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精選17篇)

文學1.9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精選1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精選17篇)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

魯迅的小説讀着實在是很累,《狂人日記》這部小説是魯迅借一個迫害狂的日記來批判封建禮教“吃人”的現象。這裏面的很多語句看起來都是不符合邏輯的,比如,狂人覺得街上的那個女人“咬你幾口”的話,那夥青面獠牙的人的笑還有佃户的話都是暗號,這些都是吃人的傢伙。

他還懷疑他大哥還有那醫生都要將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記裏還有這樣一句話“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這些語句,第一反應覺得狂人很狂,他是一個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些封建禮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在那個時候思想超前的人,這些人經常被人們以為是瘋子,他們努力去反抗封建,卻招來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唾棄。人們總是認為這些人很“狂”,其實,他們有着當時正確的思想,所以他們不狂。

文中,魯迅寫了一個“迫害狂”,這個狂人用了不一樣的眼光看到人們,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時,他懷疑他自己也會被吃掉。這正是寫出了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們也是會被“吃”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狂人日記》也影射了魯迅自己。我從中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離開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謂的“藥”害了或者是什麼。四千多年來,人們屢屢被封建禮教害了,卻總也不知道改變,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這些,種種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2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説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為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3

魯迅是無人不曉的大作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1920xx年,他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説――《狂人日記》。

通過這本書,我發現他的文章很有特色,必須很認真地去看,一不留神就會看不懂,也是很值得揣摩的文章。

“狂人”也就是“瘋子”。他先懷疑趙貴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覺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還猜測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們吃掉了。我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嚇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麼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狂人。特別是文中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喊出了魯迅的心聲,千萬不要讓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這樣的不幸。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很慶幸生活在現在這樣美好的社會裏,真的很珍惜現在的生活,現在的學校和朋友們。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4

初讀狂人日記,沒有完全看懂,再次閲讀方才體會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經錯亂,語無倫次,措辭荒謬;還指了狂人在心態上的一種病態變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

《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説,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發表於《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故事梗概: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

傳統觀念認為,魯迅借狂人之口,抨擊吃人的社會制度,事實上,也只要狂人敢説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語,但是,我和媽媽共同認同這部小説的是對狂人精神狀態的描繪,確實是精到、準確,媽媽説以前課本很多革命小説都如過眼煙雲一般消散在歷史塵埃中,而狂人卻不會,我是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而媽媽則是重讀,她認為,因為這篇小説和魯迅曾經學過醫有關,這篇小説準確地寫出了一種有迫害症和強迫症的精神病人的形象,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麼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準而名流文壇。

我現在不懂不要緊,過幾年後,回過頭再看看,也許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5

《狂人日記》是一篇象徵性和寓意很強的小説,當時,魯迅對中國國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頗感痛切。

對現實的失望是魯迅感到了喚醒人民覺醒的困難,他經常在紹興會館裏以抄古碑來打發無聊的時光。魯迅對中國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着急,這就是他的這篇小説體現出深厚的憂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密切相關。

這篇小説也採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過一個患有“迫害狂症”的人內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正是由於“狂人”對外界的極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夠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狀態下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在這些看似可笑的言語中,隱含着小説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禮教對中國的長期統治,這句話也暗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朽和對人們反抗的壓制。再如:“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表現了封建禮教強大凶惡的形式下其內在虛弱的本質。

總之魯迅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需要讀者用心細細地品讀其中的深意。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6

魯迅的《狂人日記》具有鮮明的現代特徵,具體表現為省察歷史與現實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靈魂的自審精神,以及關注生存和發展的憂患意識,遠遠超出了一般知識分子顧影自憐式的自我安慰,顯示了“五四”時期思想啟蒙的高度。

在《狂人日記》表現“禮教吃人”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和變革的精神。就像狂人面對因循數千年之久的傳統思想,大膽地提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疑,這集中體現了大膽懷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時代精神;狂人還面對面地向吃人者發出了警告:“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還渴望將來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級的“真人”出現,這表現了一種改變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朦朧理想。最後,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更是一種向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絃。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所以,它一經發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學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新潮》雜誌着文稱譽“瘋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帶着孩子,跟着瘋子走——走向光明去”。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7

