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刺殺騎士團長》的讀書筆記

文學2.72W

作學作品其實是不適合去解讀的,因為每個人對文字的理解千差萬別。但是,我還是喜歡寫書評和隨筆,因為通過文字我可以發現和哪些人是同路人。

《刺殺騎士團長》的讀書筆記

下面説説我在閲讀《刺殺騎士團長》一書時的零星感受,也歡迎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們來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1、書分上下兩本,挺厚的,讀起來不但不適合大段掃讀,因為我看第一遍的時候覺得完全看不懂,所以後來只能乖乖回去再細細讀第二遍。

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整本書的話,倒也簡單,就是一個畫家差點離婚最後又和妻子符合的故事。作家一般都是這樣——一句話也能引出幾十萬字的寫作靈感。

“我”,一個36歲的畫家,已婚,暫無子嗣,靠畫肖像畫混混沌沌度日。結婚6年的妻子有一天突然告知“我”要離婚,理由竟然是因為一個夢!

然而面對妻子的反常,“我”卻沒有反對,因為妻子要求離婚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默認了自己的婚內出軌行為。於是,“我”知道沒有挽回的必要,並且主動提出自己搬離原本屬於自己和妻子的那個“家”,還開始了一段時間的獨自旅行,毫無目的的那種。

旅行了一個多月後,“我”借住到大學好友雨田政彥父親名下一所位於小田原的山間房屋,只因為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已經住進了有專人護理的養老院,空着的房子也是空着。就這樣,“我”有了一個“新家”,並且在好友的引薦下在山下以教小孩畫畫勉強為生。後來,“我”在神祕的鄰居免色涉的安排下與繪畫班上的學生秋川真理惠慢慢熟悉起來,最後又因為突然冒出來的一個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回到妻子身邊。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就一個感覺:這對夫妻之間的交流方式給人感覺好特別......

2、然後這本書的書名給我感覺也好特別......一個因為婚外戀要離婚的故事,怎麼就取了《刺殺騎士團長》這樣一個名字?

往下看才知道,刺殺騎士團長在書裏説的是一副日本畫。

這幅日本畫由知名畫家雨田具彥(好友雨田政彥的父親)所畫,內容取材於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在這部歌劇中,浪蕩公子唐璜意欲非禮一個美貌的女人,然後這個女人的父親,也就是騎士團長趕來相救自己的女兒,繼而被唐璜刺殺。這個父親,就是刺殺騎士團長的原型。讀書筆記而在書裏,《刺殺騎士團長》畫的是一個年輕風流的美男子唐璜與戀人唐娜·安娜的父親做騎士團長決鬥的片段。書裏説“我”覺得這幅畫很奇怪,因為這幅畫與雨田具彥為人熟知的温柔懷鄉風格迥異,並且充滿了血腥與暴力,畫上發生於歐洲的背景讓“我”聯想到了日本的飛鳥時代,更奇怪的是畫的角落一個探身的“長臉男”……

3、越往下看,我越覺得糊里糊塗的,村上為什麼要講到這5幅畫?這些畫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

書的核心圍繞着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另外4副畫分別是:免色涉的肖像,長川真理惠的`肖像,雜木林中的洞,白色斯巴魯男子。這裏面有兩幅是肖像畫,而肖像畫正好是“我”擅長的領域,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寓意?

比如:村上安排“我”一直以肖像畫為謀生手段,當發生婚變後又再也不想畫肖像畫,而鄰居免色涉的出現又重新逼着“我”再次面對肖像畫。

作家用文字表達內心,畫家則是用畫。虛虛實實,都是人生。

4、除了《刺殺騎士團長》這幅核心畫作之外,另外幾幅我都沒看懂。只是注意到第四幅畫比較特別——雜木林中的洞。

學過性心理學的人應該會很快意識到,這是在借指什麼。

在“我”給長川真理惠畫肖像畫的時候,“我”對他説,你年紀還小,以後會慢慢長大的。

反過來往前推,會忽然反應過來在村上已經在前面做過了鋪墊:

“我”一直以來都不喜歡女性有太大的乳房,我妻子的胸部就剛剛好,不大不小。“我”覺得自己之所以有這個方面的恐懼,應該來源於死去的妹妹。妹妹在死去的那年剛剛步入女性生殖發育初期,一朵還未開放的鮮花就這樣枯萎了,以至於讓“我”留下了創傷經歷。

5、很多歷史上有名的畫家畫的話,最後都被證實折射着畫家本人的一些經歷,以及童年的創傷經歷。

書中的“我”在一開始就講述了他童年的一些事情,並且自己反思着是否有將原生家庭的問題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我”與雙親關係不好。

稍微聯繫一下“我”的人格特徵,就很容易推測“妹妹去世”與“主人公與其父輩關係不佳”到底在隱喻什麼。

6、小説裏一個個的新人物也似乎都是“我”的心理投射:

36歲的“我”的遭遇應該是典型的中年危機,看似平靜的“我”的內心裏充斥着各種掙扎。

54歲的免色涉好像是世界上和“我”截然相反的另一個“我”:不缺錢,但是與世界失去了聯繫,心裏空空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樣。

免色涉找“我”為可能是他女兒的秋川真理惠畫肖像畫,希望藉此機會接近這位疑似的女兒,最後“我”又因為突然冒出來的孩子回到了妻子身邊。

雨田具彥九十二歲,也是個著名畫家,年輕時在維也納學畫,曾參與某項暗殺納粹的行動,結果因此失去了愛人。

和真理惠失去聯繫的免色涉似乎是暗喻父性缺失的一代人:失去母愛的一羣孩子、沉迷虛無追求的男性羣體,影射着精神危機來源於童年和原生家庭。

7、"我認為畫到一半的時候並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許一個畫家知道了最後結果是什麼樣子就不願意繼續畫下去了。繪畫就像那些食譜,你做了很多事情,精心烹製一隻鴨子,最終卻把它放在一邊,只用一些鴨子皮做了一道菜。"

盧西安·弗洛伊德曾畫過一個人叫約翰明頓,明頓是個畫家,後來自殺了。他的畫的風格就是展現人終有一死,興致勃勃抓住那些衰老、時光流逝的跡象。

在村上這本《刺殺騎士團長》的一開始,就反覆出現“要將時間拉回身邊”這句話。

書中的“我”在書中講述的故事裏,應該是在試圖找回自己失去的一些什麼。

8、回到書中的結局:

“我”最終回到了妻子的身邊,有了自己的女兒。而在和妻子分居的9個月裏發生的事情,都是造就“我”把時間又找回來的原因:在雨田具彥的畫室度過的日子,看似奇奇怪怪但實則卻造就了生命的昇華。但可惜的是,“我”只是名義上的父親,生物學意義上則未必,只是自己也不介意。“我”對於畫肖像畫養家這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開始時感覺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平淡,迴歸愛。

“我”通過經歷故事中的種種幻象,不斷地向自己發問“我是什麼?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而當“我”終於走出過去的創始經歷後,也就重生了。

一句話説讀後感:《刺殺騎士團長》這似乎是一個關於童年創傷、原生家庭、重塑人格的故事。值得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學愛好者們細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