呢!

此時,我心中不免湧出一股熱流。小琴説的對,我們是從國小到中學的同學啊!同學情勝過姊妹情,但願楊洪武今後在同學們的開導下,不會走入極端。從精神抑鬱症裏,走向清醒,走向健康。自己有了健康體魄,才能照顧好兒子,不給國家和社會造成負擔。

標籤:散文隨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