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弟子規讀書筆記

文學2.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1

坐上木椅,隨意地拿出一本《弟子規》,輕輕地翻開一頁。飄逸潔白的紙張上,一串端正方圓的字跳動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它們喊着口令,踏着方步,走進了我的內心,高喊着;“你做到了嗎?”我,做到了嗎?我有些底氣不足,是心虛的表現吧!生活中的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裏掠過。捫心自問,似乎在成長這條五彩路上,我確實沒有做到。

“父母呼,應勿緩”。媽媽的大嗓門又嘮叨起來:“快過來!”“嗯。”我懶洋洋地應着,手裏仍拿着書,嘴裏仍舊嚼着餅乾,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不知過了多久,“唉,真好看!”我終於放下了書,這才想起去廚房看看。可一看,媽媽早把菜端到了桌上,正怒氣衝衝地看着我呢。哦,“父母呼,應勿緩”。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又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我開心地呼吸着空氣,身邊的風鈴草搖曳着。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快幫我去超市買包鹽!”唉,差點忘了還有媽媽嘮叨的摧殘。我心中的金色大門轟然倒塌。我有些惱怒,裝作沒聽見,直奔洗手間“避難”。外面的動靜漸漸小了下來,我探頭探腦地從門後鑽出來。躡手躡腳地爬出來。像只小老鼠一樣東瞅瞅,西望望。在確定安全以後,我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廚房裏,媽媽還在忙碌着,鍋碗瓢盆碰撞着,清脆的叮噹聲迴盪在廚房裏。桌上放着一包鹽,麪條的香味從廚房裏一陣陣的飄出來。我正準備悄悄地走開,媽媽像是察覺到什麼似的,猛的一回頭,我的身影暴露在她的視線裏。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正準備接受一場唾沫大戰。一抬頭,我橫起來的心又軟了下來-------媽媽的眼神有些失望,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我突然有些觸動,心裏似乎有什麼裂開了。“父母命,行勿懶”是不是心中早已習慣了做反面教材?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的腦海裏不斷迴響着這兩句鏗鏘有力的話語。詩意早已存在腦中,可是否注入心中?“你快來看看,這麼粗心,計算題錯了這麼多。”媽媽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次的嘮叨似乎不再讓人厭煩,倒像是對我的原諒和鼓勵。我張了張口,又下意識地閉上了。嘴邊本帶着厭倦的話語迅速變成了一句誠懇地認錯:“知道了!媽媽。下一次會注意的!”媽媽似乎有些奇怪:“今天態度怎麼這麼好?贊一個!”一句看似隨意的話,卻如春風一般撥動了我的心,泛起了一絲絲漣漪。原來並不如書中的話所説,我們不能改變生活的現狀。因為只要用心改變自己,生活也會因為你的進步而變得美好。孝,也應該是這樣的吧。

我又拿起《弟子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只是這次,它不再是一部經典書籍,而是一冊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引導之書。“沙沙”,書頁翻動的聲音迴盪在房間裏,那麼輕柔,那麼美妙……

弟子規讀書筆記2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人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曾子就曾經説過這麼一句經典的話:“吾日之者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守信。學業是否時常複習?曾子説的很有道理,每天反省自己,就是在自我督促,使自己的學業大有進步,也會擁有更多朋友。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那是七年級的上個學期的事。那時候,我每天上完英語課,回到家裏是從來不讀、不復習的,甚至連書也懶得打開。結果到了期末考試,我一篇課文也讀不出來,同學們的嘲笑聲此起彼伏,深深地傷透了我,我甚至想找一個地縫鑽進去。可人總是要面對現實的,我一直按照那句“傳不習乎”來督促自己。到了下半學期,我幾乎上完英語課回家,沒有哪天不跟着磁帶一遍遍地讀課文的,我不為什麼,只因為那些朝笑我的同學點燃了我的鬥志,我要證明給他們看,我能學好英語!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我在講台上流利地讀完幾篇課文後,台下的同學們眼睛瞪得比牛眼還要大。是的,我最終成績從60多分直接上到了70分!如果當時我沒有練習功課,那麼最終的結果讓那些嘲笑我的同學更看不起我的,不是嗎?

再如《弟子規》中説:“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生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裏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變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對飲食勿抉擇,食適可,勿過則”。對於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有一個姐姐,她吃飯十分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倒是天天笑零食離不開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樂雞翅,就是吃方便麪或西紅柿,從來不見她吃過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發燒天天伴她左右,身體也十分虛弱。雖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歲,但是我倆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認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為我比個子高,身體也比她結實。我一定要把《弟子規》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姐姐看,讓她和我一樣健康成長。

對於《弟子規》我每讀一句,都會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和它朝夕相處,我就會作為一個既懂事又快樂的人。

其實,古人還留下許多千古絕句,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從中受益匪淺,如從“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中,我學會了聽取別人的意見。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份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明白了,趁我們年輕的時候,要多多努力學習,將來,當我們回首往事時,就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多讀經典,能對身心有益,對古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是更能提高我們的修養嗎?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吧!

