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散文:心靈韌草

文學1.54W

在一場決定性的棒球比賽中,一位全隊最優秀的投手,身負重責擔負救援任務。在全場觀眾的矚目和加油聲中,該隊竟然輸了,而且摔得不輕。比賽結束之後,該位投手非常懊惱地跑到教練之前,深深一鞠躬之後説:“教練,對不起!因為我的疏忽,使我們輸了球……”

散文:心靈韌草

教練看了一看這位投手,並沒有表示任何的意見,只是彎下腰,從草地上拔起了一根草,然後心平氣和地遞給投手,並且對他説:“你有沒有辦法在不折斷它的情況下,使它變短?”

投手接過那根草,反覆地在手中仔細觀察,並且左思右瞧了好一陣子,可是在他澎湃的腦海中,卻怎麼也想不出任何一個方法,可以在不折斷那根草的情況下,讓它能夠自行變短。

教練看在眼裏,便隨手又從地上拔起了一根更長的草交給他,並且告訴這位投手:“要別人變短的最好方法,就是設法使自己長得比別人更長!”

這樣的人生故事,在這個多樣化的世界中,隨手俯拾皆是,情節十分簡單、平常,也沒有任何突出和傲人之處。唯一比較特別的,乃是它並沒有如同一般的從眾心理一樣,只會趨炎附勢選擇錦上添花,反而是刻意隱藏了勝利者的喜悦,而僅凸顯出失敗者那份複雜的心情感受。

失敗雖是事實,但是如果能在失敗之後,心平氣和地檢討個中原因,並且在未來時分,盡力挑戰自我發展的極限,超越自己,超越顛峯。果能如此,那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終究,在那裏跌倒,便應從那裏爬起來,只是在爬起來的過程中,應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而不是別人的施捨與憐憫。

曲解事實、諉過環境,固然無濟於事;自艾自憐,也只會限制成長的腳步,無助於現況的改變。改變事實最有效的的快捷方式,乃在於必須遠離內在鑽牛角尖的心態,設法開闊外部物與我溝通的橋樑,並尋求站在自己最有利的角度,積極調整未來穩定發展的進程與腳步。

荀子〈勸學篇〉有云:“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段話,似乎可為每個人的未來發展,闡明瞭一個足堪自我省思的方向。

成長固然有其限制,但是盡心和努力,卻永遠是避免懊悔的良方。基本上,每個人必須具備鴻鵠之志,但卻應當從足下近處着手。終究,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運用堅強毅力,強迫自己超越巔峯,總比期盼別人自行倒下,來得務實與可行。

在大自然中,不論是自然現象,或是人為因素,有很多生物挫折的現象,可以提供吾人省思的空間,比如礁巖盤榕、刈葉秧苗和絲瓜摘芽等等,就是其中重要的例證。因為,靜心涵養專注潛修,扎穩根基戮力發展,正是所有生物的.成長曆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礁巖盤榕,系成長於高雄壽山山林之中。壽山系因地殼的造山運動,由海底抬升而形成,因此整個山體是由珊瑚礁所建構,而山上至今仍保存着很多的貝殼,以往曾是水泥公司的採礦區域。礁巖盤榕生長於珊瑚礁巖夾峙的低窪區域,先天環境惡劣,其養分和水分的取得,也與成長於曠野之樹不同。

由於受到珊瑚礁地形的限制,這棵盤榕,並不是以母株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蔓生而成,而系僅由一條主要的側枝,不斷地依循地形環境的制限,向外伸展盤繞,猶如一條飛天青龍擺盪龍身一般。如果當初這棵榕樹系落腳於空曠沃土之區,則將絕對無法長成這種“盤龍飛天”的模樣。

農田整地,準備插秧之前,農人都會將從田畦所拔取已經紮好的一捆捆秧苗,先行予以刈葉。此一做法的目的,乃是期望迫使秧苗暫時停滯向上成長的動力,以便趁着挫折潛沈之際,能夠快速地發展出新根,藉以穩固秧苗未來發展的根基,為日後的分株繁衍預作準備。

基本上,當初在進行插秧時,為了節省秧苗,每組大約僅植入五、六株的數量而已。可是,當新芽嫩葉逐漸從稻莖抽出之際,其分株也會在根基底部不斷地迸出,並逐步建構其每叢約四、五十株稻莖的規模。從五、六株的秧苗,發展到每叢四、五十株稻莖,這樣逐步成長的模式,卻是完全得靠秧苗本身的力圖振作,而非外在的人力所能予以建構和補充。

絲瓜心芽的摘除,也標誌着相同的哲理。忍痛摘除絲瓜心芽,讓絲瓜的生長立即遭遇困頓,以便強迫它必須另覓發展的出路,進而從其葉腋之中,再行長出兩條新的絲瓜藤。從一而二,從二而衍生更多瓜藤,這正是所謂的“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宇宙深層哲理的具體表現。

這種摘除絲瓜心芽的人為做法,從一般表象觀之,似乎是阻礙了一條絲瓜藤的正常成長。但是,如進一步深思,卻可發現此舉反而是茁壯絲瓜藤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因為從其外形而觀,似乎可以清楚看出,這棵絲瓜不僅藤蔓範圍闊大,開花數量也隨之增加,而更重要的是,絲瓜的原始藤蔓,卻變得愈來愈粗、愈來愈健碩,絕對不會長成細細瘦瘦的模樣。

心靈無限,明鏡乍現透徹世間平常事;韌草有心,靈光頓悟點化心情落霧人。勝敗本無常,不必全責己過;心境須清澄,有賴塵埃勤拂。前景重重,豈能件件如意?往事歷歷,那堪事事回首!去蕪存菁,神清氣凝。終究,扁舟一葉,載不動許多愁!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篇〉之所言,似乎業已點明瞭吾人超越顛峯的具體方向,接下來的問題,就得視自己是否願意真正的力行實踐了……

標籤:韌草 散文 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