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通用6篇)

文學1.07W

在學習、工作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通用6篇)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1

在聊城市中心流淌着一條河,一條流淌了千年的河,運河,京航大運河。這是一條曾經給沿岸帶來繁榮的河,一條讓人總是渴望瞭解京城和天堂之城杭州是一種怎樣的繁榮的河。如今,它的聊城段已經不再有運輸的功能,可是因為有黃河水的灌注,依舊是一條碧波盪漾的河。沿岸,從農曆二月淺黃色的迎春花開,緊接着近乎同樣顏色的連翹花開,成片成片的點綴着剛剛開春的河岸,讓期盼了一個冬天的人砰然心動,知道這是春天來了。

每年都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一點嫩綠的芽尖,悄然掛上了柳枝,一場暖風之後,幾乎是一夜之間遠看樹頭已經泛綠了。

緊接着是飄絮,像飛雪,那是楊柳的種子在隨風飄蕩,彷彿吟唱一首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歌。飛絮有時候很討人厭,影響呼吸,可是一想到這是孕育生命的一種形式,也就忍了。今年的飛絮好像少一點,不知道是不是這絮也分大小年啊?

三、四月間,岸上紫葉李粉色的小花層層疊疊、成簇成片的開放,遮掩了紫色的葉,燦若雲霞;五月,高高的挺拔直立的欒樹,把金黃色的花開到了樹梢,那一樹一樹的黃花,需仰視才能欣賞到它,那種正應了五月九五至尊的至尊黃色的花。欒樹的嫩芽叫做木蘭芽,可以做菜,涼拌、炒肉絲均可,是農家樂常見的保留菜品。

整個春天,運河沿岸是一種極具層次感的色彩疊加的美,像是一幅會動的油畫。

夏天,沿河散步,垂柳的枝條輕撫着人臉,有的垂到了水裏,水面蕩起了層層波紋。河水是碧綠的,有一絲水草的氣味,讓人想起靜靜的頓河那個遙遠的地方。岸邊有紫丁香,有竹,有狗尾草。

河上有許多橋, 橋孔中可以望見橋那邊河面上的荷花荷葉,蘆葦還有野鴨,像極了一幅江南水鄉畫卷。我們小時候沒有學畫,也沒有學琴,也只有用眼和心來欣賞了。好在這裏不收費,可以任性來去,可以留戀忘返。天上雲捲雲舒,空中飄着青草的香味,一路上還有一中和笛聲,有山陝會館,教堂和遊船。一路走來,心,漸漸清亮起來,彷彿受到了洗禮。

秋天,黃葉在風中飛舞,之後遍地金黃;落葉之後的喬木樹幹依然高高的直立着,枝丫印在藍天上,像是地下的根。樹木在迎接冬藏。

冬天河上會結冰,岸上的冬青,雪松,側柏還有竹都是不落葉的。寒風中,這一抹綠色從來都不曾消失。

這是聊城段運河,韻河!等到春風吹過,迎春花開了,春天就又來了!

這條河在我家窗外,是一條時時都能看見,一年四季可以盡收眼底的河,一條看不夠,總是流淌在心裏的河,一條家鄉的河。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2

“長城、運河”對於這些身處農村的孩子的確有些陌生,當我問到你們知道長城和運河嗎?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並非他們不願回答,實在是因為了解的太少了。如果單憑通過這些文字去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多媒體的輔助,恐怕孩子們也無法體會這“人間奇蹟”吧。在備第一課時時,我以為孩子們對長城應該會了解較多,對運河可能會比較陌生,所以備課時我搜集了許多運河的資料,而對長城則做了忽略處理。結果課上孩子們對長城的'瞭解只能説一個字“長”!究竟有多長,山海關和嘉峪關究竟相隔多遠,都無法瞭解,更別説體會長城的雄偉了。於是,第二課時我補充了一些知識,特別談到了長城的長度足以繞地球一週多,建造的時候全靠勞動人民的雙手創造的,學生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然後讓學生再次接觸文本,哪些詞句突出了人間奇蹟這個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讀詩文,從“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體會長城高踞在崇山峻嶺間的雄奇風姿;從“東起……西到……”的詩句,體會長城的綿延萬里的特點。