初讀《狂人日記》,覺得作者魯迅先生似乎在説夢話,內容凌亂近似無邏輯,於是,寫這篇讀後感,也從“夢”開始。

“狂人”近於“瘋”,在做着“惡夢”,在境象中充滿了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着“瘋”,把帶着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着眼睛説謊話,互相深疑,都想控制別人,卻都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着。“狂人”被道得“瘋狂”了,從而説出一堆真話。

《狂人日記》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見什麼人都以為是要吃他:他看見鄰居交頭接耳地議論,就覺得是在密謀害他;醫生給他診脈,他也覺得那人不過是劊子手假扮,是來“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讓他靜養着,他卻懷疑是想養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還聽説鄰村狼子村有個“大惡人”,被佃户打死,連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聯想起小時候大哥講書時説的“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事,就越發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最後他終於鼓足勇氣,發出:“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憤怒的吶喊。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8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説,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説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説:“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説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説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為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為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9

魯迅不愧是文學大師,寫的文章不但面上有一種意思,更多的是內在的含意,他寫的文章很有味道,讓人細細品味,能讓人悟出道理,但他字面上不表達,全藏在裏面。所以讀他的文章能讓人提高一個檔次。

我讀的《狂人日記》便是他的作品之一,故事是這樣的:某人的村子裏一人被吃了,吃人的那夥人便盯上了他,後來他發現吃人的那夥人中有他的哥哥,他記得他哥哥曾經説過人肉多麼好吃,最後他發現一些小孩也盯上了他,他便呼喊 : 一定還有小孩沒吃過人肉,救救哪些小孩吧。

我覺得吃人的那夥人就像當時的日本鬼子,一些跟着那夥人的人就是漢奸,那些沒被吃的人就是當時的中國人,這篇文章的深處充分表現着當時中國人的軟弱和日本鬼子的囂張,人們人心惶惶就像當時中國上下的情景。這樣的文章能讓人深受啟發,是非常值得我們讀的好文章。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0

《狂人日記》熔鑄了魯迅幾十年研究中國病態社會的心得,其內容是博大精深的,又是高度濃縮的。它第一次提出了封建“仁義道德吃人”的一段獨白:“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天,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紙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小説通過狂人的幻覺刻畫了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到處可見“白厲厲的牙齒”,刻畫了吃人社會的特徵:那些“脣邊抹着人油”的食人者,幾千年來以“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排着“大小無數次的人肉筵宴”,並巧立名目,編造着吃人的道理,以“仁義道德”掩蓋着幾千年的吃

人史。這段獨白,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濃郁的政論色彩,它是理解《狂人日記》及其後許多小説的思想鑰匙。這正是研究中國歷史所得出的一針見血的結論。魯迅認為:中國正史“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黴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之四》)他清醒的認識到了用“仁義道德”遮掩起來的中國歷史的真面目,加深了對封建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憎恨。把中國幾千年剝削社會的歷史,深刻地歸結為“吃人”的歷史,這個論斷在五四時期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在“仁義道德吃人”這一主調下,《狂人日記》重點揭露了封建家族觀吃人的罪惡。其後的小説,則在“仁義道德吃人”這一思想的各個層面深入開掘和具象化。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1

魯迅,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爭先恐後地説,我知道,我知道。對啊,如果圍繞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因為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説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為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説了。這片短短的小説在今天被定為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户,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2

看中國歷史,在翻來覆去地翻漲,可結果是在字裏行間看到的就是“吃人”二字。歷史,簡單地來翻譯是什麼-“仁義道德”,可所謂的仁義道德背後掩藏是什麼?吃人!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是啊,吃我們的人很可能就是我們至親。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雖然被吃掉了,但我們之間的至親關係還在,無法改變!

縱觀歷史,我們整個一套仁義道德的理念,在敍述着它對人的肉體、精神以及思想的吞噬。有了這樣的吞噬,一代一代傳下來,一代一代地被毀滅,一代一代被吃掉。

在“吃人”的大背景下,我們自己也想去“吃人”,想去影響別人,想去壓制別人。但是回過頭來,又怕被別人吃了:而每個人都有點這種想保護自己的心思。於是,在狂人的眼中,中國人有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懦和狐狸式的狡猾:獅子有野心吃掉他地盤上的獵物;兔子只能可憐巴巴地等待被吃掉;而狐狸在疑心疑慮地觀望着...

