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38篇)

文學3.1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38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後,心中有感而發,這本書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的信件帶領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麼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

《蘇菲的世界》的作者為挪威的喬斯坦。賈德,寫於1991年,被譽為世界級經典之作,世紀百部經典作品之一。翻譯者蕭寶森文筆也很好,總之,文筆流暢,一路下來,在歡暢的語言中被作者引導着,像那個小姑娘蘇菲一樣,逐漸地迷戀於哲學的殿堂中。

《蘇菲的世界》是作為哲學書被推薦的。確實,它很別緻,用小説的'形式,為我們娓娓道來西方的哲學史,思路清晰,對每位哲學家的觀點表述明確,理解到位,是學習哲學很好的引導性的書籍。

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去捧讀哲學大家們的著作,但由此書做引導,相信少走不少的彎路。

現代社會的節奏,使我們很少有時間去靜下心來閲讀文化著作。況且,浮躁的社會中,好的著作越來越少。網絡上湧現出來一批批的是寫手,不是作家。官方的所謂的作家更是無能無恥。

所以最經濟的,最有效的是讀點哲學書。我從來認為,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一類人是思想家、哲學家,他們對人類的貢獻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關於這本書的內容,相信很多讀過的人都會像蘇菲一樣,讀後對世界、對人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好奇。哲學本來就是方法之方法,科學之科學,基於這一點,相信對其他方面也同樣大有裨益。

雖然還沒有讀完,還是極力推薦這本書,應該好好讀讀,而且這本書一點也不傷腦筋。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如果我問這幾個問題,你一定覺得好笑。但殊不知,這一本書,不正闡述這幾個問題嗎?蘇菲是上校筆下虛擬的人物,而上校不正是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虛擬的人物嗎?

這麼説,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另一個更高級的人安排的',可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人安排,那麼第一個人的生活又是誰的安排呢?是有人互相安排?或又是怎樣?這不禁讓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永無止境的思考下去。我們真的生活在別人的筆下嗎?或許是,或許不是。但至少我這麼認為:不管你怎麼想,你的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和往日一樣,那麼相信與否,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關於本書的第二個哲學問題,就是永恆之鄉。真的有嗎?哪裏是怎樣的呢?好奇就魚貫而出。倘若有,那麼永恆之鄉里又有些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什麼會到永恆之鄉呢?他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我想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對於這個,我持有跟上述同樣的觀點。相信與否,生活會一樣繼續下去,不會也變化,即使你也在相對於另外一個地方的永恆之鄉。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留給了我無限的思考。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4

看完蘇菲的世界花了一蘇菲的世界。事實上,這也是一本我前幾天沒有讀過的書。在買這本書之前,我沒有仔細瞭解它。我只是聽説過它的名字。我覺得它的聲譽很好,所以我只是收集了一份訂單。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我發現它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我不是特別想讀。我認為,我選擇繼續認真閲讀這本書,因為我對自己有適當的要求。《蘇菲的世界》不是一本特別容易理解的書,但也不是一本特別難理解的書。雖然第一次看完之後,我的很多想法還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多讀幾遍的作品。

最聰明的是懂得無知的人。這是怎麼比較的?如果哲學家的意思是,那些知道自己不知道陽光下的一切的人比那些知道不多卻認識很多的人聰明,她更能同意。蘇菲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但她越想越明白,知道自己無知也是一種知識。她見過的最愚蠢的人是那些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蘇菲的世界

當我第一次看到蘇菲的世界時,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純粹的哲學啟蒙書,因為有一天蘇菲收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信,寫信給她是一個哲學老師,所以她非常被動的哲學課,幸運的是哲學老師迷人的教學方法激起了蘇菲對學習的深刻興趣。

事實上,當我讀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我是蘇菲,作者是哲學老師。雖然他離我很遠,但我認為這是他的函授課程,這真的是一次美妙的經歷。

我不知道大多數人對哲學的態度。我從來沒有學過哲學,知道的很少。我腦子裏唯一的知識也是學校老師提到的。顯然,我沒有認真聽政治課,因為我不記得我在學校學到了多少哲學知識。

也許我們真的很少討論哲學。畢竟,它似乎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研究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最終去哪裏有什麼意義?但有時我覺得哲學離我們很近。我們的世界觀和思維感受都受到哲學的影響,但我們已經習慣了。但是習慣了是不是很危險?我們已經慢慢開始對世界失去好奇心了。這是壞事嗎?

就像蘇菲的母親一樣,我們開始對這個社會太熟悉了,所以我們對很多事情並不感到驚訝,也不會再考慮深入研究了。

在《蘇菲的世界》的前半部分,作者一直有懸念,我覺得這本書很奇怪。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一切都很正常,但慢慢地,就像你在讀一本小説一樣。你知道小説的背景是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事情。這是一個真實的社會,但突然,魔鬼出現在文章中。你應該注意,這不是夢想或想象,也不是魔鬼出現在文章中呈現的`現實生活中,你非常確定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説。你能理解這種感覺嗎?

我不明白。我認為我需要作者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我一直相信小説中的所有內容都不會是無意的,它會為下面鋪平道路。但是,你認為這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嗎?

你聽説過浪漫主義的諷刺嗎?

直到席德出現,我才開始明白,我以前讀過的所有關於蘇菲的故事都是一部小説。是的,我在蘇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蘇菲的世界是一部小説,但我沒想到它只是小説中的一部小説。正因為如此,所有的不合理都變得合理,一切都變得情有可原。

我認為到最後,一切都開始變得神祕,小説中的角色能跑出來,他們能反抗,他們能有自己的意識,他們的生活不是由作者控制的嗎?

別忘了,你只是在讀一本小説。我認為這部小説的魔力不在於它向讀者灌輸了這麼多人物的哲學思想,而在此基礎上,它貫穿了整個故事。

我仍然不太瞭解哲學是什麼,但我最近開始覺得哲學的魔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確實是一本不應該錯過的哲學啟蒙書。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無論是從敍述手法,主題內容,還是教育意義與我之前看的有很大不同。

它所講的是一門我之前從未接觸的學科——哲學,它將哲學迄今為止的起源與發展都做了概述,並在這之中穿插了蘇菲緊張懸疑的故事,避免了平鋪直敍枯燥與乏味。這本書並沒有將所教的內容條例般的列出來,正相反,但你看完時甚至會覺得有些不知所云,而當你回過頭去思考,才會猛然發現它的內容是如此龐大。

原本是一名普通學生的蘇菲收到一封神祕的來信,使她從平凡日常生活中驚醒,開始在艾伯特那裏學習哲學。後來她發現自己與她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少校虛構的,並與艾伯特一起在宴會上逃脱。略帶科幻的故事,卻能引起深刻的思考。也許,我們只是一直完成着父母的命令;也許,我們為之奮鬥一生的並不是我們真正的夢想;也許,我們只是組成社會這台大機器運轉的一個卑微齒輪;也許,我們從未存在過……

即使世界的`真相我們難以想象,但這依舊不妨礙我們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因為“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不是真正的自由,成為了平凡大眾中最獨特的一個,卻只是逃避了責任,成了一個可憐的自我主義,偽自由主義者。生命最後都只會通向一個終點,並不代表它沒有意義,我們應該用盡所有的能力與才幹去創造,而不是逃避。因為“存在的意義就是創造自己的生命。”

即使我們滿是“虛假”,也要盡力活出“真實”的自我。也許,在平靜的夏夜裏,小船的繩子便會突然鬆動……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6

我是從上個星期開始讀着本書的。它是寫蘇菲從受到兩封神祕的信,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帶領下,開始了她哲學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挪威的世界級作家喬斯坦61賈德。喬斯坦61賈德真是一個天才,他寫的這本書已經在歐洲出售了三百多萬本,日本那兒一個月就賣出了五十多萬本!、

這本書每一章的題目下邊都有一句能讓人琢磨不透的句子,讓我們去細細的思考。比如説第一章《伊甸園》是“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第三十章《達爾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艘小船”等等之類的,我真搞不懂這些句子是什麼意思。

這本屬大致的內容是:

蘇菲一天下午回了家,習慣性地看看綠色的郵筒,裏面有一封寄給她的信,上面寫着:你是誰?