在教學結束後,我一直在想,這樣的課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的確有些難度,因為這離他們的生活似乎遠了一些,但是這樣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啊!如果沒有這樣的,孩子們又從何去了解這樣的人間奇蹟呢!學習這樣的不但是學習語言文字,更是讓孩子們通過文字瞭解自己的國家,通過文字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雖然看似很遙遠,但我們也可以讓它們通過課堂走近我們的身邊。正如古人常説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3

一日,行到毗陵驛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個清靜去處。賈政打發眾人上岸投帖辭謝朋友,總説即刻開船,都不敢勞動。……只聽見他們三人口中不知是那個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峯。我所遊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遊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毗陵驛即設於今篦箕巷內,賈政所處的便是常州的.母親河——運河。常州古運河歷史悠久,在這個運河即將改道之際,我們在暑假前往了新運河河道修建處,進行了探訪,同時也進行了運河文化展示等諸多活動。

新運河改道才進行不久,因此到達新河道修建處時還有些滿目蕭然之感,雖説如此,但是料想將來,這裏必將是一片水波盪漾,波光粼粼之景吧!不過在活動中,我感悟最多的還並不是對這項浩大工程的讚美,而是對這太哦新運河的管理保護問題。河南有句民謠: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21世紀缺水成災。初讀此謠不禁忍俊不禁,然而細讀幾遍,又不禁感到有些心寒,是啊,當這個星球上有了人類,有多少河流被污染?有多少水域被耗竭?常聽長輩説“小時候,我們還在河裏游泳,但如今,人們走過那些河流時卻不得不捏着鼻子……”這不得不説是人類的悲哀,或許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孫會説“小時侯我還可以看到河,但如今卻連一滴水都沒了……”

新運河改道,我們應該為其而感到高興,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居安思危,懂得管理與治理,將我們的財富永遠地保留下去。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4

離開史公祠時,正是下班的時間裏,園子對面的街區甚是喧囂,叮叮噹噹地對着古老的庭院,述説着今生今世的美好。

那條叮叮噹噹的街區,如今就叫做史可法路,沿着進去,找了家酒店落腳。卸下沉重的行裝,人便也忽然輕鬆得似乎可以飛了。就這樣操着相機和地圖,我穿過幾條小街,“飛”到了富春茶社。晚餐多是揚州當地的小吃,但印象深刻的似只有蟹肉湯包了,倒不是因為味道如何的上口,只是咬開薄薄的皮兒後,差點兒被那裏面滾燙的湯汁燙傷了舌頭。

當日遊園買的是聯票,其中有個項目是暢遊古運河,我準備把這個項目安排到晚上最末一班。用了晚飯,還有些時間,便一路沿着文昌中路,穿過小秦淮,溜達到了文昌閣。來到那裏,已是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時間,位於汶河路和文昌中路交匯環島上的文昌閣,更是被精心組織的燈光,照射得晶瑩剔透,璀璨玲瓏。

文昌閣建於明萬曆年間,曾是揚州府學的魁星摟。只如今的這裏,已經成為揚州新老城區的分野,沿汶河路一線,擠滿了保留着老揚州民居元素,且並不高大的現代建築,只是不象老揚州的婉約與柔媚,那裏已經成為了一條熱鬧的商業街,在奇迷變幻的霓虹燈下展現着,新世紀的揚州為地方都市的繁華。

