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寫立春日的詩詞

文學3.16W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那麼,有什麼詩詞與之息息相關的呢?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寫立春日的詩詞,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寫立春日的詩詞

篇一:漢宮春.立春日

辛棄疾(宋代)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

閒時又來鏡裏,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篇二: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羅隱(唐代)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篇三:客中立春

曹鬆(唐代)

玉燭傳佳節,陽和應此辰。

土牛呈歲稔,綵燕表年春。

臘盡星迴次,寒餘月建寅。

梅花將柳色,偏思越鄉人。

篇四:立春

文天祥(宋代)

無限斜陽故國愁,朔風吹馬上幽州。

天翻地覆三生劫,歲晚江空萬里囚。

烈士喪元端不惜,達人知命復何憂。

祇應四十三年死,兩度無端見土牛。

篇五:立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停杯不飲待春來,生菜乍挑宜捲餅,

休論殘臘千重恨,從此對花並對景,

和氣先春動六街。羅幡旋剪稱聯釵。

管入新年百事諧。盡拘風月入詩懷。

篇六:立春偶成

張栻(宋代)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篇七:立春日

陸龜蒙(唐代)

去年花落時,題作送春詩。

自為重相見,應無今日悲。

道孤逢識寡,身病買名遲。

一夜東風起,開簾不敢窺。

篇八:玉樓春·立春日作

陸游(宋代)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篇九:立春

韋莊(唐代)

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

罽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裏知。

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

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

篇十: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拓展:《漢宮春·立春日》賞析

《漢宮春·立春日》作於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辛棄疾寓居京口(今鎮江),剛剛成家。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於哀怨中帶嘲諷,內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後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辛棄疾對於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作者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片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這節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佈出來,暗示出作者對於春歸的喜悦。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為餘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徵。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備的食品,現在作者卻無心準備,並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日應酬也無心去為之了。

下片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裏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並領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為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閒;二是東風偶爾清閒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淚水。因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閒、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緊外鬆、甚至正話反説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為正話正説,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也就是説,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悽側,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於擺脱又無可擺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瞭對於南宋統治者不思恢復、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後一韻,直探進暮春裏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雁自由北還而傷痛於作者的人不如雁。這裏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於南宋統治者久不作恢復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片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雁先還的意象中脱跡而出。

全詞結構嚴謹,意境幽遠,內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成富有象徵意味的形象體系,使此詞傳情含蓄而深沉,留給人審美再創造的餘地很大。

標籤:立春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