她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便把它放回郵筒中,去給貓餵食了。剛走回來,裏面有多了一封信,打開一看,又是一句稀奇古怪的問題:

世界從何而來?

後來,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帶領下,她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思考各位大師所思考的基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便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底揭開。蘇菲運用她先天的悟性以及後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可是,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讀了着本書,我確信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天才,其中的哲學問題我都不懂,我一次次地去思考它們,可每次都只收獲一點點。

這是一本好書,能讓我們去思考;這是一本好書,能教給我們許多新知識;這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建議大家買來看看。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7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蘇菲轉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説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迥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莫名其妙的函授課程持續進行着,聯絡方式也一變再變,痛苦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終於出現在她的面前,並開始教她哲學史。他用淺顯易懂的筆觸帶着蘇菲回顧從先蘇期的希臘直到尚—保羅·沙特時代的哲學發展。

同時,“席德”的名字不斷在她身邊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頻繁出現。而後,席德出現了,原來蘇菲這個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聯合國部隊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生日而虛構出來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編寫成一個富有哲學趣味的故事當作女兒的生日禮物。

不可思議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蘇菲漸漸意識到自己只是書中的一個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識的一部分,在忠實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務之餘,他們開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爭。在他們的努力下,書中世界漸漸扭曲了,變得古怪而難以駕馭。

最終,這本書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告終,艾伯特和蘇菲莫名的逃出了書中世界,來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8

讓人驚訝,這是一本哲學故事書。讀過之後,不僅能讓我們收穫知識,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好奇心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樂的學習。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在年幼時面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並提出了認識世界的問題,得到了解答的故事。

在此前,寫過的《北大邏輯課》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菲的世界》的內容基本忘記,但它修正過我一些世界觀,讓世界在我眼中似乎有些不一樣了,這是這本書提供的最大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除了對比隔壁家的小孩,我們還會對比美國小孩。傳聞,美國有一個小孩上學以後,知道了一個0代表太陽,而他母親憤怒的'將學校告上法庭,並索賠鉅款,因為他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再看到0時,不會説雞蛋了。

這個故事應當是虛構的。

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多麼的固化,人的想象力又有多重要,當一個人擁有想象力,就像擁有翅膀,可以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世界,這種感覺是多麼奇妙。

而一堂邏輯課,或者一個哲學課,通過故事來講給人聽,又是多麼悦耳,從而感受到世界不同的美好。

《蘇菲的世界》擁有這一切,儘管書名看起來像衞生巾的廣告。當我們讀完這本書,會覺得原來知識是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學習的,而且哲學也是一門有意思的課,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9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

我們對於時間變遷,空間更移心存的諸多疑惑,就像我們總是疑慮魔術師從“空空如也”的禮帽中拉出來的用絲巾做成的小白兔。

關於大變活兔,我們固然知道這不過是魔術師耍的把戲,但我們的好奇心仍然驅使我們探索她(她)是如何辦到的。

然而如果一下話題,情況便有些不同了。我們知道,世界的更替不僅只是魔術師禮帽裏面的把戲小伎倆。

我們可以把小白兔比作整個宇宙,那麼地球則是它眾多毛髮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根。而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從月球俯瞰,不見蹤影,就暫且稱之為寄居在小白兔毛皮中的'微生蟲。

不同的是,若按照亞里士多德的分類,白兔無法像人類一樣進一步思考,它並不清楚它參加了一場魔術表演。而人類則相反,我們知道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帶着好奇心,去了解其中的奧祕。

雖都為蟲,亦有害蟲、益蟲之分。有兩種可能會成為在毛皮深處蠕動的寄生蟲。一類人閉上眼睛,不理會他人,假裝用所有的知識武裝自己而自欺欺人,就如當年清政府閉關,結果卒。而另一類人,太過自我,放棄一切迄今為止的探究結果,漠不關心,亦卒也。

還有一類人既不篤定也不漠然,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努力沿着兔子毛皮上的細發向上攀登,希望能一睹偉大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希望能洞察技巧。雖然他們以個人綿薄之力並不一定會成功,但若他們像疊羅漢一般一層層往上加,他們會愈來愈接近頂端。而這也同時證實了:正因為多位哲學家對於概念的定義及修改,今天的科學才會如此達到巔峯。

所以説:要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新生兒般的好奇心!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0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説。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説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説:“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裏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1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顯然是一部哲學的入門級作品,雖然女主角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但我相信這本書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説都受益頗豐。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這個經過喬斯坦·賈德巧妙編排的主線把歷史上重要哲學家及重要時期裏那些相對晦澀難懂的思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足見其造詣之深厚。

縱觀人類的哲學史,感覺就如同印歐文化中強調的輪迴一樣,從研究自然到個人,又從研究個人到精神,然後又開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迴歸自我的探尋······雖然反反覆覆,但每次都能帶來新的觀念和新的進步,引導着人類社會的進步,正如黑格爾所説: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進步,使得人類朝着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的大腦才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種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覺中誕生,然後通過實踐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是想知道為什麼,所以不斷的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但是,隨着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們發現相對於已掌握的知識來説,竟然還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的。難怪蘇格拉底説: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驅使去探索世界,以至於我懷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類滅亡的開始。而這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不要過於習慣身邊的一切,不要沉溺於以往的經驗之中,用一種好奇的喜歡發問的態度去看待我們所在的世界,這也是《蘇菲的世界》要讓我們每個讀者認識的道理。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2

談之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説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祕。看完之後,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隻小螞蟻,也感到自我彷彿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應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祕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着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心。“你是誰”“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祕的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並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説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吸引着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進取其龐大,所以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十分安適,所以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彷彿與蘇菲一齊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趣味而又神祕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可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那種善於思考,進取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她都不退縮,永遠心中都存有一個“為什麼”,而我就沒有那種精神,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算了吧,別人也沒有做到,我沒有波要去做,可蘇菲並不這樣想,只要遇到困難就必須會去想怎樣解決,而不是放棄,我們應當學習蘇菲的那種精神,多觀察、多思考、多問一個為什麼,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他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充滿智慧的我們應當多當那個魔術師,去挖掘世界那個你不明白的地方。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3

作者將古今哲學家以時間為序,介紹了一遍。讀完後,除了懂了點哲學知識外,還有了幾個想法

1哲學和科學一樣,是發展的,是受時代認知所限制的

比如沒有DNA的發現,柏拉圖只能想象一個理型世界,來解釋為什麼馬能生出一個與自己極其相似又有些許差別的小馬。

再比如基督教如日中天的中世紀,哲學家的工作就是查漏補缺,建立一套能兼容宗教理論的',並儘量能自洽的哲學體系。耶穌説,這都是我編的啊,辛苦了!