總在想,這文昌閣佇立的地方,似乎應該自來便是揚州熱鬧的地界兒了,老揚州如是,新揚州也如是。只是當年神采飛揚、英氣勃發的魁星摟,如今真是老了,只能成為一件古董,被無緣由地端放在這繁華的路口之上。不息的車流卷裹着它,而它也孤獨地注視着這多有些陌生,而又眼花繚亂的喧囂......那是老揚州,那是新揚州,那是説着評話、唱着清曲的揚州,那是踩着時代節奏、熱情激盪的`揚州,那是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那是為地方大都會的揚州。

從汶河路一直向南走,可以來到南門遺址。穿過一片歡歌笑語的廣場,就來到了古運河畔。這一時間,明月當空,月影被運河上的柔波捏得散碎。運河兩岸,有霓虹彩燈裝扮,異彩紛呈得猶如夢幻一般。

黝黑而深邃的古運河,只載着明月的清輝,默默地流淌着。只忽遠忽近拍岸的濤聲,泄露了那靜默裏也有的活力,在我聽來,那更象深遠歷史中的一聲歎息。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5

午後時分,淮安的幾位同事起了“爭執”,也不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好像只是報紙上的某條新聞。只他們説的江淮土語,快得象是機關槍在噴射,這樣語速上的對撞,在北方,絕對會被定性為吵架的。但看到他們臉上各自掛着的,給予對方或真或假的笑意,又讓我的定性有了些含糊,總之,最後我也沒搞清楚,他們因何而吵,他們依何而吵。

來淮安有幾個星期的時間了,他們與我對着面放慢速度講話,他們説的我多少還是能蒙出個大概意思來的。但只要他們當我是浮雲,盡情地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對射的話,浮雲於我卻也就是個很不錯的選項了。這樣也好,浮雲是不用廢那個腦筋,去跟上那兩挺機關槍,然後去數清楚那每一發裝填着高密度信息量的子彈,然後在高速飛行中解碼那似乎是來自於另一個星球的語言......不用,浮雲不用操這個心,浮雲有時會對自己有些懊惱的,懊惱自己為什麼會動了這麼個心,來到這麼個“鬼地方”。

“鬼地方”於蘇北的淮安話裏,是不含褒貶意味的,它經常出現在淮安人不經意的言語裏,他們總説“這個鬼地方” ......“那個鬼地方”的。而他們發音的獨特,也使得這個詞不但再讓人生厭,反而覺得有了那麼些可愛,彷彿他們是樂得與那個不知道的什麼“鬼”,分享他們的所在的。

不過多數時間裏,當他們縱情地高談闊論一番後,還是會發現我這個外鄉人,捏呆呆的存在的。因而其中富於同情心的一位,多半會用他們認為我能聽得懂的普通話,笑着問我,“聽懂了嗎?”,如我直白搖頭,那位就會情景回放般,邊更開心地笑着,邊用那種普通話翻譯給我聽,誰説了什麼,誰又説了什麼......翻譯的不準確的地方,“爭吵”的一方還會夾帶着火力反擊,那可能又會是另為一次“爭執”的'開始。

這樣的翻譯,一般情況下是要到我這個外鄉人全部領悟,並開懷一笑為終止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這個外鄉人的領悟力是超出他們想象的低的,因而為了不暴露我低下的領悟力,我多半會等到他們講到興高采烈時,就開心一笑了。這可能會讓我的好奇心受些折磨,但結束那位好心人反反覆覆負責任的訴説,或許對大家都是種解脱。

老天,這是個什麼“鬼地方”,我總這麼想,還好現在的一切都在慢慢習慣着,慢慢習慣着能聽懂的,也慢慢習慣着裝着聽懂的。

今天,就不用哪位好心人費心了,因為趁着大家吵得熱鬧的當口,我就做了浮雲,飄出了辦公室。這裏在淮安市的主幹街道——淮海南路上,南邊不出幾百米,便是大運河橋了,京杭大運河便自那個橋下緩緩地流淌着,默默地流淌着,永不停歇地流淌着。

