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蜻蜓點水訪近鄰散文

文學3.22W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這是1957年12月中國副總理陳毅在陪同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時寫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80年代初期,由李谷一演唱的這首歌曲,更是家喻户曉。對緬甸這個近鄰,我曾兩次踏訪,一次是“串門”,一次是旅遊。2013年去瑞麗,在“一寨兩國”的邊境,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一抬腳就跨過中緬邊境71號界碑,到鄰居家串門了,半小時便出國歸來。這次“串門”,見識了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裏生蛋這樣的近鄰。

蜻蜓點水訪近鄰散文

再次來到緬甸則是旅遊。儘管時間也很短暫,只有6天,但卻由南至北,看了緬甸第一個王朝(蒲甘王朝)首府蒲甘和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王朝)所在地曼德勒,到了曾經的首府仰光和現在的首府內比都。

緬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宗教意識濃厚。小乘佛教為緬甸國教,是緬甸居民的普遍信仰。自然,緬甸旅遊,觀佛塔、拜佛像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入鄉隨俗,換上了五顏六色的筒裙,穿上了方便進出的拖鞋(進入佛塔、寺廟等,必須着過膝長裙、脱鞋,即便是國家元首也要赤腳而行)。

仰光大金塔是我們觀光的第一站。始建於585年的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及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徵。本想拍夕照大金塔,但我們到達時已是傍晚,暮色中,大金塔金碧輝煌,蔚為壯觀。令人驚歎的是導遊解説塔身貼的黃金已有7000公斤重,塔頂鑲嵌有7000顆罕見的紅、藍寶石、鑽石,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金剛鑽。

皎潔的圓月高掛在塔尖,仰望佛塔,想象那些寶石在月光下該是怎樣璀璨奪目。金塔下,只見人們端坐塔前,雙手合十,虔誠膜拜。在如水的月光下,靜坐,冥想,祈願,心可開悟?

緬甸人深受佛教影響,樂善好施,據説數以萬計的佛塔和數不清的寺廟都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全國32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佈施的。無論平窮富貴,施捨都成為緬甸人的習慣,許多人窮盡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捐建佛塔。當今,緬甸是亞洲最平窮的國家之一,我們旅遊團跟車服務的小弟月收入好的時候也就300元(人民幣),一般百姓家裏一週最多吃一次葷菜,就像我們改革開放前,十天半月打個牙祭。在緬甸,想要吃得好,就出家當和尚,小乘佛教是可以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的。在曼德勒佛教學校,我們有幸觀看了1600多名佛教弟子集體託缽,午餐是紅燒雞肉。

如果説最壯觀的是仰光大金塔,而最打動人的`卻是蒲甘的佛塔,抑或説“佛塔之城”的蒲甘。蒲甘是緬甸第一個王朝首府所在地,1044年,這裏建立了第一個緬甸統一的王國——蒲甘王國,同時開始修建佛塔。在蒲甘王朝的200多年間,修建了1.3萬座佛塔,直到1972年統計,尚有2217座佛塔,經歷過1975年的地震後,現存佛塔尚有百餘座。蒲甘既有金光閃閃、雍容華貴的金塔,潔白素雅的白塔,更多的是遍佈在街頭巷尾、荒原樹叢中的簡易古樸的紅塔。難怪説蒲甘是個“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的地方。在蒲甘,最愜意的莫過於租輛自行車,穿梭在一座座古塔間,或坐上馬車,一路顛簸,掠過樹影斑駁的村莊,看塵土飛揚中那一座座迷朦的佛塔,彷彿時光穿越,倘徉於那久遠的前塵往事中。

蒲甘的美,還不僅僅是這些林立的佛塔和塔中神奇的傳説。這裏,有着全世界最美的日出和日落。

大比紐佛塔,是蒲甘最高的佛塔之一。下午5點,我們驅車趕到時,塔上已經擠滿了等待觀日落的人們。登塔的梯步十分陡峭,得抓緊扶手費力攀登。塔有三層,每一層均有較寬的迴廊。此刻,太陽正掛在一座塔尖,在夕陽的輝映下,原野上高高低低的古塔逶迤連綿,似穿上金色袈裟的僧侶,在夕照下向我們緩緩走來,曠野間,只有佛光閃耀,梵語迴盪。

我們住的賓館,就在眾多佛塔之間,翌日凌晨6點來到賓館樓頂,守候那壯麗的時刻。此刻,佛塔籠罩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寶藍色的天幕間,一抹晨曦漸漸暈散開來,太陽撩開面紗,一點點露出笑靨,躍上塔尖,霎那間,金焰萬丈,雲蒸霞蔚,而隱匿在晨霧中的星星點點的佛塔,瞬間躍然而出,像巍巍的壯士,像婀娜的仙女。稍許,只見塔林間,叢林上,無數熱氣球翩翩然然,徐徐上升,煞是壯觀。

蒲甘的日落,壯麗輝煌,如夢如幻;蒲甘的日出,氣勢磅礴,宛若仙境。蒲甘的日出日落,是奇幻無比的童話世界,是妙不可言的人間奇遇。前世的傳説,今生的邂逅,就在蒲甘。

來緬之前,正值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大選獲勝,每每談及昂山素季,緬甸人總是尊稱為“媽媽”,對她充滿敬意。的確,昂山素季是個令人敬佩的傑出的女性,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緬甸人民。儘管結局尚未可知,但衷心祈願緬甸不再戰亂,緬甸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明天的日出依然壯美,願和平、幸福的陽光普照緬甸大地,願萬千佛塔的神靈,普度眾生,福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