但就像力學定律被相對論修正,並不能掩蓋牛頓的光輝形象,每個哲學家都是思辨的先鋒鬥士,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

2哲學家都是自成一派的。

因為每個時代是不同的,哲學家在那個時代的認知約束下,去解釋那個時代的人和世界,就會形成各自的理論

我們都是星塵,但願你成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懷着一往無前的勇氣,去經歷去體驗去感受...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4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紅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歲的蘇菲開始了她不只是關於哲學的探險之旅。

挪威作家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是在如今這一把年紀的時候才來看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讀物的書。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蘇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個陌生的哲學家的引導下,學習歐洲哲學,並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被某個作家創造出來的過程。沒有大起大落的轉折,書中情節雖懸念重生卻也波瀾不驚。

從古希臘愛琴海的自然派哲學,到雅典城師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從神權當道的漫長中世紀,到人性復甦的文藝復興;從啟蒙運動裏為人權進行的鬥爭,到百科全書派對理性所做的推崇……喬斯坦將整一部貫穿着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他用神奇般簡單的語言,用魔術師,大白兔和薑餅人繪製出一部講給蘇菲聽的`哲學史卷。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裏的本意即是“愛智”。有人説,智慧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祕難解的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羅素在《論教育之目的》中説,沒有智慧,我們這個錯綜複雜的當代世界就無法延續。他認為傳統道德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説“希臘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而在對待智慧的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希臘人,其哲學一直在亟欲找尋人類最佳的生死之道,他們關心人的倫理與道德,致力於解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是“何謂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致這種幸福”。這也許就是智慧的一個重大意義。

關於什麼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而根據柏拉圖的説法,人體由頭、胸、腹三部分構成,人的靈魂也相對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慾望”三種能力,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慾望則必須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體的這三部分協調運作時,個人才會達到“和諧”或“美德”的境界。他認為在學校時,兒童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剋制自己的慾望,而後再培養自己的勇氣,最後運用理性來達到智慧。亞里士多德説人的“形式”是由一個“植物”靈魂,一個“動物”靈魂和一個“理性”靈魂所組成,快樂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過着享樂的生活,一種是做一個自由而負責的公民,另一種則是做一個思想家與哲學家。他強調,人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找到幸福與滿足,任何一種形式的不平衡都會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張都與希臘醫學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傳説中希臘醫學的始祖,誕生於大約公元前四六零年時德寇斯島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來自身體和心靈的平衡,要預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節制飲食起居。唯有平衡,節制,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這就是希臘人關於幸福的智慧。

在書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裏的傍晚,蘇菲對喬安説,“這樣一根小小的蠟燭卻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想,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根蠟燭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圖派普羅汀所説上帝的神聖之光,那種暖洋洋的注視着人類的靈魂照耀着世間的事物的神聖之光,讓一株風鈴草或一朵 花,一隻飛離枝頭的蝴蝶或是一條漫遊穿梭的金魚都或多或少的反射着深不可測的神祕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簇蠟燭的神祕光芒。

我希冀着可以有這樣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腳下的巖石和沙礫,能指引出一個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條抵往快樂的羊腸小道。我希望可以有這樣一束微弱但堅強的燭光,它是蘇格拉底口中屬於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為司南來明辨黑白取捨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準則,來避免為惡,避免成為一個“追求不快樂”的人。這蠟燭作為柏拉圖人體三分論中的頭部美德,它引領我追求智慧和勇氣,讓我知道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讓我越來越靠近自制的標向。這蠟燭照亮我作為一個人的“形式”中屬於理性的靈魂,它為我描繪一個生活應該有的摸樣,讓我知道該“如何生活”,讓我有根據去過一個“良好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5

《蘇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世界級作家喬期坦·賈德。他的作品以《蘇菲的世界》最為著名。

我起初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現在才發現哲學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接近的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秩序與自由等。哲學給予人們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哲學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示,使人產生改變,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學的發展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説是在看哲學史,不如説是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發展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在熟悉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更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美國的《新聞週刊》曾這樣評價這本書:該書是一個將學術作品通俗化的傑出範例,未曾修習過哲學概論的人可以把他作為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對於學習過此門課程但以忘卻大半的人而言,本書則是温故而知新的知新的'得力之作。

由此可見,《蘇菲的世界》在哲學上的意義深遠而悠長。哲學是做人的智慧,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且此書將深奧的哲學描述的較為通俗,是一本很好的讀物。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來寫哲學,也通過導師艾伯特引領小女孩走入哲學殿堂來向讀者介紹了哲學的發展史。書中描述的哲學導師艾伯特也是此書中的關鍵人物,他對小女孩的指導是成功而有智慧的,他自己就是哲學最好的代名詞。

在現在這個社會,科學是被大眾所承認的。其實,哲學和科學是缺一不可的。哲學沒有公式來精確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覺悟的。科學給予我們的是知識,而哲學給予我們的是智慧。

《蘇菲的世界》所表達的有很多,我所領悟到的不過是些許皮毛。無論如何,哲學的智慧是該每個人都去學習和探索的。《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書中藴含的哲學道理智慧無窮。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應該好好去看看這個世界,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6

至此,《蘇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學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紹完了,在這裏簡單總結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學家關注的主題是大自然與它的循環變化,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是萬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動”的還是不變的。德謨克里特斯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但流動的背後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最小單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學家蘇格拉底比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地位,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永恆不變的東西並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圖過於強調理性,他是理性主義者。亞里士多德則認為真實世界中最高層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們用感官察覺的事物,他強調感官先於理性。

希臘文化主要經歷四個學派。犬儒學派認為一切天註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學派認為物質與精神不可分割,與柏拉圖相反,是一元論者。伊比鳩魯學派強調人要即使行樂。新柏拉圖學派認為人是二元造物,但萬事萬物都是一體的。

中世紀的聖奧古斯丁承認柏拉圖有關永恆理型的看法,同時相信人有靈魂。聖多瑪斯自稱可以用理性證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紀的哲學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們的思想才逐漸解放。

十七世紀又稱“巴洛克時期”,辯論的話題圍繞精神與物質展開。笛卡爾認為物質和精神同時存在且互不影響,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與之相反,斯賓諾莎是一元論者,他將大自然與萬物的情況簡化為一個單一的實體,這個實體同時包括精神與物質。

十八世紀盛行經驗主義。洛克過多強調感官經驗,並且將感官的性質分為“主要”與“次要”兩種。休姆認為人有兩種知覺,一種是印象,一種是觀念。並且他將概念分為單一與複合兩類。柏克萊相信人有“靈”,亦即天主。他認為,我們周遭的世界與我們的生命全都存在於天主之中,他是萬物唯一的原因。

啟蒙運動時期康德將理性主義者與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綜合起來,認為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學走出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間的僵局。

浪漫主義時期,謝林主張將心靈與物質合而為一。黑格爾認為世間沒有“永恆的真理”,我們的理性事實上是動態的,是一種過程。他還指出每一種新思想都要經歷“正”、“反”、“合”三個階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爾過於強調絕對精神,他是客觀唯心主義者。

個人主義者祁克果反對浪漫主義者的理想主義與黑格爾的歷史觀。他認為世間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個人“自己的存在”,我們不只是“時代的產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十九世紀流行自然主義。馬克思提出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學説,指出人類的意識形態是社會基礎的產物。達爾文則證明人類是生物逐漸演化的結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研究則發現人們的行動多半是受到“動物”本能驅策的結果。

最後,二十世紀主要是存在主義。尼采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薩特認為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7

玫瑰不叫玫瑰,還是玫瑰嗎?你不叫這個名字,還是你嗎?如果是,你就是你嗎?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誰?