我喜歡那座大運河橋,它處於進出淮安的主幹線上,因而橋上總是車水馬龍的喧囂景象,很適合填補一片浮雲的寂寞。那條運河也是繁忙的,往來着各式各樣的船,有載貨壘得老高老高的單放船,有看着吃水已快淹過船幫的掛漿船,也有搭曬着各色衣衫的住房船,這些船有的是單獨行進的,有的首尾相連結成火車一樣的,長長的船隊,他們無一例外地發出那種嘟嘟嘟的轟鳴,那是緩慢流動着的古運河上,生生不息的現代節奏。

就這麼點上一根煙,看着看着,心中的煩悶便也就被衝釋掉了,彷彿心也已隨着那些嘟嘟嘟遠去的船,去了混黃運河盡頭的遠方。

初到淮安,我是興奮於運河的,我沒有想過,自己平生中會有機會,與人類的這一偉大工程奇蹟,有着如此密切的接觸。在淮安,坐在公交車子上漫遊,不經意間就會穿過一條寬闊而平靜的,泛着混黃的,彌散着淡淡腥臭氣味的河流的,那時我對淮安市區的地理面貌還不熟悉,但我知道那定是運河了。只是否是大運河,那是要打個問號的。

淮安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自淮安向北到徐州的這段運河叫做中運河,向南到揚州的那段叫做裏運河,當然,這是對運河分段的一個泛泛的提法。而打開淮安市地圖,可以看到大運河流過淮陰閘,即將進入淮安市區時,便分作了兩支,一支粗一點的叫做大運河;一支細一點的叫做裏運河,兩條運河幾乎平行着流淌過淮安,流淌到二十餘公里外的楚州,在即將告別淮安的時候,又合二為一,平靜地流出蘇北,流向揚州,流向江南佳絕地。

一個清冷的下午,閒步到了天津路上的青隆橋,橋下的運河便是裏運河了。與大運河上往來的喧囂相比,這要清淨了許多。由於大運河裁短了裏運河的路徑,因而大部分運河上的船隻都走了大運河,而裏運河上,有的幾條船,也多是駁在岸邊的住房船了。

忽而想起秦觀寫古邗溝的那幾句詩,“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孤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想來這段落寞的裏運河也應是古邗溝的一部分,而我所見所聞的景緻,竟也與宋時的秦少游所見所聞並無太多差別,這不禁會讓人有些跨越時空的感動。

只為這一首詩,我便下了橋,沿着河堤,走向不遠處的一艘住房船。

船上的女人蹲在船邊,專心地用渾濁的河水刷着一個漆跡斑駁的木凳子,一副住在這裏過生活的細緻模樣。見我舉着相機過來,女人慌張地站起來躲閃。我上前搭訕,她也支吾着説了許多我聽不大懂的語言,不過大概意思還是懂得些,無非是“我不是本地的,有問題要去問岸上的住户”。我笑着説“懂得,懂得”,但也還是問了兩三個自己的好奇,女人大概是很少與陌生人打交道的緣故,言語急促而慌張,似乎她始終始終對我這個不請自到的陌生人,保持着某種懷疑和警惕,我想那懷疑和警惕,可能也是傍河人家的籬障。

既然“柴門”不開,我也還是近早知趣地離開為好,於是便隨口問她“慈雲寺怎麼走”,以結束這次不大成功的訪問,她嘴巴里依舊繼續徒勞地解釋着,還好手指頭堅定地告訴了方向。

我不知道那位少遊先生是否也被給他詩情的人家主人,警惕地盯視着,他的到來是否也打斷了人家的“笑語聲”,他沒有説,但我感覺到了,因而替他解嘲地一笑。與那女人謝別後,我也就不得不沿着那女人指的方向走下去了。

慈雲寺在閘口,那個時間裏,我並不知道從清隆橋走到閘口要多少時間,不過我知道不近。那個時間裏,還好有古運河一路相伴着,讓我倒不覺孤單。

這,也就行了,走吧!

