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

文學2.03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

《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等重要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

一、聯繫生活,從身邊發現數學

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景在於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悦,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如在教學完整數乘法後,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遊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遊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麪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乾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善於發展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裏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又好奇,對於枯燥的數學公式或概念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厭煩。

如在教學完《認識人民幣》一課後,把課堂變成“小商場”,讓學生模擬買東西,學生興致高漲,有的“櫃枱”還模仿商場打出“八折”“九折”來,一些學生就向我討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着情感與智慧交織的數學課堂,學生的個性才會得到發展,才能獲得各方面的滿足與發展。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聯繫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得到發展。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例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後,設計了這樣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做一個粉刷教室的預算。這時,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需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共需要多少材料?購買材料需要多少元……等,同時思考怎樣計算,再親自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寬高以及門窗的長寬,計算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積,根據每平方米需要的材料求出材料的質量,在市場上調查材料的單價,計算出購買材料的總價,從而完成粉刷教室的預算。學生通過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加深對長方體表面積綜合應用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並能夠靈活地運用。

數學生活化強調數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同時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和分析周圍的事物。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和時代色彩。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2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怎樣才能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如何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怎樣才能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

要做好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

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3

一、温故知新

本節課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發展,因此,嚴老師以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導入,填寫算式“()÷()=6”,在學生自己寫出的諸多算式中引出商不變規律。而商不變規律正是聯繫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嚴老師複習了商不變的規律後,取出學生説的一個新算式“4.2÷0.7”(除數是小數的算式),反問“為什麼覺得商也是6?”以此進入新課學習。

二、抓住本質,化解難點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就是運用商不變規律。嚴老師抓住這一本質,展開新知教學。首先出示0.12÷0.3=()÷3讓學生填空,由於受以往整數除法的定勢思維影響,學生常會誤認為填12。這時候嚴老師沒有輕易答覆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考證。運用商不變規律,學生很快發現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的倍數不同,不符合規律,等式也就不成立,推翻了原先的'想法。接着出示幾道算式,每坐一道算式都讓學生説清楚“除數…變成了…,擴大了()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倍,是()”,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學生深化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在這過程中,老師還讓學生同桌之間説一説,讓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理解其中算理。把原本是小數的除數運用商不變規律轉化成整數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抓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本質,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學得更輕鬆。而且,嚴老師還通過3個算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把除數化成位數小的整數算起來比較簡便,優化了算法。

三、細緻講解,突出算法

豎式計算的教學嚴老師講解的很細緻、到位。計算步驟,怎樣劃小數點,小數點移動幾位。這是學生很容易搞錯的。因此,接着嚴老師又出示3到練習,讓學生劃移小數點。學生在展示、反饋中,針對有錯地方,老師把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解決問題。3到練習題由易到難,都是典型性題目。在練習中,讓學生規範格式,再次強化計算法則,讓學生注意別移錯被除數的小數點。後面的練習還讓學生先估算再計算。這也是針對學生對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很容易弄錯商的小數點設計的題目。先估算商比1大還小,有個近似數,再列式計算,有助於學生在計算時避免弄錯小數點的位置,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也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來檢驗計算結果。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4

分數對學生來説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説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説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説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藴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説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5

週一下午放學前佈置了一道數學作業,調查班級裏5個小朋友的相關信息,調查內容分別是:年齡、生日、喜歡的運動、喜歡的顏色。當我佈置這項作業時很多孩子都很開心,説能按時完成作業。

昨天我收取了孩子們的調查作業,3個孩子的作業內容調查的不完整,1個孩子未進行調查,其餘的孩子都按時上交了調查表。乍一看孩子們基本上都填完了調查的相關內容,仔細一看,其實不然,連續翻閲了十多張調查表就發現:平時瞭解道德一些孩子的生日和年齡與他們調查表中的數據不相符,我又連續翻閲了一些調查表,還出現一些調查內容雷同現象,我沒有直接説出我的發現,但是在我翻閲的時候瞄到一些孩子偷偷地看着我,似乎知道我在注意什麼。