看似一個無聊的問題,你一定會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誰,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麼可能是你?的確,你我屬於不同的個體。我們不一樣。但換個角度想想:你怎麼就知道你不是我?這有概率分佈的可能。也許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罷了。

此時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這看似荒謬無厘頭的自言自語讓人一頭霧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蘇菲的世界》的寫作角度,讓人極為震撼又沉醉其中,書中書像畫中畫一樣引人入勝。正如第一章伊甸園的開頭早已下了定論: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蘇菲的世界為你打開大門

從“我是誰?世界是什麼?”這些問題中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帶着我們走進一個浩瀚的哲學歷史。神話故事美妙動人、哲學的搖籃雅典閃耀着燦爛光芒:自然派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基礎,飽受詬病的黑暗中世紀、人性之光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還有耳熟能詳的笛卡爾、洛克、康德、黑格爾和弗洛伊德等大師級的哲學智慧結晶。探索哲學的路上疑霧重重,作者匠心獨運地埋下很多極其怪異離奇的懸疑線索: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説話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蘇菲沿着線索一路尋找蛛絲馬跡,卻發現一個驚人大祕密……

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時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這是個虛假的平行世界。

蘇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發現自己是假的。她只是書裏的一個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給女兒席德的一本書上的人物,僅僅為了講清楚從古到今的哲學故事而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

多重視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來的書並開始看《蘇菲的世界》,而我在現實世界看着席德品讀蘇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設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個空間看着我讀着蘇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許我和蘇菲一樣也是不明空間裏窺探世界的一個扯線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該怎麼辦?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設想,只能借用《紅樓夢》裏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也無”以釋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滄海一聲笑,無謂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靜心思索,無畏前進.....

Pascal説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浩瀚星辰下滄海桑田,人如滄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無法逃過死亡的歸宿。思想卻能形成人的偉大,給予人尊嚴。即人的偉大來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來自哪裏?借用《蘇菲的世界》的比喻:“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麼。

這些人只會説:“哇!哲學家真是一羣搗蛋鬼!”然後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麼價錢?你有沒有聽説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所以,要學會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一個睜着眼睛的盲人無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他會通過聽覺、觸覺和心裏感受去構建一個屬於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們總是有很多問題,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對於孩子而言,一旦面臨新奇、神祕的、自相矛盾的事務就會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正是通過這些探究性,孩子有選擇性地瞭解事務,並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

只可惜,很多時候,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個世界。當他們會對身邊的事情都習以為常時,他們就會陷入瑣碎無味的生活而渾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現,他們也早已習慣熟視無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們就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務和現象,缺乏認知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為人的天性,無論在孩子還是老師之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師要用好奇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繼而發掘其潛在的天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師生交流模式,在教學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證孩子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會遇到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的孩子,或許這些孩子天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國電影《蝴蝶》裏的麗莎一樣腦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老師們總是回答不出她提出來問題,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經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鑰匙,為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孩子打開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在摘星的路途,孩子們成為了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總能告訴我們不一樣的世界。

老師和孩子都成為好奇心的守護人。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8

構思精巧,情節有趣,哲學很美。

從對神話的思考開始,歷經自然派哲學、古典派哲學、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新柏拉圖派再到基督教的誕生、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巴洛克時期、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存在主義等直到今天的哲學。

不得不説,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座座思想的高峯,都是屬於那個時代人們的思考與探索,無論是直線的亦或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位哲學家對人生、世界、宇宙的思索對我們瞭解認識都有所裨益。或許我們會對某個人的某個觀點產生不認同,但請不要那麼快的下結論,這一切的一切本就無所謂對與錯,都是個人、集體選擇、觀念的不同,而你所運用的'評判標準只是你所認為的或者你們這個集體所認為的,其他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為,如此,又如何説別人是不對的呢,況且,事物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明天的你説不定就會推翻今天的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能夠看得更高、更遠。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我們其實是在試圖找尋回到自我的路。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9

輕輕合上《蘇菲的世界》,我深深地長舒一口氣,全書四百八十七頁的閲讀旅程實在是讓人回味無窮。回想着蘇菲的世界中的一點一滴,印在我心中的不單單是那個十四歲的女孩。

在《蘇菲的世界》中,我第一次讀到了柏拉圖曾説過的那句話:“哲學始於驚疑。”它告訴我,不論誰,倘若對這個世界和人生不曾有過驚奇和疑惑,就不會開始哲學的思考。

書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這個世界好比魔術師從他的帽子裏變出來的一隻白兔,所有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人們一開始對這種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也就會逐漸沿着細毛滑回到兔子的毛皮,他們覺得非常安適,便不願再爬回柔弱的兔毛頂端。

對於孩子們而言,世上的所有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而對於大人們來説,這個世界就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在生活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話莫過於“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麼?”“白菜現在多少一斤?”“某某電影票房好像過億了!”等等。大多數人因為忙於日常生活瑣事而使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受到了壓抑。難道我們就只能生活在這種整天談論菜價、爭議股票的'世界裏麼?

哲學才是拯救這個世界的良方,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這條危險的旅途,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以彷彿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在《蘇菲的世界》中,艾勃特化身為艾伯特向同樣化身為蘇菲的席德進行了哲學啟蒙,一堂堂哲學課變成了懸疑與破案,虛虛實實,似夢似真。

帕梅尼德斯想要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恩培竇探索着四種基本元素,即使因為哲學理論而被迫離開雅典的安納薩哥拉斯也仍對大自然的組成提出疑問,德摩克利特努力證明組成各種事物的是原子;希波克拉底堅持着“醫學倫理”;蘇格拉底重視良心,真理,仍舊反對詭辯學家;柏拉圖研究着雙重性質的人;亞里斯多德又對柏拉圖的理性論提出新的質疑……自古至今的西方哲學家,每位都在不斷探求中得到新知,每位都充滿着對世界的好奇心,他們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的戲法看個究竟,弄個明白。

同在一片十四歲的天空下的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朝向兔子温暖舒適的毛皮深處滑去:我開始習慣這個社會,習慣這個世界,從未去考慮過更深刻、更有意義的問題。一本《蘇菲的世界》,一羣哲學家攔住了我,他們揪住我的衣領,將我拽回毛尖,在那兒,在兔子的頂端,希望我也能以嶄新的眼光度量生活。

葛朗維格曾説:“真實啟蒙之於人,如同陽光之於土。”《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每個人對生命的好奇,帶我們爬回兔毛頂端。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0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小説部分類似於偵探小説,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作家南方朔語)會讓讀者產生興趣,絲毫不覺得枯燥厭煩。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索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1

蘇菲最開始接觸到的哲學問題是‘你是誰’和‘世界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這本書的興趣。還有,書的開頭出現了要蘇菲轉交給席德的信,這些都設置了懸念,也讓我們漸漸踏入哲學的世界。有許多哲學我們無法通過查資料得到確切的答案,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並且那些哲學問題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我們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貫穿哲學發展的過程,也讓我們自己瞭解了哲學方面的歷史,瞭解了哲學家們的思想。我瞭解了以前從未聽説過的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及伊比鳩魯學派與蘇格拉底哲學的淵源,還有神祕主義、印歐民族、閃族文化。