窗外的運河名家隨筆 6

京杭大運河開鑿於隋朝,它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交流起到重要作用。隋朝開鑿京杭大運河是為了加強統治,後來它卻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發展。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工程,雖然現在大運河的交通地位不是很重要,可是在過去交通不發達的古時候,它的作用不可小覷。

運河的歷史,藴育了運河的文化。京杭大運河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藴。京杭大運河是一個流動的、還活着的遺產,是一個連接各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正因為有了運河,才能孕育出這麼多運河城市,有效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傳承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

對古運河的命運,我曾經思考許久。

一是古運河旅遊經濟帶的建設問題。

台兒莊運河號稱"活着的運河",其歷史風貌果然非其他地方可比。它是1959年京杭大運河台兒莊段改道城外時留下的,全長3公里。由於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氣息濃郁,真有回到明清時代之感,世界旅遊組織稱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丹麥旅遊專家彼德森説:"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該是這個樣子。"

台兒莊運河古道北岸的順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以及岸兩邊仍然保存完整,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商鋪、古民居,還有岸邊的古碼頭等,最老的已有500多年曆史。這些街巷、古居順河而建,佈局靈巧,遠看參差蜿蜒、錯落有致;難得的是,古街民風淳樸依然,居民依然保存着百年前的生活習慣和節奏,"活着的歷史"大概就是如此吧。明清建築風格最為集中的越河街上,隨青石鋪路卵石鑲邊的古道蛇行,但見兩旁重樓疊院,馬頭牆高低錯落,昂首雲天,既有北方建築的沉穩,又有江南建築的靈巧。細看店面臨街而立,庭院朝運河開,既順應了地利人和,又有節奏明快、方便實用的商業特色。古運河邊至今猶存的駝家碼頭、鬱家碼頭、王公橋碼頭、四十萬碼頭等,一律青石築就,台階錚亮,從中可見當年的繁華。運河古道南岸,還保存着大面積的古村落,全是草屋茅舍、泥牆草頂,古樸清幽,隱居於參天古木之中;清代的貞節牌坊、興隆橋、清真寺等古蹟、遺蹟散落其間,隨處可見……

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穿城而過,沿岸古蹟林立,風土人情獨特有趣。從長江入口處開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國四大名剎之一的高旻寺;盛唐海上絲綢之路的渡口揚子津;鑑真東渡碼頭寶塔灣;伊斯蘭宗教名勝普哈丁墓;以及新老運河的分水嶺茱萸灣等。水線再向北延伸可順遊古驛站高郵、蓮藕之鄉寶應等。

運河兩岸像台兒莊、揚州這樣有豐富文化底藴的城市還有許多:蘇州、無錫、通州。這些明星城市應該建設成為一個旅遊經濟帶,發揮他們在運河旅遊經濟帶的領軍作用。

二是古運河的保護與開發問題。

通州,運河過去在漕運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現在通州人也把運河作為我們通州人民的母親河。通州有名,應該也是因為運河出的名。我不知道您聽説沒聽説過,過去有這麼一句話“一京二衞三通州”,一京就是北京,二衞就是天津衞,三通州,為什麼排第三呢?説白了我認為就是因為運河而得名。

通州在建設濱水宜居新城的過程中首先不斷挖掘運河文化。運河在過去,包括現在,它是通州城邊的一條河,過去又有污染,治理得又不夠,2005年以後加大了對運河的整治力度,過去河道是80米,一下給擴大了200米,運河兩岸建設有運河文化廣場,有奧體公園,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加大了運河的景觀建設,經過一年努力,運河文化廣場、奧體公園,作為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天然大廣場,也為我們將來迎來新城的全面建設開發打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基礎。

杭州大運河新的建設工程已經開工。杭州計劃將古運河的中河、東河與錢塘江、西湖相通,建設一個運河水系網,杭州也將拉開水上旅遊新篇章。中河、東河連接段選擇在河坊街中間挖一條河道,河道寬度9.5米,兩側各有7米的鋪裝道路,人行道寬度2.5米,優點是這個方案不需要拆遷,可實施性較強,對交通影響適中。美中不足的是,水與路的高差較大,親水性和景觀效果一般。

