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艾蒿-我心中的仙草經典散文

文學2.77W

今天是端午節,風清氣爽。很早出去踏青的人們陸陸續續回來了。她們手裏有的拎一大串五顏六色的葫蘆,有的拿一小把艾蒿,一邊走一邊把艾蒿放到鼻子邊嗅嗅,好一個温馨畫面。

艾蒿-我心中的仙草經典散文

隨着年紀的逐年增大,年節的概念也變得無所謂了,有的時候似乎感覺還有些害怕。今天,聞到了艾蒿味兒,一下子就鑽進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腦中沉睡了許久的細胞,蠕動着,把思緒拉到很遠很遠。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邊的漂河旁,艾蒿在我們那個地方是常見的野生植物。它生長在路旁、溝邊、田頭、荒郊、墳地等地方。株高大約過大人膝蓋。在嫩苗的時候是綠色,長高了,變成了灰白色。葉片是橢圓形的,形狀很好看,像女人的手指伸開的樣子。它們一株株玉立,一簇簇挨挨擠擠,風姿綽約,隨風搖曳,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清香味兒。

艾蒿是野生的,就像那個時候,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一樣,沒有人管理,平時更沒人去注意它。只是到了端午節,去採集它,才發現,它已經蓬蓬勃勃,就像我今天無意間聞到它的香味一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生活都很貧困。沒有打火機,抽煙、做飯點火都用火柴,而且,火柴都是憑票供應的。為了節省錢,夏天,老鄉們把艾蒿採回來,放在太陽下曬蔫,曬到半濕半乾的'時候,編成長長的艾蒿辮子,粗細如拇指。然後放在太陽下徹底曬乾。艾蒿辮子宛如一條條灰白色的蛇,靜靜地卧在農家院子裏。

人們把曬乾的艾蒿辮子一圈一圈地盤成一個圓兒,裝在柳條筐裏,用一根鈎子吊在屋裏椽子上,艾條一端從筐裏垂下來,一直垂到距離火炕一米左右,用火點燃,“火繩”像一條倒掛的銀蛇,口裏含着火。老百姓叫它“火繩”。火繩整天燃着,冒出少許白煙,散發出一股清香味兒。好聞。吸煙的人,裝上滿滿一煙袋鍋兒葉子煙,然後把煙袋鍋兒對準火繩,煙就着了。這樣,家裏吸煙的人一整天不用火柴。直到晚上人們睡覺了,火繩才被熄滅。火繩散發出的香氣還能驅走蚊蠅。那時候,一到夏天,家家户户都編許多條火繩留用。

如今,我還記得母親在漫漫的夏夜裏,在氤氲的艾草香一直伴隨着我情景,她給我講為什麼端午節要吃雞蛋,房前屋後為什麼要插艾蒿,講屈原那個老頭兒……我聽着聽着睡過去了,夢見“火繩”明明滅滅,天上星星眨眼,屈原站在遙遠的船上,手中拿着艾草,要跳江,我攔也攔不住。

每年的端午節,母親早早讓我們去野地裏去採艾蒿,艾蒿採回來後,她就將它插在房門的上面,窗户框上。我們也朦朦朧朧懂了母親的願望,是為了避邪,也不讓蟲子進屋來,全家平安。

艾蒿還可以治病,那個時候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母親總是用艾蒿熬水讓我洗身子,然後,吃兩片止痛片,出一身汗,第二天就好了,又活蹦亂跳起來。

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漸開。端午節插艾蒿的現象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原始時候插艾蒿是一種祭祀活動,現在,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時代變化了,農村裏一些植物因為化肥和農藥的作用,已經絕跡。但是,艾蒿還是青青綠綠的,沒有人去給它進行轉基因改造,也沒人去給它施農藥、化肥,它還是原生態樣子。這也許是人們最喜歡它的理由吧,人們嗅到它,嗅到了遠古,嗅到了先民的氣息。

時光荏苒,如今又是一個端午節。我又一次嗅着艾蒿的香味,想起來與這艾草有關的鄉里鄉情,內心洋溢着脈脈的温情。

艾蒿,老百姓心中的仙草,紀念屈原的時候,我也要為你寫一篇文章!

標籤:艾蒿 仙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