看過後我才覺得《蘇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思想啟蒙的書,現在的國小生也應該開始瞭解哲學方面的歷史了,這本書有益於開啟國小生的智慧,使他們的眼界更寬闊,精神領域更加富有內涵。並且書中藴涵的哲學思想要遠比課堂上學習哲學時多得多。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我的教學,我的生活提供幫助。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2

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機會閲讀,讀過之後才發現《蘇菲的世界》是關於哲學主題的,這讓我非常震驚。《蘇菲的世界》由挪威作家賈德創作,是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説,通過一個叫蘇菲的小女孩學習哲學知識的過程探討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而閲讀哲學話題,也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對人生的思考更加科學了。

故事內容開始於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當這個問題出現在蘇菲的面前時,她產生了好奇。之後她陸續收到一些奇怪的信件,幾乎都會產生一些奇怪的問題,蘇菲用自己的後天知識和悟性試圖解答。讀到這裏,我非常有感觸,哲學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一個問題和思考過程都是哲學的`一部分,因此我也非常贊同馮友蘭先生的解釋:哲學就是人們對人生的系統性的反思。只不過起初的蘇菲是沒有這個反思能力的,因為她的知識和閲歷都不夠。

後來蘇菲在導師艾伯特幫助和指導下,開始學習哲學史,從古希臘到康德,從蘇格拉底到弗洛伊德,都是她學習和思考的內容,並在導師的提示下,成功的從書中走了出來,擺脱了哲學世界對自己的控制。

在書中,蘇菲領悟到“沒有人天生該對誰好,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人們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別人的愛戴是不正常的,恰恰這是錯誤的思想。學習哲學,會讓我們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對為人處世更加從容。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3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是現在、亦或是未來的某一個時空裏)有一個女孩,人們叫她“蘇菲”(但“上帝”並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人生,亦或許在“蘇菲”的世界裏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這時,有一個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現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蘇菲”似乎因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綁在了一起(亦或許並非如此),然後怪事接連不斷,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蘇菲”的老師,一位自稱“艾伯特上校”的神祕人總是將給自己女兒“席德)的賀卡明信片交給”蘇菲“讓她轉交......

可能在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已經開始糊塗了,比較這一段反覆出現的類似於“是......,亦或許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暈頭轉向,而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説一樣,總能把讀者弄得懷疑人生,在這裏我不得不讚歎作者的文筆。

可到底是什麼,讓書中的事變得如此撲朔迷離呢?在我看來那是因為這是一本“書中書”!

所謂“書中書”從字面上來看,應該很好理解,但這樣一本書中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

如果把書反着讀,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席德”的爸爸“艾伯特上校”寫了一本哲學書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十五歲生日禮物,“蘇菲“、”艾伯特“等人都是這本書中的人物。

可是,書中的人物讀書由書外的作者決定的,這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蘇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經幫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這是我們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為“席德”只是我們眼裏的一個人物,所以嚴格意義上她也沒有“想”只能説是喬斯坦的做法。

但這書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所謂強加給Ta們了一切,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Ta們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們人中會不會也藏着一個“人”呢?如果你快樂,Ta是不是也跟着快樂,如果你生氣,那Ta......?

有人總是會説“越想越生氣”,如果照人中人這個觀點來看,是不是能理解為人生氣時帶動着內心的小人一起生氣,從而導致越來越生氣,如果從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想要控制細節的情緒,就得先控制內心的那個小人。

如果這個還很好理解,那麼如果我們真的和蘇菲一樣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世界裏,被外面的“人”操控,雖然這很讓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不願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假的世界。換作我也不會相信,當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虛幻的(包括人),那些發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該怎麼辦?(假設建立在我們存在在另一個世界中)。

到那時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為Ta們只是虛無,所有都將不可信,一切你直觀判斷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觀面對所有的事物。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假設,這樣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判斷壞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觀,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壞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雖然我沒有遇上所謂的壞人,但女的壞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從表面上看,是無法直接判斷區分善與惡,而我們也會被層層迷霧遮擋了真相。

我在各大網站搜索過《蘇菲的世界》的各種介紹,但每一種都大同小異,在我看來它並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它激醒了人們對人類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的思考,直擊現今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可是非對錯,真真假假,又有那個人能真正道的清説的明呢?又有那個人能確保自己每次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謂正確的事在若干年後還能是正確的呢?這或許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4

可以想象,這兩個哲學問題會成為縈繞全書甚至我們人生的疑問,因為這是對終極的拷問,對本源的發問?——你是誰?

當14歲的少女蘇菲收到這封信的那一剎,她一定感到好笑與瞭然。可當她第二次思考時,便只有困惑。我倒底是誰?她走到鏡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叫蘇菲,叫莉莉。並嘗試着對着鏡子呼喚自己,眨眼睛,但這並沒有效果。於是在哲學課程中,這個問題像一個影子,如影隨形地糾纏着她。最後她發現事情比自己能想象的更為離奇。她,蘇菲,是少校為了給席德慶祝她十五歲生日而虛構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所思所想,一舉一動。但更具有反諷意義的是,少校,他創造了蘇菲的世界,但他卻被我們所創造。

這個故事像一個無底洞。在令人驚奇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思考。我們是否也是被創造的,活在另一種生物的腦海中?那麼我們倒底是什麼呢?是單純的人?還是作家筆下的一個人物?抑或是一個夢?我們擁有自我意識?還是被別人所控制?這個別人,是否就是被我們稱之的命運?本書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哲學史上數以千計的大師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最精闢的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哲學思考: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所以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不斷髮問,在思辨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界從哪裏來?

光我家書架上,就有五六百本書,而這些書一書一世界。想象一下,我們活在一本浩如煙海的鉅作中,作者創造出一個虛擬星球地球,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人。你身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作者的設計,你的生活是作者思考下的小小情節,你的結局由作者主宰。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小到你剛剛拉開門的動作,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這麼一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學與哲學上,這都造成恐慌。科學上意味着所有科學定律都具有不確定性。哲學上意味着探尋的`本源可能並不是客觀存在。我們的世界成為了一個脆弱而不穩定的肥皂泡。而這種世界,正是蘇菲的世界。

在這種世界裏的蘇菲並沒有放棄。本書的最後,她拿起扳手,敲了敲席德的額頭,而席德奇蹟般地感受到了。這可真像個福音!沒準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能給另一個世界帶來影響呢。

人生是星塵,我們是星塵,世界也是星塵。

我們都很美。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5

暑假在家閒來無事就把以前在大學買的書整理一下發現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説要看什麼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隨便翻幾頁就扔在那裏。心裏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決定在這個假期裏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當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6

沒有事先對它瞭解與認識的情況下開始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蘇菲的世界》不同於像《論語》這樣以平時生活的素材來給人哲學領悟的書,而是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就像評論家所説的,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乾二淨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奇書,首先,作者在書中創造了兩對人物:少女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親。然而這兩對人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你在撲朔迷離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裏”這些問題。你是誰?可愛的小蘇菲第一次看到這個命題時倉皇失措,在鏡子面前反覆的追問。我想大多數人開始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無法給自己一個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姓名?外貌?思維?倘若我換個姓名整下容換種思維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嗎?這是人存在的意義問題,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將我們生活的世界當成透明的,並與一些可能存在而我們未發現的“可能性”結合在一起才寫的這本書。

