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理想國讀書報告3篇

文學7.26K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理想國讀書報告,希望對您有用。

理想國讀書報告3篇

  理想國讀書報告1

柏拉圖是西方哲學史上鼻祖式的人物,也是希臘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留下完整著作的第一位政治哲學家,西方學者懷特海曾説:“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註腳”。而《理想國》一書更是全景式地展現了柏拉圖一生所有重要的思想從而成為他頗豐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而且在其中柏拉圖更融合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為後來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而在以後的西方哲學中,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而在《理想國》一書中,可以説它所囊括的每一種思想都是哲學史上的精華,無論是對公共道德、對自然人性,還是對理性對信念的觀點論述,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與探討價值。柏拉圖更是在《理想國》中通過一系列隱喻構建起了他的哲學王國—理念世界。其中包括太陽比喻,線段比喻,洞穴理論。然而,縱觀這三個比喻,事實上是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而在《理想國》這本基於人物的對話與辯論而發展延伸的著作中,全書的開頭部分如同朋友的閒聊,讀者可以輕鬆的跟上他們的腳步;而穿過了這個序幕,讀者將被漸漸的帶到了一片晦暗茂密的森林,其中充斥着深奧的形而上學以及辯證法,許多地方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當窮盡了這片森林,突然迎來了一個通俗易懂的神話故事,彷彿來到了一片讓人歇腳的草坪。而三個比喻恰恰位於那片森林之中,為這一部分的論述提供了比較鮮明的思路。所以,充分的理解這三個比喻對後來真理道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第六卷所提出的太陽隱喻中,柏拉圖以他所認知的最高的理念——善,

與在可感範圍內,可以統攝所有東西的太陽作類比。在原文中,蘇格拉底説:“眼睛所具有的能力作為一種射流,乃取自太陽所放出的射流”。意思是:正是因為太陽放出光線,人的眼睛才能看到物體。這又説明了在太陽隱喻中善在思維的領域裏與理智、思維的關係。在柏拉圖看來,“善”不僅使一切理念和具體事物獲得了實在性和本質,而且也是世界萬物追求的終極目的和創造世界的根本動力。它不僅使靈魂獲得理智的認識能力,也使知識對象即理念得到可知性,而且是使理念產生和成為真實存在的原因,所以它在地位與能力上都是高於其他一切理念的。是我們瞭解世界、認識世界的基礎。接下來,為了區分意見的對象和知識的對象和進一步説明擁有最高的“善”的知識的各個不同階段,他在《理想國》的第六卷後部分描繪了一條不等分割的線段,提出了“線段比喻”。其實開始我認為這一比喻是很抽象晦澀的,因為他對線段的劃分過程十分複雜,而後我才發現,柏拉圖描繪的從可見世界到可知世界的“線段”圖景,正是人類認識從低級到高級、從易到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發展過程,人們只有直接從可見世界進入到可知世界,才能達到最高的理念“善”的認識。再者就是提出“真實”與“影像”的概念,論述了與真實世界相對的幻象世界。最後,在第七卷中提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洞穴説”。柏拉圖通過“洞穴”寓言,闡述了他關於認知與教育的思想。人類通過很大努力走出洞穴看到的可知世界的太陽,就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善”,只有實現了“靈魂的轉向”,人類的靈魂才能不再受到可見世界中“意見”的影響,進而進入到可知世界。柏拉圖在書中將 “善這個最抽象的哲學範疇,對象化或具體化為一種獨立的精神實體,以最簡單、形象的方式引導和教育人們擁有最高的“善”的知識,我想,這是哲學家,也是作於一個教育者的終極目的。

書中還有很多精妙的觀點值得我們探討,在此就不一一贅述。而我相信,看了這本書,大家都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

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過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認為這種理念世界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象,並且認為其中有很多理論,如共產共妻,思想鉗制等等充滿着一種負面影響與片面性。而我認為,如果我們只被書中的某一種思想某一個理論所束縛的話,那我們的目光也是無法到達高處的,對於好的部分我們要繼承,對於片面的部分我們可以加以改進獲得經驗。在這本書裏,我更多的學到的是一種哲學思維,一種為人處事的方式和對待人生的態度。意識到了正義、規則對我們社會的重要性;認識到節制,理智對於人的重要性。書中的一些觀點,對於現實也有很強的指導借鑑意義,如在第五卷中提出的“男女平等”,“公有制”等觀點,這些幾千年前的觀點與我們現代的某些政策制度實際上也是不謀而合的。