在狂人的眼中,如果人與人把去欺負,壓迫與改變別人的這層心思放掉,安心地去吃飯睡覺,那將會很美好。可整個歷史都在吃人,方明白“我”早已在其中混跡多年!狂人狂嗎?狂人其實不狂,他看懂了中國的歷史,中國的任意社會之間的關係,因為他懂得太多了,所以他被排除在外!

後來狂人變正常了,正常了之後就去當官了。當官之後後幹什麼呢?吃人!也就是用他學到的一套仁義道德理論-包括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懦和狐狸的狡猾,去影響更多的人。於是,當狂人變成了正常人之後,也就變成了吃人的人!在這種辯證關係中,魯迅先生髮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吶喊-“救救孩子!”

我們不要吃人,我們也不要被吃!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3

狂人,何以狂?他每日惶惶不可終日,似乎人人都想害他,疑人疑鬼,就連狗看他幾眼,他也是“怕得有理”。逐漸崩潰的他,每一樣東西在他眼裏都已變樣。在他眼裏,吃人的人慢慢都露出了吃人的嘴臉。他從“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記述聯想開去,他在歷史上看到的,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這個發現又把歷史和現實中具體的肉體上的吃人,上升到仁義道德等綱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層次。作者通過狂人的逐步變狂來批判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對人心的迫害。文字間表面描寫的是主人公的內心思想,實際上把矛頭指向封建制度,對毒害了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封建禮教發起了血淚控訴。他的狂,是對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本質的暴露。

《狂人日記》採用了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實寫狂人的瘋話,一語雙關地使他具有了象徵意義,通過象徵主義實現了從反對肉體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禮教“吃人”。實寫人物,用的都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徵主義。

狂人發出的“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問,表達了時代的反思和叛逆之聲。“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我”不僅是狂人本身,也代指處於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之下的中國人,封建綱常名教毒害了所有的中國人,作品由此表達了封建禮教“吃人”本質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在傳統勢力支配下的社會,那些首先説出歷史真理的先驅者,常常被誣為狂人或瘋子。狂人的言行導引着讀者看到中國幾千年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的真相,讓讀者反思這一制度對“人”的毒害,對人性的壓榨和逼迫。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是對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狂人日記》表現了現代人最初的覺醒意識,體現了中國現代文學反封建的總體傾向,向封建綱常禮教發出了質問,抗爭,呼喊那些被矇蔽的心靈找回自我,是對封建禮教發出的利劍。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4

《狂人日記》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為“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説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眾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説中所説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為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5

關上書,我深吸了一口氣,眼前似乎還飄動着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那個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

本篇魯迅先生假借精神失常者的恐懼揭露社會的黑暗與冷漠。在“狂人”眼中看來,四周都是隨時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趙家的狗、狗的主人——趙富貴、還有一些未經人事的小孩彷彿都是吃人者,最為傷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員。在這兒,我將“吃人的人”理解為萬惡的舊社會。

“狂人”進於“癲狂”,不停地做着“噩夢”,在境象中充滿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助着“瘋”,把帶着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着眼睛説謊話,互相生疑,都想控制別人,卻又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着。“狂人”被道為“瘋狂了”,卻又在“瘋”的狀態中説出一堆真話。

文中第六節寫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的呈現出來,“獅子似的兇心”當指社會統治者的狠毒,“兔子的怯弱”指的應當是軟弱無知的羣眾,“狐狸的狡猾”我想猜的無誤應指圓滑世故,當屬“牆頭蘆葦兩邊倒的”商人們。於是這天便不知是“日”和“夜”了。

文章最後一句:“救救孩子……”這呼聲淒厲,甚而有絕望在內!綿綿不絕震撼這世人的內心。這正是魯迅先生對“哀其不幸,怒氣不掙”麻木民眾的大聲吶喊。

在今天,我們恰恰缺少這種疾呼,環境的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水資源的匱乏,這一切所造成的危機已經凸顯出來。誰都無法欺騙自己的眼睛,汶川、玉樹頻發地震、青海的乾旱都足以彰顯出可怕的懲罰。一隻只孩童無望的手伸向天空,他們在離去的那一刻向世人呼救,而某些世人卻沉溺在“狂人的美夢中”,不願醒來。