此外,中、東河的沿線遊步道都將貫通。至於一些路口,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一些棧道和過街設施。除此之外,沿線的住宅都將進行立面提升,其中,五柳巷歷史街區的大部分建築都進行立面整治,體現“縱街橫巷”的街巷空間和街巷與河道並行的江南民居特色。

在水中看風景,除兩岸風光外,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中東河沿線橋樑眾多,共47座。杭州將根據橋樑現狀情況,對工程範圍內現狀基本完好的橋樑在保留現狀的基礎上進行簡單整治,對15座古橋進行保護修繕;對不能滿足規範正常使用要求的仙林橋,進行上部結構改造;對於鬥富二橋、三橋,按原橋型增大跨徑重建。最終目的是實現運河-東河-中河三河開通水上旅遊開發。

三是古運河飲食文化演化。

運河促成南北交流,同時,南北不同的飲食文化也在這裏交匯。有名的淮揚菜系就是一個例證。淮揚菜系的“淮”其實是指江蘇淮安一帶;“揚”則就單是指江蘇揚州了;整個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是以淮安為代表,淮揚菜系中又以揚州菜為代表。淮揚菜系的形成和這三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極大的關係。

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淮揚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顛峯,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縷縷逗留淮安、揚州。

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揚州府志府志》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揚州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據史料記載,清代淮揚宴席可分為民間宴席、市肆宴席、文人雅集酒會、鹽商宴席、官府宴席幾類。其中,著名的有民間宴席中的“七簋兩點”“三碗六盤”兩種;市肆宴席中的全席、船宴、素席等,而全席中,又以全羊席、全鱔席名氣最大;文人雅集酒會中的“紅橋修禊”“(名園)詩文酒會”“平山堂宴集”等;鹽商宴席中的“山珍海錯席”“戲席”等;官府宴中的“滿漢席”等。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揚州畫舫錄》中收錄的“滿漢席”食單,是中國關於“滿漢席”的最早詳細記載,在中國宴席史上有着重要價值。淮揚菜的聞名從做法上來講,其主要得益於選料、刀工、火工三個方面,淮揚菜選料是非常嚴格的,時下酒店裏流行的鮮、活現做的服務,或許可以在古代的酒店裏看到它的發展軌跡;刀工也是極其重要的,唐代的“三把刀”的傳説幾乎是神乎其技,菜刀便是其中之一,可見揚州人對於食文化研究,絕對不亞於騷人墨客之吟詩作賦,菜刀的傳説主要是指做菜時的刀工;至於火工,就是火候了,對於這個沒有什麼明確的標準,人云亦云的是淮揚人擅燉燜。

從整個淮揚菜系構成來看,淮揚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火工考究、擅於燉燜;主料突出、注重本味;原汁原湯、清則見底、濃則浮白;濃而不膩、淡而味鮮;鹹淡適中、南北咸宜;帶骨者酥爛脱骨而不失其形、煎炒遛炸者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淮安菜是淮揚菜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青蓮崗文化”,至遲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當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飪,經過數千年的變遷,至明清時期成為體系完整、風格獨特、享譽南北的獨立流派,和揚州等地一道,為淮揚菜系的最終形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淮安菜講究選料和前期加工;講究刀工的合理運用;講究火候的恰到好處;講究調味的和合多變;講究菜式的豐富多彩。其中的有獅子頭、軟兜長魚、拆燴鰱魚頭、水晶餚肉、文思豆腐、三套鴨、燙乾絲早已成為淮揚菜的經典代表。

萬里長城和京杭運河,它們是人類歷史上由中國人設計並施工的兩項最大的建築工程。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珍愛。本着保護與開發並舉的原則,我們要利用好這些人文景觀,充分挖掘運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