總的來説,對於《理想國》這本書,我想我的理解和闡述可能還是比淺的,因為畢竟對於古希臘哲學思想的背景和文化還不夠了解,也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更深入探討與研究。但是,我相信,哲學並不是一本書,一個人或是一種制度,哲學是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交流中的。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理想國》中的哲學理念也會在我的腦海中慢慢發酵,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哲學觀與理念。

  理想國讀書報告2

一、柏拉圖其人:

1.生平:

柏拉圖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雅典人,柏拉圖生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蘇丹(Sultan)、母親是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家庭據傳是古雅典國王的後裔,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亞斯(Critias)的侄子。依據後來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説法,柏拉圖的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來因為他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但第歐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説法,柏拉圖這個名字也可能是來自他流暢寬廣(platutês)的口才、或因為他擁有寬廣的前額。由於柏拉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其他才華,古希臘人還稱讚他為阿波羅之子,並稱在柏拉圖還是嬰兒的時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脣上,才會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暢。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當時的政治體制徹底絕望,於是開始遊遍意大利半島、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加等地以尋求知識。據説他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創立了自己的學校—即著名的柏拉圖學院。1

2.成就: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現代學者將柏拉圖的對話錄分為三個階段:

1.早期對話錄:《申辯篇》、《克力同篇》、《卡爾米德篇》、《拉凱斯篇》、《呂西斯篇》、《尤西弗羅篇》、《美涅克塞努篇》、《小希庇亞篇》、《伊安篇》。

接下來幾篇則被視為過渡期或轉型期的對話錄:《高爾吉亞篇》、《普羅泰戈拉篇》、《美諾篇》。

2.中期對話錄:《歐緒德謨篇》、《克堤拉斯篇》、《斐多篇》、《斐德羅篇》、《會飲篇》、《理想國》、《泰阿泰德篇》、《巴曼尼得斯篇》。

3.晚期對話錄:《智士篇》、《政治家篇》、《菲力帕斯篇》、《蒂邁歐篇》、《克里底亞篇》、《法律篇》。

3.歷史地位: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2

4.影響:

柏拉圖思想通常被與他最知名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相對比,亞里士多德的名聲在中世紀早期時完全被柏拉圖所掩蓋。 1

引自維基百科柏拉圖詞條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學者最初並沒有接觸柏拉圖著作的管道,也很少懂得原著的希臘文。柏拉圖的原始著作在西方文明遺失了上千年,直到它們在君士坦丁堡淪陷前一世紀被人從城裏帶出為止。中世紀學者透過拉丁文的翻譯版本研讀柏拉圖的著作,當時那些拉丁文譯本還是譯自阿拉伯學者從希臘文翻譯至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二手翻譯。阿拉伯學者不只翻譯古希臘的著作,同時也撰寫了許多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原著的評論和解釋(如阿維森納、亞維侯),這時亞里士多德的名聲開始超過了柏拉圖。

只有到了文藝復興,當西方世界對於古典文明的興趣開始復甦時,柏拉圖的哲學才又開始受到廣泛重視。許多早期從經院哲學脱離出來的現代科學家和藝術家促長了文藝復興的進展,他們將柏拉圖的哲學視為是藝術和科學進步的基礎。到了19世紀,柏拉圖的名聲恢復了,至少跟亞里士多德的不相上下。

自從那時開始,許多西方哲學家也將他們的理論根基於柏拉圖的著作之上。柏拉圖的影響在數學界和科學界特別大,尤其是戈特洛布·弗雷格以及他的學生如庫爾特·哥德爾和阿隆佐·邱奇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採用了柏拉圖所提出的有着永恆不變的現實存在的主張,反對尼爾斯·玻爾提出的物理宇宙以及他對量子力學的解釋。相反的,那些脱離了本體論理論模型以及道德理想的哲學家,則通常會以其他各種觀點批評柏拉圖主義。例如尼采便攻擊柏拉圖把世界分割成兩個的作法,馬丁·海德格爾則批評柏拉圖模糊化了人類生命的本質,而卡爾·波普爾則在他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一書中批評柏拉圖在《理想國》裏所提議的政府形式是個典型的極權主義政權。列奧·施特勞斯被一些人視為是恢復柏拉圖在道德哲學上的影響力的主要哲學家,他採取的是較少形而上學的形式。不過,由於受到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影響,施特勞斯並不認同他們對於柏拉圖的譴責,而是專注於在對話錄