翻開第一章,你會立刻被蘇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誰”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誰”這個問題帶着蘇菲走進一個哲學的世界。接着你又會接觸到例外一些明信片,那是一張張需要蘇菲代轉席德明信片,之後各種怪事在蘇菲身上發生,當然蘇菲的哲學老師也跟着浮出水面。當整本書看到一半時,你會被故事角色的真實性搞得腦袋發脹,到底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是現實的還是席德和她的父親是現實的,這是你就會不知不覺和莊子有同樣的感慨——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我想這也是作者要達到的目的吧。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當你看完全書,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其實僅僅看書的目錄你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園……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少校的小木屋……鏡中女孩的雙眼眨了一眨……”、“中世紀……對了一部分並不等於錯……”等,這些小標題有時是為我們説明一些哲學觀點,有時是為了向我們透露蘇菲將要遇到的神祕事件。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本西方哲學的發展史書,看完之後可以感覺到哲學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它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因此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是人類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書中有一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如果把文明是當成是一天,那麼各個階段的發展便有了一個更加明晰的概念。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7

蘇菲(Sophie)在古希臘語中(Sophia)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講的,是一個關於智慧的童話故事。以一位哲學老師給一個名叫蘇菲的小女孩教授哲學課為線索,貫穿了西方哲學的源起、演變和發展。

最開始,閲讀體驗很平淡,就是一個叫蘇菲的14歲小女孩馬上就要過她的15歲生日,而她的父親遠在海外,突然她收到了匿名的函授哲學課程,開始教她從希臘-雅典的哲學萌芽開始學起哲學。讀者馬上就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個爸爸想以哲學課作為女兒的生日禮物嘛,不管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古典唯物主義原子論,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理性主義,或是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分類法的看法都透着一股“樸素”的感覺,並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但是通過這一段閲讀,你會開始問自己,“我是誰?”,“這個世界是什麼?”,“我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通俗的説,開始稍微嚴肅地考慮關於“三觀”的問題了。

就在你覺得這劇情不過如此的時候,事情變得沒那麼簡單了。蘇菲發現有個叫席德的'女孩也在跟他在同一天過生日,而席德的爸爸總是寄給她各種明信片,並堅持説她一定可以轉交到席德的手上。而蘇菲也開始遭遇各種超自然事件,例如在鏡子裏看到自己在朝自己同時眨兩隻眼睛,抑或是在夢中拿到的席德的黃金十字架醒來後還握在自己的手上。這一段的哲學課也進入中世紀階段,神學家背景的哲學家希望通過哲學方法印證上帝的存在。整個故事被蓋上了一層神祕主義的面紗,時不時還透出一絲詭異的色彩。

接着,蘇菲的哲學課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這時的哲學可以大致分成兩個部分。一個相信理性,被稱為理性主義,代表者是笛卡爾,他認為我們認識世界的關鍵在於懷疑一切我們已得到的經驗,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是具有理性的,要通過理性來檢驗我們所取得的經驗,強調我思故我在。一個相信經驗,代表人物是洛克、休謨等人,認為人的心靈是空白的,而思維是心靈對我們所經歷的事物的反映,強調所見即所得,超出經驗範疇的東西是無法通過理性來解釋的,因而是無意義的。與此同時,席德的父親開始展現各種“神蹟”,通過各種匪夷所思的方法祝席德生日快樂,比如一夜之內將明信片從黎巴嫩寄到挪威,或是通過狗向席德説生日快樂等等。就在周圍的事物愈發向着非理性反經驗的方向發展的時候,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終於意識到他們原來是席德爸爸的“作品”,他們是作為生日禮物被席德爸爸“創造”出來的文學人物。這時場景切換,一個叫做席德的小女孩收到了她爸爸給她的15歲生日禮物——一個講義冊,裏面講的是一個叫蘇菲的小女孩學習哲學的故事。

在“文學作品”這個真相大白之後,故事分成了兩條線。蘇菲作為一個文學人物開始通過各種魔幻主義的方法學習現代哲學,而席德則開始通過讀蘇菲的故事學習哲學。後續的內容依然很精彩,但是在這個記錄人類思考世界的發展史的文學作品中,文學人物發現自己是被“寫”出來的創意才是本書的精髓。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讀着蘇菲的故事的席德其實也是個文學人物。可是,讀着蘇菲和席德的故事的我們,又是什麼呢?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8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開始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開始接觸這本書以前,覺得哲學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它是一種很飄渺,離我們很遠的一種東西,並覺得哲學很枯躁,很無味。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很不理解裏面的內容。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不會有人會思考這兩個問題吧,至少我沒有。但隨即我被裏面的哲學理所吸引了。看着看着,有時甚至會懷疑我是否真的存在,從而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上留下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哲學,對世界的看法。哲學本是枯燥的東西,但《蘇菲的世界》卻全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用生動的語言和奈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在閲讀的同時產生了一種閲讀懸疑小説的心情。

與其説在看篇哲學史,倒不如説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收眼底。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許多哲學學派始祖蘇格拉底。書中説的人常把不能理解的一些現象歸於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着,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紅十字軍為了耶路撒冷那稱為基督教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為了教義,可後面他們虐寺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為只要人願意,本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瞭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9

古語有云: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我想,撒哈拉這一塊兒可真的是“打江山難,守江山全靠鄰居”啊。走過半生,三毛應該還未能遭受過墳場區的生活吧,當然,生長在西班牙的荷西可能也是人生頭一遭。灰撲撲的小房子,上面還露着一塊兒;空心磚砌成的牆還殘留着毛糙的水泥;凹凸的地面承載着幾尺見方的廚房和卧室……就算在那個年代也是真的非常“差勁”了!麪包啊,現在還未長大,愛情啊,就先填補那塊兒空白吧。

好在,生活慢慢向好的方面轉變。同患過難,再來享受稍微好點兒的生活就真的是極大的滿足了。沙發、桌椅、電視、冰箱、汽車、書籍還有牀墊,一樣一樣的,帶着成就感,帶着三毛和河西對未來的期盼就這樣飄蕩到小小的房子裏。從無到有,由儉入奢,想想都讓人興奮。

《白手起家》是最長的一篇了。任何人在經歷一開始的失落而又慢慢創造出一片淨土都會有極大的得意吧。過程艱辛不足為外人道爾,能夠看到朋友驚訝的眼神,聽到人們讚歎的語氣,頓覺神完氣足。小房子寄託了兩人的愛戀,從一開始草草決定居住在這片土地到結婚定居到茫茫沙漠,愛情的執着和堅守都顯現出來了啊。倔強的二人,在這西屬沙漠裏,在這彪悍的民風下,慢慢生活着。

物質,精神,説不出哪個更重要,哪個更不重要。餓到瀕死的人看來,物質第一;精神匱乏的.人看來,精神更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經歷有不同的主張,無關其他,內心平靜就好。在愛情裏聽着曲子,吃着水煮白蛋,也是一樣的過活;在別墅裏山珍海味,雕欄玉砌獨守空房,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討論這些,引用一句話:愛情裏哪還分什麼對與錯。