弟子規讀書筆記3

作為家長、老師的我,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聖經,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忠孝思想不可丟。”有德有才為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乃危險品。可見“德”的重要。作為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成為次品,更不想讓其成為社會的危險品,我們應該怎麼辦?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以“入則孝”開篇,更凸顯其意義的重大。在這方面,我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為孩子做榜樣。

我母親已有八十多歲了,從去年身體一直不好。因為在本村,我會時不時的過去照看,尤其在星期日或下雨天,我會經常陪在母親身邊,為母親鋪牀、洗腳、提水、看火,陪母親説話、聊天等,以盡做女兒的孝道。有時下班或星期日,我會帶着孩子過去。當看到我為母親端煤時,孩子便説:“媽,還是我來端吧!”有時還會主動問我“媽,今天給姥姥幹什麼?”“端玉米軸兒”,直到把箱子端滿為止。孩子這點小小的舉動,也正用行動詮釋了“孝”的意義。就在兩個月前母親住院期間,我由於外感風寒,從醫院回家時突然感冒了,肚子疼、渾身疼得不願下牀。兒子按照我的教法,親自為我衝藥、熬粥喝,看到這些,我還真有一點小感動。孩子今年雖然還不到十週歲,但我覺得真的長大了,學會照顧自己的媽媽了。此時我也正聯想到《弟子規》中説到的“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這幾句話。是呀,是弟子規教育了我,教育了我的孩子。

“出必告,反必面,”“事雖小,勿善為,”“物雖小,勿私藏”……這些,我的孩子做到了。不管上學還是放學回家,都要打招呼;違反道德的事不會去幹;不是自己的東西,肯定不會據為己有,哪怕是家裏櫃子上放着的錢,他也不會私自拿走,甚至買東西找回的錢也會如數交還。以前教育孩子的道德規範,如今在《弟子規》中逐一得到了體現,這更使我認識到“孝”的廣泛。“親所好,立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永遠都要記住:為人子女應“以孝為先”。

以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在和長輩或他人相處時不嚴格要求他們,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孩子享用,以至於他們認為這些是理所應當的,不知道禮讓長輩及他人,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弟子規》指導我們:“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時,我從電腦上找出來併為孩子做了解釋。當時我是站着説的,剛説完“長者立,幼勿坐”,孩子便説“媽,你快點兒坐吧,要不然我都不能坐。”一句出於淘氣的話,卻讓我的心裏有一點兒暖融融的感覺,説明孩子懂得了什麼是“長者立,幼勿坐”。在以後的日子裏,也漸漸地付諸於行動。[平時吃飯時,孩子的爸爸沒有下班回家,就讓孩子先等一等;有了好吃的就先讓孩子撿好的先給奶奶送過去;如果在奶奶面前説話聲音大了,我馬上會提醒孩子:尊長前,聲要低;當我説話聲音大時,孩子也會比出食指在嘴前做出“噓”的動作來提醒我。就這樣,我們互相勉勵,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前我的孩子上學經常忘記帶東西,物品隨處亂放。因缺少事先計劃和準備,以至到時東找西找,匆匆忙忙,身心慌亂,錯誤百出,結果耽誤時間不説,還經常發生口舌,使家庭氣氛緊張。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有過好多次,不是忘記帶英語書,就忘記帶語文書,要不就是忘帶彩筆,紅領巾更是,找不到五間屋子就帶不上。因為我要上班,奶奶也跟着找,本來早晨的時間就不多,這樣搞得就更緊張了。通過背誦理解《弟子規》,孩子更直觀地認識到“事勿忙,忙多錯”的道理。《弟子規》“謹”的一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警惕自己的言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在逐漸養成。如“起牀、盥洗、穿衣、吃飯、坐立走”等。孩子的進步使我們做家長的感到無比欣慰。

《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孩子的,也是教育我們的。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做好孩子的領路人,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其實我的這點做法不足掛齒,距離《弟子規》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但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家庭與社會更加和諧,我希望我們能夠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弟子規讀書筆記4

我閲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節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努力做到聽教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節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學之間應當和睦相處。決不能貪圖錢財。努力做到團結大多數人,做一個平易近人的好學生。

第三節使我明白了僅有早睡早起才能身體好,使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節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騙他人,僅有誠實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學生。

第五節使我明白了人們應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生活的環境。

第六節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5

讀《弟子規》一書,讓我有愛心。文中寫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大眾要有關懷愛護的心,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我以前愛吃的不給別人吃,玩具不給別人玩。