3裏尋找柏拉圖面對批評所提出的可能解答。

二、《理想國》宏觀介紹:

1.譯本:

《理想國》一書的中譯本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有:

《理想國》,顧壽觀翻譯,吳天嶽校注,嶽麓書社;古希臘文直譯。

《理想國》,郭斌和、 張竹明合譯本,商務印書館;主要譯自古希臘文。

《柏拉圖對話集》,王太慶,商務印書館;主要譯自古希臘文。

《理想國》,王揚,華夏出版社;主要譯自古希臘文。

《柏拉圖全集》,王曉朝,人民出版社;參考古希臘文,但主要從英譯本轉譯,譯文與原作差異較大、且註釋較少。

《理想國篇-譯註與詮釋》,(台灣學者)徐學庸譯註,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初版;

4特色:直接從希臘文原本,直譯成中文。 3

引自維基百科柏拉圖詞條

2.流傳:

流傳至今的柏拉圖著作主要來自8部出於不同時代的.傳統手抄稿,包括莎草紙文稿(papyri),對希臘文正文的“定型”是一件十分漫長而艱辛的學術工作。20世紀初由布爾奈特編輯、牛津大學出版的《柏拉圖全集》,從整體上説,在學術界至今仍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版本。然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根據許多新發現的莎草紙文稿殘片以及柏拉圖研究工作的深入,學者們逐漸收集了新的“證據”,對布爾奈特的版本提出一系列修正建議,以至《柏拉圖全集》希臘文新版已在20世紀末被列入牛津出版社的計劃,以取代布爾奈特的版本。由荷蘭學者斯菱斯編輯的新版《理想國》一書便是最早的成果之一。

《理想國》的漢譯本最早見於上世紀初,至今還不到一百年,與現代西文譯本相比,晚了五百年多年。由於種種政治和歷史原因,從三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該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一直停滯不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這本書開始引起讀者的特別興趣和重視。在此後二十年餘年中,書市上陸續出現了好一些出自不同譯者的中文版本,甚至還包括了英、中文對照本。我國現有的一些《理想國》譯本多半以十九世紀末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卓維特(B. Jowett)的英譯本為底本,其中個別版本參考或部分採用了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的洛厄布古典

5叢書(Loeb)中邵瑞(P. Shorey)的希臘文-英文對照本。

3.地位:

關於《理想國》的地位一言以蔽之: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英]懷海特

4.影響:

《理想國》這本著作對西方世界的影響之廣大,久遠,僅次於《聖經》。它的內容涵蓋了柏拉圖理想中的國家所應該考慮的一切,它對於西方人的影響,可與孔孟之道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比擬。柏拉圖的《理想國》不僅對他此前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作了最為完整系統的表述,而且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構成了以後各種作為社會政治理想而提出的烏托邦方案的開端。智慧是真理和知識的源泉。最高知識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這就是《理想國》中的柏拉圖密碼。世界上沒有比《理想國》更神奇的書,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持久地影響世界,直到今天仍在發揮作用——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一直在發揮着影響而一般人並不感覺到這個影響的存在。關鍵集中在一點上:善的理念,它是最高智慧。《理想國》告訴人們,什麼是永恆與不朽。6 5

三、《理想國》內容:

1.結構:

2.核心:

如何構建一個理想國以及探討什麼是正義。

3.論點:

①.通過體育和音樂來教育衞士,除了生活必需品外,衞士不得擁有私人財產,也不得擁有其他人不能隨意進出的私房或倉庫。

點評: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關注的並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整體的城邦所可能得到的最大幸福。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中的單獨的個體來説,個人的幸福也許比國家的幸福更為重要。在《理想國》中,衞士不允許擁有私人的財產,普通民眾只能在適合自己的職位上工作,似乎在《理想國》中的人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人。柏拉圖説個人具有三種性質:理智、激情與慾望,這三種性質內部的各司其職被稱為正義。柏拉圖反對講笑話,將笑話稱之為庸俗的東西。但是人是一種擁有感情的動物,喜悦與悲傷伴隨着每個人的一生,柏拉圖的觀點似乎是對人性的一種壓制。