下課了,我“隨意”和幾個孩子聊起來,你調查了哪幾個小朋友的`信息?你和誰一起調查的?有的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訴我了,有幾個孩子聽到我這個問題有些猶豫了,説話時好像有意識的躲避着,我便明白了一些,隨後又和幾個孩子聊天,問他們的生日、喜好等,便驗證了我的想法,的確是幾個孩子懶與省事,沒有實際的調查而是自作聰明的抄了別人調查的結果,又生怕被我發現還聰明的把孩子的姓名換了而已。

這項調查作業並不難,只需要孩子們畫好表格,動動嘴皮問問5個孩子的年齡、生日、喜歡的運動、喜歡的顏色,然後填在製作好的表格中即可,沒想到就然有孩子想到了”複製“別人的調查結果。其實,在數學教材中的一些實踐活動,內容並不是很難,只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有些惰性,不願意主動的參與,不願意思考罷了。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6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抓住如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在本節課,課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謎語“小小圓形跑道上,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不一樣,最後時間都一樣”,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後利用幾個鐘錶幫助學生回憶了時鐘上的知識。

二、聯繫實際,感受數學

由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圖片引出新的時間單位“秒”,接着又讓學生感受1秒鐘的長短,説説一秒鐘能做什麼,並進行了從1秒到60秒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着鐘面秒針的走動點頭、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1.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説“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説説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2.學生課堂的參與還有待加強,説明我對學生的鼓勵還不夠,今後還有待提高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7

一年即將過去,能夠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資料,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務必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資料標準及課程實施推薦有更深的瞭解,本學年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我在教學《相遇應用題》以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況,老師導演,學生表演,設計了從“相距―縮短―交叉―相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狀況,感受相向運動中,隨着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一段小小的表演,猶如吃了一盆八寶菜,各種營養成分都有了。使學生的智慧、潛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潛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善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潛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是這樣下評語的:“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權攀透過努力,能收集、記錄、整理各種數據,在這方面是班裏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必須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應繼續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8

心理學家皮亞傑説:“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動手實踐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這一動態的認知活動中,它既滿足了國小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等心理特點,又可以集中注意,激發動機。使學生在自己的創造中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悦,達到真正的理解。動手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戰線,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動手實踐的數學課堂將成為學生探索的樂園、創新的搖籃。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動手實踐。有效的動手實踐,有助於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數的意義。在“認識11-20各數”時,教師先組織學生擺12根小棒,同時思考:怎麼擺酒能一下子看出小棒的根數?有的.學生2根2根地擺,與的學生5根5根地擺,還有的聯繫認識10時形成的經驗,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2根放在旁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後一種方法可以一下子看出12根,初步感受了技術單位“十”的作用。在繼續操作小棒表示幾個十幾的數後,教師又讓學生觀察擺出的小棒,説説發現了什麼,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到十幾的數都是有“1個十和幾個1”組成,理解十幾的意義。在計算教學中,也是先讓學生操作,直觀地感受計算方法,進而再將算法加以抽象。直觀的操作能使學生獲得對數和運算的感性體驗,因而對數感的形成有積極的意義。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9

今天,又到了我上學校的公開課,按照進度我剛好上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很簡單,知識較少。還有,我已經拿五(6)班的同學試講,感覺不錯。對於自己的班,我信心十足。

上課伊始,同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過生日嗎?”“有。”“高興嗎?”“你們是怎樣過的?”滿懷希望等待像6班一樣踴躍的.回答,結果是四五個回答,再問,沉悶。自己也納悶:怎麼會這樣。教學過程,也只是這幾個在回答,與試講效果,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當教到算理的時候,問了半天,才有兩三個舉手,回答也沒那麼流利,下面的同學也沒有反應,與試講時,一個同學回答,所有的同學都集中聽,積極的補充,不斷思考,一邊點頭。教完新知識,心想:待會練習會有多少同學不會。

練習中:巡視檢查,效果卻與預想的截然不同,很多同學都會做,與試講的效果是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同樣的內容,五(6)班的同學那麼認真聽講,是不是他們對我這個新面孔新奇,對我的教學模式好奇?而我們班已經適應了我,還是心理面有畏懼?或者這個內容簡單,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掌握?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內容簡單且少的,應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探究、然後學生自己歸納、補充、完善所要掌握的知識。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0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為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台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50+90=140米,130﹤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説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為建波鼓起掌來,有的還朝他豎起大拇指!

