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彙總七篇

文學1.4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彙總七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這次已經是我第五次讀這本《布魯克林有棵樹》了,前四次讀這本書,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這次讀完了它的體會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濃烈。

這一次讀完了這本關於生存的書,我再次體會到了閲讀可以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可以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裏,弗蘭西,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他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蔑和鄙夷的目光……這麼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卻要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麼不可思議,她也曾苦悶、憂愁、傷心,卻始終保持着那份尊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努力的學習,終於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記得曹文軒先生曾為《布魯克林有棵樹》題序:文學就是為了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本來有着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

我認為,作者寫了這部小説,就是為了證明在這個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比如感情。在這部小説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敍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孩子們的父母的感情,都無時不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着人心的柔軟之處。

在這部小説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主人公弗蘭西一家在最貧困的時候任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小説中的凱蒂在丈夫過世,家中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之時,酒吧老闆故意“還錢”給她,她堅決不收,不受嗟來之食,人窮志不短。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未必一無是處。它可以磨礪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雷尼一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來,反而表示出同情,説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人可以受困、受窮,但不可以失去骨氣和尊嚴。小説中寫到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困,卻附和着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實在是令人汗顏。

用貝蒂?史密斯的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小説:“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前幾天讀了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受益頗多。近來繼續閲讀,總有許多感悟。寫下來作為自勉。

崔教授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國小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我主要細細讀了第六章、第七章。深刻理解了“怎樣教的有效”的一些教學途徑。第二單元在第四、五章主要介紹了教學準備以及主要的教學行為。那麼第六、七章則主要講解了輔助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

那麼,什麼是輔助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是為主要的教學行為服務的,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處理學生心理或教學情景中的問題行為,而主要教學行為直接關注的是教學目標或者教學內容。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所區別。主要教學行為往往是直接的、外顯的,經過專門設計的;而輔助教學行為通常表現為間接地、或顯或隱的,有些是可預先設計,而多數是生成性的。從某種程度上説,輔助教學更能體現一個教室的專業素養。

如何進行輔助教學呢?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二)課堂強化技術的應用

(三)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

(四)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

什麼又是課堂管理行為呢?課堂管理不是把學生的行為控制起來,而是教師用來創造有益於學習的課堂環境所作出的決策和所採取的行動。教師不是僅僅會“教”就行的。教師能夠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問題行為能夠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並且能夠未雨綢繆,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基於對此的認識,崔教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作了講解。

(一)課堂問題行為及其成因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預防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輔助教學與課堂管理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崔教授的書總是是我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吸取書中的精華,使之為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最後一章慧姻國遊記的慧姻國是一個人獸顛倒的社會。

作者寫的慧姻就是有智慧的馬,身強體壯,體態俊美,行動迅速。它們有節制、勤勞、清潔,熱愛運動,很有靈性,也很有禮貌,十分真誠,舉止有條有理——總之像現實社會中的人一樣。它們也有許多超出人性的地方,它們熱愛自己所有的同類,且不受感情和利益的歪曲和矇蔽。

野胡是一種人形動物,作者將它寫的髒、臭、貪婪刁蠻。

實際上,作者是以這荒唐的描寫諷刺、痛斥自己身處的荒唐的時代,顯示的是斯威夫特的悲觀,對骯髒社會現象的厭惡。

我覺得作者寫慧姻的理性是為了反襯出野胡的低級,又影射出現實社會中人性的多重弱點。

前幾章節裏,人與人的比例,地點的虛實對應,各種物品的尺寸都很清晰,但到了這一章裏通通消失了。我認為應該是慧姻國是與前幾個幻想國度不同的地方,可以説是另一個世界,所以不需要這些,只要簡潔明瞭地寫出人獸顛倒的概念就行了。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有這麼一代人,他們擁有張揚的個性,非凡的創造力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有着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會遇到一點困難而退縮,他們有着遠大的志向,相信自己能為祖國做出貢獻。他們便是“90”後。

我於1998年生,我為我是“90”後中的一員而自豪!看!我們個性十足、魅力無限,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更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勇敢無畏、敢作敢當,因為我們是“90”後!!

“人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我們活着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90後的我們將巴金的這句話時刻銘記在心,懂得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難道不是嗎?想想那三個為救別人而犧牲了自己的大學生,他們是90後的代表,同樣也是90後的驕傲。這足以表明,我們不僅僅只懂得享受,更懂得奉獻。我們會讓我們的生命開花結果!