②.女人應當歸男人共有,沒有一對男女可以獨自成家,孩子也是公有的,父母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子女,孩子也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母。

③.讓哲學家成為國家的王。

④.理想國有三個階級組成:統治者、衞士、普通人。

⑤.理想國具有的四種性質:智慧、勇敢、節制、正義。

⑥.個人具有的三種性質:理智、激情、慾望。

⑦.正義就是做自己分內的事和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⑧.在城邦中擔任重要職務的人應當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和辯證法。

⑨.民主政制實際上是一種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它把某種平等不加區別地賦予所有人,而不管他們實際上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

4.論證技術:

精神助產術。精神助產術是蘇格拉底獨特的教導方式,即即通過比喻、啟發等手段,用發問與回答的形式,使問題的討論從具體事例出發,逐步深入,層層駁倒錯誤意見,最後走向某種確定的知識。由於蘇格拉底是《理想國》中的主要人物,所以該書中大量地運用了這種論證技術。

四、《理想國》精彩表述:

1.那些自己不掙錢的有錢人一般都這樣。而那些親自掙錢的人才會去與其他人比富。正如詩人愛自己寫的詩歌、父親愛自己生的兒子,掙錢的人愛自己掙來的錢,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和別人一樣認為錢有用,而且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掙來的錢當做自己生的兒子。所以這些人除了錢,其他談什麼都沒有興趣。(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276頁)

2.我説,這就好比你問我,就身體而言是否只要是身體就行了,或者説身體還有其他需要,而我會回答説,身體肯定還有其他需要。這就是醫療的技藝被髮明出來的原因,因為身體有缺陷,有缺陷的身體不能令人滿意。為了身體的利益,醫療的技藝才被髮明出來。(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294頁)

3.人們之所以譴責不正義不是怕做不正義的事,而是怕吃不正義的虧。(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297頁)

4.不是,我認為正義是一種最高尚的天性忠厚,或者是心地善良。

那麼你説不正義是心底邪惡嗎?

不對,不正義是判斷之善。(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02)

5.你難道不知道,凡事開頭最重要,尤其是那些年幼柔弱的生靈?這時候它們最容易接受陶冶,你想把它們塑造成什麼樣子,就能塑造成什麼樣子。(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37頁)

6.我説,這是因為你老是懷疑我的話裏有什麼重要含義,其實我的意思只是説,靈魂受到欺騙而對真相一無所知,並在靈魂中一直保留着假象,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接受的,也是最深惡痛絕的。

7.那麼統治者為了國家的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是公民,而其他任何人不能用謊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51)

8.這些技藝關心的是那些生來就體格健全的公民的身體和靈魂,而對那些體格不健全的

人,比如説身體有缺陷,那就讓他們去死,而那些有着邪惡靈魂而又不可救藥的人是一定要處死的。(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79)

9.如果有人過着這樣的生活,並被證明是最幸福的,那並不值得奇怪,然而在建立我們的城邦時,我們關注的目標並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作為整體的城邦所可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90頁)

10.如果整個城邦也以我們剛才説的這種人的方式行事,你大概也不會贊同城邦的行為,或者説你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正好就是那些統治不良的壞城邦的行為,這樣的城邦禁止公民觸動整個國家制度,任何企圖改變國家制度的人都要處以死刑,但同時無論什麼人只要能極為熱忱地為生活在這種不良統治下的公民服務,奉承巴結他們,窺探他們的心意,巧妙地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就會把這種人當作好人,説他聰明,並給予尊敬,難道不是嗎?(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399頁)

11.靈魂的這種力量,堅持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這種合法而又正確的信仰,就是我所謂的勇敢。(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404頁)

12.那麼管理國家的工作沒有一件由於只適合女人幹而專門屬於女人,也沒有一件由於只適合男人幹而專門屬於男人。各種天賦才能同樣分佈於男女兩性,女性可以做任何事情,男性也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過總的來説,女性比男性要弱一些。(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436頁)