就這一道練習題從此改變了他,課上回答問題積極了,活躍了;作業書寫也變得漂亮了,同學們再也不説他“啞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變讓我體會頗深:

僅僅一道小小的練習題讓建波在同學們心中刮目相看,是這道練習題改變了他的學習生活,也許他有可能成為一位數學家;是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笑臉,一個温柔的動作,一個小小的獎勵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做法,讓他們體會到愛時時存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僅僅一道練習題讓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走近他們,多表揚他們,讓他們的才智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零距離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創建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台,合作伙伴的默契使學生的解題方式、思維、視野開闊,相信在自由的空間裏有了興趣作“調味劑”學生們會更加可愛!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1

課堂教學都有一定的預設和生成,有人説,一節好課不僅在於課堂教學的順利,更在於出現意外事件時教師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夠生成些什麼,很自然地過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這樣一則教學案例,這是一場公開課,課題是國小數學《可能性》,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體驗活動,把全班分成了10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給除了顏色區別的七個紅球,三個白球,要求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裏摸,每個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摸出之後看過重新放進盒子,搖一搖其他成員繼續摸,總共摸十次,然後分別統計摸出紅球和白球的次數。

按照可能性呈現結果,一般情況下應該摸出紅球的次數應該比摸出白球的次數多。

但是,老師在讓學生展示結果的.時候,卻出現了不一般的結果,有一個小組代表説,“我們小組摸出紅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師和學生開始驚訝,有的老師很興奮,覺得課的精彩就要出現了,課堂陷入了沉默,卻聽到當事教師這樣説,“你是不是統計錯了?!”“沒有錯!不信你問問他們。”孩子有些被願望和困惑,多麼期待老師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麼期望老師安慰或解釋些什麼。

可是這個教師卻沒有説,只是以其他幾個小組的數據繼續了新課,當然對可能性的分析沒有錯,卻讓聽課的教師和學生驀然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首先分析一下這樣一個結果,摸球的結果總的分佈應該會呈現一定的比例結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統計的結果,但是對於每一次具體的結果,卻是不確定的,出現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沒有錯誤的,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別是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看待一些轉盤遊戲,更確定地生活,而不是遊戲的生活。

再回頭看這樣一個課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中不曾考慮過,似乎也未曾經歷過,也缺乏相應的冷靜分析與應變機智的,比如説可以把各組的統計數據加在一起,還可以告訴孩子再摸摸,或者發放的球並不是除了顏色一模一樣,盒子的設計是否真正保證每一個球,學生都容易摸到,並且沒有特別感覺,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課堂中的意外,你會怎麼辦?從某種程度也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機智和經歷有什麼,我們的備課是否以生為本,時刻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些什麼,還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側重的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融合。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教學不僅是學生學會了什麼,更是學生頓悟些什麼,是教師從中也體悟到什麼,一種教學共長的合作。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2

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學習中最大的成功法寶。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叫醒你的耳朵去認真聽講。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戰勝自己的魔力。

今天的數學課幹什麼,要怎麼幹,答案都在孩子們的心中。

“金超,你來回答我剛才提問的問題?”他是一個活潑,好説話的男孩,可是這一節數學課他安靜的狠。沒有往日的吵鬧,沒有往日的表述,沒有往日的舉手,靜靜的坐在那裏看着黑板。

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可是我還是聽到了,有點吃力,因為他在第一排離我的距離很近。

“聲音大一點兒”

他提高了聲音,還是有點小,比剛才好多了,可是後面的學生幾乎聽不到

“再大點聲音”,比剛才的聲音有點大了。

“聲音再大點,超過我的聲音”

他怔怔,扭扭頭,看了全班的學生,突然,一聲響亮的果斷的回答贏得了全班的笑聲和掌聲,此時的金超臉上多了一絲笑容,恢復了往日的學習勁頭,手舉的高高的。

“不錯,以後咱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都要像金超一樣,敢大膽地放開你的喉嚨,扯開你的嗓子,用勁的説,來鼓鼓掌。”瞬間,教室響起了快樂的`掌聲。

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有譜,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無限甜蜜。