世界很大,蘋果很多,我想,那顆親愛的蘋果一定還在遊蕩。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0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竇桂梅老師推薦給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閲讀的一本書,我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來讀它並寫讀後感,可能顯得層次低了一些,但我並不膽怯,因為我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心。我的知識並不豐富,活了三十多年,最大的遺憾就是青少年時期幾乎沒有讀過一本課外書籍,錯過了人一生中的黃金閲讀期,為了在六十歲回頭看人生的時候不再為此而遺憾,我開始了我的閲讀之旅。在書店裏拿起了《蘇菲的世界》隨手翻了幾頁,覺得很乏味,但是仔細的翻開一章靜讀後,便發現這不是一本空洞無聊的書,於是我便欣然的帶着它離開了。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述的是小姑娘蘇菲在神祕哲學家艾伯特通過書信的誘導下,開始接觸哲學,思考哲學問題,並且瞭解了整個哲學史的發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學家。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把原本比較難懂的哲學,通過艾伯特讓蘇菲思考的一系列問題,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使得哲學變得生動有趣,我們自己也可以瞭解哲學發展史。

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讀了這本書後,豐富了自己在哲學方面的知識,隨着書中艾伯特給蘇菲所提供的哲學問題,我也跟着思考了,然後繼續看下去,發現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還有些相同,讓我有種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觸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進入了一個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裏我隨意發揮着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會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別人的傾聽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着那些精髓,不斷豐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卻始終堅守着自己內心的那一份信仰。

蘇菲最開始接觸到的哲學問題是‘你是誰’和‘世界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這本書的興趣。還有,書的開頭出現了要蘇菲轉交給席德的信,這些都設置了懸念,也讓我們漸漸踏入哲學的世界。有許多哲學我們無法通過查資料得到確切的答案,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並且那些哲學問題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我們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貫穿哲學發展的過程,也讓我們自己瞭解了哲學方面的歷史,瞭解了哲學家們的思想。我瞭解了以前從未聽説過的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及伊比鳩魯學派與蘇格拉底哲學的淵源,還有神祕主義、印歐民族、閃族文化…

看過後才覺得《蘇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思想啟蒙的書,現在的國小生也應該開始瞭解哲學方面的歷史了,這本書有益於開啟國小生的智慧,使他們的眼界更寬闊,精神領域更加富有內涵。並且書中藴涵的哲學思想要遠比課堂上學習哲學時多得多。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我的教學,我的生活提供幫助。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1

你是誰?

世界從哪裏而來?

在書的開頭,這兩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被提出,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祕的哲學世界,為她的思考打開了一扇門。

想想看,我們真的考慮過這兩個問題嗎?如果有一天你也收到這樣的問題,你會認真考慮嗎?也許忽略它,也許一些好奇的人會回答,但是有多少人會考慮這兩個問題呢?如果老師問學生問題,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説“我是XXX。這就是享受舒適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還記得我們對這個問題有多好奇嗎?我們到底想了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冷漠地接受一堆數據,卻不去思考,不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本不是萬能的,網絡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沒有探索的精神,沒有質疑的精神,沒有反抗的精神,那麼火車從何而來?書從何而來?電腦從何而來?如果每個人都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我們大腦存在的意義何在?我們和其他生物有什麼不同?

我們的稜角被現實打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積累出來的呢?還有誰有這種無知無畏的發現精神,敢於質疑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不會後悔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在於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絕接受既定的觀點,它需要從自己的思想和感覺去了解別人,這本身就意味着動盪、不安、危險和進步。

就像一個人被壓進了水裏,嗆了水才能學會思考。我們需要的只是這種不安分的思考,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就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2

記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電影后去找來這本書看的。

在圖書館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蘇菲的世界》。説是“唯一”毫不誇張,當時的網上除了對電影的簡單介紹,幾乎找不到書的相關情況,“蘇菲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詞組,所有的中文網頁搜索結果也只不過三頁,而且大多是繁體。

翻着泛黃的書頁,我用了整個暑假的時間咀嚼完。期間思考的樂趣以及原著帶來的驚喜伴我度過了幾十個不眠之夜,受益匪淺。雖然電影的內容遠沒有原著的豐厚充實,但還是非常感謝它帶領我走進了那個“世界”。

看原著的過程像是登山,一級一級地爬上去,走到最後,你發現自己彷彿已經遠離了芸芸眾生,遠離了庸碌的生活細節,你抬頭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後,你試着向周圍的同類呼喚,卻發現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他們沒有嘲諷,只是不解,然後走開繼續他們無關痛癢的蜚短流長。《蘇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謂的哲學啟蒙書而已,並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當時像一個意外獲得宇宙最大祕密的小孩一樣,對書上的每個字都視如藴藏巨大能量的咒語。隨之而來的是對生活中瑣碎事務的極大厭倦感以及對大眾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極度反感。

這裏不想贅言書中的內容,只是覺得一場夢醒來之後,人類是多麼的孤獨和可笑。在感歎宇宙和生命的同時,我也不禁唏噓:人類只是進化鏈上的.一環,那麼的渺小!於是不得不對生命和自然產生敬畏,對上天的饋贈心存感激。哲學讓我清醒,我學會了在不容樂觀的現實中平靜地走在路上,沒有悲觀,也沒有憤世嫉俗,只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後,一種坦然的心境。

很慶幸當時的自己在陷入迷惘前仔細讀完了它,我知道,自那以後我的人生和態度將會改變很多,能有這樣的改變也就夠了。《蘇菲的世界》最好是仔細讀過、思考過,至少要瀏覽過,畢竟它的講解章節有些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我到現在才讀到它的話,相信自己已經習得的知識和形成的觀念會影響閲讀的質量,以那種廢寢忘食的痴迷狀態閲讀一本厚達五百多頁的哲學啟蒙書,我想以後是不會再有了。所以對這本書更懷有特殊的感情。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3

馬兒為什麼叫馬,何為馬,在沒讀着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着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説,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麼?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

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着,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着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着,同時也不停的呼喚着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

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穫更多。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4

哲學入門書,深入淺出的概括出人類哲學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滿足了我對於宗教的好奇心。

我才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是耶穌誕生前的哲學家。

任何宗教的誕生、哲學的理念,你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來看,否則沒有任何意義,以現代的思想去批判過去的哲學,這是非常錯誤的,設身處地是非常必要的。

而對於我個人而言,大多數人早早就停下自己的腳步,早早就在兔子的毛髮深處找到安樂窩,我有滿腹的好奇,我有那麼多不明白不理解,我不輕信,我覺得不對勁。所以我是被戳着腦袋、被評價着“你太特了”長大的。

我在書中找回自信,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哲學是我新交的朋友,我有多愛他,他就有多愛我,這真正讓我平靜,讓我淡然,我接受哲學的洗禮,我想我終於找到我的信仰,那就是大自然,也就是我自己。

其中康德的`哲學理論最貼近我的世界觀,他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為什麼我曾經思考過“宇宙從何而來”,並且也合理解釋了為什麼我覺得“從無到有”、“大爆炸”這些答案都有點站不住腳。ps。但他的宗教信仰那部分,我沒有想法。

我一直對宗教十分好奇,祁克果的一句話讓我有了更深的對於宗教的理解,“重要的並不是__是否真實,而是對你而言,它是否真實。”

如果想要開始接觸歐洲哲學,我認為這本書是最佳的啟蒙讀物。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5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人為什麼要活着?人為什麼而活着?人應該怎樣活着?……

前段時間,不知為什麼,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而最近,我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裏面的主人翁和我的處境是一樣的。雖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看完,但我瞭解過它的大致內容。

一個叫蘇菲的女孩,14歲。有一天收到了一位神祕人的來信,內容只有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而也就是這僅僅兩句話,改變了蘇菲的生活…