13.由於這個原因,我們也可以説他們之間不會發生糾紛,因為人們之間的糾紛都是有財產、子女與親屬的私有引起的。(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449頁)

14.我説,除非哲學家成為我們這些國家的國王,或者那些我們現在稱之為國王和統治者的人能夠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研究哲學,使政治權力與哲學理智結合起來,而把那些現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學或者只研究哲學而不搞政治的碌碌無為之輩排斥出去,否則,我親愛的格老孔,我們的國家就永遠不會得到安寧。(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461頁)

15.他説,除了源於公民的品性,政治制度不可能再有別的來源。((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547頁)

16.我想法律會對它説:遇到不幸時你要儘可能保持冷靜而不要急於訴苦,這樣做是最好的,因為這類事情的好壞是不得而知的,哪怕你不剋制也無濟於事,塵世的生活本來就沒什麼大不了,更何況悲傷只能妨礙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儘快取得我們所需要的幫助。((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626頁)

17.他可以知道在整個今生和所有的來世如何在這些事情上總是選擇中庸之道而避免兩種極端,而這正是一個人的最大幸福所在。(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國家篇P645頁)

五、互證互參:

1.《理想國》並不是柏拉圖想象出來的一個國家,而是以斯巴達與他的立法者萊庫格斯為藍本,具體可見《萊庫格斯傳》。斯巴達是一種軍事政體,各個階層各安其位,柏拉圖對之相當讚賞,便在斯巴達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理想國。

2.在《理想國》的第十卷,柏拉圖提到了靈魂的不朽,而在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篇》、《斐德羅篇》中柏拉圖也探討過靈魂不朽的問題。

六、感受:

雖説我個人一直標榜喜歡哲學,熱愛哲學,但是在看《理想國》之前一直停留在膚淺的表面。看過哲學的啟蒙書《蘇菲的世界》,選修過幾門關於哲學的通識課,學習過《死亡》、《正義》這兩門公開課,即使如此,我仍舊沒有排除對哲學書籍的恐懼,始終認為哲學書籍艱澀難懂,不是常人所能駕馭。

看完《理想國》花了我一個星期,這本書帶我進入了一個新大陸,它讓我摒棄了對已知世界的偏見,用全新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探索世界。以前聽到“老師是政府的走狗”這句話時還覺得驚世駭俗,現在我是舉雙手贊同了。《理想國》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本質,柏拉圖認為建立一個國家首先要對國家的各個階層進行教育,用音樂來陶冶情操,用體育來強健體魄。這麼想來,中國政府從國小開始就開始的政治教育就有理可循了。雖説我們現在都對這樣的政治教育深惡痛絕,但是如果提到哲學,大多數人想到的第一個詞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便是中國政府統治的成功之處。

此外,讓我驚訝的還有柏拉圖對民主政體的評價。柏拉圖認為民主政體實際上是一種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它把某種平等不加區別地賦予所有人,而不管他們實際上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在全世界都驚歎於古希臘民主政體的奇蹟時,柏拉圖給古希臘的民主政體潑了一瓢冷水。在中國,許多人盲目地崇尚民主制度,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認為民主制度就是比社會主義制度好,但是如果再問他們你覺得民主制度哪裏好,他們就只能搖頭了。曾經看過劉瑜的一本書《民主的細節》,這書本相當於一本啟蒙書,記錄了她在美國觀察到的美國公民的點點滴滴。她讓我明白什麼是民主,什麼是權利,民主就是允許公民利用一定有效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權利也不是國家賦予的,而是公民通過無數次與政府的博弈為自己爭取的。

現在看來,柏拉圖時期的民主政體只是民主制度的一個早期階段,要發展到現在像美國一樣的高度民主經歷了無數代人的努力,西方哲學家思維的冒險、美國的黑人運動、女權運動等都包含在內。

以前覺得理想主義者是對一個人的最高讚譽。看了理想國之後,才領悟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什麼才是真正的哲學家。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轉瞬即逝的,只有思想才能永恆。