當年魯迅正是看到人們這種難以根除的惡劣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如果認真閲讀,你會發現,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不是一個“感歎號”而是“省略號”。這長長的省略號一直延續到現在,所幸先生走後,現在已有一些人血騰騰的勇士站出來,他們以筆為旗、吶喊呼籲!讓我們在這孱弱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希望!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6

《狂人日記》在表現“禮教吃人”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和變革的精神。

如狂人面對因循數千年之久的傳統思想,大膽地提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疑,這集中體現了大膽懷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時代精神;狂人還面對面地向吃人者發出了警告:“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還渴望將來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級的“真人”出現,這表現了一種改變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朦朧理想。最後,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更是一種向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如何看待魯迅先生的小説《狂人日記》?

102年過去了,魯迅先生1918年發表的《狂人日記》,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雨考驗,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依然是無法撼動的,《狂人日記》當之無愧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説的開山之作。

《狂人日記》寫於1918年4月,首發於當年5月的《新青年》月刊上,也是魯迅先生,第一次以魯迅這個筆名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後收入魯迅小説集《吶喊》。《狂人日記》的發表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極其重大的事件。

《狂人日記》通過對被迫害者“狂人”這一形象的生動描寫,塑造了被迫害者的典型人物,通過他內心的自述式的刻畫,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魯迅的這篇《狂人日記》還是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具有鮮明的現代性的白話小説,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

一直以來,魯迅在讀者中的名望非常高,我們在上中國小的時候都是讀過,背過魯迅的文章。如今,魯迅的文章稍有變動,便會引起軒然大波,學界關於學生還要不要讀《狂人日記》,儘管有爭議,但也是因為它過於深刻,導致學生理解難度加大,或被替換成魯迅其他小説而已!縱觀當今人教版初高中教材課本,魯迅作品總共有十六篇之多,足見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會重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儘管如今的孩子們讀起來會顯得有些難以理解,但這些不會影響它在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會更加凸顯。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17

首先,之前餘華那個評論蠻有意思的,魯迅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筆下的人物精神失常了,很多作家用幾萬字想讓自己筆下的精神人物失常,寫的還是正常人。在這一點上,寫出來一個精神失常的人確實不容易。

另外,我比較關心的是結局,這一點開頭就説了。已經痊癒了。而且狂人的弟弟,欣然出示日記,還大笑。我覺得這裏很耐人尋味,狂人自己怎麼看自己的日記呢?或者説“瘋”的狀態下才是不瘋的,那如今“大愈”又意味着什麼呢?

《狂人日記》中以狂人的口吻再現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狀態。狂人來自一個吃人的家族中,危機四伏,如履薄冰,甚至狂人的哥哥都認為他是有病的。再者,狂人與一二十左右的人交談,影射當時青年人的思想狀態,“從來如此,便對麼”,青年人是不思考,或者是懶得去思考的,一切皆是理所應當,社會應該怎麼變與其無關。

狂人是“怒”,而不是“瘋”。若是遇到同類,痊癒一説有無也不重要了。

我覺得狂人日記這個寫法挺好的,通過“狂人”這樣一個“迫害狂”的形象,從一個受封建禮教壓迫的當事人的視角這樣一個“第一人稱”,從家庭這樣一個“封建團體”的內部來寫他看到的東西,讓讀者更有直觀的感覺。

還有就是文中的主角表面上看是一個“瘋子”,但他的三觀其實是正的,是作者在全文安排得唯一一個“理性人”。既然是一個瘋子,那麼他就像個未經世事的璞玉一樣,身上並不帶有社會灌輸的禮教知識,只是從一個人類的本能來思考問題。所以他會很合理的覺得“吃人”是有問題的,而那些在封建禮教耳濡目染的“普通人”的頭腦卻是被異化的,只要不吃到自己,那麼吃人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通過這樣對比的方式來展現封建禮教的危害,讓人有很深的感受。

一個人不願向世界妥協,世界便會處心積慮地想把他吃掉。

“勿談國事!”

悲劇把人們所向往的東西毀掉給人看——當人在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上都發現了吃人的影子,越是親近,越是震撼,於是他在與外界對抗的漫長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否認自我,最後認定自己是狂人。

他是痊癒了嗎?或許在那一刻,他才真的是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