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校園9.83K
高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1

第一定律

高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自從焦耳以無以辯駁的精確實驗結果證明機械能、電能、內能之間的轉化滿足守恆關係之後,人們就認為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的基本規律。

●內容

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U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Q與外界對它做功A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麼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

●符號規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學表達式也適用於物體對外做功,向外界散熱和內能減少的情況,因此在使用:△E=—W+Q時,通常有如下規定:

①外界對系統做功,A>0,即W為正值。

②系統對外界做功,A<0,即W為負值。

③系統從外界吸收熱量,Q>0,即Q為正值

④系統從外界放出熱量,Q<0,即Q為負值

⑤系統內能增加,△U>0,即△U為正值

⑥系統內能減少,△U<0,即△U為負值

●理解

從三方面理解

1、如果單純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的內能,內能的變化可以用做功的多少來度量,這時系統內能的增加(或減少)量△U就等於外界對物體(或物體對外界)所做功的數值,即△U=A

2、如果單純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的內能,內能的變化可以用傳遞熱量的多少來度量,這時系統內能的增加(或減少)量△U就等於外界吸收(或對外界放出)熱量Q的數值,即△U=Q

3、在做功和熱傳遞同時存在的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則要由做功和所傳遞的熱量共同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內能的增量△U就等於從外界吸收的熱量Q和外界對系統做功A之和。即△U=A+Q

●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能量的多樣性

物體運動具有機械能、分子運動具有內能、電荷具有電能、原子核內部的運動具有原子能等等,可見,在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與不同的運動形式相對應。

●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

"摩擦生熱"是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水壺中的水沸騰時水蒸氣對壺蓋做功將壺蓋頂起,表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電流通過電熱絲做功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這些實例説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且這一轉化過程是通過做功來完成的。

●能量守恆的意義

1、能的轉化與守恆是分析解決問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法,它比機械能守恆定律更普遍。例如物體在空中下落受到阻力時,物體的機械能不守恆,但包括內能在內的總能量守恆。

2、能量守恆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中三大發現之一,也莊重宣告了第一類永動機幻想的徹底破滅。

3、能量守恆定律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這個定律將廣泛的自然科學技術領域聯繫起來。

第一類永動機

第一類永動機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卻能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的機器。其不可能存在,因為違背的能量守恆定律

第二定律

有幾種表述方式:

克勞修斯表述→熱量可以自發地從温度高的物體傳遞到較冷的物體,但不可能自發地從温度低的物體傳遞到温度高的物體;

開爾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並將這熱量完全變為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關係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表述(前2種)看上去似乎沒什麼關係,然而實際上他們是等效的',即由其中一個,可以推導出另一個。

●意義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每一種表述,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的宏觀過程的方向性,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微觀意義

一切自然過程總是沿着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

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

只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熱機。

△第二類永動機效率為100%,雖然它不違反能量守恆定律,但大量事實證明,在任何情況下,熱機都不可能只有一個熱源,熱機要不斷地把吸取的熱量變成有用的功,就不可避免地將一部分熱量傳給低温物體,因此效率不會達到100%。第二類永動機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熱力學第三定律通常表述為絕對零度時,所有純物質的完美晶體的熵值為零。或者絕對零度(T=0K即—273。15℃)不可達到。

R.H.否勒和E.A.古根海姆還提出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另一種表述形式:任何系統都不能通過有限的步驟使自身温度降低到0K,稱為0K不能達到原理。

第零定律

熱力學第零定律:如果兩個熱力學系統均與第三個熱力學系統處於熱平衡,那麼它們也必定處於熱平衡。也就是説熱平衡是遞傳的。

熱力學第零定律是熱力學三大定律的基礎,它定義了温度。

(因為在三大定律之後,人類才發現其重要性,故稱為"第零定律")

高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2

力學知識點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

②改變運動狀態。

力學知識點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力學知識點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

①接觸;

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力學知識點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學部分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12個方程);

三力共點平衡的特點;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萬有引力定律;

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行星、人造地球衞星、萬有引力完全充當向心力、近地極地同步三顆特殊衞星、變軌問題);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衝量與動量變化的關係—功與能量變化的關係);

動量守恆定律(四類守恆條件、方程、應用過程);

功能基本關係(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係(重力、分子力、電場力、引力做功的特點);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係);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機械能守恆定律(守恆條件、方程、應用步驟);

簡諧運動的基本規律(兩個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動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單擺的振動週期公式);簡諧運動的圖像應用;

簡諧波的傳播特點;波長、波速、週期的關係;簡諧波的圖像應用。