  理想國讀書報告3

柏拉圖是希臘古典文明時代的一位傑出的哲學家,19世紀德國著名的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説:“哲學之發展成為科學是從蘇格拉底的觀點進展到科學的觀點。哲學之作為科學是從柏拉圖開始而由亞里士多德完成的。他們比起所有別的哲學家來應該可以叫做人類的導師。”柏拉圖,公元前347年的5月,出生於希臘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當他二十歲是,跟隨蘇格拉底學習,並且逐漸獲得蘇格拉底的賞識。柏拉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畢生研究哲學的目的是要將哲學融入政治,以治理國家。《理想國》是他在自己思想成熟的中期寫下的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是標誌形成他的哲學體系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的思想從早期、中期至晚期演進中的承前啟後之作。原書共分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民主問題、法律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婦女參政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色拉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託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探討正義與非正義,闡述其心中的理想國度。柏拉圖在第四卷中提到“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我認為這一理念在當時來説是十分先進的,放在現在仍可適用。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理想的國家應是基於正義與善建立起來的,這個國家應當是智慧,勇敢,節制這三種品質的和諧有序的結合,而這三種品質分別代表着國家中的三個階層。此處的智慧指的是占人數最少數的,領導和統治着這個國家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這種知識才配稱為智慧,因此智慧是屬於統治者的品質。勇敢的載體則是處於中間階層的護國者的品質,勇敢並不是無知的魯莽或兇猛,而是法律與教育養成的明確行為是非而離職的英勇行為,即護國者完全地相信並接受國家的法律,通過法律的教育建立起來的正確信念的保持。而節制貫穿於全體公民,節制就是天性優秀和天性惡劣的部分誰應當統治,誰應當被統治,這個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一致性和協調。也就是説,在政治上必須由統治者統治,各個階層的人各司其職就是最大的美德。至於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幹自己的事情。在考察了智慧、勇敢與自制後,就可以明白,正義就是在國家中,不論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分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分內的事。”由此可看出,柏拉圖對於正義國家的理念其實是在論證奴隸制等級社會秩序的合理性。而在治國理念上,柏拉圖雖未全盤否定法治,但明顯的更傾向於德治,書中出現了“真正的立法家不應當把力氣花在法律和憲法方面這一類事情。”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道德振邦”思想,人們

自幼通過文化教育養成善良的美德,就能“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在政治秩序不良的國家裏法律和憲法是無濟於事的,而在秩序良好的國家裏憲法和法律不難涉及出來,如果沒有德治,寫在紙上的法律條款也得不到遵守,不會持久。我認為柏拉圖的這一見解有合理之處,要建設秩序良好的法治國家,寫在紙上的法律作用是有限的,必須在公民的內心深處有法律信仰,信法守法的觀念根深蒂固。唯有如此法律條文方能發揮出其本應具有的用處,否則,即使立法者擁有先進的立法技術,法律條文無可挑剔,而公民沒有法律信仰,法治國家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德治中可以看出柏拉圖對於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柏拉圖認為,教育和培養是當政者應注意的一件大事。他們認為兒童從出生至接受教育,這一階段應當如何去培養他們是非常重要的。《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温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特別重視辯證法的學習。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麼形式,就能生成什麼形式” 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盡孝道,注意髮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卻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於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理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古希臘城邦中婦女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她們沒有受文化教育和參加公民大會的權利,更沒有擔任公職的權利,終身束縛於操持家務與撫育子女之中。柏拉圖是西方第一位提出並論證男女平等的思想家。突破性的探討了對於婦女的培養教育問題,甚至提出婦女在接受與男子同樣的教育後也能成為國家的守衞者。這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根本制度性三大立法之一,也是“三大險惡浪潮”之“第一怪論”。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極為難得的突破,不禁錮在傳統的思維方式中,不畏輿論。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內容大

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女子與男子具有相同的稟賦

在對於女子的培養和訓練的問題中,蘇格拉底等人首先探討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天然適合於自己的工作,那麼女子按其天性能否勝任男子的一切職務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眾人得出一致意見,雖然在傳統觀念中女性與男性的稟賦有異,人們認為女性應當生兒育女,男性應當保家衞國,但是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所説稟賦的異同,決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而只是關聯到行業的同異”。簡單説來便是例如一個男子和一個女人都有醫療的本領,那麼我們便可認為他們具有相同的稟賦,而不因為性別相異而認為他們具有不同的稟賦。與此相對,一個男子具有醫療的本領,而另一個男子具有木匠的本領,那我們就認為他們具有不同的稟賦。據此,可看出柏拉圖是贊同女子與男子是能夠天生具有相同的稟賦的。

