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鄉下大集散文隨筆

文學2.82W

甚幸,生在農村過着安逸平靜的生活,同時亦甚悲,為了前途四處求學背井離鄉。有人説客在異鄉,常思一二,確乎,我也常思一二,一曰思親,二曰四大集。

鄉下大集散文隨筆

所謂鄉下大集,於鄉人來説尋常不過,無非每逢單日或雙日在鄉或鎮政府所在地設集,任鄉人購物放鬆或約見親友。與久居城市的人羣而言,甚稀亦甚奇且疑問滿腹。無需詫異,若農村如城鎮般便捷喧鬧,那農村為何還會被稱作農村。

我生長的地方隸屬甘肅省靜寧縣雙峴鄉鄉政府管轄,顯而易見我們的大集設在雙峴鄉。我們是單日集,至於為何設單日集,我資質尚淺無從知曉,據説此由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説,類似於牛郎織女般的悽美相會。村裏人管趕雙峴集叫上峴,“峴”與“縣”諧音,聽着喜慶洋氣。每逢單日全村老少穿戴一新,洗手潔面(久在田間勞作的老農,數月不清洗,一洗便是一盆泥水,此水用作肥料恰當不過)擦油抹粉,一片喜慶,此架勢無異於新女婿上門或醜媳婦見公婆。而後全村的大街小巷飄出各種吆喝聲,以以下一種較為時興,“四兒他娘,上峴走,再不走集就散了。”“他嫂子,你不了急了,我給驢把草添上就出來了。這個死女人,一概來急得連鬼一樣。”如果説吆喝聲是北京特有的藝術,我想北國農村的鄉民會些許不滿。可悲這充滿鄉味與鄉韻的藝術被一台台電話所替代,靜心想想,一陣心痛……

各村社到鄉政府總有一段很長的路,顯而易見,鄉人趕集的路也不會太近,我村距大集兩裏山路(此山路甚是了得,據説曾嚇哭了陝西的旅人)。如若步行趕集,你可能會收穫頗豐。回想兒時,我與一位在外求學的學子一起步行去趕集,交流許久 受益匪淺。如若與老者一起步行趕集,你將收穫更豐。我們可以想象,一老一少。相互攙扶,或起或坐 或走或停,陶潛先生所言:“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無非如斯。一輛輛摩托車爭着搶着載趕集的老者且無需任何費用。我常想若用淡薄來形容鄉村或許有那麼些不足,添一崇德合適不過。

鄉下的大集,一片祥和。無須為搶攤位大大出手,沒有街霸亦無無理取鬧 欺行霸市的城管。張三的姑姑在集上碰見吳二的姨姨,二人當即挽手趕集,如一家人般親密,無阿諛之勢亦無奉承之意;家長遇見趕集的老師,禮性問好,雙眼間透出無限敬意,毫無無銅臭之味;趕集的同學相遇,熱情擁抱,絕無酒水之歡……

生在農村,生計所迫,背井離鄉。閒暇之餘。常思家鄉,如今我已不再如以前般寧寂淡薄,但我是生生世世農家孩兒,大山的子嗣!

我想你,我的農村,我的鄉下大集!

待白髮蒼蒼,仍攜汝手,相擁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