我們會自己尋找快樂,創造快樂。我們跟上潮流的步伐,在網絡聊天中,我們會把“是”説成“素”,會把“我”説成“偶”,會把“這樣子”説成“醬紫”,會把“不要”説成“表”......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沒有戰爭、沒有硝煙的年代裏;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有着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舒適的學習環境;我們是幸福的,國家為我們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使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跨入了知識的殿堂。我們再也不會像我們的祖輩和父輩那樣,因為戰爭而失學,因為貧困而失學。

有人會這樣評論我們,“90後是導致民族道德衰退的一代”,是“中國最頹廢的一代”,看着這些打擊90後的文字,我們只是嫣然一笑,無需解釋,也不用解釋,我們會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敢擔當的一代,我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一代。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會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本讓人讀後覺得蕩氣迴腸的書,這是一首英雄的頌歌。本書所描寫的是以俄國十月革命為背景的一個傳奇人物——保爾·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戰鬥走向自覺戰鬥的。在戰鬥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衞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繫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蹟。他曾説:“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説:“鋼是在烈火裏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鬥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作者在塑造保爾這一形象時,用內心獨白、書信、格言警句,揭示了這一形象的內心的全部複雜性和成長過程。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説都可以稱為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説,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我感覺兔子坡上的小巧齊和它的老爸老媽都是不一樣的性格。

小巧齊是一個又可愛、又頑皮的一隻小兔子。而老爸老媽呢,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我的讀後感了。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明日之學校》一書不是一本教育學,它只是對課堂工作的一種描述,並從理論方面作些説明。儘管這樣,我在本書中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哲學的印記。因為實際上本書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學校”,稱它為“明日之學校”,意味着在杜威看來,它們是代表新學校未來的共同的趨勢。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對印第安那葛雷學校的詳細記述。葛雷是新興的鋼鐵城市,但葛雷學校不是專門為鋼鐵公司培養工人,或者滿足工業某一類專業訓練的要求。沃特認為,問題不是要傳授各個人具體工作需要的知識,而是要保持和激發少年時期的自然興趣和熱情,使每個學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並保證他成功地做一個人和一個公民。葛雷學校的課程與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學校所規定的一樣,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會的需要密切聯繫起來。“從做中學”是葛雷學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兒童應當在適當的條件下忙着工作、學習和遊戲”。

在《明日之學校》的最後幾章裏,杜威對通過工業進行的教育和有關問題作了廣泛的論述。現行教育的許多問題和方法是在過去社會條件下產生的。在貴族制和封建制國家裏,初等以上教育的課程和方法是為有閒階級設計的;手工勞動是由奴隸和農奴承擔的,對這些人的訓練是一種奴隸式的教育。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關於知識和心智的觀念是,身體的運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運用越少,就意味着這種智力活動的級別越高;真正的知識和思想完全是心的運用,而無需軀體任何部分的運用。於是,只有極少運用軀體的學科才屬於自由的、高貴的學科。按照這個標準,哲學、神學、數學和邏輯是第一等的學科,其次是文學、語言、文法、修辭,等等。即使我們稱之為藝術的那種東西,也被貶入下等的學科。因為繪畫、雕刻、建築的成就需要技術和手工的訓練,教育應當訓練人去欣賞藝術,而不是去創造藝術。杜威指出,雖然產生上述這些觀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業條件已經開始消退,但是在有閒階級對於一切勞工階級享有理所當然的巨大優越感的時候形成的傳統的東西,卻仍然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長期保留下來。

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杜威要求“學校教學的所有項目都應該在學校與維繫人們的社會活動的網絡的聯繫中反映出來”,“除非把廣大工人當做他們使用的機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齒輪一般,否則,他們就必須對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個物質和社會的事實有所瞭解。”他呼籲真正的問題是要對所有的教育進行改造,以適應隨工業革命而來的科學、社會和政治生活條件的變化,那麼已經在進行的具有這種廣闊的目的的各種實驗,就應被看做特別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後的一章裏,杜威對所描述的學校的相似之點作了概括:重視所有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的品質和能力;運用自然的方法,“從做中學”;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用這些活動取代通常孤立的書本學習,以取得積極的道德效果;強調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狹隘的意義上看待興趣,一味迎合兒童,把傳統的教材裹上一層糖衣,而是提出問題,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決問題,目的本身將提供他堅持單調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儘管這些學校的類型、結構、課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可是通過分析,它們顯示出上述相似之點。相似的東西比相異的東西更為重要,因為它們表明了正在進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書最後歸結到了“民主的教育”這個問題上。杜威認為,在最近150年間發生了改變人類生活和思維習慣的兩大變化,一個是民主觀念的發展要求教育上相應的變革;另一個是通過科學發明帶來的變化,也必須在課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學校劃分開來,結果表明一部分學校追求傳統的過多的書本教育;另一部分為應付從事手工勞動的人進行過多的“實際”教育,這是與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會宿命論的計劃。杜威的結論是,以機會均等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學習和社會應用、觀點和實踐、工作和對於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的認識,從一開始並且始終如一地結合在一起。在這裏,杜威再次表現出了他的教育理論中的主要東西是社會改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