(二)具有相同稟賦的女子與男子接受相同的培養和訓練

正如書中所寫“對於同一種獸類如果你不給以同樣的刺癢,同樣的訓練,你能部分彼此地使用它們嗎?那麼,如果我們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我們一定要給以同樣的教育。”哲學家們認為應當給予女子音樂,體操以及軍事教育,讓女子與男子一同操練。

(三)女童與男童應當一起接受教育

男女平等的思想還體現在兒童教育中,哲學家們認為兒童應當公有,即在兒童出生之後將他們與父母分開來,互相無法辨認。從而使得兒童接受統一的教育,一起成長。

“理想國”之所以為理想國便也説明了書中所提倡之制度很可能只是理想,若真正實現需要社會進步並且人們觀念的變革。雖早在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就倡導了男女平等,但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舊無法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西方,結婚後的女子仍要冠以夫姓;在有着五千年曆史的中國,許多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深入骨髓。雖然我們也看到了千年來的進步,但也不知仍需經過多少年經過多少社會變革才能徹底實現這一理想。

《理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內容都做了規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後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裏接受考驗,積累經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通過了的優秀的人還要接受最後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裏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治者的崗位。可見,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己,不斷接受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峯。

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侷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該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這種觀點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生活層面上,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若不能始終堅持學習則很有可能導致脱離時代,成為被時代拋棄的對象。正如現在許多中老年人不會使用互聯網,他們將會面臨許多問題,例如接收到的消息滯後,無法使得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在學術領域上,做學術研究是必須與時俱進的,原有的知識也必須更新換代方能得出有價值的學術成果。

雖然《理想國》中有許多為人稱讚的制度設計,但也不乏一些在現如今看來不合理甚至於違揹人性的制度設計。如第五卷中提到,“原則中兩性中最優秀者應儘可能多的結合,而兩性中的地列這則應儘可能少的結合;而且,如果羣體要保持一流的狀態,就應該養育前者結合所生的後代,而非後者的後代”,這應該是最早提出的優生優育。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他們的統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籤的方法從而使優秀的男人和優秀的女人結合,他們為了保持治理者品種的純潔,對於優秀的者的孩子帶到託兒所進行撫養,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己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祕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況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在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人道的,以及剝奪了人們的生育權,柏拉圖旨在建設一個全體公民最大幸福的國家,但卻忽略了每一個個體理所應當享有的權利,倘若無法擁有這些權利,理想國所倡導的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更是不可能實現的。

柏拉圖在經濟體制方面的治國原則是在統治集團中實行完全的公有制,國外有學者認為,柏拉圖的此種主張是最早的共產主義思想。儘管此種主張在當今社會並不是切實可行的,但其中藴含的一些理念是值得後世人借鑑的,柏拉圖主張統治集團成員不得為自己謀劃獲私有土地、房屋與金錢,強調他們應清廉,才能護衞國家與公共的利益。如果他們搞腐敗,就會標稱人民的敵人,人民可以打倒他們。這在當今反腐倡廉的社會環境下也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不可否認的是在權力與財富面前,幾乎所有人都容易迷失,這是人性中無法迴避的一面,那麼應當設計怎樣的政治制度使得人性的缺陷儘可能的被避免。如此看來財產全部公

有並不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制度設計。在制度設計之外還應當考量的是對於政府官員,手握重權者的思想教育是絕不可以缺少的,有許多寒門子弟在苦讀之後步入官場便忘了最初的志向,因此必須使公職人員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藴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不能以此對其進行全盤否定。書中所寫並不是絕對真理,但對於其中廢除私人家庭和財產共有等制度看似不符合實際,也不是瘋言瘋語,而是對於政治中人性的深刻思考。《理想國》一書對於國家的建設與治理是具有借鑑意義的,儘管制度設計並不是盡善盡美,但制度設計背後的哲學思想仍是後人應當吸收的,這也正是我們閲讀經典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