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我們為什麼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的美文欣賞

文學2.92W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脱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我們為什麼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的美文欣賞

“可什麼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説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

“要有什麼樣的房,要有什麼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目可觀呢?”

“這,我還沒認真想過……”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對話。那是一所較著名的大學,我被邀講座。對話是在五六百人之間公開進行的。我覺得,他的話代表了不少學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經忘記了我當時是怎麼回答的。然此後我常思考一個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卻是真的。

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華詞典》特別在括號內加註——泛指區別於貴族和特權階層的人。

做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麼令人沮喪麼?倘註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寧三十五歲以前自殺麼?

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話只不過意味着一種“往高處走”的願望,雖説得鄭重,其實聽的人倒是不必太認真的。但我既思考了,於是覺出了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時代,近十年來,一直所呈現着的種種文化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國還只不過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現階段;在普遍之中國人還不能真正過上小康生活的情況下,中國的當代文化,未免過分“熱忱”地兜售所謂“不平凡”的人生的招貼畫了,這種宣揚尤其廣告兜售幾乎隨處可見。

而最終,所謂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質量,在如此這般的文化那兒,差不多又總是被歸結到如下幾點——住着什麼樣的房子,開着什麼樣的車子,有着多少資產,於是社會給以怎樣的敬意和地位;於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樣怎樣的女人……

二三十年代的.中國,也很盛行過同樣性質的文化傾向,體現於男人,那時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車子、位子、票子、女子。一個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擺脱平凡了。同樣年代的西方的文化,也曾呈現過類似的文化傾向。區別乃是,在他們的文化那兒,是花邊,是文化的副產品;而在我們這兒,在七八十年後的今天,卻彷彿的漸成文化的主流。

這一種文化理念的反覆宣揚,折射着一種耐人尋味的邏輯——誰終於擺脱平凡了,誰理所當然地是當代英雄?誰依然平凡着甚至註定一生平凡,誰是狗熊。並且,每有儼然是以代表文化的文化人和思想特別“與時俱進”似的知識分子,話時話外地幫襯着造勢,暗示出更其傷害平凡人的一種邏輯,那就是——個時事造英雄的時代已然到來,多好的時代!許許多多的人不是已經爭先恐後地不平凡起來了麼?你居然還平凡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麼呢?

一點兒也不誇大其詞地説,此種文化傾向,是一種文化的反動傾向。和尼采的所謂“超人哲學”的瘋話一樣,是漠視、甚至鄙視和辱謾平凡人之社會地位以及人生意義的文化傾向——是反眾生的,是與文化的最基本社會作用相悖的,是對於社會和時代的人文成分結構具有破壞性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下一代,如果他們普遍認為最遠三十五歲以前不能擺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人類社會的一個真相是,而且必然永遠是一牢固地將普遍的平凡的人們的社會地位確立在第一位置,不允許任何意識之形態動搖它的第一位置,更不允許它的第一位置被顛覆。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場。像普遍的平凡的人們的社會地位的第一位置一樣神聖。

當然,這裏所指的,是那種極其清醒的、冷靜的、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能夠在任何時代都“鎖定”人類社會真相的文化;而不是那種隨波逐流的、嫌貧愛富的、每被金錢的作用左右得暈頭轉向的文化。那種文化只不過是文化的泡沫。像製糖廠的糖漿池裏泛起的糖漿沫。造假的人往往將其收集了澆在模子裏,於是“生產”出以假亂真的“野蜂窩”。

文化的“野蜂窩”比街頭巷尾地攤上賣的“野蜂窩”更是對人有害的東西。後者只不過使人腹瀉,而前者紊亂社會的神經。

當社會還無法滿足普遍的平凡的人們的基本擁有願望時,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應時時刻刻提醒着社會來關注此點;而不是反過來用所謂不平凡的人們的種種生活方式刺激前者。尤其是,當普遍的平凡的人們的人生能動性,在社會轉型期受到慣力的嚴重甩擲,失去重心而處於茫然狀態時,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不可錯誤地認為他們已經不再是地位處於社會第一位置的人們了。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平凡而普通的人們,永遠是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人。任何一個國家存在的意義,都首先是以他們的存在為存在的先決條件的。

一半以上不平凡的人皆出自於平凡的人之間。

這一點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同樣的。

因而平凡的人們的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成為不平凡的人們的心理基因。

倘文化暗示平凡的人們其實是失敗的人們,這的確能使某些平凡的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變成較為“不平凡”的人;而從廣大的心理健康的、樂觀的、豁達的、平凡的人們的階層中,也能自然而然地產生較為“不平凡”的人們。後一種“不平凡”的人們,綜合素質將比前一種“不平凡”的人們方方面面都優良許多。因為他們之所以“不平凡”起來,並非由於害怕平凡。所以他們“不平凡”起來以後,也仍會覺得自己們其實很平凡。

而一個連不平凡的人們都覺得自己們其實很平凡的人們組成的國家,它的前途才真的是無量的。反之,若一個國家裏有太多這樣的人——只不過將在別國極平凡的人生的狀態,當成在本國證明自己是成功者的樣板,那麼這個國家是患着虛熱症的。好比一個人臉色紅彤彤的,不一定是健康;也可能是肝火,也可能是結核暈。

我們的文化,近年以各種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太多太多的所謂“不平凡”的人士們了,而且,最終往往的,對他們的“不平凡”的評價總是會落在他們的資產和身價上。這是一種窮怕了的國家經歷的文化方面的後遺症。以至於某些呼風喚雨於一時的“不平凡”的人,轉眼就變成了些行徑苟且的,欺世盜名的,甚至罪狀重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