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人們應該互相關愛。

這次玉樹大地震,讓我想起要關心災區的小朋友。學校組織大家捐款,我把平時攢起來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讓玉樹小朋友們有學上,有飯吃。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筆記6

我利用了暑假時間詳細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感悟很深。我發現,宣揚《弟子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時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規》分別是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以下是我閲讀後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説。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現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現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説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裏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當前,西方觀和影視節目中一些不健康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太多,通過學習弟子規,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一起去認識“禮儀之邦”的內涵,我覺得這次學習弟子規非常有必要,很有意義

我利用了暑假時間詳細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感悟很深。我發現,宣揚《弟子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時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規》分別是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以下是我閲讀後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説。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現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現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説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7

時隔幾年,再次讀着《弟子規》,我不再是兒時那幅無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對為人處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規》中,強調對父母要孝,對長者要敬。這無疑是一個真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我們就是強調百善孝為先。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我們不能再“愚孝”!對父母是要態度謙恭語氣温和,對父母的教誨也要聽從。但如果一味順從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話都作為真理,那麼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個聽話的好兒子,但在社會中你未必是個優秀的青年!對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順從,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種順從!

在待人上還講到對長輩要尊敬,要懂得尊老愛幼,這是不變的真理,只不過方式要有所改變而已,不必“騎下馬,乘下車……”在對待兄弟之間,必須和睦相處要有一種博愛之心,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響應國家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

其次,在做人方面,對我的教誨更是大!第一,作為社會主義的優秀接班人,我們必須有合理而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貪睡。同時還要求我們衣着要整潔,不要過分追求華貴,也不要過於的與人攀比,衣物整潔即可。第二,《弟子規》中強烈要求我們要作誠信之人,講信譽,講誠信。這也是我們現在構建誠信社會的一個響亮口號。第三,《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有一顆虛懷德納諫之心,善於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有一顆不恥下問之心,不懂就問的謙遜的態度。第四,《弟子規》中強調“勿飲酒”,在現在的社會中,勿飲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顯示的,只能説盡量少飲酒,畢竟少飲怡情,多飲傷身嘛。第五,《弟子規》中教育我們要有一中堅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即所謂:做事勿畏難!第六,文中強調“鬥鬧場勿近”,雖然,大家都這樣認為,可是我認為我們應當有責任心,應該及時撥打電話號碼如110等,以免事態嚴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弟子規》中強調我們讀好書,好讀書,因為讀書好。要熱愛讀書,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為自己的成才之路做好鋪墊!然而,《弟子規》中強調,有餘力,則學文。我認為必須全力學文,因為我選擇了這條路,全力以赴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回報。無論怎樣,全力以赴,我就不會後悔!

讀完《弟子規》,無論是在待人,為人,處事,學習等各個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當我認真寫下這篇文章之時,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悟,這種體悟是一種心靈的甦醒,更是一直弄個前進的動力。衷心希望這種動力,能一直保持下去,支持我走完大學時光,意氣風發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這個社會!

弟子規讀書筆記8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着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遊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遊戲還邊説:“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説:“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媽媽説去樓下買個什麼東西,我會很不耐煩的,不情願的去,心裏還會有所怨言,弟子規,讓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我會在今後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上高中的時候,因為談戀愛,所以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找我談話,問我為什麼成績會下降的這麼迅速,開始的時候,我會説: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沒有追究,相信了我,隨着大學聯考的臨近,我從班級的前幾名掉到十名之後,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學期間談戀愛,

不誤正業,很嚴厲的批評了我,我當時特別不服,沒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過分,説的話一點也不像晚輩,沒有禮貌,弟子規讓我再一次得到了昇華,從此以後,我對待家長的教誨認真聽取。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説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温,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裏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説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説:“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着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説話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温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説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温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為,一個好的成績,對於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

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温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為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今後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我學會了作為一個乖巧女兒所應該做的事情,從此以後,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規讀書筆記9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説《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説要我對照自我的行為認真閲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我平常是家裏的乖乖女,應當不會與書中所説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一天詳細閲讀《弟子規》卻發現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説:"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堅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説:"出必告,反必面。"可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説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説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今年中心開展“閲讀經典,提升素養,厚德敦行”全員讀書活動,在閲讀《弟子規》這本書時,給我記憶最深的是當中的“親仁”篇,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始終告誡孩子們,內心一定要以仁義道德作業衡量標準,要明辨善惡,親近仁者,結交君子。“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要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用了這二十四個字,為我們進一步指出與君子交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與小人交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壞處,提醒我們在交朋友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弟子規》接下來又要求孩子,從小要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或者説與人交往的習慣,即“善要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大家應該相互提醒對方,跟朋友交往的時候,要勸人向善,這樣的話對兩個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處。如果你看見對方有過失,你不去規勸,那麼朋友之間,兩個人都於道有虧,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