而我也在思考着…

我是誰?是有思想的人?還是四肢直立行走無毛的高級動物?這完全取決於我自己。生活中,我可以做到精神抖擻得過每一天,臉上永遠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也可以萎靡不振,白天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永遠都是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這也取決於我。當然我也知道,自己也不想太累,簡簡單單就好。

那我為什麼要活着呢?這個,也許我也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是爸爸媽媽給予了我生命,首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就沒有資格自己結束我的生命。也是爸爸媽媽帶我來認識這個充滿了善良、愛心、美好事物,同時也有邪惡、醜陋、憎恨、謊言的世界。所以,我遇到什麼都會和他們講,因為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做。

我時常想不出很多問題的`答案,只能對自己説: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吧,想想以後的生活,也許就會輕鬆些。人是為了什麼而活?最簡單的答案:為了父母。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開開心心得過每一天,永遠沒有煩惱,憂愁,不再走自己走過的路:都希望自己為兒女打出一片天,兒女們就不用再操勞,只有享受。可只有當兒女們也為人父母時,才能真正體會到當年父親母親的那片苦心啊…每次一想到這些,我就不禁落淚。所有的人要都是這麼單純該多好?沒有邪念,公平公正。大家合作,奮進。也只是為了父母——自己最愛的人而活。

但是,現在的我慢慢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麼好,最後還是要我自己走。他們只是為我準備好了船,而我現在要做的是,揚帆起航!航海的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但我希望都能自己頂過去。記得,是微笑着解決困難的。當然,如果有一天,我累了,至少我還可以去一個地方,家——一個最温暖的港灣。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6

今天下午,讀完了喬斯坦●賈德所的《蘇菲的世界》。這不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籍,也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作者新奇的構思與娓娓的講述,使得每位讀者在不斷的驚疑和追尋答案的迫切渴望中,同時受到了哲學的啟蒙,並開始學會哲學地思考。

在讀這本書之前,哲學對我而言無疑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縱然以前也聽過幾位世界知名哲學家的名號,讀到過他們的一些觀點,但畢竟沒有讀過專門的哲學書籍,實比空白”好不了多少。然,讀完這本哲學啟蒙書籍以後,我的腦袋裏依舊是一團“漿糊”:書中許多哲學家的名字尚且沒有記全,更不要説記住他們各自所在的時代、創立的學説、流派、著作等等。但,我們認真讀過的每一本書總會在記憶中留下一些痕跡,讓我們的思想與心靈產生一些“震盪”。哪怕只是驚起一絲淺淺的漣漪,僅於空白處留下了一些短暫的`思索或疑問,那亦是一種收穫。

我想,我和書中的蘇菲一樣,雖然腦子裏在短時間內被塞進了許多哲學知識,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但確確實實卻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們開始以哲學的眼光來審視所處的現實世界、大自然、人類歷史乃至我們自身時,的確會產生許多之前所沒有的疑問,也會有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感悟。

作為一名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來説,我是不相信有上帝存在的。也許生命對於地球而言,只是產生於久遠時代的一次“偶然”。但對自身所處的現實世界來説,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必然”結果。雖然人究竟有沒有一個不滅的靈魂至今無法擁有一個肯定的結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用心去感悟生命,執着地追尋真理,努力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更多的價值。

人類的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已經被不斷地證實,但歷史畢竟有其侷限性,哲學的思想也是。我想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學科可以囊括整個宇宙,並解讀其中的一切奧祕。但人類無疑是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只要我們堅持相信真理,並努力發現問題、尋求“突破”,我相信未來將會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而我們自身,也會變得更好。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7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來到這裏的目的是什麼?”

“我要到哪裏去?”

這看是幼稚園小朋友好奇的四個問題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哲學家們的思考直到今天。難怪説孩子們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本書《蘇菲的世界》作者構思佈局精巧,用哲學的的理性,浪漫的筆法,虛實結合,把晦澀難懂模糊不清時間久遠的千年哲學發展史分解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讀者悦讀的同時理解接受。

“我是誰?”

蘇菲是席德的投影,是席德鏡子對面的人物,艾伯特是艾勃特的投影也是艾勃特鏡子裏的自己。但艾勃特的意識是處於高維空間的,因此他可以看到蘇菲(席德)前前後後的事情。哲學家們具有高維認知,他們説出的真理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如同攝影360度無死角。“我”也只是思維空間的一個投影。

“我從哪裏來?”

無論是從泰利斯的萬物起源於水萬物皆有神性還是恩培竇可里斯的四根説(大自然由土氣火水組成)還是後來達爾文物種起源的進化論以及後來的宇宙大暴暴,幾千年的西方哲學發展史都遵循一個規律:建立——推倒——重來——建立,哲學的真正意義是為了提供深思的訓練,創造新的世界。

“我來到這裏的目的是什麼?”

我作為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和那些沒有思維的存在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此存在非彼存在。我的存在是為了思考創造。薩特認為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我要到哪裏去?”

這是一個關於焦慮關於死亡關於靈魂的問題,我來自哪裏我就回到哪裏。饒了一大圈又回到我是誰我來自哪裏。物理科學家研究結果:我們是光,是振動的粒子,太陽星光是我們的家。我們有永生的靈魂。

我們的物質肉身是一個可見的存在,但我們的思想卻可以容納無限的空間並且擁有非凡的力量。蘇菲,艾伯特,還有那些童話故事裏許許多多的人物事件場景都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創造的。這也是人的智慧之處。書中艾勃特是巨人的肩膀,席德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艾勃特從黎巴嫩回家一路的經歷足以説明這些。哲學走到今天從蘇格拉底洞穴裏的人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正是哲學家們的.肩膀搭起來的天梯!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這本關於哲學的啟蒙書,是小説是故事。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就是蘇菲席德,坐在哲學門口的小板橋瞪着眼睛兩手肘關節尊在膝蓋上,兩隻小手託着下巴津津有味的聽哲學大師講課。第一次讀關於哲學的書籍,雖然內容有些長但因為作者巧妙的用筆而增加了閲讀的吸引力,感覺幾千年的哲學發展史也像一次短暫有刺激的穿越。讀完雖然我形式上還是我,但思想意識上已不是穿越前的我。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8

蘇菲和大多數臨近十五歲的姑娘一樣,有着自己的煩惱與祕密小天地。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歡她並且她也喜歡的小動物,生活平靜,平靜得不起絲毫波瀾。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在信箱裏找到了一封特別的信——沒有署名,沒有地址,上面寫道:“你是誰?”從此,蘇菲開始了她神奇的哲學之旅,瞭解了許多哲學家。最後她與她的哲學導師艾伯特逃出書本,開始新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認為哲學極其晦澀難懂,神祕莫測,而學了又沒什麼用。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才明自:哲學真是一門神奇而又好玩的學問。

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講述了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等人的哲學主張以及哲學的意義與發展。全書語言淺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世界就像是從魔術師禮帽里拉出來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而哲學家則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與探索。也正是這樣,普通人對於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對書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學家則不同,他們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永懷好奇與探索精神,試圖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換句話説,哲學家們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他們的思想,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遠遠在普通人之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哲學家。要永遠保持好奇心——對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無論是你接觸過的還是你沒有接觸過的,誰又知道你接觸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書本,畢竟那不是你思考的產物。

哲學就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它引導人們對事物進行探索,以大智慧為人們指點迷津。它像一位長者,為渴求知識的人們提供最好的機會與幫助。

我願像蘇菲一樣,在哲學的道路上永懷好奇,永遠前進,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