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衚衕深處優美散文

文學3.04W

秋日清晨的陽光,投射在低矮的石牆上,淡紫色的牽牛花掛着水珠附在細長的枸杞枝條上怒放。淺紅色的牽牛花,爬滿衚衕邊的木柵欄,長長的枸杞枝條,探出頭打量牆外的動靜,綠豆粒大的淺紅色小花左右交錯地掛在枝條的兩側。寂靜的衚衕,瞬間演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衚衕深處優美散文

每一個衚衕,完全是一個石頭的組合。每一塊石頭上都刻滿歲月的滄桑,飽經風霜的石牆,組合成簡陋的草房,透露出每一户人家的純樸沉靜。

每一户人家,每一個台階,每一間房屋……貧困宂雜而又靈秀纏綿,漸行漸遠的衚衕,是一個時代對另一個時代的期盼與張望。

在鄉村,衚衕的人家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家,一個願望就是脱離衚衕的羈絆。

新修好的水泥路上,站滿早起的人,路面上的薄膜反射着太陽的紅光,投射在他們臉上顯得滿面神采奕奕。秋蟲,在不停地唧唧鳴叫,好像在彈奏什麼曲子,高山流水般舒緩延伸。

秋末,走進望不到邊際玉米林子裏,玉米開始抽纓了,一股香甜氣味瀰漫四周。玉米開始授粉,喇叭狀的紙筒,花粉散落在或粉紅或淺黃的玉米纓上。玉米的根很粗,很壯,也很結實,有的已鼓出地面。一個閒不住的人們,偶爾,一個人蹲在玉米田裏,一動不動,這裏空氣吸飽了,能給人靈感。還有活蹦亂跳的小螞蚱,遠處有各種小動物在鳴叫,發出細碎得音響,我彷彿真的聽到了大地的呼吸,那是一個農民聽到的'土地的呼吸之聲。

公交車在村口玉米田旁緩緩地停下,一個三口之家,從車上走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在父母的中間,好似一個小野兔,搶在父母的前面,向自家的門口方向跑去……

公路上,來往的車輛疾馳而過,路上的塵土,遠遠地拋起形成一個塵埃花朵。

夜深人靜,幽靜的衚衕,石板路上,腳步聲,時斷時續,兩邊樹叢中幾隻麻雀飛來飛去,衚衕裏幾聲犬吠,打破衚衕的黑夜。忽明忽暗的火光,是衚衕口老人旱煙的光亮,是衚衕一盞微弱的燈光。

秋夜,螢火蟲提着燈籠,在挨家挨户地送去光明,頑皮而又好動的孩子,從衚衕口追到衚衕的盡頭,氣喘吁吁地捉到一隻螢火蟲,攥在手裏不敢放鬆。

唧唧鳴叫的秋蟲,在秋日的月光下放開喉嚨盡情地歌唱,一會兒是獨唱,又一會兒是合奏,曲調婉轉而悠揚。它們在衚衕的牆角下,擺開演唱的舞台。

冬日,大雪覆蓋衚衕,彎彎曲曲的衚衕,看上去,就是一條雪白的卧龍,附在地面上,各家各户的孩子們,不怕寒冷,紛紛走出家門,在衚衕口,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的盡興,父母千萬聲呼喚不肯回家,紫薑芽般的小手,早就忘記寒冷,父母的謾罵聲也透露出百般的疼愛與不忍。

早春,衚衕口的柳樹一身鵝黃,報告春天的到來。衚衕旁邊,一棵軀幹扭曲、奇形怪狀的老榆樹,在那張牙舞爪的枝丫上,居然又冒出許多鮮嫩的綠葉。我深為它那倔強和不屈的生命力所震撼。

春雨濛濛的時節,衚衕裏立馬就成一條歡歌燦爛的溪流,一會兒緩緩流淌,一會兒激流猛進,每户人家的瓦房上,就是一場場煙霧,盤繞着不肯散去,濛濛的細雨籠罩着家家户户的屋頂,給人一種水霧飄渺的印象。

屋檐下,水珠不停地垂下,一個水珠簾就掛在門口,出出進進的家人,一陣陣涼爽的感覺。地面也立刻形成一個小小的水潭,細細的雨點激起一層漣漪,擴散開來。

雨過天晴之後,遠道的貨郎擔來了,撥浪鼓的“嘣—嘣—”聲響,喚醒衚衕裏的大姑娘、新媳婦和小孩童,他們湧出來,瞬間的功夫,貨郎擔就被圍得水泄不通,都在挑選着各自喜歡的物件。土牆頭上,那些茂密的小草也在風中探頭探腦地窺視着秀髮飄逸的女孩,顯示着自己翠綠的身姿。小孩童們不住地央求母親用廢鐵、廢書等舊物品換來兩塊糖果含在嘴裏,經不住央求的母親,同意後,糖塊立刻就甜到心底,久久難以忘懷。

