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老師隨筆教師

文學7.6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老師隨筆教師,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老師隨筆教師

欣賞在忙忙碌碌中,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一大半的時間。在真正成為教師的日子裏,我感受了太多太多,彷彿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過得特別快。

“老師,我今天不舒服!老師他推了我一下......”耳邊永遠充斥着這樣的聲音,雖然已經清淨了,可是孩子們的笑聲、歡呼聲沒有消失。

遇到了這樣一個孩子,他讓我看到了原來教育那麼得深奧,那麼得有層次。我剛接觸新班級一個多星期後,就認識了這樣一個孩子,喜歡跟別人打鬧,喜歡譁眾取寵。我一下子記住了他,所以,鬧騰的孩子總能讓人記憶猶新。當然,從之前班級的老師口中也聽説了孩子的具體情況。心中不免增添幾分好奇和疑慮,會有怎樣的原因,讓一個孩子經常不停歇地鬧騰呢?

慢慢地觀察,我發現:孩子總是主動跟人搭訕,喜歡惡作劇,喜歡製造笑點,引起小騷動。如果班裏孩子們很配合地有了反應,他就會獲得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周而復始,他就把這樣的“遊戲”當做是一種樂趣,反覆玩,不亦樂乎。所以我開始思考,對於這樣一個孩子,我該從哪個方面開始瞭解,該以怎樣的視角和態度來對待他?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個星期過去了。這期間出現了幾次小事情,幾乎都跟他有關。在班級了,他的名字彷彿被提起的次數最多,在辦公室裏也常常能聽到孩子們來報告時説起他的名字。我還是想按兵不動,繼續觀察着,摸清孩子的“底細”。一次,機會來了。我發現孩子這個星期手抄報的作業完成得特別棒,我找準時機在班裏特地表揚了他,我也故意觀察了他的表情,他有些得意洋洋。第二天傍晚的時候,孩子的媽媽qq上發來了留言。果真,就像之前老師説的他媽媽的留言是屬於長篇大論型的。我認真地看着,邊讀邊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家長呢?我試圖揣測家長的內心想法和她對自己兒子的態度。我看得出,這位媽媽很有自己的想法,是個有個性的家長。她的理念是,孩子不應該多加干涉他的成長,孩子自會有長大的一天,嚴加管教只會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看來這位媽媽的教育理念與國外的`教育家盧梭的自然教育有得一拼。我心裏想着,也思考着。雖然我並不是完全認同,可有些觀點我也認為言之有理。比方説,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等待的。一些台灣的教育家,比如龍應台就以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孩子,你慢慢來》書中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腳步有時候是跟不上成人的,我們需要等待孩子。

一開始,我並沒有抱着反感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來看待。我想嘗試着理解每個家長的做法,不論對錯,我不加以點評。不過我想參與其中,能對這樣的方式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發言權。其實,孩子都很單純,也很信任老師的話。他們發現我最近表揚這個男孩的話越來越多了,所以,孩子們就覺得他好像變乖了。其實我也知道一下子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有質的改變是不現實的,我想營造這樣一個環境,讓他覺得在這樣的環境裏,他被別人認為是在進步的孩子。他也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和老師的“糖衣炮彈”,慢慢地靠近好的表現。有這樣一個情景:一次,要進行課前一分鐘了。之前孩子們的表現都讓我很不滿意,準備的也不充分。今天輪到他,看他扭扭捏捏的,我以為他沒準備好。正想臭罵一頓,哪知他走上講台了。我就讓他開始,他不慌不忙地,用流利的語言講完了一則很長的成語故事,我心裏有些驚訝。但我覺得這又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機會,於是向班裏孩子詢問:“你們覺得他這個故事講得如何,可以打幾分?”“講得很好,100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我跳過了前面十個學號,從他開始打了一個100分,因為我對之前孩子的表現都不太滿意,所以沒有給分數。打好分後,我再看看他,嘴角也一直咧着。

這件事他又告訴了媽媽,孩子的媽媽馬上來告訴我:“謝謝你對孩子的肯定,讓他有這樣的表現機會。不過,老師你相不相信,孩子之前一點都沒準備過。”我回復:“我相信的,我從來沒質疑過他的能力,他是個聰明的孩子”。的確,他確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對車子飛機的模型非常精通,高檔跑車的牌子,複雜的汽車模型,他都能認得出,能夠把細小的零件重新組裝好,這一點我非常佩服。從中我也發現了,孩子的天賦是難以想象的。其實,孩子的媽媽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有一定的瞭解,平時父母雙方工作忙,沒時間顧着孩子。可孩子的媽媽説他在家中很乖,她一開始也納悶,怎麼到學校總會有情況來報告。後來,他的媽媽特地來暗暗地觀察了孩子,發現孩子在學校跟在家裏判若兩人。而在學校不是更乖的表現,而是十足一個問題孩子的表現,看了就會讓人頭疼的樣子,她也很奇怪。不過我們交流了之後覺得,可能這就是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表現,不同性格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孩子還在成長着,我還在一點點觀察着、行動着。

孩子的表現會出乎我們常人的意料,這很正常。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跡都不一樣,我常在思考,該怎麼陪着孩子成長。雖然案例中孩子的表現總讓人頭疼,但是看着孩子一點點成長,心裏也會安慰些許。教師對於孩子父母的理解,能讓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當然,我並一定要認同家長的見解和想法,我可以有自己的教育觀念,但我希望孩子、家長和教師是能相互配合、相互溝通的。如果斷了一條鏈子的溝通,那麼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問題的。男孩子,會變得叛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覺得男生的成長可能會更曲折。也許我們是該等待孩子的成長,但是孩子的行走方向也需要人引導,所以男孩子是需要更嚴厲的教育。往往在他們出現問題時,我們就應該直接點出,讓他們明白這時候,沒有妥協和商量的餘地。“軟硬皆施”的方法可以起到警鐘的作用,時刻提醒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