課堂上,要的就是你的聲音,只要你打開聲音的按鈕,就會播放一首動聽的歌曲,靜靜的聆聽,美美的享受。

聽着你的聲音,真美!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3

剛到學校的時候,擔任的一年級一三班一四班的數學老師。説實在的,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心底有些擔心,但後來發現,經常和辦公室的一些老教師交流,發現一年級的孩子沒有之前想的那麼調皮,他們學習起來還是很認真的。

時間過得很快,每天班裏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我注意到了班裏有一個小男孩和別的孩子不一樣。這個孩子幾乎每天來上課不是忘記帶橡皮就是忘記帶鉛筆(不知道別的課上是不是,數學課上是這樣),每節課都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會把自己的學習工具準備好,上課時別人都起立喊老師好了,他還在低頭在書包裏亂找東西(每次上課我都會要求每個孩子都準備好學習用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他自己也意識到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課前準備。課下的時候我也找過這個孩子交談過,不管你問他什麼話,他就是不回答你的問題,偶爾會點頭或者搖頭。對於這樣的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恰巧那段時間召開了一年級新生家長會。會後我專門把孩子的爸爸留了下來,進行交流。我把孩子的一些情況反映給他爸爸時,孩子爸爸説一定會注意,會加強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等等這些話,之後就匆匆忙忙走了。家長會過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孩子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春節過後,辦公室的一些老師都在討論班裏孩子變化情況。過了一個年,孩子們又長大了一歲,或許多多少少都有些變化。這時,學校給每個孩子發了一本《知書達理好少年記錄本》,來記錄孩子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另外給每個老師一個獎章,學生在任何方面做得好的地方老師都可以給學生蓋獎章,獎章越多,兑換的獎品也就越好。這時,我就在想,我要給這個孩子交流一下,或許獎章對他有幫助,於是就這麼做了。這個孩子開始慢慢發生變化了,也慢慢會知道把課前所需要的文具準備好,我只要發現他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就會及時獎勵一個印章,我希望通過獎章可以慢慢改變。同時,在前幾天,我發現他既然自己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因為我説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下課也有的到一個印章獎勵),當時我高興極了,趕緊點名叫他,聲音不算特別大但足夠讓全班人能聽清楚(以前就是點他起來回答問題都不吭聲,不管他會還是不會)。這個孩子正在一點一點的變化。

這件事情是我教學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雖然是印章的獎勵給了他動力,但是我希望從此他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發言的、善於表達的孩子。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4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通過多次的聽推門課、示範課、研討課,給我的感受很深。作為一名主抓教學的領導,我們在落實課標精神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似乎不是很受重視。其實不僅在低年級,而且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都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説,加強對學生説的訓練。

現在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幾何圖形的解題能力,這是對的,無可非議的。但是用什麼手段來實現教學要求呢?不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講得過多,越到高年級,學生説話的機會越少,到了畢業班,只能是教師“滿堂灌”了。課堂裏,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相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同時,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在課堂裏做練習,放學後有時還得參加“基礎班”、“補課班”或“智力班”等,無非也是完成各種練習。畢業班可能還要加碼,參加課外的“提高班”,回家還要完成大量作業,象這種不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卻“堤內損失,堤外補”,練習題不加選擇,進行“題海戰術”,學生對數學課只能望而生畏!

這種現象一定要改變,從學校內部來説,一定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認為數學課的教學方法也要改革,除了採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學及實驗動手等手段外,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説的訓練,通過説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説話訓練好處很多,主要歸納為以下兩點: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全日制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確規定,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

在國小階段,由於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性質、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測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電教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性質、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多講,理解其意。我們要防止死記硬背,但並不是説不記不背,對有些概念、公式,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學以致用。又通過設計的各種練習,學生便會切實掌握這部分基礎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加強説的訓練,這對學生的思維培養的作用是很大的。

國小數學老師教學隨筆通用15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着更為寬泛的內涵:讓學生願意去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信息為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週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後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鍊。”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

再説,當今信息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信息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彙報後,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範。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並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並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鍊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彙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説:“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後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説法嗎?學生2:“不同意。為什麼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呢?肯定會有學生説:因為這裏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繫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