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優美散文:愛樂偶談

文學2.32W

優美散文:愛樂偶談

優美散文:愛樂偶談

“死亡就是意味着再也聽不到莫扎特音樂啦!”——愛因斯坦

(一)

當古典成了精英式的附庸風雅,不禁問:為什麼古典?古典在當時也是流行!可今天的流行,能成為明天的古典嗎?這是問題的實質。

如果沒有肖邦,貝多芬,莫扎特。。我們今天的愛樂是什麼樣子?我們為什麼出不了肖邦,貝多芬,莫扎特。。。?

其實藝術是教不會的,詩也好,音樂也吧。解釋都是建立在誤讀,誤聽上的過度解讀。詩,音樂。。。無法解釋,也不用解釋。只有憑生活經驗,閲歷,知識去走近她,走進她。。。

中國不缺音樂天才,缺的是終身摯愛音樂,投身於音樂的精神。

瞭解音樂的最佳方式只有聽,多聽。大師早已作古,音樂仍在進行。讓自己陶醉在音樂中,把握音樂的瞬間。

(二)

是鋼琴讓我認識了殷承宗,還是殷承宗教我認識了鋼琴?

是在百花休眠,一花獨放的年代,樣板戲聽膩了。一天,學校包場電影《鋼琴伴唱紅燈記》。銀幕上,三角鋼琴邊坐着殷承宗(不知何故,那時叫殷承忠)。十指在黑白鍵上跳動飛舞,流出明亮輕快的旋律,托出宏亮的唱腔,那般的清新。新奇,使我對這位大音樂家肅然起敬。眼饞着那宏大黑亮的鋼琴,在他手下怎麼就如此神奇地或輕訴,或怒斥,或激昂,或委婉。。。我多想有一天也能坐在琴橙上,用我的雙手去描繪大好河山,傾訴心中的喜怒哀樂。。。我記住了鋼琴,記住了殷承宗。

我的鋼琴夢隨童年流逝。只是國中的一個偶然,又將它勾出。那是合肥九中校園的一個晚上,我從教室自習完走出。音樂教室傳出一陣輕快的鋼琴聲,禁不起誘惑走到門口。是我的同班同學林晚玉在練琴,她對我笑笑,又在琴上歡快地跳開了十指,我傻傻地看着,聽着,想着。。。離開音樂教室,不願回家,在鋼琴淡淡的音樂聲中,在校園久久地徘徊。又想起了殷承宗,想起了鋼琴。此時我悟到這不是我的,這不是咱百姓家的玩藝。我的同學林晚玉是我省文聯主席,大作家那沙的女兒;鋼琴也是電影中看到的大户人家的玩藝。莫名其妙的:我恨殷承宗,你為什麼能彈鋼琴;我恨同學林晚玉,你家為什麼有鋼琴;我恨自己,你為什麼無琴?

後來聽説殷承宗下放農村,我開始不安。他走了,誰來《鋼琴伴唱紅燈記》?他那雙彈鋼琴的手怎麼能插秧,割稻,要是手割破了,我還能聽到鋼琴聲?

七十年代初,殷承宗來合肥江淮大戲院,舉行兩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鬼使神差地我硬是擠出勤工儉學的捌角錢,買了兩張甲票,去看我敬慕的音樂家,聽他用琴音描述人生。

第一場,我只是傻傻地看着殷承宗,當您微閉雙目,沉浸在樂曲中,我也醉倒在您的夢幻裏。只是,那時我還不懂音樂的內涵,只是喜歡而已。總覺的劇場裏的人不一樣,一個個都那樣端莊文靜,沉浸在音樂中,沒有一絲雜音。身臨其境,迷在其中,為之感染,正襟危坐。默默地注視着我的偶像,靜靜地聽至終場。

第二場,我從您的眼神,指下流瀉的歡快中,似乎聽懂了一曲《快樂的囉嗦》。只覺得,殷承宗你太偉大了,怎麼幾十個黑白相間的鍵,在你靈巧手指的翻飛跳躍下,能叫人歡喜叫人憂?

從此我愛音樂,愛鋼琴曲,愛作鋼琴夢。

一九八三年,從一份小報讀到殷承宗去了美國,找不到活幹,在餐館洗盤子。我的心受到重創,開始痛恨你——殷承宗。你那雙手本屬於鋼琴,洗盤子是我等的活,如若可能我去替你洗盤子。漸漸的我開始懷疑小報的真實性,美妙的琴聲,夢幻般的殷承宗又開始闖入我的記憶,那流暢前奏烘托下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我買了一盤《鋼琴伴唱紅燈記》磁帶,教女兒唱“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迷終於解開了,中央電視台播出了殷承宗獨奏音樂會。屏幕上,你用高昂,激動人心的《黃河》向人們展示你的風采,訴説你的輝煌。我看到你鍵盤上跳動的仍是我向往的靈巧,有力的十指。從你的眼中,從裏魁偉的身上,從你指端瀉出的音符。。。我讀懂了:殷承宗,你仍是黃河的兒子;你仍是鋼琴的兒子;你仍是我的.偶像!