“賒小雞嘍,賒小雞嘍”的吆喝聲,自南而北,自東而西,遠遠地傳到衚衕裏的每家每户,婦女、孩子、老太婆聽到吆喝聲,從衚衕裏走出來,張家賒上十隻,李家賒上二十隻,王奶奶賒上十五隻,一籮筐活蹦亂跳的小雞,眨眼間,就剩不下幾隻了。賣雞人遠遠地看着挑小雞的婦女和老太婆,一種喜悦的感覺寫在臉上,不一會兒,他拿出賬本記下每一家賒小雞的數目,秋後就來收賬,年年如此,反反覆覆。衚衕裏的人家非常憨厚,秋後,沒有一家賴賬不給錢的。

洋槐樹的花香,幾乎薰透鄉間的每一個衚衕,樹上嚶嚶嗡嗡的蜜蜂,圍滿樹的大小枝頭,不肯散去。樹下的老人,沐浴着温暖的陽光、暢談家事、國事。每當遇到跑來跑去、打鬧嬉戲的孩子們,總是親親和和的叮囑:“小心點,別磕着,別打架,別把衣服丟掉,渴了餓了早點回家。”一份關愛,一份牽掛,一份親情,讓孩子們感到真切而又厚重。

一個衚衕,一個鄉村的縮影,一個家族的匯聚地,一個親和的場所。紅白喜事,是衚衕裏的大事,人人伸出一雙温暖的手。遇到白事的人家,不用招呼,不論棺材大小,人人都伸出一雙有力的手,哭喊聲、嗩吶聲、號子聲,匯聚在衚衕的上空,此時此刻,衚衕里人聲鼎沸,一時間衚衕有一種膨脹的力量。俗話説“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此話,一點不假,那時候,衚衕裏誰家有了蓋屋打牆、婚喪嫁娶的大事,街坊鄰居爭先恐後前來幫忙。平日裏,誰家裏來了客人,如果缺了油鹽醬醋茶,跑到鄰居家一開口,誰也不會計較。立馬就借給了,牙縫裏,也不提出需要歸還的字眼。不管誰家老人一旦有個頭疼腦熱,鄰居們都會三三兩兩前來或幫錢,或探望,或送上幾個自家的雞蛋,總是問寒問暖。當年的日子,儘管清苦,冬天的蘿蔔、白菜下來,都是相互贈送。每逢春節來臨,衚衕裏的街坊們首先想到的是給鄰居拜年。一些點滴瑣事,凝聚成了獨有的衚衕文化與人文情感。也正是那種看似世俗的文化,讓衚衕裏的一代又一代懂得了人情世故。

炎炎的夏日,幽深的衚衕裏,是人們納涼閒談、友好相處的最佳場景。成年人聚集在梧桐樹下、柳樹下、洋槐樹下,有的手搖芭蕉扇聊天拉呱,也有的席地而坐低頭打盹。衚衕裏,樹叢中幾隻鳥雀飛來飛去,幾聲犬吠和門口旁家庭婦女拆洗衣服時的説笑聲,傳遞着樸素的温情。孩子們便三五成羣,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享受着童年的快樂。

時常讓人興奮的是衚衕裏那原生態的鄉村交響曲。夏末秋初,幽靜的巷子裏走來走去的匠人們,不斷地吆喝着“鏘剪子嘍、磨菜刀,鏘剪子嘍、磨菜刀”,“鋸盆嘍、鋸鍋”。勤勞儉樸的老人們把用久的菜刀、剪子和有裂紋的泥缸、泥盆小心翼翼地遞給師傅們,一陣陣敲敲打打、一聲聲磨來磨去、一回回拉鋸鑽眼的修理聲穿越在衚衕南北西東,給寧靜的村子裏平添了許多生機。

秋日的豐收季節,衚衕裏家家户户的大人們在忙收穫、忙播種,在野外坡地裏出工幹活,年幼的孩子託付給衚衕裏的老人照看,有飯吃,也有水喝。收工時候,站在衚衕口的母親們呼喊着孩兒的乳名回家,每一聲呼喚,都令人倍感温馨和幸福。

今天,再目睹彎彎曲曲的衚衕,往日裏,春日的寂靜,夏日的喧囂,秋日的熱鬧,冬日的温暖,就浮想在眼前。往昔的衚衕,石板小道的蹤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小路,隨着衚衕的形狀,一直延伸到衚衕的心臟地帶。

住在城裏鋼筋混凝土的樓房裏的“城裏人”,再也享受不到衚衕裏那份温情與和睦,對門相見不相識,對面相見是路人。和睦的鄰里,濃重的親情,在一棟一棟的籠子裏日漸消逝。

彎彎曲曲的衚衕,早已經成為流逝歲月的深切回憶,也成為人類鄉村文明的永恆記載。

幽深狹長的鄉村衚衕,那棵歪脖子榆樹上,烙印着一年四季説不完的故事,給人一種簡單而又快樂的美好回憶。

標籤:衚衕 散文 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