為圓一個鋼琴夢,我有了一架鋼琴;可喜的是女兒將從音樂學院畢業,從事忠愛的鋼琴。。。

每當女兒打開琴蓋,每當鋼琴音樂響起,我看見你——殷承宗。我常同女兒談起殷承宗,談我的鋼琴夢。我們一家三口常常聽您的《黃河》,《鋼琴伴唱紅燈記》,女兒最愛自彈自唱“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三)

聽高楓的歌,雖不十分欣賞卻也不討厭,且聽出了幾分新味。於是就小品。

高楓,何許人也?創作歌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一個典型的“不務正業”,可他成功了。

為什麼眾多音樂專業工作者突不出重圍,而讓旁門左道從側面攻上來了?於是我想到。。。

我們不是説:越是民族的越能走向世界嗎?為什麼半拉子的民族味反而比地道的正統的民族味更吸引世界?爵士音樂是黑人的音樂。美國作曲家格什温(他不是黑人),應用爵士音樂寫成的鋼琴作品《藍色狂想曲》卻成為世界名曲。而真正地道的黑人爵士音樂家反而無此成就;西班牙畫家畢家索仿非洲原始繪畫作畫,畫出了世界名畫,而正統的非洲人卻達不到如此高度;我們這個曾誕生了屈原,李白,曾經創造了“四大發明”,曾經保持了上千年的世界領先地位的傑出的民族,和它傑出的文明,卻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是不是向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一樣,雜交比純種更有優勢?混血兒大凡健康,聰穎,美麗,正是遠緣的優勢。俚俗之語罵之為雜種,卻體現出超乎尋常的生命力。驢子與馬之子——騾子,就具備了雙親的特長且優於雙親。

人的血液是紅色的,大海和天空是蔚藍的。只有當蔚藍色的海風終於化為雨水,重新滋潤這片乾旱的黃土地時,龍的巨人才有可能重獲新生。

那麼,混血文化比純種文化是不是更有優勢?

是的,那學貫中西的文化泰斗錢鍾書;那雄渾壯美的《鋼琴協奏曲黃河》;那傳統的《梁山泊與祝英台》被小提琴詮釋出撕心裂肺的《梁祝》。。。

(四)

讀哲學詩人趙鑫珊的《貝多芬之魂》,趙鑫珊問:“試問:現代人有幾個還經常閲讀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並與之發生共鳴呢?其中涉及物理和生物學知識的覺大部分,早已成了一堆該進造紙廠的廢紙。但貝多芬的《田園》依舊在我們的耳際和內界的心耳迴盪,催我們點點滴滴落下心淚。”問得好!問的我汗顏。連手邊這本《貝多芬之魂》(精裝本)以及我架上的《莫扎特之魂》(精裝本)等都是從三~五元書店淘來的,真是中國的悲劇和恥辱!我自己早已有一套簡裝本,此是給女兒的,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我告訴女兒:你學的是鋼琴,你如不讀大量的人類文化典籍,不用深厚文化墊起你的琴心,你何以表達古典的厚重,又如何去感動世界?真的,沒有哲學思辯,我們和市儈凡夫俗子有什麼區別。當下雖有豐盛的物質財富,進入電子信息時代,但人如果沒有思想同豬馬牛羊有什麼區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有知識沒有文化的時代。浮躁的時代更要坐下來好好讀幾頁書,聽幾曲《田園》《命運》之類。

晚間,還是接着讀這本已閲數遍的《貝多芬之魂》,百讀不厭,為之動容。真難以想象,這個老頭長了幾個腦袋?一個外語農業翻譯,何以對音樂的把握這般入髓,正版音樂評論家也無法這般催人。那種純技巧的評論不是我等愛樂者需要的。常常痴思,我一個農學腦袋,為何少有此等境地?讀久了方知這非學而之知而是沉心數年心血的凝結。趙説:“想象力原是人類有別於動物,把自己從動物界提升出來的最突出的精神能力之一。沒有想象力,就不會有音樂這門藝術。正如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詩歌,繪畫,數學,理論物理和哲學。。。。。。甚至沒有一切人類精神創作。”不要讓想象力自生自滅。抓住每一次稍縱即逝的想象,或詩或文,或畫或音。。。狂它一下又何妨。讓人們去説我神經,我很舒心!

(五)

聽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尤其是慢板樂章單簧管獨奏的那個主題,絕對美的悲傷.那聲音來自天籟,很悽婉,坦然,透亮,是一汪來自深山未被污染的清泉,濕潤而清醒.我心裏有很多話要説,但我一句也説不出,只能隨着樂音流淚,任心淚流淌.不知道是為莫扎特,還是為自己.

音樂,只有流過心頭的一串清麗的琶音才可進入言不可及的地方.

因為太多的經歷;因為太多的夢想;因為太多的感受;因為太多的思想;因為太多的…無以言.只有音樂,傾聽,且瘋狂.

是的“奔六”的老何,可笑而有激情,心儀的樂痴,無人能擋.

愛樂,共振才是真諦.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閲歷且痴狂,才可享受共振.而共振的能量不是想有就有的.我有,我痴狂.

標籤:偶談 愛樂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